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河道治理工程堤防填筑碾压试验探讨

河道治理工程堤防填筑碾压试验探讨1 工程概况山西省滹沱河重点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盂县、定襄县、忻府区和原平市境内,其中定襄县、忻府区和原平市滹沱河沿岸地势较平坦,设计为土质堤防;盂县境内地势为山区峡谷段,设计为浆砌石堤防。
本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为87.28km,堤防级别为4 级。
通过碾压试验分析,确定土质堤防工程的土方填筑施工参数。
定襄县、忻府区和原平市滹沱河治理段左、右岸新建堤防长48.34km,加固堤防长86.46km,设计为梯形断面的土堤,临河侧及背河侧边坡均为1 ∶2 ,依据地形堤防高程833.651 ~738.3m,高程差为95.351m,规划的堤距宽度为300 ~450m。
2 试验布置及过程本堤防填筑碾压试验场地,布置在滹沱河定襄县段右岸,桩号为R89+281 ―R89+330 ,试验场地长49m、宽20m,以堤轴线为中心线,参考铺料厚度,试验场共划分为6 个试验小块,每个试验小块为一个试验单元,每个试验单元长15m宽10m,中心线方向的试验单元铺料厚度之间设2m的过渡段。
中心线一侧为A1 ~A3 区粘性土试验区,另一侧为B1 ~B3 区无粘性土试验区;该试验对选用的试验单元拟定铺料厚度,A1 和B1 试验单元铺料厚度30cm,A2 和B2 试验单元铺料厚度40cm,A3 和B3 试验单元铺料厚度50cm。
碾压试验场区布置图详见图1 。
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 )的规定,铺料厚度在30 ~50cm区间的土块限制直径不超过15cm,故本试验参考规范规定,土料限制粒径不超过15cm。
为防止运输土料车辆对试验区形成超压,铺料方式选用“后退法”卸料,装载机整平。
本工程压实指标,粘性土设计的压实度不低于0.91 ,无粘性土设计的相对密度不低于0.60 。
土方填筑试验前,先平整好选定的试验场地,碾压密实达到堤防主体设计压实指标,并对面层进行抛毛,以避免堤基层对碾压试验的影响。
城市堤防工程堤顶路面施工方案比选

Value Engineering1工程概况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新建右堤工程(太平河口至西塔子口段),实施堤段长度为6.314km。
本次新建右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堤防工程等级为2级。
筑堤材料均为黏性土,堤顶宽度为10.0m,堤顶路宽度8m。
迎水坡及背水坡坡比均为1∶3放坡至清基线。
堤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采用双层结构,分别为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双层结构,分别为16cm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16cm12%石灰稳定土;预制路缘石尺寸40cm*10cm*50cm (高宽长)。
(图1)2施工方案针对道路施工的先后顺序,编制了两种施工方案。
方案一为“先堤后路”法,以堤防先施工为主;方案二为“先路后堤”法,以堤顶道路先施工为主。
2.1“先堤后路”法先将堤防填筑至设计顶标高,采用压路机碾压,保证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挖掘机开出8m宽、0.42m深堤顶路槽,清理基面后复检压实度,合格后进行沥青路面结构层施工。
(图2)优点:工序连接紧密,道路两侧各1m宽堤防压实度、平整度更易保证,节省路面结构层材料消耗,保证边坡坡度一次成型。
缺点:增加土方消耗量,增加堤顶路面开槽工序,增加机械台班消耗,路床平整度,切边垂直度及顺直度不易控制。
2.2“先路后堤”法堤防填筑至沥青路床顶标高,基面碾压合格后,进行底基层、基层及路缘石施工,养护完成后,对两侧堤身分层填筑碾压,最后进行沥青路面面层施工。
(图3)优点:路面按常规施工工序进行,路面宽度更易保证。
缺点:机械在成型路面作业,容易对路面结构及路缘石造成损坏;增加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消耗。
3施工方案比选两种方案仅针对路床面以上部分进行施工,在工序、效率、质量、经济性分析等方面也仅针对该范围进行分析比选。
3.1施工工序比选两种方案都包含了路床以上土方及路面工程各个工序的施工,其中,方案一增加了堤顶路面开槽工序,挖掘机挖除槽内压实土方,平地机进行槽底进行调坡、刮平,同时对开槽两侧进行切边处理,人工配合多余土方清理清运。
滹沱河生态治理方案工程

滹沱河生态治理方案工程一、绪论滹沱河作为京津地区的重要水系之一,不仅承载着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但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滹沱河水质持续恶化,河道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已经成为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滹沱河生态治理方案和工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滹沱河水环境现状分析1.水质情况:滹沱河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导致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严重超标,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质量标准。
2.生态环境状况:河道两岸的植被严重破坏,水生动植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河道生态功能退化显著。
滹沱河上游和下游的水生态系统差异显著,生态修复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三、滹沱河生态治理方案1.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滹沱河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治理措施,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生物降解、植物净化和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在水生态系统中引入有利于水质改善的水生植物,有效削减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3.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建设,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4.生态修复工程:在滹沱河上游和下游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生态修复工程,依托水利建设工程推行生态工程,采取生态岸线整治、湿地建设、滹沱河支流整治等措施,促进河流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5.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滹沱河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
四、滹沱河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强化对于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治理管理。
关于滹沱河综合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志 . 结 了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对 水 务 事 业 的 凝
都 给 这 座 城 市 烙 上 了深 深 的 印记 。1号
橡 胶 坝 横 穿 南 北 . 观 路 绽 放 新 容 .5 景 10 万 mz 4号 水 面碧 波荡 漾 、 游人 如织 的
… …
几 十 年 来 . 然 对 滹 沱 河 进 行 过 多 虽 次 整 治 . 至 今 市 区 段 尚未 形 成 完 善 的 但
翻
一
@ 瘪 河合 治 调 : 综 整 的 它
r一 - - ● n口 4- n c
●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省会 “ 三 年大变样” 十大 工程 之一 . 速 度 、 其 规模
1 . 合 整 治 是 提 高省 会 防 洪保 安 1综
能 力 的 需要
石 家 庄 市 水 务 人 干 事 创 业 的 激 情 与 斗
门 ”是 解 决 一 切 问题 的 “ 路 灯 ” 石家 , 探 。 庄市通过组织开展 “ 放思想大讨论” 解
“ 入 学 习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 活 动 . 深 等 破
滹 沱 河 是 省 会 城 市 景 观 环 境 的 重 要 依 托 和 生 态 系 统 的关 键 要 素 上 世 纪 7 0年 代 中 期 以来 .滹 沱 河 市 中 . 条 生 态 一
景 观 河 渐 渐 展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20 0 9年 l 1月 7 日 . 中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员 、 国务 委员刘延东在视察滹沱河工程时指 出.
解 放 思 想 是 推 动 一 切 工 作 的“ 阀 总
滹 沱 河 综 合 整 治 是 石 家 庄 市 委 、 政 府 市
主 动 服 务 、 势 发 展 的 新 精 神 ; 不 图 借 破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总投资62.34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总投资39.41亿元。
2007年11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城市,谋划并启动了这一浩大工程。
近三年,随着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省会发展新格局的确立,滹沱河综合整治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在全市上下备受关注。
一、滹沱河流域概况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尾闾在沧州献县,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
滹沱河自山西盂县进入我市后穿越平山全境,在市区北部,沿鹿泉、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无极、深泽等县南北分界线向东进入衡水,是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行洪河道,随着滹沱新区的建设,滹沱河将由省会的城郊河变为城中河。
滹沱河是典型的沙质河床、游荡型河道、多沙性河流,黄壁庄水库以下主流极不稳定。
据资料记载,京广铁路桥以上现状河槽系1939年洪水形成,正定—藁城段河槽1950年以后才比较稳定。
1958年滹沱河上游开工兴建了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其后我省和上游山西省在其干、支流相继建成11座中型水库,滹沱河山区洪水得以有效控制。
1974年以来,我市在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修建了多处河道治导工程,加之京珠、石黄、张石高速和南水北调等跨河、顺河建筑物的兴建,河势得以稳定。
“96·8”洪水对河道走势未产生大的影响,滹沱河滩地也逐渐被开发利用。
二、综合整治的必要性(一)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提高省会防洪保安能力的需要。
多年来滹沱河虽多次整治,但至今市区段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防洪标准偏低、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市区北部和正定古城的防洪标准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城市防洪近期可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规划方案的批复

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规划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08.11.27•【字号】冀水规计〔2008〕169号•【施行日期】2008.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正文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规划方案的批复冀水规计〔2008〕169号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规划方案的批复石家庄市水利局:你局“关于请求省厅对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进行批复的请示”(石水[2008]446号)收悉。
《规划方案》是我厅已经批复的《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规划报告》(岗南水库至藁城东界段)的一部分,在我厅“关于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段)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函”(冀水规计[2008]101号)中,对《规划方案》中所涉及的河段要求“应尽量保留其缓洪滞洪作用,待充分论证后实施综合整治工程”的意见。
为确保该段河道整治的科学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河北省实施《防洪法》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厅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对《规划方案》提出调整意见进行了充分论证,现就《规划方案》批复如下:一、滹沱河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河段在滹沱河整体防洪中具有一定的缓洪滞洪作用,《规划方案》中的堤防工程实施后对缓洪滞洪影响较小,考虑到石家庄市防洪的重要性,修建堤防是必要的。
开发方案仍为生态景观的布局方式。
二、基本同意在《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段)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基础上,对京珠高速至机场路段的局部堤防线路调整方案。
即左岸仅对朱河段、九门段堤防进行加固,工程位置基本不变,仍维持《项目建议书》中的布置方案;右岸36#丁坝(桩号38+500)以上堤防布置仍维持《项目建议书》中的布置方案。
葛洲坝集团石家庄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中标单位

葛洲坝集团石家庄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中标单位
摘要:
1.葛洲坝集团中标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
2.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3.葛洲坝集团在河道治理领域的实力和经验
4.工程预期效果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正文:
我国葛洲坝集团近日成功中标石家庄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
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主要水系,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滹沱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河道治理工程旨在恢复滹沱河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还将促进周边区域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一个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葛洲坝集团在河道治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
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企业,葛洲坝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河道治理、水环境修复等工程。
凭借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建设团队,葛洲坝集团成功完成了众多河道治理项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此次中标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充分体现了葛洲坝集团在河道治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和优势。
工程预期效果将十分显著。
通过河道治理,滹沱河的水质将得到改善,生
态环境得到恢复,防洪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此外,工程还将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城市形象。
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将为石家庄市民提供一个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环境。
总之,葛洲坝集团凭借在河道治理领域的专业实力和丰富经验,将为石家庄市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优质的建设服务。
滹沱河简介

编辑本段河流简介滹沱河流经区域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孤山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
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
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滹沱河风光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
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
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
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
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
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
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
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公里,总投资62.34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总投资39.41亿元。
2007年11月,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城市,谋划并启动了这一浩大工程。
近三年,随着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省会发展新格局的确立,滹沱河综合整治被赋予新的功能和内涵,在全市上下备受关注。
一、滹沱河流域概况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尾闾在沧州献县,干流总长588公里,其中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
滹沱河自山西盂县进入我市后穿越平山全境,在市区北部,沿鹿泉、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无极、深泽等县南北分界线向东进入衡水,是我市最大、最重要的行洪河道,随着滹沱新区的建设,滹沱河将由省会的城郊河变为城中河。
滹沱河是典型的沙质河床、游荡型河道、多沙性河流,黄壁庄水库以下主流极不稳定。
据资料记载,京广铁路桥以上现状河槽系1939年洪水形成,正定—藁城段河槽1950年以后才比较稳定。
1958年滹沱河上游开工兴建了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其后我省和上游山西省在其干、支流相继建成11座中型水库,滹沱河山区洪水得以有效控制。
1974年以来,我市在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修建了多处河道治导工程,加之京珠、石黄、张石高速和南水北调等跨河、顺河建筑物的兴建,河势得以稳定。
“96·8”洪水对河道走势未产生大的影响,滹沱河滩地也逐渐被开发利用。
二、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一)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提高省会防洪保安能力的需要。
多年来滹沱河虽多次整治,但至今市区段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防洪标准偏低、问题突出。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市区北部和正定古城的防洪标准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城市防洪近期可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二)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需要。
滹沱河是省会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化严重,已成为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
对滹沱河市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湿地和水面,逐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将对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发挥极大作用。
(三)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
由于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
多年来,由于流域防洪规划确定了滹沱河上游治理“护险不筑堤”的原则,滹沱河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一直按漫滩行洪模式治理,如遇50年一遇标准洪水,将有231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淹没区,淹没区土地难以进行开发利用。
随着岗南、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完工,上游洪水得以有效调控,滹沱河市区段筑堤设防已成为可能。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可以为城市北跨,建设滹沱新区,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综合整治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滹沱河综合整治坚持“统一规划、分期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生态、追求和谐,保障行洪、宜看宜憩”的原则,通过“水、堤、路、桥、岛、绿、景、居”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把滹沱河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清洁的水源地。
依托河流水体和两岸森林,努力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石家庄市生态高地和省会地标性景观。
(二)规划范围。
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张石高速——机场路,长30公里。
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
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太行大街,全长16公里。
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藁城东界,全长30公里。
三期工程为黄壁庄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
(三)功能分区
1、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为湿地景观段,张石高速——南水北调为地下水库入渗场和生态森林区,南水北调——塔子口为水面景观段,塔子口——藁城东界为湿地景观段及采砂区。
2、现状主河槽内,部分河段形成蓄水子槽,子槽外是沙滩、草地和滨水步行道。
主河槽至两堤间,分段建设不同主题的生态和文化景观走廊;两堤形成滨河快速通道。
堤外建设100—500米防护林带。
(四)建设内容
1、防洪工程。
主要是划定治导线,新建、改造堤防28.8公里,加固堤防27.7公里。
同时,对河心岛整体按50年一遇、局部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防护。
2、生态景观。
主要包括湿地景观、水面景观和生态走廊。
在黄壁庄水库——张石高速、塔子口——藁城东界部分河段,种植湿地植物、湿地花卉,营造湿地生态系统,建设1500万平方米左右以溪流、水面、水生植物、鸟类栖息地为特色的湿地景观。
在南水北调——塔子口之间主河槽内,通过开挖和防渗处理,形成长11.5公里、宽500—800米、深1.5米左右的子槽,形成80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
在主河槽——两堤之间,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走向,修建引水明渠和人工湖,形成串珠式水面。
同时,种植低矮灌木、风景树,在重要节点建设若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点,分段形成主题鲜明、充满活力、风格各异的滨水景观带。
3、配套工程。
橡胶坝:在滹沱河京广铁路桥上游580米、下游1200米处,各建一座800米和600米长的橡胶坝,经橡胶坝拦蓄形成两个大的湖面。
道路:共修建河防道路92公里(南北堤各46公里),路面宽北岸10米,南岸约30米。
林带:沿治导线外结合现有林地,栽植用材林、风景林、经济林,形成100—500米宽的防护林带。
林带间适量布置休闲服务设施。
四、水源计划
综合整治工程年需水量9000万立方米,主要包括水面景观用水、湿地用水和绿地用水。
水源主要利用岗、黄水库水,南水北调弃水、冶河水和中水。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工程估算总投资62.34亿元。
其中防洪工程投资18.94亿元,生态环境工程投资25.42亿元,配套费用17.98亿元。
一期工程总投资39.41亿元,二期工程15.92亿元,三期工程
7.01亿元。
建设资金主要以收储土地的转让、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来筹集。
六、主要效益
(一)生态环境效益
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后,形成环省会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人均增加水面面积3.6平方米、湿地面积6.8平方米、绿地面积2.7平方米。
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可增加区域湿度,调节气温,净化空气,预计该区域夏季最高气温比其它区域可降低4℃左右,相对湿度增加10%以上。
(二)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市区北部和正定县城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整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有利于水源地保护。
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地下水源地,在目前太平河至滹沱河区域共布有地下水源井99眼,年取水量5000万方左右。
工程完工后,可有效杜绝向水源地保护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同时,结合河道蓄水及地下水库建设,对滹沱河水源地进行适宜修复涵养。
三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水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美景,与太平河整治工程、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共同构成西部、北部生态走廊,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树立起省会新形象。
同时,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