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合集下载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作者:帅俊全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80期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平均年龄57.4岁;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平均年龄58岁。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2021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其中女性科学家5人。

在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2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3人。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8岁,60岁(含)以下的占76.9%。

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特别推荐评审机制,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共选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其中女性科学家6人。

在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工程管理学部7人。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75%。

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此外,2021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5人,分别来自11个国家,韩国和瑞士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0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860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人。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共分6个部,共有院士634名。

其中,在京院士共有90人,名单如下:1、数学物理学部(25人)陈佳洱:核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

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8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教授。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8月22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曾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

陈难先:物理学家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子钊:物理学家1938年4月16日生于广东信宜。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该校研究生毕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柏灵:数学家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2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
序号 1
2
姓名 艾思本 Richard Lawrence Edwards 高华健 Huajian Gao
国籍 美国
专业 地球化学
工作单位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 Brown University
古生物学与地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学 气象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物理海洋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石油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水文学及水资源 武汉大学 地球物理与深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构造
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
年龄 52 54 69 52 46 48 52 52 59 51 56 年龄 48 66 50 60 65 50 52 50 55 年龄 52 49 56 53 50 62 51 43 45 50 50 58 年龄 68 52
专业 工作单位 粒子物理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空气动力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光学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应用数学、计算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数学 量子物理及其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用 计算数学 北京大学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数学 香港大学 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专业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物理 电化学 无机化学 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专业 临床传染病学 生理学与生物化 学 动物学 神经科学 内科学 肝脏外科 基础医学—病理 生理学 感染与免疫的分 子机制 干细胞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湖南大学 工作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清华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10
王清月
64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11
王锡凡
6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12
卢柯
37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13
史忠植
61
计算机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4
叶定友
62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15
叶培建
58
空间飞行器总体与信息处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6
左铁钏(女)
62
激光技术
31
饶子和
52
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
32
席焕久
57
人类学
锦州医学院
33
徐汝梅
64
昆虫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
34
郭爱克
63
神经科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5
高琼
49
生态系统模拟
北京师范大学
36
康乐
44
昆虫生态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37
曹志洪
61
土壤农化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8
曹雪涛
38
免疫学
第二军医大学
27
沙金庚
54
古生物学、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8
邵明安
46
土壤物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9
陆大道
62
经济地理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
30
陈军
46
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1
陈旭
66

贝时璋

贝时璋
贝时璋主要研究包括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生、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昆虫内分 泌腺、甲壳类动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以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最为突出。 他以“学科交叉”理念创建了浙 江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他组织开展了“核试验放射性本底 自然监测”、“核爆试验对动物本身及其远后期辐射效应监测”、“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为中国生命科 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鉴于贝时璋长期从事实验细胞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德国土滨根大学又于1978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授予 博士学位。中国国家天文台将1996年发现的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个人生活
1931年11月,贝时璋与苏州振华女中教师程亦明女士结婚, 程亦明出生于苏州职员家庭,因家庭贫寒,她 靠奖学金和半工半读读完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她先在宁波执教,后来回苏,担任振华女中(十中前身)的生 物、英语老师。也正是在振华女中教书期间,她嫁给了贝时璋。
1930年8月,任浙江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创建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先后教授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 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招收研究生后,又教授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在浙江大 学的20年中,他培养出不少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如朱壬葆、江希明、姚鑫、陈士怡、王祖农、陈启鎏、朱润、 徐学峥。
贝老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青年学者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首届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 孙飞研究员评)
纪念贝老,要学习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待人平等、与人为善的高贵品格。(贝时璋 2011年5月25日上午,宁波帮博物馆广场上,由镇海区人民政府、浙江省邮票局、宁波市邮政局联 合主办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五)—贝时璋纪念邮票》首发式在这里举行。

【讲义文稿】科研无止境奋斗正青春

【讲义文稿】科研无止境奋斗正青春

【讲义文稿】科研无止境奋斗正青春生命本身是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有史以来,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歇过,众多科学家也为此付出了智慧和辛劳。

2023年11月22日,中国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探索生命奥秘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位列其中,她是本年度新增两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3个人之一。

当记者问她对当选有何想法时,她淡定地说:“帽子不会改变你这个人,不改变你是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追求的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

"那么,我们就依据颜宁自己说的话,去探探颜宁的成才之路,去看看颜宁的科研成果。

颜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生自信,借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来形容,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

1977年11月,颜宁出生于齐鲁腹地的山东章丘。

幼儿时,她和泥土为伴,上树掏鸟,下河捉鱼,活脱脱一个假小子。

6岁时,她随父母到北京大兴上小学。

颜宁上小学时从没有在家做过作业,所有作业在学校就完成了。

她也没有上过补习班、特长班,但她聪慧过人,凡参加的竞赛,都能得奖。

不过,得了奖父母也从不奖励。

这种崇尚自然、尊重个性的淡定,给孩子成长创设了自然宽松的环境。

我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许多时侯,家长心越切,孩子越难成才。

一个家庭的压力越大,反压力越强,而颜宁的家庭,始终是从容淡定的。

颜宁在大兴一中(当时是黄村一中)整整度过六年(1990-1996)的中学时光。

在高中班主任眼中,颜宁是一个笑容总挂在脸上,听课认真,勤奋上进,学有余力,爱好读书,多才多艺的好学生。

尽管选了理科,文科成绩也是全校第一名。

当年的老师如今提起颜宁,依然赞不绝口。

生物老师潘娜说:“平时衣着朴素大方,生活简朴;另一方面,也就是内在的朴素,是指她思想上的纯粹,对待学习一丝不苟,上课极其专注,从不走神,思维敏捷,乐于钻研并且享受与老师同学相互切磋交流J物理老师刘岩也有同样感触:”颜宁的学习效率极高,我想这是源于她上课专注。

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示材料公示情况汇总

被推荐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被推荐学部 数学物理学部 被推荐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公示时间 8.10-9.8 公示时间 8.10-9.8 公示时间 8.10-9.8 同上 同上
公示具体地点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三楼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1.首都师范大学教工活动中心工会橱窗, 2.北二区教学楼一层数学科学院宣传栏 公示具体地点 首都医科大学博谨楼西侧学校主干道主橱窗宣传栏 1.同仁医院西区门诊楼五层公告栏、行政楼一层公告栏, 2.同仁医院东区二层公告栏, 3.同仁医院南区职工食堂公告栏 佑安医院B楼北门 深圳大学办公楼一楼大厅
公示具体地点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大厅和内网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本部及东区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科研楼及行政楼公告栏 公示具体地点 公告栏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公示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示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公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潘永信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王二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经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福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公示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姓名 现工作单位 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公示单位: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闫楚良 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示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姓名 现工作单位 闫楚良 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39
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莫宣学
66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1
郭正堂
41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42
郭华东
54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43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
44
高山
42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
高抒
48
海洋地质与自然地理
南京大学
14
吴培亨
65
超导电子学
南京大学
15
张树霖
69
半导体光谱学
北京大学
16
张铃
67
计算机应用
安徽大学
17
李建中
5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征帆
68
电磁场与微波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9
李爱珍(女)
68
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
李景镇
64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1
杜国同
5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2
杨福民
62
天体测量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23
苏毅
63
应用激光技术与光电测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4
陈天平
64
信息处理、系统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个单位出了8位新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在2005年岁末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了国家在科技方面设立的这一最高学术称号。他们当中最大的70岁,最小的年仅42岁,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个单位。
这些生命科学家虽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从生态学到结构生物学,从农业微生物学到临床医学,各不相同,但他们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成绩显著,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研究奠定了基础的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有揭开了困扰人类整整一个世纪的A-1型短指(趾)症致病之谜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还有曾参加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我国测定的第一个蛋白质的晶体结构)测定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大成、常文瑞。
两次研究生王恩多先后念了7年,读书进修时间比别人长得多,当时社会上盛行“读书吃亏”论,她一家三口分居遥远的三地,爱人在比利时留学,小孩在天津念小学,她孤身在上海念研究生,这不是普通的女性所能承受的。
1987年,王应睐先生把“酶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的重担交给了她。她当时身处经费不足、局面严峻等困境,雪上加霜的是她被查出乳腺癌住院开刀,进退两难时,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临危受命。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王恩多在蛋白质合成中关键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与tR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国际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半曾在国外留学并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具有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曾在英国里丁大学学习,并获该校博士学位;与陈晓亚同一个单位的赵国屏研究员199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在2005年增选的院士中有一个现象比较引人注目:他们很多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比如,贺林与邓子新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研究中心,陈晓亚与赵国屏现都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还有北京大学的方精云与童坦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王大成与常文瑞。
“我觉得搞科研就要有这种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精神,我始终相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北京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求我们各个专业的老师进行深入踏实、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学习童坦君老师的精神。”
现在,童坦君已经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研究,也可检验药物抗衰作用。
中国生物医学界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认为,童坦君的此项研究,是中国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它为科学界进一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韩启德院士曾在一次报告中说,“童老师是北医(20世纪)50年代末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北医生化教研室工作,而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到北医工作的,我当时去图书馆借书,发现童坦君老师常常是一些刊物和图书的惟一读者,后来我又逐渐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用功、对做学问非常执着的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童老师认定要搞衰老研究以后,就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这项需要长时间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工作。对于别人争奖励、争基金、争头衔,童坦君老师从来都淡然处之,直到他退休的时候,他的科研工作也还没有突破性进展,甚至这项工作在‘211’中期检查的时候差一点就被取消,但是所幸还是让它继续下去了。就在童老师退休延聘期间,他的科研工作终于得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
在研究过程中,童坦君发现P16基因存在一个基因序列为GAAGGT的负调控元件。此负调控元件相当于P16基因的刹车装置。他们还发现了掌管这一刹车装置的蛋白质因子,它的分子量约为24000道尔顿。进一步研究显示:年轻细胞的此蛋白质因子可与负调控元件结合,抑制P16基因表达,而衰老的细胞缺乏此因子,所以P16基因高表达。
在2005年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就是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童坦君教授。童坦君也是12名新院士中最年长的一位。
人为什么衰老?有关人类衰老的机理极其复杂,其学说不下几十种,如免疫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自由基因学说、蛋白质合成差错累积学说等。童坦君对人类衰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他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王恩多认为她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王应睐先生将这一课题交给了我,让我有一个实现自己研究想法的极好的研究课题;再就是得益于我那些有聪明才智的学生们;还得益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各级领导;最后,得益于我的科研情结,这种情结使我不断学习、克服困难、与时俱进”。
在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方面,王恩多的贡献也许比其科学成就更为广知。王恩多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连续三届担任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如今又走马上任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理事长。她说,“头衔只是过眼烟云,重要的是,这些社会角色能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宏观宽广,也能让我体会到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惟一增选的女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王恩多研究员成为2005年51位新院士中惟一一位女性,格外引人瞩目。
王恩多1944年出生于四川重庆、祖籍为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诸城。说来有趣,王恩多还有“两读”研究生的奇特经历。原来,早在1965她就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但不久“文革”就开始了。12年后,怀揣补发的研究生文凭,王恩多竟然再次填写了研究生志愿,“文凭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看有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后一次,也使得她成为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王应睐先生“文革”后的第一个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士增选评审。他认为,这一现象说明院士评选过程中的“平衡法则”是不存在的,只要有实力,就会被选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2005年有两名新院士都曾参与过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而之前这个研究小组已经走出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痴迷“衰老”的花甲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