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例图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建模报告(用例图、类图、时序图)

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建模报告(用例图、类图、时序图)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号:*********姓名:***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用例建模时间:一、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学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功能进行用例建模,画出用例图,类图以及相应的时序图。

在使用UML对系统建模时,学会使用UML建模工具,熟悉工具中的功能。

二、用例分析1、读者“借书还书系统”用例图(f书书(from Use Cases)1.1、行为者:主要行为者:读者。

1.2、前置条件:读者进入图书管理系统。

1.3、事件流:1.3.1、主要事件流:1.3.1.1:读者检索所需图书信息,并查看;1.3.1.2:读者检索到所需图书,登录系统,开始借书;1.3.1.3:系统查询图书信息,图书数目是否可借;1.3.1.3.1:图书显示可借,借书成功;1.3.1.3.2:图书显示不可借,借书失败;1.3.1.4:进入续借图书界面,续借图书;1.3.1.5:系统查看预约记录,1.3.1.5.1:没有冲突,续借成功;1.3.1.5.2:有冲突,续借失败;1.3.3.1:1.3.1.6:读者归还图书;1.3.1.6.1:归还时间没有逾期,归还成功;1.3.1.5.2:归还时间逾期,逾期处罚,归还成功;1.3.2、备选事件流:1.3.2.1:图书检索信息失败,未检索到图书,重新输入信息检索;1.3.2.2:未曾检索到用户检索的图书,系统显示相关联的信息的图书;1.3.2.3:用户名或密码输入错误,登录系统失败,重新输入用户名或密码登录;1.3.2.4:系统显示图书不可借后,进入图书预约界面,输入信息预约图书;1.3.3、异常事件流:1.3.3.1:读者登录系统失败,未曾注册用户;1.3.3.1.1:返回系统注册用户后,重新登录。

1.4、后置条件:退出系统。

1.5、1.6、扩展点:无。

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用例图书书书书书书(f书书书书(from Use Cases)(from Use Cases)2.1、行为者:主要行为者:管理员;2.2、前置条件:管理员打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2.3、事件流:2.3.1:主要事件流:2.3.1.1:图书管理员输入管理员登录信息,登录系统;2.3.1.2:进入图书信息管理界面,查看已有图书信息,是否有需要购入图书;2.3.1.2.1:录入新购进图书信息,并确认;2.3.1.3:进入读者信息管理界面,管理已有用户信息;2.3.1.4:进入信息通知界面,查看已有用户图书借阅、预约情况;2.3.1.4.1:查看读者所预约图书,自动查询图书信息,确认是否已有可借图书,有则通知读者;2.3.1.4.2:查询读者已借图书信息,根据已借时间及归还时间分类;2.3.1.4.2.1:所借图书即将逾期,启动系统提醒功能;2.3.1.4.2.2:所借图书已经逾期,启动逾期及处罚通知功能;2.3.2:备选事件流:2.3.2.1:管理员用户名或登录名错误,重新登录;2.3.2.2:需要购进新图书,存储信息,通知相关人员;2.3.2.3:读者预约图书没有可借图书,不予通知;2.3.2.4:预约通知提醒后,删除该预约记录;2.3.2.5:读者所借图书距离归还时间仍很久,无需通知;2.3.3:异常事件流:2.3.3.1:登录失败超过一定次数后,系统冻结该用户名,一段时间后可以重用;2.4、后置条件:退出系统;2.5、扩展点:无。

河北工业大学UML实验报告汇总

河北工业大学UML实验报告汇总

《面向对象与UML》实验报告实验一UML建模基础一、实验目的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可视化环境。

2.掌握利用Rational rose进行建模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1.熟悉Rational rose建模环境2.建模基本步骤3.结合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系统,模仿2中的用例模型绘制用例图,并保存模型,熟悉利用Rational rose的建模过程,要求绘制的用例图中用例与2中的用例图不相同。

三、实验结果建模基本步骤中得到的用例图实验2 用例图一、实验目的1. 熟悉UML用例图的基本图形元素。

2. 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3. 熟悉针对具体场景使用例图进行软件建模的方法。

4. 掌握用例规格说明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规格说明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 根据实验一建模实例,熟悉利用Raional rose软件绘制用例图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确定系统用例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如下: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会有新生入学,这时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这些新生的学籍、年龄、家庭住址、性别、身高、学生证号、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存入数据库,每个新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可以是学生,在日程管理中,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校领导可以查询、修改全校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每个班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姓名、学生人数、专业等班级基本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班级基本信息、添加班级、修改班级基本信息、删除班级等操作。

在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和修改。

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成绩的查询。

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必须上,所以不用选),学生通过本系统可以看到有哪些课程可以选以及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号、所属专业、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等。

Android实验报告—UI设计(定稿)

Android实验报告—UI设计(定稿)

Android实验报告—UI设计(定稿)第一篇:Android实验报告—UI设计(定稿)Android UI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Android程序框架结构、了解和掌握Android界面设计和界面编程。

通过程序设计,掌握常用界面控件、菜单、以及界面事件的响应。

实验要求:设计程序实现一个电子菜单,应具有显示菜单功能和选菜功能。

通过选择,将选中的菜单选项在界面做显示,如下图:[实现提示]1、建立Android工程,其中工程名称:MenuSelect579 应用名称:MenuSelect579 包名称:.bistu.dj1001.MenuSelect579 Activity名称:MenuSelect5792、工程建立完毕后,进行相应界面设计,再编写Java文件程序源码package .bistu.dj1001.MenuSelect579;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import android.os.Bundle;import android.view.ContextMenu;importandroid.view.ContextMenu.ContextMenuInfo;import android.view.Menu;import android.view.MenuItem;import android.view.View;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public class MenuSelect579 extends Activity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TextView LabelView = null;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yout.main);LabelView=(TextView)findViewById(bel);registerForContextMenu(La belView);}final static int CONTEXT_MENU_1 = Menu.FIRST;final static int CONTEXT_MENU_2 = Menu.FIRST+1;final static int CONTEXT_MENU_3 = Menu.FIRST+2;@Overridepublic void onCreateContextMenu(ContextMenu menu, View v,ContextMenuInfo menuInfo){menu.setHeaderTitle(“今日菜单”);menu.add(0, CONTEXT_MENU_1, 0,“宫保鸡丁”);menu.add(0, CONTEXT_MENU_2, 1,“干煸豆角”);menu.add(0, CONTEXT_MENU_3, 2,“鱼香肉丝”);}@Override}public boolean onContextItemSelected(MenuItem item){} switch(item.getItemId()){case CONTEXT_MENU_1: LabelView.setText(“宫保鸡丁”);return true;case CONTEXT_MENU_2: LabelView.setText(“干煸豆角”);return true;case CONTEXT_MENU_3: LabelView.setText(“鱼香肉丝”);return true;} return false;程序运行结果:实验心得体会:(可选)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android的界面设计简单方法和界面编程,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熟悉了Android程序框架结构、Android界面设通过程序设计,掌握了常用界面控件、菜单、以及界面事件的响应。

图的应用实验报告

图的应用实验报告

图的应用实验报告图的应用实验报告引言:图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探究图的应用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图的定义、图的遍历算法以及图的最短路径算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节点表示事物,边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图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两种类型。

有向图中的边有方向性,无向图中的边没有方向性。

二、图的应用场景1.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可以看作是图的节点,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图的边。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图,可以发现用户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行精准推荐、社群发现等操作。

2. 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网络中的道路可以看作是图的边,交通路口可以看作是图的节点。

通过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计算出最优的交通路线,实现交通网络的高效规划。

3. 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电路中的元件可以看作是图的节点,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看作是图的边。

通过图的遍历算法,可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优化电路的设计。

三、图的遍历算法图的遍历算法用于访问图中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图的遍历算法有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

1. 深度优先搜索(DFS)深度优先搜索从图的某个节点开始,先访问该节点,然后递归地访问该节点的邻接节点,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

DFS可以用于解决迷宫问题、拓扑排序等。

2. 广度优先搜索(BFS)广度优先搜索从图的某个节点开始,先访问该节点,然后依次访问该节点的所有邻接节点,再访问邻接节点的邻接节点,以此类推。

BFS可以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连通性检测等。

四、图的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图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

1. 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通过逐步扩展最短路径的方式,计算出图中某个节点到其它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适用于边权重非负的图。

实验报告1--用例和用例图

实验报告1--用例和用例图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方向:软件开发与测试
课程名称: UML
班级:
学号:
姓名:
辅导教师:井超
2017年3月制
4.用例图如下所示
1).系统参与者
系统角色
2).图书管理
图书管理用例图3).图书借阅和还书用例图
图书的借阅和归还用例4).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用例图
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用例图
5.实验结论及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在课堂上学习的用例图等。

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去如何操作ro se工具图。

通过ro se工具图,可以去清晰的去展示一个关系等。

使用非常方便。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实验五UML系统分析与设计----UML建模案例实验5-1 用例图设计实验5-2 类和对象图设计实验5-3 交互图设计实验5-4 状态图设计实验5-5 活动图设计实验5-1用例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在EA中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给予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分析:本系统拟用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

其中,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而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包括系统登陆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择界面等。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卜而管理员和学生从people 统一派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活动者。

系统事件:添加课程事件:(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验证密码。

(5)A1密码错误(6)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7)管理员许恩泽添加课程。

(8)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9)管理员输入信息。

(10)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11)A2有冲突。

(12)用例结束。

其他事件:A1密码错误(1)系统提示再次输入。

(2)用户确认。

(3)三次错误,拒绝再次访问。

(4)否则进入添加课程事件第6步。

A2有冲突(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

(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到无冲突。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掌握手机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手机的结构组成,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器材:1. 白卡纸2. 剪刀3. 美工刀4. 尺子5. 彩色笔6. 黏胶棒实验步骤:1. 使用尺子在白卡纸上测量并标出手机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

2. 根据测量的尺寸,在白卡纸上用彩色笔绘制出手机的形状。

3. 使用剪刀或美工刀沿着绘制的形状剪下手机模型的外形。

4. 根据手机的结构组成,在白卡纸上绘制手机的按键、摄像头等细节。

5. 使用剪刀或美工刀小心地剪下手机模型的各个细节。

6. 使用彩色笔给手机模型上色,将其涂成和真实手机一样的颜色。

7. 使用黏胶棒将各个部件按照手机的结构组装在一起,粘贴得牢固。

8. 完成手机模型后,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模型的完整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制作完成的手机模型应该具有完整的外形和各个细节,颜色鲜艳且符合实际手机的外观。

实验讨论:在制作手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绘制来了解手机的尺寸和形状,了解手机的按键和摄像头等细节。

通过制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锻炼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程度。

制作手机模型还有助于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美感,让我们更加了解手机的结构和设计。

实验总结:通过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我们了解到手机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需要经过测量、绘制、剪切、上色、粘贴等步骤来完成。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手机模型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手机模型制作实验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手机的结构和设计。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模板(用例图分析与设计)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模板(用例图分析与设计)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例图的作用;(2)熟悉用例图的表示;(3)根据系统的功能分析出系统的用例组成,正确确定用例图中的角色,根据需求文档确定每一个用例的事件流,用Rose正确画出用例图。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设计实例:为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建立用例图并进行用例描述(以添加课程和选课用例为例)。

系统主要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三、实验步骤及成果:1.网上选课系统的参与者有:管理员,学生与人之间为泛化关系:2.参与者与对应的系统行为:管理员:增添课程、修改课程、删除课程学生:查询课程、选课、付费其中管理员与添加课程之间和学生与选课之间是关联关系。

3.网上选课系统用例图:4.网上选课系统用例分析:用例:增加课程参与者:管理员操作流:(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检验密码。

(5)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当前所建立全部课程信息。

(6)管理选择增加课程,管理输入新课程信息。

(7)系统验证是否与已有课程冲突。

(8)系统添加新课程,并提示添加成功。

(9)系统回到管理主界面,显示所有课程,用例结束。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是用例图的第二次实验。

在上次实验完成之后,还没有深刻了解用例图的功能和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经过这次实验,对用例图的使用和关系的确认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以后的实验中能更好的运用用例图来完成实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手机的用例图
一、实验内容
设计模拟手机的用例图:设计模拟手机的全部用例图。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用例图的作用;
(2)熟悉用例图的表示;
(3)根据系统的功能分析出系统的用例组成,正确确定用例图中的角色,根据需求文档确定每一个用例的事件流,用Rose正确画出用例图。

三、实验要求
(1)根据带操作界面的《手机用户操作说明书》(附操作指南)进行绘制。

(2)每一个图要有界面要有图号、图名、设计人、设计日期和说明。

(3)用操作指南检查活动、顺序图,根据活动图、顺序图看是否可完成所有的操作指南例子。

小组内交叉进行检查。

(4)每一个用例、活动都必须有说明
四、实验条件
安装有Rational Rose 2003或以上版本
五、实验设计及实施的指导
根据带操作界面的《手机用户操作说明书》(附操作指南)、状态图梳理需要设计的活动,并给出活动的编号、名称、描述。

六、实验步骤及成果
1. 模拟手机的参与者有:
手机用户
基站
2.模拟手机的用例图:
用例图-1
3.模拟手机用例规格说明:
用例一:打电话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
基本事件流:
1.用户输入号码
2.基站接受电话信息,并处理
3.电话接通
4.挂断电话
备选事件流1:
1.用户输入号码
2.手机显示无信号
3.挂断电话
备选事件流2:
1.用户输入号码
2.手机显示手机欠费
3.挂断电话
基本事件流顺序图:
备选事件流1顺序图:
基本事件流活动图:
备选事件流1活动图:
用例二:听电话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基本事件流:
1.用户点击接听按钮
2.基站将信息传递至手机
3.电话接通
4.挂断电话
备选事件流1:
1.用户点击接听按钮
2.显示手机损坏
3.用户无法接收
4.挂断电话
基本事件流顺序图:
备选事件流顺序图:
基本事件流活动图:
用例三:发短信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基本事件流:
1.用户输入号码,点击发送按钮
2.基站接受短信并处理
3.显示短信成功接收
备选事件流1:
1.用户输入号码,点击发送按钮
2.基站接受短信,并处理
3.显示欠费
4.短信发送失败基本事件流顺序图:
基本事件流活动图:
备选事件流活动图:
用例四:收短信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基本事件流:
1.用户按下接收按钮
2.基站传送信息
3.用户成功接收
备选事件流:
1.用户按下接收按钮
2.基站传送信息
3.手机损坏
4.接收失败
基本事件流顺序图:
备选事件流顺序图:
基本事件流活动图:
备选事件流活动图:
用例五:通讯录管理
参与者:移动客户A
基本事件流:
1.用户选择通讯录
2.对通讯录中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备选事件流1:
1.用户选择通讯录
2.对通讯录中的信息进行增删改查
3.手机黑屏
4.显示操作失败
基本事件流顺序图:
备选事件流顺序图:
基本事件流活动图:
备选事件流活动图:
用例六:通讯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
用例七:回复短信
参与者:移动客户A,移动客户B,基站
基本事件流:
1.用户接收短信后,直接回复
2.基站接受信息并处理
3.显示信息发送成功
备选事件流1:
1.用户接收短信后,直接回复
2.显示欠费
七、实验总结
刚开始做实验时,我感觉没有头绪,不知道该从哪一部分开始,即使画出来的图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于是,我从最简单的饮料机开始,先画出用例图,和ppt上的用例图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发现这些图都是有迹可循的,在确定基本事件流和备选事件流后,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便可以画出顺序图,慢慢的我就把顺序图和活动图画出来了。

这个实验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很多在课堂上并不清楚的概念、关系,在实验中我都一一解决了,尤其是对顺序图和活动图的理解。

根据时序图,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用例内部行为动作发生的时序。

根据活动图,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事件的发生具体情况。

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实验都有很大的帮助。

软工12-1班10号吕雪剑
2015年1月6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