伽利略理想实验演示(自制)
新粤教版物理必修一4.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12张PPT)

答案:
1、观察--结论
2、观察--推理--实验验证--结论
3、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得出结论, 伽利略是凭“实验+科学推理”得出结论 4、水平面上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摩擦 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 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二、读课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
阅读课本第79页“牛顿第一定律”第1、2、3段
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力 学知识,于1687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提出了三条运动规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但“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臆想。首先,“理 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也就是说“理想实验”是在真 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 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而这些逻 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 证实了的。
惯性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例如,当汽车启动 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斜,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 ,乘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作用而随车前进,由于惯性, 其上半身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相对车会向后倾斜。反 之,当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斜,这是因为乘 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作用而随车减速,由于惯性,其上 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所以乘客会向前倾斜。
大量事实说明: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 性。
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 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大量事实指的是那些事实?举一举例子 4、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什么关系?惯性 的大小还跟什么有关系?
高一物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1)(201908)

高一物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1)(PPT)4-4

[例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D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源自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
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 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是错误的。
块钱|斤~重。 【把】指拜把子的关系:~兄|~嫂。 【把柄】名①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②比喻可以被人用来进行要挟或攻击的过失或错误等:他敢
这样欺负你,是不是你有什么~叫他抓住了? 【把持】动①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含贬义):~财权|~朝政。②控制(感情等):~不住内 心的激愤。 【把舵】∥动掌舵。 【把风】∥动望风。 【把关】∥动①把守关口:那里地势险要,有重兵~。②比喻根据已定的标准,严格检查,防止差错: 集体编写的著作,应由主编负责~|把好产品质量关。 【把家】〈方〉动管理家务,特指善于管理家务。 【把角儿】〈口〉名路口拐角的地方:胡同~有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PPT

4.1牛顿第一定律
一、情景展现
1.静止的物体,给它一个推力的作用,它可以运动起 来,不再给它推力,桌子立刻静止。 2.静止在平板上的小车,给它一个推力的作用,它可 以运动起来,不再给它推力的作用,小车运动一定距 离之后停下来。 3.行驶中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将作怎样的运动?
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练习4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 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C.落在ຫໍສະໝຸດ 中D.无法确定小结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假想实验) 这是一种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2.物体的惯性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
更何况太子又不忍伤长者。]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④正确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经验结论】 1.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 2.运动的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运动就不能继续下去。
伽利略理想实验

伽利略理想实验1.背景: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结论维持了近两千年(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做了以下实验来证明结论。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两个对接的斜面,在斜面上放毛巾,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记下高度1h(2)仍是刚才的斜面,将毛巾取下,让静止的小球在相同高度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记下高度2h(1)(2)现象:12h h ,多做几组实验可发现斜面摩擦力越小时,小球滚上另一斜面的高度越来越接近于小球刚下落的高度。
推论:当斜面没摩擦力时,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3)在(2)的基础上,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2h 。
(2)(3)结论:小球上升高度与斜面倾角无关。
推论: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注意:要达到原来一样的高度一定是无摩擦的,因此是推论出来的)(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
推论: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也是无摩擦的情况下伽利略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讲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理想实验题型①选择谁是实验现象,谁是实验推论一、就看这个是不是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能做到的,若做不到,则为推论。
二、叙述话语中有“如果”等字眼的,为推论。
应该是推论的:①如果对接斜面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
②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小球仍达到同一高度③对接斜面的倾斜度越小,小球经过的路程越长④把对接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以原速度一 直运动下去②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控制变量法精髓:只有一个变量,其余各量都相同,在这个变量下观察变化的实验现象, 来确定这个变量与实验现象有无关系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PPT)5-1

运动学:研究物体怎样运动 动力学:研究物体为什么这样
运动
终止。 【半推半就】ī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半托】动日托。 【半文盲】名识字不多的成年人。 【半夏】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花黄绿色。块茎圆球形,白色,可入。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半休】动指职工因病在一定时期内每日半 天工作,半天;自动化公司 自动化工程公司 / 工业自动化公司 自动化控制系统 工业自动化 ; 休息:~一周。 【半夜】名①一夜 的一半:前~|后~|上~|下~。②时间词。夜里十二点钟前后,也泛指深夜:深更~|哥儿俩谈到~。 【半夜三更】深夜:~的,别再大声说话了。 【半音】ī名把八度音划分为十二个音,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的音程叫半音。 【半元音】ī名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ī? (因为)中的“”和“”。 【半圆】名①圆的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周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②半圆(弧)和直径所围成的平面。 【半月刊】名每 半月出版一期的刊物。 【半殖民地】名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制品】名半成品。 【半中腰】 〈口〉名中间;半截:他的话说到~就停住了。 【半子】〈书〉名指女婿。 【半自动】形属性词。部分不靠人工而由机器装置操作的:~洗衣机。 【扮】 动①化装成(某种人物):女~男装|《逼上梁山》里他~林冲。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鬼脸。 【扮鬼脸】指脸上装出怪样子。 【扮酷】∥动装 扮出时髦的样子。 【扮饰】动①装饰;打扮:~得很得体。②扮演;饰演:这两个角色由同一人~。 【扮戏】∥动①戏曲演员化装。②旧称演戏。 【扮相】 名①演员化装成戏中人物后的形象:他的~和唱功都很好。②泛指打扮成的模样:我这副~能见客人吗? 【扮演】动化装成某种人物出场表演:他在《空城 计》里~诸葛亮◇科学技术人员在经济建设中~了重要角色。 【扮装】∥动(演员)化装:~吧,下一场就该你上场了。 【伴】①(~儿)名同伴:搭个~ 儿|结~同行|让我来跟你做个~儿吧。②动陪伴;陪同:~唱|~送|词典~我一生。③()名姓。 【伴唱】动从旁歌唱,配合表演。 【伴当】名旧时指 跟随着做伴的仆人或伙伴。 【伴读】动陪读。 【伴发】动伴随着相关事物一同发生;并发:~症状。 【伴郎】名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的男子。 【伴侣】ǚ 名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多指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终身~(指夫妻)|长途跋涉中,有他做~,就不寂寞了|她找到了生活中的理想~。 【伴 娘】名举行婚礼时陪伴新娘的女子。 【伴生】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如图所示,在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m1的物块和质量为m2的小球,且m1 >m2,开始时物块,小车.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现让小车向右匀加 速运动则( ) A.由于m1>m2.物块将向前与小球相碰 B.由于m1>m2,物块的惯性大,在小车上小球相对物块向左运动 C.由于m1>m2,物块的惯性大,在小车上小物块相对球向右运动 D.物块的质量大惯性也大,但在小车上小球相对物块仍静止 • • 判断两者能否相碰.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 D、物块的质量大惯性也大,但由于惯性,物块和小球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在小车上小球相对物块仍静止.故D正确. 故选D
• • •
• •
惯性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称为惯性,即任 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决定因素:物体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惯性的本质: 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其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二、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 动状态为止。 2.意义: (1) 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 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指出了力不是 使物体运动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 加速度的原因。 3. 牛顿定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 面实验为基础得出的。 4.自然界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但物 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某一方向受力为零的情 况大量存在,牛顿定律也符合这些情况。 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的状态,不是第二定律F=0时的情况。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讲课

例5、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面 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B,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 则小球 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 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的曲线 D.抛物线
小结
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物理学家们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 动的原因.这种 观点持续了两千 年.
伽利略
物体的运动不需 要力来维持,力 是改变物体速度 的原因. 伽利略 的观点是通过理 想实验总结出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笛卡尔
如果没有其他原 因,运动的物体将 继续以同一速度 沿着一条直线运 动,既不会停下来, 也不会偏离原来 的方向.
冰壶运动运动
例2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 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巩固练习
例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 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悬浮在空中不动
B 速度逐渐减小
C 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 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说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
惯性
1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 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3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 与否、速度大小、所受外力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