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2.掌握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2.月球的结构和表面特征。
3.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图表,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潮汐现象,让学生体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石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任务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通过展示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月球的相关知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
2. 使学生掌握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对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月球的基本概况2. 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月球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月球相关图片和数据3. 小组讨论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月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 多媒体展示: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图像和数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重要性和探测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月球的示意图,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月球知识问答教师提出关于月球的知识问题,学生抢答。
问题可包括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演化过程等。
2. 活动二:月球图片观察教师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球图片,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七、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月球示意图绘制。
2. 评估内容:学生对月球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月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学生对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兴趣。
八、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月球探测技术和太空探索计划。
2. 拓展活动:参观天文馆、观看太空探索纪录片。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月球教案的评价和建议。
2.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案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月球的重要性和探测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球和太空领域的知识。
《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一、本科时所属单元内容及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月球、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以及星座的认识。
都是关于宇宙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从离地球最近的和人类了解比较多的月球开始,激发学生对研究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六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不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搜集材料的网络或书籍比较有限,很多内容要求老师呈现后学生分析接受。
三、设计特色简述由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月食引入,说说有关的谜语、诗句,激发学生对认识月球的兴趣。
然后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方法,感受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交流学生学生搜集到的知识与老师出示的内容相结合,一边交流一边学习,补充学生学生搜集内容。
其中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及如果你是宇航员将怎样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制作月球卡进行评比,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目标】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地球的卫星——月球2、理解卫星的含义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月球就是天然卫星,它绕地球运动。
(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就很关注,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1、看书46页,说一说人类运用那些工具认识月球?2、全班交流肉眼观测-----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3、教师课件出示图片a、伽利略和他的望远镜(包括望远镜的发明,体会伽利略的探索精神)b、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c、人类登上了月球4、这些工具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体会?(工具越来越先进,体现了人类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三)、认识月球经过不懈的努力人类知道了很多月球的秘密,你想知道关于月球的哪些知识?1、学生提出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问题分为四类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的物理状况3、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呢?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信息,和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搜集到哪些知识?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以下内容⑴、月球绕地球运动视频看了视屏,你又知道了什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⑵、如果你是一个小解说员,下面数据你能解说那一条?(学生自由选择并解说)有关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与地球的距离是384400千米(理解登月的伟大)月球的直径你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⑶、月球的地形地貌环形山、月海你能说说你对环形山的了解吗?(重点说成因)第一种说法: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
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获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不同阶段和表面特征。
3.学生能够理解月球与地球关系的演化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月球的未来前景。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模型或图片展示月球的表面特征。
3.地球与月球的直径和距离的实测数据。
4.团队合作的工作纸。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5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引入地球的卫星,月球的话题。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地球的卫星是什么,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最终得出地球唯一的卫星是月球。
2.月球的基本特征介绍(15分钟)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直径、质量、运动轨迹等。
同时介绍月相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月球的不同阶段。
3.月球的表面特征观察与分析(20分钟)使用模型或图片展示月球的表面特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分析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可能的形成过程。
4.地球与月球的演化过程(2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地球与月球的演化过程,包括月球的形成、地球引力对月亮的影响等。
让学生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如何演化的。
5.月球的未来前景(20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月球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有什么可能的用途?-人类是否有可能在未来利用月球资源?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然后与全班分享并讨论。
6.总结与评估(10分钟)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请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吗?-请列举月球的基本特征。
-请描述月球的不同阶段。
-请解释月球与地球关系的演化过程。
-请讨论月球在未来的可能前景。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月球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月球背面的特征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参赛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预设: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知道:人类更加关注月球;人类探索月球的技术和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探月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三)、合作探究,交流整理搜集的资料,制作我的“月球卡”。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6、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你们在讨论中产生了哪些分歧,如何解决呢?还想知道更多的月球信息吗?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
八、教师情况
人类第一次登月:
/show/OFDWVe4Qfn度搜索】月球基本资料:
/view/16898187bceb19ew/32160.htm2012-2-3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讨论一下?
4、对这些工具,view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月球运动、体积大小、质量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人类登月等角度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交流规则: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这节课不解决ms/view/u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卫星____月球》。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文本“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第一章:月球的基本概况1.1 月球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描述月球的形状、大小、质量等基本特征解释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和公转周期1.2 月球的表面特征介绍月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如平原、山脉、陨石坑等解释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类型探讨月球表面的辐射和温度条件第二章:月球的起源与形成2.1 月球的起源假说介绍几种主流的月球起源假说,如大撞击假说、捕获假说等解释月球起源的证据和争议2.2 月球的形成过程描述月球形成的过程和原理探讨月球形成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分析月球形成对地球生命的意义第三章:月球的探索与研究3.1 古代对月球的探索与认识介绍古代文明对月球的观测和记载探讨古代对月球的宗教和文化意义3.2 现代对月球的探索与研究介绍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和意义描述月球探测器和月球车的作用和发现探讨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第四章:月球的科学研究与应用4.1 月球的科学价值介绍月球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探讨月球对地球气候变化和地球生物的影响4.2 月球的应用前景描述月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如月球土壤、岩石和水分探讨月球基地建设和人类月球居住的可能性分析月球对人类太空探索和科技进步的意义第五章:月球的观测与观测技术5.1 月球观测的基本方法介绍肉眼观测、望远镜观测和卫星观测等方法解释月球观测的重要性和限制条件5.2 月球观测的技术与应用描述望远镜和卫星等观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探讨月球观测在科学研究和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分析月球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第六章:月球的周期性与现象6.1 月相的变化解释月相的概念和月相变化的原因描述新月、盈月、满月、亏月等不同月相的特征探讨月相变化对人类文化和生活的影响6.2 潮汐现象介绍潮汐的定义和成因解释月球引力和地球自转对潮汐现象的影响探讨潮汐对地球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七章:月球与地球的关系7.1 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解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作用描述月球对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角度的影响探讨月球对地球气候和地球生命的影响7.2 月球与地球的卫星关系介绍地球的其他自然卫星和月球的关系探讨月球与其他卫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第八章:月球的命名与月球地名8.1 月球的命名历史介绍月球的命名背景和方法解释月球地名的历史和地理分布探讨月球地名对月球研究和人类认知的影响8.2 月球地名的分类与特点描述月球地名的分类和命名规则探讨月球地名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意义分析月球地名对月球研究和人类认知的价值第九章:月球的未来研究与发展9.1 月球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介绍月球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难题探讨月球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创新分析月球研究对人类科技进步的意义9.2 月球发展的前景与展望描述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探讨月球基地建设和人类月球居住的可能性分析月球对人类太空探索和科技进步的长远影响第十章:总结与思考10.1 月球的意义与价值总结月球对地球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的影响和作用强调月球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性思考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和利用的责任和伦理问题10.2 月球教育与普及提出月球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探讨月球普及教育的目标和受众分析月球教育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推动月球研究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概况、起源与形成、探索与研究、科学研究与应用、观测与观测技术、周期性与现象、与地球的关系、命名与月球地名、未来研究与发展以及总结与思考。
参赛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运动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卫星-月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结构、月球的大小和质量等。
2.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自转等。
3. 月球表面特征:月球的陨石坑、月球的平原等。
4.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
5.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月球探测、月球基地建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 教学难点: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月球的图像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球的运动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卫星-月球。
2. 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介绍月球的结构、大小和质量等。
3. 讲解月球的运动:讲解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自转等。
4. 讲解月球表面特征:介绍月球的陨石坑、月球的平原等。
5. 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讲解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
6. 讲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介绍月球探测、月球基地建设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引导:在讲解月球相关知识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月球为什么会发生潮汐现象?”“人类为何要探索月球?”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月球探测历程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设计理念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
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828/10/3MVO8A4J000诗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中秋节的来历》、《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古希腊神话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
6、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你们在讨论中产生了哪些分歧,如何解决呢?还想知道更多的月球信息吗?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上课前,我利用搜索寻找了月球的一些图片,在其中选择了几张让学生欣赏,比较直观,让搜索月球的相关资料。搜索了一些文字资料和(如:网址输入法和汉字输入法,也可以用拼音输入法。抓住关键词输入寻找资料法,方便、快捷。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或视频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最后制作我的“月球卡”。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5、交流展示:
(预设: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知道:人类更加关注月球;人类探索月球的技术和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探月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三)、合作探究,交流整理搜集的资料,制作我的“月球卡”。
1、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3、发展对宇宙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四、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基本形成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的能力。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电脑。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的兴趣。
2、古往今来,有关月球的诗歌、诗句和神话故事有许多许多,谁能背一首或吟诵几94efe8b8f67c1cfad6
/question/98428292.html
/md法分析整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开始遨游太空,访问茫茫宇宙,首先从这里开960,2234908078&fm=51&gp=0.jpg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但是,它又是距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关资料,制作成“月球卡”,来了解月球的基础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对月球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______月球在诸多方面的特征都与地球不同。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版本及学段: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
学校: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子云小学
姓名:金永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
/it/u=3028225312,830373604&fm=51&gp=0.jpg
/it/u=3875856519,330441510&fm=51&gp=0.jpg
1、这是一颗什么星球?(卫星)谁的卫星?(地球)
(预设:学生还可能说: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等等)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从大家收集汇报的信息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梳理板书)
5、请大家根据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我的“月球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书上。
(说明:学生阅读课本第47页“月球卡”的制作,根据自己或组内搜集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人类第一次登月:
/show/OFDWVe4Qfn9-度搜索】月球基本资料:
/view/16898187bceb19eew/32160.htm 2012-2-3
3、谈话:从同学们的诗或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卫星____月球》。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阅读文本“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图片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八、教师情况
自我介绍:金永兰,女,1973年9月生,大学本科,1997年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子云小学,担任科学教学工作。绵阳市市级骨干教师。
/view/2ow/OFDWVe4Qfn9view/1087190f7cd184254b35 ...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讨论一下?
4、对这些工具,view/搜索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有关月球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4、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月球运动、体积大小、质量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人类登月等角度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交流规则: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资料有冲突的地方,这节课不解决ms/view/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