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化合物的酸性比较

合集下载

酸性比较

酸性比较

磷酸>亚硫酸>醋酸>碳酸>氢硫酸,其中磷酸和亚硫酸属于中强酸,作题时注意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

则Ka越大。

酸性越强如果是质子理论。

则越容易给出质子。

酸性越强如果是Lewis酸碱理论(电子理论)则越容易接受电子对。

酸性越强在无机化学界,最重要的是酸,碱,盐这三种化合物,而对无机酸酸性的强弱的判断是这部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将系统介绍一下。

<BR> 判断酸性的唯一标准就是判断其中的氢原子再水中是否易电离成氢离子。

一种酸越易电离,它的酸性越强。

例如盐酸,它在水中的电离度是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说盐酸的氢原子全部电离成氢离子,因此盐酸是强酸。

<BR> 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盐酸强过氢硫酸。

而对于同族元素来说,非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无氧酸的酸性越强。

例如在卤族元素中,盐酸的酸性强于氢氟酸的酸性,而且氢溴酸强于盐酸。

<BR> 对于氢硫酸酸性弱于盐酸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其实氢键的存在是很广的,在水中就有氢键的存在。

水的熔沸点之所以比硫化氢高的多,就是由于分子键存在氢键。

<BR> 对于有氧酸来说,酸性是比较好判断的。

判断无氧酸的酸性只要看酸根中的主元素的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越强的酸性越强。

这是普遍规律。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但是,有很多非金属都有不同的正价态,也就能形成很多种有氧酸,分别叫高某酸,某酸,亚某酸,次某酸。

对同种元素形成的有氧酸之间的比较规律就是高价态的酸酸性强于底价态的酸的酸性,也就是,高某酸强于某酸强于亚某酸强于次某酸。

原因与以上相同。

<BR>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6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

6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
2017/12/16
B1 B2
+ +
H+ H+
[B2]γ B 2 H + [HB2 + ]γ HB 2
+
[B1]γ B1 H + + [HB1+ ]γ HB1
K αB2 + H
21
将两式相除,可以得到:
K αB1+ H K αB2 + H

[B1][HB2 + ] γ B1 γ HB2 + [HB1 ][B2] γ HB1 + γ B2
2017/12/16 24
由此可以求得KaHB2+。以此类推,可以得到一系列碱的平 衡常数, KaHB1+,KaHB2+,KaHB3+,KaHB4+...。有了这一系列 碱的平衡常数以后,就可以用它们来确定任何比例的
H2SO4-H2O溶液的给质子能力。 BH+ B
+
+ H+
Ka
定义:
2017/12/16
2017/12/16
14
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可以归纳如下: 在溶液中,没有一种比溶剂的共轭酸更强的酸,能够以可检 测到的浓度存在。或者说,如果酸的相对强度大于溶剂的共 轭酸,那么这个酸的强度将不能在该溶剂中测定。
HA + S HS+ + A-
在溶液中,没有一种比溶剂的共轭碱更强的碱,能够以可检 测到的浓度存在。或者说,如果碱的相对强度大于溶剂的共 轭碱,那么这个碱的强度将不能在该溶剂中测定。
HA + H2O A3
+ H3O+
Ka

有机酸与无机酸

有机酸与无机酸

有机酸与无机酸
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最常见的有机酸是羧酸,其酸性源于羧基(-COOH)。

磺酸(-SO3H)、亚磺酸(RSOOH)、硫羧酸(RCOSH)等也属于有机酸。

有机酸可与醇反应生成酯。

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除甲酸(H一COOH)外,羧酸可看做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可用通式(Ar)R-COOH表示。

羧酸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状态或以盐、酯的形式广泛存在。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衍生物叫取代羧酸。

重要的取代羧酸有卤代酸、羟基酸、酮酸和氨基酸等。

这些化合物中的一部分参与动植物代谢的生命过羟,有些是代谢的中间产物,有些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能防病、治病,有些是有机合成、工农业生产和医药工业原料。

无机酸又称矿酸,是无机化合物中酸类的总称。

无机酸,一般来说就是能解离出氢离子的无机化合物。

按照组成成分,无机酸可分成含氧酸、无氧酸、络合酸、混酸、超酸等,按照解离程度,则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还按照分子中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无机酸大多用来提供氢离子。

第五章_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第五章_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酸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从广义的角度讲,多数的有机化学反应都可以被看作是酸碱反应。

因此,酸碱的概念在有机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学习与了解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是十分必要的。

5.1 Brönsted 酸碱理论1923年,为了克服S. A. Arrehenius 依据电离学说,所提出的水溶液中酸碱理论的不足,丹麦的J. N. Brönsted 和英国的J. M. Lowry 分别独立地提出了新的酸碱理论。

该理论给出的酸碱定义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任何物质(分子或离子),叫做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叫做碱。

简言之,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因此,Brönsted 酸碱理论又称为质子酸碱理论。

依据Brönsted 酸碱理论,酸给出质子后产生的碱,称之为酸的共轭碱;碱接受质子生成的物质就是它的共轭酸。

即:酸碱 +质子CH3CO 2H CH 3CO 2- + H +C2H 5OHC 2H 5O - + H +可以看出,CH 3CO 2H 给出质子是酸,生成的CH 3CO 2―则是碱。

这样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C 2H 5OH 和C 2H 5O ―也是如此。

酸、碱的电离可以看作是两对酸碱的反应过程。

例如:CH3CO 2H + H 2OCH 3CO 2- + H 3O +酸1 + 碱2碱1 + 酸2H2O + CH 3NH 2OH - + CH 3NH 3+醋酸在水中的电离,CH 3CO 2H 给出一个质子是酸,H 2O 接受一个质子为碱。

这里,CH 3CO 2H/CH 3CO 2―与H 2O/H 3O +分别是两个共轭酸碱对。

但是,甲胺在水中电离时,H 2O 给出一个质子是酸,CH 3NH 2接受一个质子为碱。

H 2O/OH ―与CH 3NH 2/CH 3NH 3+分别是两个共轭酸碱对。

由此可见, Brönsted 理论中的酸碱概念是相对的。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酸性。

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下面将对常见有机物的酸性进行总结。

1. 碳氢酸。

碳氢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

这类有机酸的酸性较强,因为羧基中的羧基氧原子能够释放质子,形成羧酸根离子。

在水溶液中,碳氢酸能够与水反应,产生质子和羧酸根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2. 酚。

酚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酚如苯酚、对羟基苯甲酸等。

酚的酸性较弱,因为苯环上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酚能够接受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3. 醇。

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醇如甲醇、乙醇等。

醇的酸性较弱,因为羟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强碱溶液中,醇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4. 醛。

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H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醛如甲醛、乙醛等。

醛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醛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5. 酮。

酮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酮如丙酮、甲基丙酮等。

酮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酮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总结,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碳氢酸的酸性较强,酚、醇、醛、酮的酸性较弱。

在不同的溶液中,这些有机物都能够表现出酸碱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对有机物的酸性强弱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性质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性质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性质在有机化学中,酸碱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性质,它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质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进行研究和表征,如酸催化反应、碱催化反应、酸碱指示剂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性质,包括酸碱定义、常见的有机酸和有机碱的类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反应。

一、酸碱定义酸和碱是一对共同存在的化学概念,它们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在布朗斯特德(Brønsted)酸碱理论中,酸被定义为能够释放出H+质子的物质,而碱则被定义为能够接受H+质子的物质。

这个定义广泛适用于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例如羧酸(如甲酸)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另一个常用的酸碱定义是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酸被定义为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而碱则被定义为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路易斯酸碱理论广泛适用于有机化学中的酸碱反应,例如醛和酮作为路易斯酸与路易斯碱(如氰化钠)反应生成加合物。

二、有机酸的类型和性质有机酸是含有酸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够释放出H+质子,表现出酸性。

常见的有机酸包括羧酸、醇酸、硫酸酯等。

1. 羧酸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它们具有明显的酸性。

羧酸可通过共振稳定和拉电子效应增强其酸性。

例如,乙酸是常见的羧酸,其酸性较强,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而丙酸是比乙酸更强的酸,它的酸性增强是由于羧基与邻位甲基的电子效应增强。

2. 醇酸醇酸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化合物,它们能够释放出H+质子,表现出酸性。

醇酸的酸性较弱,通常需要较强的碱催化剂才能发生反应。

例如,苯酚是一种典型的醇酸,它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3. 硫酸酯硫酸酯是一类含有硫酸基(-OSO3H)的化合物,它们也具有酸性。

硫酸酯的酸性取决于硫酸基的离去能力,而离去能力又取决于硫酸基上的取代基。

例如,甲基硫酸酯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三、有机碱的类型和性质有机碱是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够接受H+质子,表现出碱性。

乙醇的酸碱性质

乙醇的酸碱性质

乙醇的酸碱性质乙醇(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在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酸碱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乙醇的酸碱性质及其相关信息。

一、乙醇的酸性质乙醇是一种醇类化合物,其中的氧原子与碳和氢原子形成键合。

由于氧原子的高电负性,乙醇具有酸性质。

乙醇可以作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当乙醇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时,产生乙醇酸盐(乙醇的钠盐)和水:C2H5OH + NaOH → C2H5O- Na+ + H2O乙醇的酸性质也可以通过乙酸(CH3COOH)的形成来说明。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CH3CHO),然后进一步氧化生成乙酸。

这表明乙醇可以通过氧化反应产生酸性产物。

二、乙醇的碱性质乙醇不同于酸,因为它不能提供质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乙醇可以被视为一种中性物质。

然而,当乙醇与碱反应时,它可以作为碱参与反应,并生成乙醇酸盐。

这是因为乙醇中的氧原子可以给出电子对,并与酸中的质子形成键合。

例如,当乙醇与盐酸(HCl)反应时,产生乙基氯化物(C2H5Cl)和水:C2H5OH + HCl → C2H5Cl + H2O这个反应说明乙醇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也可以表现出碱性质。

三、乙醇的酸碱中性乙醇的酸碱性质可以由其分子内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所形成的氢键来解释。

乙醇的酸性质主要来自氧原子的电负性,而碱性质则来自氧原子的电子性。

在酸碱实验中,当乙醇溶液与酸或碱反应时,它可以根据反应环境同时表现出酸性和碱性。

乙醇的酸碱性质还受到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乙醇浓度较低时,它通常以酸的方式反应;当浓度较高时,它可能以碱的方式反应。

总结:乙醇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酸碱中性质。

作为酸,乙醇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作为碱,乙醇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和水。

然而,酸碱性质的具体表现取决于反应环境和乙醇的浓度。

了解和理解乙醇的酸碱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和理解这一化合物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分子的酸碱性和碱性试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分子的酸碱性和碱性试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分子的酸碱性和碱性试剂有机分子的酸碱性和碱性试剂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

其中,了解有机分子的酸碱性和适合使用的碱性试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有机分子的酸碱性进行整理,并介绍常用的碱性试剂。

一、有机分子的酸碱性有机分子的酸碱性是指有机分子中某个原子团或官能团与化学试剂接触时的酸碱性质。

常见的有机分子酸碱性质如下:1. 酸性:具有能够给出H+氢离子的性质。

一般来说,含有羧基(—COOH)和酚基(—OH)的有机分子具有较强的酸性。

例如,乙酸(CH3COOH)和苯酚(C6H5OH)都属于酸性物质。

2. 碱性:具有能够接受H+氢离子的性质。

含有氨基(—NH2)和胺基(—NR2)的有机分子通常表现出碱性。

例如,乙胺(CH3CH2NH2)和丙胺(CH3CH2CH2NH2)都具有碱性。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分子中含有不同官能团时,可能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

例如,氨基酸中的羧基具有酸性,而氨基则具有碱性。

二、常用的碱性试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碱性试剂可以帮助进行反应的进行或促进特定反应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碱性试剂:1. 氢氧化钠(NaOH):常用的强碱性试剂,用于去除或中和酸性物质。

它可以与有机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

2. 氢氧化钾(KOH):与氢氧化钠类似,是一种常用的碱性试剂。

在一些特定反应中,氢氧化钾可以表现出更强的碱性,促使反应的进行。

3. 氨水(NH3·H2O):一种氨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碱性试剂。

它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并经过水的中和。

氨水也可以用作还原剂和复杂配合物的配体。

4. 氢化钠(NaH):是一种常用的还原性碱性试剂。

它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并放出氢气。

氢化钠通常被用于还原醛和酮等有机化合物。

5. 氨基钠(NaNH2):一种强碱性试剂,常用于消除有机化合物中的酸性氢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烷烃<烯烃<氨气<炔烃<酮≈醛<醇<水<羧酸
(注意:加下划线的都代表的是α-H )
酸性实际上是有化合物电离出H +,然后有机物形成碳正离子的过程,因此凡是能够使碳正离子稳定的因素,酸性均能够增强。

因此常见的吸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减弱,供电子取代基使酸性增强。

吸电子取代基有:季铵基>氰基>硝基>羰基>卤原子
供电子基团:-O ->氨基>-OH >烷基
Eg1:CH 3CHO >ClCH 2CHO 氯原子吸电子,使形成的+CH 2CHO 更加不稳定
Eg2: 大于,这里都会形成这样的结构,因此带只有连一个吸电子集团才能使形成的酚氧负离子更稳定。

分析物质的酸性的时候,首先分析形成的物质的中间体的稳定性,生成的的中间体越稳定,酸性越强。

Eg3:
A 、
B 、
C 、
D 四处H 都可形成H +离子,但是形成的中间体正离子不尽相同;对B ,烯烃sp 2杂化,不易电离;而D 处相当于普通的烷烃;A 、C 均为α-H ,活泼性较强,但是形成的碳正离子均应该是sp 2杂化,即空间结构应该是平面结构,对于桥头碳原子而言,不可能形成平面结构,因此活性最高的是C 处的H ,故最红应该是最稳定。

对于烷烃判断的时候,还有伯仲叔氢正离子之间的差别。

有时候还要看是否具有芳香性: Eg :酸性:>,这两者之间的比较不能简单凭借两者之间的形成的碳正离子在共轭体系中的离域范围来判断。

而需要依据休克尔4n+2模型来判断形成的中间体是否
具有芳香性。

和显然后者具有芳香性。

OH NO 2OH
CH 3O -
A
B
C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