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合集下载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

④水域功能完全受损(Not Supporting) 。
在每两年一次的全国范围河流水质评价中,美国各州统计每一水体 功能对应每一功能可达性类别的河段长度, 上报EPA统一汇总 。
背景介绍
表:美国水域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分类统计样表
背景介绍
导致水体受损的水质指标分析
在对河流水质进行功能可达性评价的基础上,对除水域使用功能完全 满足要求以外的其它3 种功能可达性评价类别, 进一步识别水体受 损的水质指标,分为3 种类型:
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断面的其他功能区,以水功能区各断面水质浓度与该站代表的河流长 度、湖泊面积或水库蓄水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功能区的水质代表 值; 5、排污控制区不参与达标评价。 河流长度、湖泊面积及水库蓄水量达标评价:根据各断面监测结果对照水功能区水质目 标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各断面代表的河流长度、湖泊面积或水库蓄水量进行分类统计
质指标及对应河段长度, 并追溯污染成因, 采取具体的水环境整治
措施。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環境)/ 環境保護署署長王倩儀太平紳士
傳媒關係組
檢控組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1)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2)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3)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 (4)
環境評估科
環境基建科
環保法規管理科
部門事務科
廢物管理 政策科
2.1 – 5.0
> 5.0
河水水质指数(WQI)以及相应的水质狀 況
WQI
3.0 – 4.5
水质狀況
极佳 良好 普通 恶劣 极劣
4.6 – 7.5
7.6 – 10.5 10.6 – 13.5 13.6 – 15.0
一九八六年至二零零五年河溪水质指数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近年来,中国的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表水的水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中的水质状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表水水质的定义、评价指标以及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首先,地表水水质评价是指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判定,以了解水质状况,并为改善水质提供决策依据。

评价地表水水质的标准通常包括水质评价指标、水质分级标准以及监测方法等多个方面。

地表水质量的评价指标通常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三大类。

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和浊度等。

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性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

生物学指标则以底栖生物和浮游植物等为主要评价对象。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表水的污染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其次,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两大方面。

人为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十分显著。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田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所带来的污染。

生活污水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质和水体自净作用等。

降雨会将大气中的污染物带入地表水中,地质条件也会影响地表水的水质。

针对中国地表水水质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地表水水质。

首先,加强污染源的治理是改善地表水水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工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都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建立健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设施。

其次,加强水体的保护和修复也是重要的手段。

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污染物对地表水的损害。

此外,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表水水质评价和监测手段,也是改善地表水水质的关键。

然而,改善地表水水质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 2 (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 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 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因素:
1. 排放量: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将企业污水排放量分为五个等级,包括≥20000m³/d、10000~20000m³/d、5000~10000m³/d、1000~5000m³/d和200~1000m³/d。

2. 水质复杂度:根据污染物类型数以及需预测污染因子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具体来说,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10为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为中等;污染物类型数和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因子数目都较少为简单。

3. 水域规模:根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

其中,Ⅴ类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此外,还有劣Ⅴ类水,指污染程度已超过Ⅴ类的水,其特点是散发出明显臭味、出现异常颜色以及水生生物及鱼虾出现大面积死亡。

综上所述,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划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排放量、水质复杂度和水域规模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评价结果,可以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科学的分级和保护。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道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道客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道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用于评价和监测地表水体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和限值。

这些标准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旨在保护水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公众健康。

以下是中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一些主要参数和限值:
1. 总氮(mg/L):I类水质≤ 0.15,II类水质≤ 0.5,III类水质≤ 1.0,IV类水质≤ 1.5,V类水质≤
2.0。

2. 总磷(mg/L):I类水质≤ 0.02,II类水质≤ 0.1,III类水质≤ 0.2,IV类水质≤ 0.3,V类水质≤ 0.4。

3. 化学需氧量(COD)(mg/L):I类水质≤ 15,II 类水质≤ 20,III类水质≤ 30,IV类水质≤ 40,V类水质≤ 50。

4. 溶解氧(mg/L):I类水质≥ 7,II类水质≥ 6,III类水质≥ 5,IV类水质≥ 4,V类水质≥ 3。

5. 水温(℃):I类水质≤ 28,II类水质≤ 30,III类水质≤ 32,IV类水质≤ 35,V类水质≤ 40。

请注意,具体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地区或目标而有所不同。

用户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准则来获
取最新和详细的标准信息。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根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五类:
1. 一级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和渔业用水标准,占总评价河流长度的28.1%。

2. 二级水:轻度污染,符合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可作渔业用水,经处理后可作饮用水,占总长度的39.5%。

3. 三级水:较重污染,可作农业灌溉用水,占总长度的19.5%。

4. 四级水:重污染,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占总长度的6%。

5. 五级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此外,地表水还根据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4.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以上信息是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对全国878条河流,总长度为87100k m的河流水体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

地表水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表水恶化以及科技进步,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水环境评价标准

水环境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1。

1断面水质评价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Ⅱ类水质优Ⅲ类水质良好Ⅳ类水质轻度污染Ⅴ类水质中度污染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1。

2河流水质评价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当同一类别水质断面比例大于等于60%时,以该类水质按照表1评价.表2 河流水质评价水质类别水质状况Ⅰ~Ⅲ类水质比例≥90%优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良好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 轻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中度污染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40%重度污染1。

3河流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河流中的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为:当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

2.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比分析2。

1 基本要求进行同一水体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水质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2。

2.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对比分析评价某项污染项目的浓度值与前一时段的变化程度时,按以下规定进行:(1)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无明显变化;(2)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有所好转或有所恶化;(3)当评价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级或多级变化,则属于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全国地表水矿化度变幅在 ** 2 *# *##34$5 之间,其中:小于 *##34$5 为极低矿化度水; *## 2 !##34$5 为 低 矿 化 度 水; !## 2 )##34$5 为 中 等 矿 化 度 水; )## 2 * ###34$5 为 较 高 矿 化 度 水;大 于 * ###34$5为高矿化 度 水。相 应 以 上 各 等 级 矿 化 度 水 的 面 积 比 例 分 别 为 +1 、 !.1 、 "*1 、 *.1 和 *!1 。 全国总硬度小于 *)#34$5 的软水和极软水面积占 -"1 ,*)# 2 !##34$5 的适度硬水占 !-1 ,!## 2 -)#34$5 的硬水占 **1 ,大于 -)#34$5 的极硬水占 *!1 。 根据阿列金分类法,我国地表水以重碳酸盐类水分布面积最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0+1 。陕甘 宁黄土高原、海河平原盐渍土地区、沿海非石质性海岸段河水以及局部受盐湖影响的河流,大多数为 氯化钠或硫酸盐类水,分布面积分别占全国面积的 *01 和 *1 。我国地表水优势阳离子为钙质,面积 占 /01 ,其次为钠质(钾加钠) ,占 !*1 ,另有少量镁质,占 "1 。
表 & !%%% 年水资源一级区点污染源废污水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水资源一级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全国 废污水排放量 - (亿 +$ ) 城镇生活 &&(! &&(% !*(! &$(! &/($ ,!(’ !%(/ &$() *"(/ &(" *(% !!/(% 工业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012 排放量 - (万 3) 城镇生活 )/(/ )&(/ ’&(, $’(% ’)(" &,)(* ’’() *!(% &*’(, !($ &&(, ’))(% 工业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氨氮排放量 - (万 3) 城镇生活 "(" )(, )($ *(& "(/ !%(& ’() *(" &*(& %(! %(, ’/(% 工业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 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河流 等地表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 年全国非点源污染物负荷 &’(、氨氮、总氮、总磷的入河量 分别为 +!* 万 %、0* 万 %、-"! 万 %、/" 万 %。"### 年水资源一级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见表 !。 !"# 点源与非点源入河量贡献率 "### 年全国点污染源与非点污染源 &’(、氨氮、总氮、总磷总入 河量分别为 " #0* 万 %、*+* 万 %、/!! 万 %、.+ 万 %,其中 &’( 和氨氮入河量中点源贡献率分别占 /#1 和 /*1 ,表明 &’( 和氨氮主要由点源污染造成;总氮和总磷入河量中非点源贡献率分别为 /01 和 /!1 ,表明总氮和总磷主要由非点污染源造成。"### 年全国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入河量贡献率见 表 -。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周怀东$ ,彭文启$ ,杜霞$ ,黄火键!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KL;!= 水利部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
摘要:本文介绍了最近完成的我国地表水水质评价的成果。从全国污染源状况、地表水化学特征、河流湖库现 状水质、底质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原水水质、水功能区水质以及水质变化趋势等 L 个方面系 统评价和分析了我国地表水污染状况。本次水质评价体现了 C 个结合:点面污染源结合、天然与现状结合、水 质水量结合、历史(趋势)与现状结合、常规项目与特定项目结合、水资源质量与功能使用结合、水资源分区 与行政分区结合。明晰了全国点面污染源贡献率、水功能区达标比例、底质污染状况、有毒有机物污染特征、 供水水质合格比例等关系我国地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参数,本次评价对今后中国水资源管理保护及水质 评价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点污染源;面污染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ML!" 文献标识码:N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周怀东
彭文启
杜霞
黄火键
表 ! "### 年水资源一级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及入河量
水资源一级区 &’(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全国 )*+," )!+,. 0)#,! 0/0,) /!#,/ " !-0,! "*+,/ * #-.,!*+," -!-,. 0 )0!,0 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 $ (万 %) 氨氮 -#,# !/,-*,! "!,0/," !#*,* *0,) *#),# -/,. *.,/ 0#0,! 总氮 *!",. *-0,"*#,/ *0)," "-.,+ * ##*,# .-,. )"),*+*,* *-),0 " +/-,+ 总磷 !+,! -#,0 !0,) !#,) -#,/ "!*,! "!," *#*,# -+,/ "#,! /**,+ &’( -/,! -.,. -!,) /+,. )),) !**,! "+,. *0+,!-,* *-,/ +!*,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 $ (万 %) 氨氮 -,* -,) ",* *,/ ),/ !#,/ ",) *!,) ),#,. 0#,/ 总氮 */,0 !*,. **,0 *!,! "/,*+.,) */,+ +.,! "*,* /,) -"!," 总磷 !,) ),. "," *,. -,# "),) ",# **,# -,*,# /*,/
收稿日期:!##"@#A@!! 作者简介:周怀东($ABC D ) ,男,湖南澧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 E@F*/+: .7G.&’H /;.(= 6&FI
பைடு நூலகம்
万方数据
— !BB —
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周怀东
彭文启
杜霞
黄火键
!"# 、!"# 、$%# ;西部地区分别占 &’# 、&&# 、&!# 。 &(&($ 城市废污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 年我国城市(指市区,下同)人口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国 城镇人口和全国工业产值的 )’# 和 *%# ,其用水量和废污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城镇用水量和全国废 污水排放量的 ’&# 和 **# 。!%%% 年全国城市废污水排放量为 $$! 亿 +$ ,约占其用水量的 ’,# ,目前 具有二级以上生化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约 *%% 座,设计生化处理能力 ! &), 万 +$ - 日。由于废污水收 集管网不配套、运行经费不足、设备技术故障等原因,实际正常运行的一般只有 *%# . )%# 。!%%% 年全国城市废污水处理量为 &&* 亿 +$ ,其中城市废污水集中处理量约为 ’) 亿 +$ ,全国城市废污水的 集中处理量约占其排放量的 !%# 。 &(&(* 点污染源排放总量 !%%% 年全国点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废污水排放 量为 "$, 亿 +$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 ’/#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占 $&# 。全国点污染源 012 排放 量为& ,/*万 3,其中工业废水 012 排放量占 ’)# ,城镇生活污水 012 排放量占 $)# ;氨氮排放量为 &,! 万 3,其中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占 ’&# ,城镇生活污水氨氮排放量占 $/# 。!%%% 年水资源一级区 点污染源废污水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见表 &。
$
污染源状况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点污染源主要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污染源也称面污染源,指在较大范围内,溶 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点污染源调 查包括工矿企业废污水排放调查、城镇生活污水调查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污染源调查三部分。非点 污染源调查包括农田径流营养成分流失调查、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分散式禽畜养殖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径流污染物流失调查、水土流失状况及非点源污染负荷调查等五大类。调 查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 !"! 点源污染状况 $=$=$ 工业污染源 !### 年全国工业(不包 括火、核电工业,下同)废水排放量为 B#A 亿 FK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 -O?)和氨氮排 放量分别为 $ !KA 万 2 和 $$K 万 2。东部地区工 业废水及 -O?、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 排放量的 "AP 、 BBP 和 "#P ;中部地区分别 占 KBP 、K$P 和 "#P ;西部地区分别占 $JP 、 $"P 和 !#P 。 !### 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 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布见图 $。 $=$=! 城 镇 生 活 污 染 源 !### 年 全 国 城 镇 (包括所有具有下水管网的建制市和建制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