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

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摘要】中西文化教育作为人类教育的不同表现,具有共同的一般人性基础,因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
所以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他们的教育思想有“智者所见略同”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相异之点。
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教育的异同进行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苏格拉底;孔子;教育思想;异同孔子(BC551--BC449)与苏格拉底(BC469--BC399)相隔近一个世纪,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的多种差异,导致了他们对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东西方古代教育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对教育的见解到底有何异同呢?本文就从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出发,通过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两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不同特点。
一、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变革期,整个社会都处于动荡之中,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变革,使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难以维持,于是便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孔子就在这样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了开始了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生涯。
而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时代,他对民主政体的一些极端做法不满。
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积极从事教育工作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二、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1、关于教育对象,二人都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教育仍然沿袭着“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为贵族子弟垄断,一般的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
孔子则大力在民间举办私学,求学者不分身份等级,来者不拒。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①意思是说只要有愿行“束脩之礼”,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
“束脩”就是腊肉干,是当时拜见老师的礼物,这并不是说孔子向弟子受学费,而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礼仪。
当孔子遇到苏格拉底

Interestingly, they almost lived in the same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That is to say.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the emerging of heuristic education mode. But why so far their gap is so large. Now when it comes to this problem, i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ir influence, Confucius and Socrates. Ok, let us image that two people meet,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end. Firstly, two are respected and worship and they have very high status. One day, Socrates came to Confucius classroom , At that time, Confucius was giving a lecture, thus Socrates sited behind, Confucius is talking about social issues of peace, he said everyone gave their social needs and Everyone was bear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so your whole life will not be easy, because all the time ready to do for the country. But Socrates listened and didn't even think about anything and rose up against. Of course in Confucius’s view, it was not polite but he did not intend to correct him. Then Socrates said everyone ought to be free and shouldn’t be bound by the country. Everyone should strive for freedom. Confucius was very angry at that time:people sacrificed to make the country better and we should associate individuals and with nations. If the country is destroyed , Do you want freedom ?Socrates was speechless. It seems Kong Fuzi won.。
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

在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们的名字是孔子,苏格拉底。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作为伟人,他们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环境的不同,当然他们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而孔子的学生们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机缘巧合之下,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
苏哥:你的学生们看起来很像你,不是么?
孔纸:我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人们眼中的圣贤人,JUST LIKE ME
苏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想你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好的思想者,而不是如何更像一个孔子。
孔纸:在我们东方的国度,一个君子就代表着知识和思想,太多的讨论是不必要的。
苏哥:好的,换句话说,当学生们学习你了的思想,继而在自己的脑中发展这些思想,那么不是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发扬光大么?
孔纸:嗯,或许你说的是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两个依然被我们所铭记与学习,但是新的时代,创新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的品质,固守自己,闭门造车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因此我们要同时学习这两个伟人,学习孔子般正直的品质,学习苏格拉底辩论的精神看待问题。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伟人在交流中继续教育着这个世界走向文明。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Honorable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to give you this short speech. Today my topic is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Before giving my speech, however, I have to refer to that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 that is, why china can’t cultivate the Nobel Prize winners? Let’s first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ern people and us easterners. Generally speaking, westerners are more rational while we Chinese is more perceptual, wester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behaviors while we Chinese places more weight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esterners are more particular about principles while Chinese value more feelings, westerners is more creative while we Chinese is more conservative.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why? Maybe you can get the answer from my speech.As the two greatest educators in ancient times, suppose, what will happen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We know, Confucius and Socrates had different backgrounds. Not surprisingly, there is also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Confucius’ and Socrates’ stanc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al and the rational. Contrary to Confucius, Socratesovertly depreciates the constructive function of emotions in moral life. He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laws and justice, implying that wisdom is closely related to justice. By contrast, Confucius prefers to regard emotions, especially such moral affections as Ren (humane love) and Xiao (filial piety). He says,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This statement highlight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human love, a sort of universal love for fellow humans.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Confucius emphasized methods, but Socrates stressed process. For example, guiding and answering are always employed by Confucius when teaching. It’s a straightforward way for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roblems. However, in a long term, this would limit students’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us exerting negative effects on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As to Socrates, he stressed the value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by asking students questions step by step and then guiding them in seeking for answers on their own. That’s why the western people are more creative while Chinese is more conservative, and the former believe more in theory while the latter believe more in experience.All in all, 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 it not only a feast of ideas exchanged, but also it is a cultural collision. Both of themwere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human history and both of their thoughts are still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modern peopl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of the world culture. Thank you, honorable judges. Thank you all.。
如果苏格拉底遇见孔子

如果苏格拉底遇见孔子作者:杨法强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1期摘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仅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截然异趣的风格特色。
孔子在文化与思想史上的意义,无疑首先是在他最先豁明了中国上古文化的道德特质,以及直下肯定人是天赋德性的,由此他才强调人必信、必仁,方能立社会、成君子,并开创了此后蔚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
苏格拉底则将哲学探问的方向引入到了对于德性和人生关系这点上,明确提出了德性即知识之类的观点,也就是说,人可准确地获得的知识,首先是在对于人的道德德性的了解和把握,对西方哲学的影响不可小觑。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文化;故事前几日看央视《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讲易经,谈到一个与孔子有关的传说:说的是一个孔子的弟子与另一个人争论,他说“一年有四季”,那人却说“一年有三季”。
最后让孔子评判,孔子判那个人胜,理由是那是个蜢蚱人,他本来就没有见过冬季,站在他的角度看一年就是只有三季,你如何与他计较?今早又看《说文解字》频道释果宁法师讲人生,也谈到一个与孔子有关的传说:说的也是一个孔子的弟子与一个人争论,他说“三八二十四”,那人却说“三八二十三”。
最后让孔子评判,孔子也是判那个人胜,理由是他们曾经打赌,如果那人输,就要输脑袋;而孔家弟子输,只输帽子。
以损伤我之小利益来换取他人之大利益,合算!关于这第二个故事为什么要判那人胜的理由,以前还听到过另外的一种说法,即“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其中的道理与第一个故事类似,站在他的立场上就只能有那个结果,你又不可能让他改变立场,何必与他计较呢?在上面的两个故事中,本来孔家弟子都是对的,但孔子却均判对方获胜,虽然有许多具体的理由,但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宽容”两个字。
这是一个大原则,我们遇到事情,即使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只要掌握了大原则,就将会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很快把矛盾化为乌有。
但是,话又说回来,宽容是对的,但是要有底线,不能无原则的宽容,不能不讲对错的宽容,尤其在原则问题上更是如此。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时光飞逝,人类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度过了无数春秋,人类无数的伟大思想推动了历史车轮前行,方才有人类今日之繁荣稳定。
被尊为“万世师表”的中国先哲孔子和被西方广泛认可的西方哲学奠基者苏格拉底就是其中两位杰出代表。
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我们看到了游说各方,散布礼教,主张仁爱,构建天下大同的孔子;在人心不古的雅典,我们又看到了甘于贫苦,推崇法度,向往“民主社会”的苏格拉底。
他们生于不同时代,思想所创造出的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体系也非完全相同,却都在为构筑人类社会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倘若时空可以穿梭,给这两位先哲一次重逢的机会,又将碰撞出怎样的花火呢?我想应该是高山流水般的默契,亦或是思想碰撞后而相得益彰。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也就是这样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碰撞与交融的。
昔日社会动乱,思想纷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主张,而今全球一体化的局面下,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不断密切、频繁,如何实现不同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融合与发展,仍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想,让苏格拉底与孔子相遇,必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中西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不同表现,具有共同的一般人性基础,因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他们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都重视道德思想。
第二,他们都主张特定的社会秩序。
人人要各正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第三,他们都期望统治者是智慧和德性超群的社会精英。
由此我们可知,在人类智慧的摇篮期,东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思想胚胎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对这些相似性的分析和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探讨人类文明的渊源。
As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human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ith common general human nature foundation, therefore also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mmonality.When Socrates met Confucius, their ideas have in common.First of all, they all attach importance to moral thinking. Second, they have certain social order. Everyone each is, accord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Third, they are all wisdom and virtue expected rulers superior social elite.From this we know, in the cradle of human wisdom, eastern and western world, people's thought has great similarity, embryo and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similarities will more help us to discuss the origin of human civilization.。
当苏格拉底遇见孔子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比较研究●向达(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被誉为东西方的伦理学之父,作为轴心时代的文化英雄,他们的思想言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孔子对中国重史、伦理本位及注入式教学等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西方理性、平等、自由及启发式教学的影响等。
在当下时代,东西方文化都遇到了较大的困境,需要在碰撞与融合中获得新生。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中西文化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10)11-0047-05 作为中西文化的圣哲,孔子、苏格拉底有颇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核心点在于,两者以文化轴心时代的主心骨身份深深影响了中西文化的特质结构和发展走向,而这种影响以更深层次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心理意识深处,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政治取向。
一先秦与古希腊时代是人类文化轴心时代,是各民族文化繁荣和奠基时期。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古代文化的某些因素进入了轴心时代期,并成为新开端的组成部分。
”[1]就西方而言,这种轴心时期文化成就主要表现在成熟的理性主义体系的建构,此体系融合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理性与苏格拉底及其后学的属人理性。
①理性、民主、自由、平等及法治等西方文化理念已播种其中,这为日后西方文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智识土壤。
“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存在。
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1]之后的西方文明要么是对这一理性体系的完善、补充和发展,如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教改革等,要么是对这一体系的批判与反思,如现代非理性哲学与后现代解构主义等,这似乎印证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论断:“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②中国亦然,先秦的文化轴心时代铸就了中华民族核心的文化精神。
而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堪为显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论及“苏格拉底遇上孔子”这样的话题时,从除去科幻的现实层面来讲我们所探究的,是这两位在历史长河中耀眼的巨星所代表的两种文化相遇。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当时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和人心不古的雅典是如此的相似,在这样的形势下,孔子和苏格拉底也各自不约而同的上演了类似的人生,在历史这杆称上可谓是半斤八两了。
孔子死后十年,苏格拉底诞生了,生着一张同样似孔圣人般不惹人爱的脸,但同样怀揣着一颗伟大而神圣的心,给雅典,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两人的思想所创造出的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体系是惊人的类似,都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有
一套独特的从政理念,一个说“法律至上”,一个说“礼”,一个所向往的“民主社会”,一个所勾勒的“大同社会”,放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之下,莫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细细深究,倒也发现了一些差异:苏格拉底坚持法,因而将“德”等同于“法”,但孔子却以德为首,认为“德”大于“法”,这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直在今天也影响深远。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受儒学熏陶的中国人,在道德方面的缺失。
当我们羡慕欧美国家人民的高素质,而国民却时不时伤风败俗时,也许应该把这追溯到孔老夫子的在时代发展中发酵变味的“德大于法”。
在等级制度盛行的时期,对于最高统治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意见,苏格拉底说“制约王权”,孔子说“民贵君轻”,前者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向统治者
表明了自己的强硬不妥协的态度,而“民贵君轻”却像是温柔的教诲,意图感化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经过历朝历代的更替,又有多少帝王将这谆谆教导付诸行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话不假,在这些方面,苏格拉底确实是先进了不少,或许这也是他引来杀身之祸的直接缘由吧。
两人的教育方式相差无几,苏格拉底将自己比作助产士,通过反讥、启发、诱导、归结来帮助别人产生思想。
而孔子亦是通过点拨以此让学生明白道理。
两人同为述而不作,将“追求美德,教育为上”作为己任,因此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今天,他们曾向往的民主,大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但其真正的有效率还有待考证,如今
所提倡的“中西合璧,文化兼容”所带来的“全球化”局面,正是包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等等所代表的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完善,相信他们的相遇一定能够带来一段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