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远期放射毒性及管理
鼻咽癌放疗期间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 章 编 号 】1 7 —0 4 ( 0 )7a一0 3 —0 文 4 7 2 2 1 0 () 1 5 1 6 O
鼻 咽 癌 是 指 发 生 丁 鼻 咽 粘 膜 的 恶 性 肿瘤 , 已成 为 我 国十 大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东 、 西 、 建 、 南 等 南 方 地 区 为 高 发 区 。 对 广 广 福 湖 在 鼻咽癌的治 疗方法 上 , 科 手术切除 虽然方 法较好 , 果较快 , 外 效 但 也 受 到 很 大 的 限 制 , 为鼻 咽 癌 多 为 分 化 程 度 较 低 的鳞 癌 , 因 颈 部里 淋 巴 结 转 移 率 高 ; 咽在 解 剖 学 位 置上 接 近 颅 底 , 围毗 邻 鼻 周
压 住颈 外 动脉 止血 , 即通 知 医 生及 时处 理 。 立
照射 野 皮 肤 护 理 : 照射 野 皮 肤萎 缩 、 变薄 , 软组 织纤 维 化 , 细 毛 血 管 扩 张 , 出 现 反 射 性 的 皮 肤 反 应 , 导 病 人 保 持 局 部 皮 肤 清 可 指 洁 干 燥 , 汗 时 及 时 用 软 毛 巾 沾 干 。 疗 期 间不 穿高 领 及 硬 领 衣 有 放 服 , 射 野 皮 肤 不 宜 用 肥 皂 、 毛 巾 、 水 擦 洗 , 出 时 避 免 阳 光 照 粗 热 外
健康教 育 , 让患者 了解疾 病 相关知 识 , 强病人 预防保 健知 识 , 动配合 治 疗 , 得 了良好 的 治疗效果 。 增 主 取 【 键 词 】鼻 咽 癌 放 疗 护 理 健 康教 育 关
【 图 分 类 号 】R 9. 中 7 3 6 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现 张 口受 限 。 口受 限 是 鼻 咽 癌 患 者 远 期 放 疗 反 应 , 特 殊 治 疗 张 无 措 施 , 预 防 为 主 。 疗 期 间根 据 身 体 情 况 进 行 适 量 活 动 , 导 病 以 放 指 人 做 颈 前 后 左 右 缓 慢 旋 转 运 动 , 口练 习 采 用 口含 小 圆木 , 可 张 也 主 动 张 口练 习 , 按 摩颌 颞 关 节 , 日1 次 , 并 每 ~2 每次 1 ~3 mi , 5 0 n 保 持 门齿 间 距 3 指 , 门 齿 间距 减 少 , 适 当 增 加 练 习次 数 , 至 横 若 应 直 正 常, 以提 高 生 存 质 量 。 出院 指导 : 续保 持 照射 野 皮肤 清洁 、 燥 , 抓挠 , 低领 全 继 干 勿 穿 棉 上 衣 .口 营 养 ; 持 愉 快 的 心 情 ; 院 1 力强 保 出 月后 复 查 。 5 结果 与 讨 论 通过全程 健康教 育 , 院放射科 收治的鼻 咽癌患者 , 其 中 我 除 2 因 口 腔 黏 膜 糜 烂 严 重 , 痛 明 显 , 响 进 食 , 停 1 周 放 例 疼 影 暂 ~2 疗 外 , 余 均 顺利 完成 放疗 。 其 鼻 咽 癌放 疗 病 人 , 疗程 长 , 反应 重 , 的病 人 甚 至 不堪 忍 受 , 有 中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41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田伟成,王玮莉,李 娜,刘德志*(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疗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41.01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鼻咽癌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较高,高发年龄为40岁至50岁[1]。
鼻咽癌早期以耳鸣、鼻塞、流鼻血等作为临床表现,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也常出现误诊情况。
鼻咽癌一般以低分化鳞癌常见,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化疗、放疗均较为敏感,而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
放疗能够将癌细胞进行破坏或杀死,对其繁殖和生长产生抑制,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易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以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200例、2017年6月~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为(48.51±1.32)岁。
鼻咽癌放化疗有哪些后遗症

鼻咽癌放化疗有哪些后遗症由于鼻咽部粘膜受照射后充血肿胀,出现与口腔粘膜相似的鼻腔粘膜反应,患者常有鼻粘膜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严重者可影响休息与睡眠。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在长期存活的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后遗症。
整理了关于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1.口干、张口困难。
2.渗出性中耳炎。
3.鼻出血和鼻咽膜粘连。
4.面颈部皮下水肿及放射性丹毒。
5.齿龈炎、牙齿脱落。
6.视力减退、失明。
7.脑水肿、脑坏死。
8.放射性皮肤损伤和软组织纤维化。
9.放射性脑神经损伤。
后遗症的产生情况要看患者的总体体质,如果在放疗时有很好的耐受力来接受整个治疗,也未必一定会产生后遗症,所以在放疗期间增强自身体质与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如中医药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陪同患者适当的进行文娱及体育活动,调节生活,以增加体力,减轻放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鼻咽癌放射治疗(1)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颅底无明显骨质破坏者;CT或MRI 示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颈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上;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淋巴结转移大于10cm。
经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况有改善,症状消失,远处转移灶能控制者,可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禁忌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下;广泛远处转移者;合并急性感染病者;放射性脑脊髓损伤者。
再放疗原则放射治疗后复发再放疗原则,具有下述情况者不宜再放射治疗:同一靶区包括鼻咽及颈部靶区放疗后复发时间未满一;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或放射性脊髓病;鼻咽部靶区总疗程不宜超过三个疗程,颈部靶区不宜超过两个疗程。
(2)放射线的选择因鼻咽癌原发灶位置深在,周围有重叠的骨质包围,故应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 钴或直线加速器的高能X线。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的最重要进展之一,它可以根据肿瘤的不同形状,将放射剂量 较均匀地分布于靶区,对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具有较高的精准 性。 2 结果
显著 61 例, 良 好 121 例, 无 效 7 例, 总 有 效 率 为 96. 30% 。 3 讨论 3. 1 鼻咽癌放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 ( 1) 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 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 颅底无明 显骨质破坏者; CT 检测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 颈 淋巴结最大直径 < 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 无远处器 官转移者。 ( 2) 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 KS 分级 60 分以上; 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 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 淋巴结转移大于 10cm。 ( 3) 放射治疗禁忌证: KS 分级 60 分 以下; 广泛远处转移者; 合并急性感染病者; 放射性脑脊髓损 伤者 3. 2 鼻咽癌患者放疗射线的选择 鼻咽癌患者病灶位置较深, 且病灶被软骨质组织包围,在选择治疗用放疗射线时,应选择 穿透力较强的放射线,如加速器内置剂量大、分布均匀,可以 有效减少病灶周围组织受损,治疗效果较好。 3. 3 鼻咽癌患者放疗剂量、时间 鼻咽癌患者放疗要按治疗 方法 选 择 适 应 的 剂 量 及 放 疗 时 间。连 续 治 疗 法,5 次 /周, 2Gy / 次,总剂量 60 ~ 70Gy。分段治疗法,将疗程分为 2 段,5 次 / 周,2Gy / 次,每段剂量 30 ~ 35Gy。超分割放疗法: 2 次 / d,1. 2Gy / 次,总剂量 66 ~ 70Gy。外照射及后装治疗法,外照 射 50 ~ 60Gy /40d,后装治疗 1 次 / 周,8 ~ 10Gy / 次,总疗程 3 次。 3. 4 鼻咽癌患者放疗照射野的设计 鼻咽癌患者的放疗照射 野,需要将鼻咽部及其邻近窦腔、间隙、颅底以及颈部包括在 内。照射野之间应避免使用剂量重叠或遗漏。原则上各病灶部 位应同时开始照射,如患者出现严重头痛、鼻出血等,可以先 用小野进行照射以减轻症状,然后按全面的布野照射。 3. 5 鼻咽癌放疗疗效 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5 年生 存率可达 50% 。早期鼻咽癌,无鼻咽腔外侵犯、无颈淋巴转 移者,治,陈传本,等 . 95 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但较为恶性的头颈部肿瘤。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治疗鼻咽癌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关键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是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评估过程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计划设计1. 患者评估和分期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分期。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2. 靶区划定根据鼻咽癌的位置及其淋巴结转移规律,需要合理划定治疗的靶区。
一般来说,放射治疗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灶、颈部淋巴结区域等,同时还需避开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球等)。
3. 剂量分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分配。
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剂量分配方案,确保肿瘤组织受到足够的放射剂量,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4. 照射技术选择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照射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5. 治疗计划评估完成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后,需要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剂量分布、靶区覆盖情况、剂量与毒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等。
通过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按照治疗计划的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后,有必要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
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

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放疗治疗中,合理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的相关问题。
一、鼻咽癌的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放射线剂量。
对于鼻咽癌的放疗剂量,通常采用总剂量和每次剂量两个参数来描述。
1. 总剂量:总剂量是指在整个放疗周期内给予患者的放疗总量。
鼻咽癌的总剂量一般在70-80Gy之间,根据鼻咽癌的分期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调整。
总剂量的确定既要保证肿瘤的控制,又要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2. 每次剂量:每次剂量是指每次放疗给予患者的放射线剂量。
鼻咽癌的每次剂量一般在1.8-2.2Gy之间,每周给予5次。
每次剂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敏感性、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正常组织的防护。
二、鼻咽癌的放疗治疗时间放疗治疗时间是指完成放疗所需的天数。
鼻咽癌的放疗治疗时间一般较长,治疗周期在6-8周左右。
放疗治疗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
较短的治疗时间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增长,但可能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
较长的治疗时间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但容易造成肿瘤的抵抗性增加。
因此,治疗时间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分期和位置等因素。
三、放疗剂量与治疗时间的关系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在合理控制剂量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长的治疗时间可能增加肿瘤的抵抗性,减少治疗效果。
因此,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鼻咽癌,适当控制总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而对于晚期鼻咽癌,较高的剂量和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总之,鼻咽癌的放疗剂量和治疗时间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合理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制定放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特点以及正常组织的防护。
《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02
新版指南对鼻咽癌靶区的勾画和剂量规定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提供了具体的勾画原则和剂量参考,使得放射治疗更加规范化和个性化。
疗效评价标准更完善
03
新版指南在疗效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引入了更多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价指标,使得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免疫治疗的应用
新版指南首次将免疫治疗纳入鼻咽癌的治疗方案中,介绍了免疫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根治性放疗
总剂量DT70-74Gy/33-37次/6.5-7.5周,常规分割1.8-2.0Gy/次,每周5次。
同步放化疗
在放疗期间给予化疗药物增敏,常用方案为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延时符
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与方法
03
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技术进展与优势
主要治疗手段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规范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行为,提高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规范治疗行为
指南的制定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鼻咽癌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延时符
指南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放射治疗技术水平,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规范放射治疗技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优秀PPT文档

重度疼痛、不能进食,黏膜溃疡、 出血、坏死。
Ⅲ度
重度疼痛、吞咽困难, 纤维素性黏膜炎、水肿、溃疡
中度疼痛,能进食流质,片状黏膜炎
Ⅱ度
炎性分泌物、水肿或溃疡
Ⅰ度 轻度疼痛,口腔黏膜充血、红斑
口腔黏膜炎的处理
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 对症处理 消炎的喷剂
口腔护理液漱口
含麻醉剂的含漱液
正确的漱口方法
促进粘膜愈合的药物
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薛松霞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第24卷第4期 JModern Stomato,l July ,Vol24,No. 低剂量激光治疗(Low-level laser
therapy,LLLT)。LLLT可以减少高剂量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放化疗的 患者OM的发生率4
氦氖激光在预防口腔粘膜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
对症处理 消炎的喷剂
中度疼痛,能进食流质,片状黏膜炎
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瘙痒,易破溃
放射性皮炎治疗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外涂皮肤保护剂、修复剂 如:奥克喷、贝复剂 • 氦氖激光联合贝复剂治疗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诊断分级标准
Ⅳ度
3级 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 性脱皮, 凹陷性水肿
4级 溃疡、出血、坏死源自慢性反应放疗后数月或数年出现的 反应。表皮萎缩变薄,浅 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 沉着、脱屑,皮肤瘙痒, 易破溃
放射性皮炎预防
注避意免保合对护理放放的射射饮野野食的皮:机肤放械:疗性不期刺在间激放及:射结如野束不内后随贴一便胶段抓布时搓或间,胶,不膏穿,保护
8726××110099//LL红血细红免胞蛋2白强. 9促4g风/L进、损过伤热皮、肤过的冷修等复刺。激,局部禁用暖具和冰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甲状腺功能损伤放射性鼻咽坏死放射性吞咽功能损伤0102030401放射性脑损伤Ø明确的放射治疗史Ø典型症状:头痛、记忆力及智力下降、功能及感知障碍;Ø影像学表现:白质脱髓鞘、脑水肿、萎缩及坏死;Ø排除其他病变:脑实质肿瘤、脑血管病变、脑内炎症、脑白质变性等。
急性期早期延迟反应晚期延迟反应水肿头痛困倦短期脱髓鞘改变嗜睡注意力下降短期记忆缺失认知障碍痴呆死亡Dana Greene-Schloesser,Frontiers in oncology,July, 2012鼻咽癌放疗后TLN总发生率2.3%-35%Zeng L,Br J Cancer 2014;110(1):49-54 ; Cao CN, Oral Oncol 2013;49(6):611-4 Zhou GQ, Plos One 2013:8(7):e67488;Lee AWM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1998例数疾病治疗技术随访期(月)颞叶坏死发生率Lee AWM等1008NPC 2D-CRT 807.3%Zhou GQ等1276NPC 2D-CRT 6034.9%Zeng L等789全组NPC IMRT 657.5%T3-4期IMRT 12.1%Cao CN等70T4期NPCIMRT26.811.4%Zhou X等1887NPCIMRT30 (中位)2.28%363.48%487.01%2D-CRT 3D-CRTIMRT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给放射性颞叶损伤带来的改变?IMRT组:305例,2D-CRT组:195例;IMRT组T1、T2、T3期患者发生率较CRT组低,但T4期患者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680)Zhou G-Q,PLOS ONE July 10,2013TLN IMRT 2D-CRT P值5年实际发生率16%34.9%<0.001中位潜伏期36.85月49.77月<0.001IMRT技术并未减少T4期患者TLN发生率一般减症治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神经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酯抗凝、抗血小板、高压氧、高剂量维生素、手术 等VEGFR抗体:贝伐单抗11例脑转移瘤者接受SRS后BLN(14个病灶)•贝伐单抗治疗10 mg/kg q 2 weeks•中位使用时间96.2天(2-62周)•首次随访:中位时间26天( 15 –43 d)•10例症状缓解脑坏死体积减少首次随访P值二次随访P值T1增强64.4%0.001 66.6%0.05非增强64.3%62.7%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Dustin Boothe,Neuro-Oncology 15(9):1257–1263, 2013Wang XS, JCO, Vol 29, No 7, 2011 •51岁女性,CRT 70Gy+4Gy boost•3年后出现记忆下降,乏力,平衡欠佳•MMSE 评分 25分•鼠神经生长因子 18 微克/次 qd 共2月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恩经复18ug/次,QD 2m 对照组:常规激素入组标准:1) 年龄 18-70 岁2) KPS 评分≥70 分;预期寿命>6 个月3)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坏死4)进展性神经症状或体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275) 至少连续两次 MRI(间隔 3-4 个月)诊断放射性脑坏死,且末次 MRI 提示病变较前次 MRI进展神经节苷脂治疗放射性脑坏死Ø治疗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100 mg,静滴,qd,共2月Ø对照组:甲强龙: 1g,静滴,qd,d1-3后改用强的松口服 (20mg,bid×3 d; 10 mg, bid×3 d ; 10mg, bid×3 d )Ø目前共入组10例典型病例Ø49岁男性 安徽黄山人 乙肝病史Ø2014年确诊NPC T4N2Mx,2015.06-2015.10接受PF方案诱导化疗*3+CCRT Ø2019年5月复查提示:双侧颞叶坏死,左侧为著。
Ø入组GM1治疗组:2019.5-7月行GM1治疗2月治疗前治疗前治疗后大脑信号中转站通过神经纤维与海马旁回、丘脑前核及扣带回形成海马环路(Papez环路)具有学习、记忆以及空间信息处理等功能203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50.4Gy/28F或64.8/36F后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时间1年2年5年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8.2% 4.6% 5.3%Ø神经认知功能下降为主Ø在鼻咽癌中关注度不高Paul D. Brown, J Clin Oncol Journal Vol 21, No 13 2003Ø主要研究终点: 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修订版-延迟记忆(HVLT-R DR)Ø100例患者接受海马保护的WBRT,治疗后2,4,6月分别接受HVLT-R DRØ本研究中放疗后4月评分下降7% ;对比另一项未行海马保护的的III期研究中下降30%有明显提升(P<0.001)接受海马保护后2、4、6月HVLT-R DR下降不明显Vinai Gondi et al, J Clin Oncol 32:3810-3816入组T4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海马保护目前已入组14例Volume(cm3)Mean Dose(Gy)Dmax(Gy)Dmin(Gy)患侧 2.4013.3539.59 3.601健侧 2.5110.8929.82 3.65患者放疗前后认识评估及延迟回忆逐步加重,放疗后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02放射性鼻咽坏死放射性鼻咽黏膜坏死放射性颅底骨坏死•纤维鼻内镜下清理术•硬质鼻内镜下清创术•开放性坏死骨切除术手术治疗•清洗:生理盐水、双氧水•药物治疗:激素、抗生素、抗纤维化药物•对症治疗:止血、止痛、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治疗医科院肿瘤医院 随访1217例首程IMRT的NPC,中位随访期30月(7-100月)共21例(1.7%)鼻咽部溃疡(除外复发)溃疡出现时的伴发症状:溃疡发生率发生时间单纯放疗0.6%7.4月(4.2-21.9)综合治疗(同步/靶向) 2.3% 5.4月(1.2-8.7)症状头痛恶臭胀痛张口困难发热发生率100%89%64%43%24%尹珍珍,高黎等,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5 V25张春等报道22例镜下直视清创或冲洗:•二程放疗鼻咽溃疡发生率73%•其中10例最终死于溃疡诱发的鼻咽大出血愈合率P值清创治疗组70%(7/10)<0.001未清创治疗组9.1%(1/11)张春等,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9 V22颅底ORN影像特征:特征性CT表现•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有死骨形成;•软组织见小气泡内窥镜表现•鼻咽或耳道骨坏死,•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
59例NPC患者中位年龄53岁(36-79岁)治疗后出现放射性骨坏死接受内镜下手术;36例为单程放疗,23例为二程放疗Juan Liu,Int J of Clini Oncology. 2018. doi:10.1007/s10147-018-1354-8项目时间/概率中位随访期27月(1-108月)RT结束至ORN出现中位时间8年(0.5-42年)2程RT结束至ORN出现中位时间3年(1月-14年)2年之内ORL发生率52.5% (31/59)2年内死亡92% (24/26)死亡原因为大出血92% (24/26)2年OS54.2%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和放疗次数Ø中山大学肿瘤中心,1348例首程RT的NPC患者ORN发生率1.04%(45.57月).Ø发生ORN的独立预后因素 :•T4分期(2.7% vs 0.5%)•总剂量≥72Gy (2.4% vs 0.6%)•颅底加量(6.2% vs 0.9%)•贫血(2.4% vs 0.6%)Han P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 Biol Phys, 2018,V102, N3典型病例 1患者,男性,54岁,鼻咽癌放化疗后8年,主诉头痛头晕2月余蝶窦坏死骨片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放疗后3月放疗后6月典型病例2患者,男,60岁,鼻咽癌根治性放化疗后放疗后9月放疗后24月大出血死亡03放射性甲状腺功能损伤Ø鼻咽放疗射野内:甲状腺、垂体Ø既往重视度不够,近年逐渐重视Ø症状:怕冷,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儿童)等放射性甲减成因症状垂体受损型甲状腺受损型亚临床型(生化型)临床型TSH,FT3,FT4同时低,TRH激发试验可鉴别FT3,FT4偏低,TSH升高。
通常,TSH升高早于FT3,FT4下降有甲减血清学变化但无临床表现同时有血清学变化和临床表现,但也有文献认为临床型甲减可定义为:TSH明显升高但FT4低于正常下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放射性甲状腺损伤的体积-剂量模型Brodin NP,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8 Feb 1;100(2):391-407135名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中位随访34.1个月,2年和3年原发性甲减发病率分别为29.6%和43.9%Rui-ping Zhai, et al.Oral Oncology 68 (2017) 44–49多因素分析提示,Dmean≥45 Gy 有 4.9 倍甲低风险V45 ≤0.5 , V50 ≤ 0.35以及甲状腺体积≥16cc是保护因素。
Rui-ping Zhai, et al.Oral Oncology 68 (2017) 44–49随着甲状腺体积的增加,耐受剂量增加,放射性甲减的风险也随之下降Marianne et al,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2013作者病种发生率随访时间Rui-ping Zhai鼻咽癌2年:29.6% ,3年: 43.9%(中位时间15月)中位随访 34.1月Stella Ling, MD, MPH HNSCC39.2%(中位时间4.2月)中位随访33.5月Ivan R. Vogelius HNSCC,鼻咽癌,淋巴瘤20-30%(多在5年内,2-3年为高峰)无MohsenBakhshandehHNSCC(部分鼻咽癌)44.6%(1年随访)放疗后1年V. Lee鼻咽癌36.2%(1、2年发病率为 5.3% 17.5%)中位随访 3.1年Marianne FeenRønjomHNSCC1年:12%, 2年:19% ,5年:26% 中位随访 25.1月Kiattisa Sommat鼻咽癌55.9%(43.1%发生在2年内,中位时间36.7个月)中位随访 48.8月YUAN-HUA WU鼻咽癌低FT4:3、5、10年发生率为5.3%,9.0%,19.1%中位随访4.3年;部分常规放疗甲减发生随着时间延长,发生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