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电力理论知识,分析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如短路、稳定性分析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力系统,并提出优化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实践,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动态,树立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2. 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简单电路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方法- 复杂网络的节点方程与回路方程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静态稳定与暂态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小干扰法、大干扰法等4. 短路分析- 短路类型及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短路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及防护措施5. 电力市场及其经济性评价- 电力市场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电价计算等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电力系统的优化方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电压控制等7. 电力系统模拟与计算- 常用电力系统模拟软件介绍-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力工程综合课程设计8

电力工程综合课程设计8

电力工程综合课程设计8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了解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技术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熟悉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机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具备电力系统运行调试和故障处理的能力;能够进行电力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电力系统的概述、电力线路、变电站、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电力工程的主要技术和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等。

3.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和规则:包括电力市场的概述、市场参与者、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等。

4.电力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设计软件的应用等。

5.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监控、故障诊断和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电力工程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力工程的实际应用和运行维护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技术的性能参数。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电力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电力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配置电力工程所需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某冶金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某冶金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某冶金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发电方式、输电和配电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力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方法;•熟悉电力市场的运作、电力交易的规则和电力行业的监管政策。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力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具备电力线路的施工、调试和维护能力;•学会使用电力工程相关的软件和工具,如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线路设计软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

2.发电方式和技术:介绍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常见的发电方式,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学习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掌握电力线路的参数计算、选材和施工方法。

4.电力市场的运作和监管:了解电力市场的构成、电力交易的规则和电力行业的监管政策,分析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5.电力线路的维护和检修:学习电力线路的运行维护、故障分析和检修方法,提高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电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力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力线路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电力工程领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了解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和结构。

•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

•掌握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方法。

•具备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介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及其功能和结构。

3.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电力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系统规划、设备选型、参数计算、电气接线和保护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电力工程的基本原理、设备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工程设计方法。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力工程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力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电力工程中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3. 学生能了解电力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中简单电路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具备电力工程图的识图能力,能解读并绘制基本的电力工程图纸。

3. 学生能运用电力工程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路基本定律、交流电路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 电力工程设备及参数计算:介绍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主要设备的功能及参数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3. 电力工程图纸识读与绘制:教授电力工程图纸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的种类、符号、标注等,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电力工程图纸。

4. 电力系统模拟与分析:运用电力工程软件(如PSCAD/EMTDC、PowerWorld等)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力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力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工程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力工程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电力工程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并能够掌握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2.掌握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3.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的规划和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电力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本节课程将会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首先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

然后讲解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气量、三相电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本节课程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讲解。

包括电路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支路分析法等。

主要是对三相电路和不对称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2.3 电力系统设计方法本节课程将会讲解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变电站的规划、容量的选取、配变的选择等方面。

同时将会讲解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线路的选取、根据电力需求选取适当的变压器等内容。

3.1 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前,要先制定好整个课程的课程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的难度和深度。

同时要设计好课程的教学流程和安排好教学时间。

3.2 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本次课程设计将会结合实验进行。

实验内容主要包含对三相电路的实验、对不对称电路的实验、容量规划的实验等内容。

3.3 课程总结在完成上述实验内容后,要对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对课程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回顾,然后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最后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和方法,并对未来的学习进行规划。

四、课程设计评估为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次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将进行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理论课程测试:测试学生对电力系统基本构成和原理、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电力系统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并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

1 设计原始题目1.1具体题目1.1.1 工厂生产任务、规模及产品规格本厂承担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各附属厂的大型电机、变压器、锅炉配件制造任务。

年生产规模为制造大型电机配件7500台,总容量为45万kW,制造电机总容量6万kW,制造电机最大容量为5520kVA;生产电气配件60万件。

本厂为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1.1.2 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及转供负荷情况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及转供负荷情况表2所示。

1.1.3 供电协议当地供电部门提供两个电源,供设计者选用。

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电源,该变的所距厂南10km。

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电源,该变电所距厂南5km。

电力系统短路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电力系统短路数据电源编码 电源来源母线电压U(kV)短路容量距离(km)继电保护整定时间pt(s)m axdSmindSA 区域变电所 35 600 280 10 1.8B 某变电所 35 250 150 5 1.11.1.4 供电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1) 区域变电所35kV馈出线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8s,某变电所35kV馈出线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1s。

(2) 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3) 在总降压变电所35kV侧进行计量。

(4) 供电贴费为700元/(kVA),每月电费按两部分电价制:基本电费为18元/(kVA),动力电费为0.4元/(kVA),照明电费为0.5元/(kVA)。

(5) 工厂负荷性质。

本厂大部分车间为一班制,少数车间为两班制或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2300h。

锅炉房供生产用高压蒸汽,停电会使锅炉发生危险,又由于该厂距离市区较远,消防用水需要厂方自备。

锅炉房供电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60%为一、二级负荷。

(6) 工厂自然条件。

① 气象资料。

年最高气温31℃,年平均气温20℃,年最低气温-27℃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1℃,年最热月地下0.7~1m 处平均温度20℃,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五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五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五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掌握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技术,了解电力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电力工程的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电力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能够进行电力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原理和技术、电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电力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特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电力线路的设计和计算,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选用,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3.电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包括电力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电力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电力工程的验收和投运。

4.电力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包括电力工程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电力系统的优化和升级,电力工程的安全和环保。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电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力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力工程的实际应用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电力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深入探讨电力工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原始题目1.1具体题目1.1.1 工厂生产任务、规模及产品规格本厂承担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各附属厂的大型电机、变压器、锅炉配件制造任务。

年生产规模为制造大型电机配件7500台,总容量为45万kW,制造电机总容量6万kW,制造电机最大容量为5520kVA;生产电气配件60万件。

本厂为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1.1.2 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及转供负荷情况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及转供负荷情况表2所示。

1.1.3 供电协议当地供电部门提供两个电源,供设计者选用。

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电源,该变的所距厂南10km。

从某220/35kV区域变电所提供电源,该变电所距厂南5km。

电力系统短路数据如表1所示。

表1电力系统短路数据电源编码电源来源母线电压U(kV)短路容量距离(km)继电保护整定时间pt(s)m axdSmindSA 区域变电所35 600 280 10 1.8B 某变电所35 250 150 5 1.11.1.4 供电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1) 区域变电所35kV馈出线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8s,某变电所35kV馈出线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为1.1s。

(2) 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3) 在总降压变电所35kV侧进行计量。

(4) 供电贴费为700元/(kVA),每月电费按两部分电价制:基本电费为18元/(kVA),动力电费为0.4元/(kVA),照明电费为0.5元/(kVA)。

(5) 工厂负荷性质。

本厂大部分车间为一班制,少数车间为两班制或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2300h。

锅炉房供生产用高压蒸汽,停电会使锅炉发生危险,又由于该厂距离市区较远,消防用水需要厂方自备。

锅炉房供电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60%为一、二级负荷。

(6) 工厂自然条件。

①气象资料。

年最高气温31℃,年平均气温20℃,年最低气温-27℃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1℃,年最热月地下0.7~1m处平均温度20℃,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

年雷暴日37天。

②地质水文资料。

平均海拔31m,地层以沙质粘土为主且可耕地,自然接地电阻10Ω,地下水位3~5m,地耐压力为20t/m2。

1.2 要完成的内容(1) 负荷计算。

(2) 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3) 电气主接线设计。

(4) 供配电线路设计。

2 设计课题的计算与分析2.1 计算的意义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用电设备由供电系统汲取的功率(电流)视为电力负荷。

实际负荷通常是随机变动的。

选取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在一定时间间隔和特定效应上与实际负荷相等。

这一个计算过程就是负荷计算。

这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用于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依据。

按计算负荷选择电力电压器、高低压电器和电线电缆,当系统在正常持续运行时,其发热温度不致超出允许值,或不影响其使用寿命。

计算负荷是供电系统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如果计算负荷确定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截面选择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如果计算负荷确定过小,又将使设备和导线选择偏小,造成运行时过热,增加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甚至使设备和导线烧毁,造成事故。

2.2 详细计算2.2.1 负荷计算有功计算负荷为e d C P = K P (2.1)其中,d K 为需要系数,e P 为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

无功计算负荷为φ=P Q tan C C (2.2) 其中,φtan 为对应于用电设备组的正切值。

视在功率计算负荷为φ/=P S cos C C (2.3) 其中,φcos 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由式2.1、式2.2、式2.3计算得各车间计算负荷。

各车间计算负荷如表2所示。

表2 各车间计算负荷序号 车间名称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计算负荷 K d cos φ tan φ P c (kW) Q c (kvar) S c (kV·A) 1电机修理车间 2250 0.25 0.77 0.82 562.5 461.3 730.5 1190 0.2 0.53 1.58 238.0 376.0 449.0 650 0.35 0.55 1.51 227.5 343.5 413.6 2机械加工车间 520 0.6 0.6 0.85 312.0 265.2 520.0 570 0.35 0.8 0.78 199.5 156.5 250.0 880 0.25 0.5 1.61 220.0 354.2 440.0 3新产品试验车间 300 0.75 0.75 0.88 225.0 198.0 300.0 340 0.56 0.75 0.88 190.4 167.5 253.0 160 0.57 0.74 0.9 91.2 82.0 123.0 650 0.56 0.84 0.64 364.0 233.0 433.0 4 原料车间 570 0.65 0.78 0.8 370.5 296.4 475.0 2300 0.3 0.8 0.75 690.0 517.5 862.5 5 备件车间 700 0.64 0.76 0.85 448.0 380.8 589.5 528 0.35 0.76 0.85 184.8 157.8 157.0 6锻造车间36000.80.80.782880.02246.43600.0总的有功计算负荷为C.i C ∑C ∑P = K P (2.4) 其中,p ∑K 为同时系数, C.i ∑P 各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之和。

总的无功计算负荷为C.i q ∑C Q = K Q (2.5) 其中,q ∑K 为同时系数, C.i ∑Q 各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之和。

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为2C 2C C +Q P =S (2.6)由式2.4、式2.5、式2.6计算得10kV 母线的计算负荷为(取90p ∑.=K ,950q ∑.=K )kW 06.648390×47203C10=..=P kvar 875922950×66234C10.=..=QkV A26.8781C10=S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为C10C10cos /S φ=P (2.7) 由式2.7计算得 74026.878106.6483cos .=/φ= 2.2.2 功率补偿补偿的无功功率()φ'φ-ΔQ=P tan tan C10 (2.8)其中,φ'tan 为补偿后用电设备组的正切值。

根据本厂变电所负荷计算的结果可知:35kV 侧的功率因数为740cos .φ=,现利用并联电容器补偿,假设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940cos .φ'=由式2.8得补偿的无功功率为()φ'φ-ΔQ=P tan tan C10= 6483.06×[tan(arccos0.74)-tan(arccos0.94)]= 3565.68 kvar补偿后低压侧总的无功计算负荷为Q =Q Q Δ-C10'C10(2.9) 由式2.9计算得补偿后低压侧总的无功计算负荷为kvar 19.235768.356587.5922'C10=-=Q补偿后低压侧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为'2C102C10'C10+Q P =S (2.10)由式2.10计算得补偿后低压侧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为kV A 29.6898'C10=S变压器有功损耗为'C10T 020S .=ΔP (2.11)变压器无功损耗为'C10T 10S .=ΔQ (2.12) 其中,'C10S 为低压侧母线的视在计算负荷。

由式2.11、式2.12计算得变压器损耗为kW 97.13729.6898×020T =.=ΔPkvar 83.68929.6898×10T =.=ΔQ则补偿后35kV 母线处计算负荷为kW 03.662197.13706.648335=+=Pkvar 02.304783.68919.235735=+=QkVA 51.728823523535=+Q P =S353535cos /S =P φ517288036621./.=900910.>.=2.3 主变压器的选择2.3.1 变压器台数的选择由设计要求可知,本厂60%负荷为一、二级负荷,为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一路工作,一路备用,故选择两台主变压器,便于维修和检修。

2.3.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装有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每台主变压器的容量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任一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宜满足总计算负荷'C10S 的大约60%~70%的需要,即 'C10NT 0.7) ~ (0.6 S =S (2.13)(2) 任一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的需要,即()Ⅱ+ⅠC NT ≥S S (2.14) 由式2.13计算得kVA 80.482897.4138NT ~=S由式2.14计算得kV A 9741386000'C10NT .=×≥S S 因此每台主变压器的容量应选6300 kVA 。

经过以上的计算,应选用两台35/10kV ,额定容量为6300kVA 的S11-6300/35变压器。

2.4 短路电流的计算2.4.1 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主要是正确选择和检验电器、电线电缆及短路保护装置。

三相对称短路是用户供电系统中危害最严重的短路形式,因此,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初始值是选择和检验电器、电线电缆的基本依据。

在检验电器及载流导体的电动力稳定和热稳定时,还要用到三相短路电流峰值、三相稳态短路电流。

2.4.2短路计算 (1) 绘制计算电路短路计算电路如图1所示。

10.5kv图1 短路计算电路1) 确定基准值取MV A 100d =S ,高压侧kV 538d1.=U ,低压侧kV 510d2.=U ,则:1.50kA =38.5kV ×3100MVA 3d1d d1=U S =I kA 50.5kV510×3MVA 1003d2d d2=.=U S =I2) 计算各元件的标幺值电力系统kd*1S S =X 架空线路查表得线路电抗Ω/km 4000.=x ,线路长为l ,故2dd*2××400U S l .=X电力变压器查表得S11-6300/35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Yyn0型接线时()57%k .=U ,故19.1KVA6300MVA1001005.7*4*3=×==X X 则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等效电路3) 计算k-1(38.5kV 侧)的短路电流容量总电抗标幺值*2*1*+X =X X ∑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d1''k 3∑X I =I 则有其他短路电流''k 3b3k 3=I =I I''k 3p3552I .=i ''k 3p3511I .=I三相短路容量*d ''k 3∑X S =S4) 计算k-2(10.5kV 侧)的短路电流容量 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情况下:总电抗标幺值*3*2*1*21X ++X =X X ∑ 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d2''k 3∑X I =I 则有其他短路电流''k 3b3k 3=I =I I''k 3p384.1I =i''k 3p309.1I =I三相短路容量*d''k 3∑X S =S 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情况下:总电抗标幺值*3*2*1*+X +X =X X ∑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d1''k 3∑X I =I则有其他短路电流''k 3b3k 3=I =I I''k 3p384.1I =i ''k 3p309.1I =I三相短路容量*d''k 3∑X S =S 2.4.3短路计算表表3 电源A 短路计算表短路计算点 三相短路电流/kA三相短路容量/MVAk3''Ib3Ik3Ip3ip3Ik-1 3.41 3.41 3.41 8.70 5.15 227.27 k-2并联 5.29 5.29 5.29 9.73 5.77 96.15 分列3.373.373.376.203.6761.35表4 电源B 短路计算表短路计算点 三相短路电流/kA三相短路容量/MVAk3''Ib3Ik3Ip3ip3Ik-1 2.83 2.83 2.83 7.22 4.27 188.68 k-2并联 4.89 4.89 4.89 9.00 5.33 88.89 分列3.203.203.205.893.4958.14所以,35kV 侧选用高压断路器SW2-35/1000,隔离开关JW4-40.5,高压熔断器RW10-35,电压互感器JDXN2-35,电流互感器LCZ-35,避雷器FS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