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认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论断,对于那个时代的学者来说是十分具有独到见解的,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将我国传统的‘知人论世说’与近代新引进的科学方法,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结合起来,将魏晋文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文人与酒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为后来者开了无数法门”(梁怀超,《阮籍、陶渊明与酒》)。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眼观看问题。

”我们似乎可以把鲁迅先生的研究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之联系的观点的一种实际运用。

我们通读全文可知对于魏晋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的解析,作者无不与当时的政治政策、形势,社会心理,时代风尚等等因素联系起来,从而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例如,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汉末魏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的年,崇尚刑名之学、推行名法之治是统治阶层的一个必然选择,所以,曹操在《以高柔为理曹椽令》中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拔乱之政,以刑为先。

”史籍多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鲁迅先生把汉末魏初文学的“清峻”特征的形成就是放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加以阐释,他说:“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方法是很严的,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在这里,鲁迅先生,关于“清峻”的解读,是渗透了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的结果。

对于“通脱,华丽,壮大”等的解读作者也都是这样做的。

文章中鲁迅先生认为:嵇康、阮籍等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礼教的破坏者,但他们内心“实在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这一观点,对我感触很深,从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魏晋人物的精神与内心有着多么深刻的洞见,这是他综合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成果。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汇总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汇总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 第五层: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 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 体和风格的创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 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 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 潇洒。
• 能辩难析理,挥麈(zhǔ)玄言,有洞见,有妙赏, 有深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精神。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兴趣的因是好奇,好奇是人的天性,是基因决定的,所以有些人的好奇心大些,有些人的好奇心小些,但基因决定的是先天,后天际遇的不同会影响好奇心的大小。

可以肯定的是读书越多好奇心越重,兴趣点越多。

就我个人而言,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必然,一直以来对魏晋风度颇有向往,至于魏晋风度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是不是有心人故意播下的种子,实在难以说明。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先生1927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的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入到了《而已集》,而已集收录的多是杂感,但这杂感又正值见到“许多血和许多泪”的感触,所以此篇演讲稿在论述之余不免还有些弦外之音。

我看通篇演讲的脉络,从曹操讲起,呼吁大众独立思考,不要为历史左右,进而阐述文章之风度,即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此类风气从汉末魏初至魏末晋初,总结下来就是师心使气,而这一过程中的名士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在行为做事方面形成了一定社会风气,如清谈、如药、如酒,为魏晋风度增加了许多点缀,但文章风度、名士行事的背后,于哲学的思辨、与政治的拉扯,像是个死结纠缠不清。

最后行至晋末,慷慨激昂渐行渐远,名士想出世而不得,文章就变得温和恬静,形成了田园风格。

鲁迅是民主战士,当然是斗争的。

师心使气是他的风格,田园出世不是他的向往。

魏晋名士嗑药,实在是小节中的小节。

老百姓效仿,以致后世认为宽衣大袍有仙风道骨之感,实在是贻笑大方。

酒就更不用提了,阮籍借醉酒回避司马氏的拉拢,真是个又好笑又无奈的写照。

魏晋名士因为嗑药、饮酒,会表现出许多与礼教不符的行为,被认为是破坏礼教的,反中华哲学的,所谓欲加之罪。

而鲁迅这篇演讲所呼吁的,恰恰是期望民众自省,能够辨别谁是真三民,谁是假礼教。

谈起魏晋名士,恐怕名头最响的要数竹林七贤,而竹林七贤中又以嵇康为最。

嵇康身上有很多传奇,嗑药饮酒,性格强烈,而且是自始至终的强烈,嵇康之死又将他的生命升华,其间政治的涌动、广陵散的传说更是让嵇康的事迹流传百世。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鲁迅_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_探析

!"#$ 年 $ 月 ! 鲁迅先生应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
的邀请 ! 在学者云集的 " 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 # 上 ! 作 了题为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的演讲 ! 在 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下! 文艺思想受到禁锢! 文学研究气氛沉闷! 观点杂 乱 & 鲁迅先生在演讲中 ! 依据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文 学的发展变化!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时代风 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明确指出 ! 文学产 生于社会现实 ! 是社会现实的综合反映 ( 而社会现实又 制约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 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 鲁迅先 生一方面借古讽今 ! 另一方面又对当时思维混乱的文艺 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 使人耳目一新 & 鲁迅先生的 理论观点! 对今天的文学研究! 仍有着极高的借鉴价 值 & 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析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 & 一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社会政治的反映 " 社会政治 决定文学的内容实质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 鲁迅先生已较为广泛地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 ! 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 马 克思主义认为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必然要受 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 文学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 从文 学家的创作倾向到作品的风格 ! 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作 品的艺术形式 ! 都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 &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 中 ! 鲁迅先生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明确指出 + ) 因为我们 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 ! 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 ’ 经历 和著作 &* 而在 $ 现今的新文学概观 % 一文中 ! 又更进 一步说道 + ) 各种文学 ! 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 ! 推崇文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 对作家的评价, 鲁迅极力排除儒家正统的批评标准。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 大袖,大家饮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 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礼教”的嵇康和阮 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教, 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 “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 所以便“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 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 出了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这篇文章是鲁迅于1927年7月23日参与广州市教育局所 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时的演讲稿。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 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 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 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 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开演讲,也有窥测 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在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 暴政作了揭露和讽刺。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在时间主线索中 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 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全文语言不 乏幽默,结构紧凑,明朗,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 我们阐述了当时的行文风格,文人吃药和嗜酒的原因。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学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以其独特的风神和文化面貌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魏晋文化的特点,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上,更体现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上。

药和酒在魏晋时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下面将通过分析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间的关系,来探究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

一、魏晋风度及文章的特点魏晋时期是文化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们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魏晋文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玄学化趋势玄学化趋势是魏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个时期的人们深受佛教、道教、儒家及墨家等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传统在魏晋时期融合成了一种玄学的文化面貌。

在魏晋文学中,玄学主义的影响非常明显,它表现为一种虚幻、模糊和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出现在诗歌和散文中。

2. 崇尚自然魏晋文化在文学创作中还特别强调了对自然的崇尚。

这个时期的人们提倡“清净寂灭”的生活态度,将这种生活态度反映到作品中,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真挚自然的表达方式。

3. 情感真挚魏晋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感真挚,作家们通常都深思苦想,感怀万端,刻骨铭心。

他们们将自己的情感和真实感受融入到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感情极其真挚,让读者感到很深沉。

二、药与酒在魏晋时期的重要性药和酒在魏晋时期的重要性与文学创作是密切相关的。

药和酒在当时被认为是可以造福人类的两种物品,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被视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1. 药与魏晋文学在魏晋文学中,药被广泛使用,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描述了草药和各种药物的功效,例如《神仙传》中讲述了吃灵芝和定风泣魂丹能够仙化的传说;《菜根谭》中也讲述了不少药物的功效和应用方法。

另外,在魏晋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药物的描述,常常将药物的功效和人类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了深深的人类情感。

2. 酒与魏晋文学在魏晋文学中,酒也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鲁迅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讲了读后感

鲁迅魏晋风度及药与酒之关系讲了读后感

"在潜入鲁迅的著作,学习魏和晋的风格后,我被他们如何把精致与深思熟虑融合在一起,真的被吹走了。

鲁迅的故事和散文,真正讲的是
人的经验和社会问题。

而魏国和晋国时期又带回了比较精致和优雅的
写作风格,注重儒学。

这就像在他们的写作中将大脑和美丽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个真正迷人和发人深思的阅读"。

除文学和知识分子外,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鲁迅的著作和魏
晋时期的著作中反复出现的医学与酒的关系主题。

鲁迅一贯将饮酒作
为社会衰落和道德衰落的象征,强调饮酒过度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破
坏性影响。

同样,魏国和晋国也十分重视饮酒中必须保持节制和平衡,承认饮酒具有加强社会互动和培养亲切感的潜力。

这种对酒精的视角
的对比反映了人类经历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为阅读增加了一层亲切性
和反省性。

历经魏和晋风格的历程及其与鲁迅作品中药酒主题的交织,一直是感
官的启蒙式。

它使我深为钦佩我国文学遗产的复杂和丰厚,同时更深
刻地理解这些杰作的产生所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挑逗性的主题和精
细巧妙的语言和风格给我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进一步
探索我国文学和知识传统繁华的挂毯。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汇校举要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汇校举要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汇校举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典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其中,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为人们所熟知,下面就来展开写一下。

这篇文章是鲁迅在1925年发表的一篇“百家争鸣”中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魏晋时期人们的风度和他们对药和酒的关系。

文章开篇,鲁迅先是对魏晋时期的风度进行了概述,他认为魏晋时期距今已经有千年之久,但是在人们的心中,它仍然是一个优美、神秘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风度高雅,谈吐文雅,为人谦和,注重修养。

这种风格也渗透到了他们的文章中,使得魏晋文坛上的文章,不但善于言辞,而且琢磨精深,深奥易懂。

接着,鲁迅讲到了药和酒在魏晋时期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魏晋时期的人们对药物有着特别的迷恋和崇拜,这是因为他们当时的社会处于一个深受疾病困扰的时期,而药物变成了他们对抗疾病的神器。

同时,鲁迅还描绘了当时的酒文化,他认为,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酒文化并不是饮酒发泄,而是通过品酒寻找生命的滋味。

在当时,酒更多是一种文化和娱乐方式,人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喝酒,品味酒的浓郁口感,品味生活的滋味。

文章最后,鲁迅还表达了自己对魏晋文化的敬佩和热爱。

他认为,魏晋时期的文化之所以会流传千年,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特别注重修养和文化,注重品味和欣赏,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舒适、优雅、高雅、深刻的特质,让人们一直为之倾倒。

总之,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它展示了鲁迅强大的学识和感性的洞察力,让我们看到魏晋时期人们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魅力。

这篇文章不仅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深刻地启迪了我们现代人的人生态度和文化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反映 " 鲁迅先生的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 文中 ! 既分析了社会政治 # 社会心理 # 时代风尚对文学的 制约作用 ! 还分析了作家本人的主观因素 # 个性心理对文 学创作的特殊作用 "鲁迅先生认为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 的精神生产 ! 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 个性化是文学艺术 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 "不同的作家 !由于其身处的政治环 境 #社会地位 #所受的教育及个人经历的不同 ! 其人生观 # 世界观及个性心理往往不同 ! 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也不 一样 ! 因而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 其风格特点也就千差万 别 " 正 所 谓 $ 文 如 其 人 %" 鲁 迅 先 生 举 例 说 ) 魏 晋 $ 建 安 文 学 % 除了 $ 清峻 %#$ 通脱 % 的特点外 ! 还有 $ 华丽 % 和 $ 壮大 % 的特点 " 所谓 $ 清峻 %#$ 通脱 %! 是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时 代风尚所致 " 而 $华丽 %#$壮大 %则是由于曹丕极力倡导的 结果 " 曹丕及其弟曹植酷爱文学 ! 重视文气与文采 ! 有较 高的审美情趣 ! 均认为文学应当华丽 ! 所以他们的文风与 曹操古朴简约的文风大不相同 " 其实是他们的政治处境 # 个人经历 # 人生观 # 文学观及个性心理不同而造成的 " 魏 晋时期许多文人在行事和诗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狂傲飘 逸 # 不循常规的特点 ! 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社会政治 # 社会 心理和时代风尚对作家思想的影响 ! 但对文学作品来说 ! 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作家本人的人生观 # 审美情趣和个性 心理特征 " 诚然 !作家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在社会政治 环境和时代风尚中形成的 " 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 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 !文人大多不是服药就是饮酒 ! 而服 药饮酒都影响到人的性格 # 脾气 "所以鲁迅先生指出 )$ 晋 朝人多是脾气很坏 #高傲 # 发狂 # 性暴如火的 ! 大约便是服 药的缘故 "% 对于当时的作家而言 ! 这样的个性心理状态 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去 ! 必然会形成文学作品 $ 狂放不羁 # 超脱 #玄奥 %的特点 " 综上所述 ! 鲁迅先生通过分析魏晋社会与魏晋文学 的关系 ! 深刻阐述了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心理 # 时代风尚 # 作家的个性心理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 论述了某种文 学风格 # 文学概念直接形成的个中原因 ! 让事实说话 ! 有 着巨大的说服力 " 鲁迅先生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方 法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学现象的分析之中 ! 为我们进行文 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 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 "!
!"#$ 年 $ 月 ! 鲁迅先生应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局
的邀请 ! 在学者云集的 " 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 # 上 ! 作 了题为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的演讲 ! 在 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下! 文艺思想受到禁锢! 文学研究气氛沉闷! 观点杂 乱 & 鲁迅先生在演讲中 ! 依据中国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文 学的发展变化!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时代风 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明确指出 ! 文学产 生于社会现实 ! 是社会现实的综合反映 ( 而社会现实又 制约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 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 鲁迅先 生一方面借古讽今 ! 另一方面又对当时思维混乱的文艺 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 使人耳目一新 & 鲁迅先生的 理论观点! 对今天的文学研究! 仍有着极高的借鉴价 值 & 本文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析鲁迅先生的文艺思想 & 一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社会政治的反映 " 社会政治 决定文学的内容实质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 鲁迅先生已较为广泛地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 ! 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 马 克思主义认为 !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 必然要受 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 文学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 从文 学家的创作倾向到作品的风格 ! 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作 品的艺术形式 ! 都与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 &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 中 ! 鲁迅先生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明确指出 + ) 因为我们 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 ! 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 ’ 经历 和著作 &* 而在 $ 现今的新文学概观 % 一文中 ! 又更进 一步说道 + ) 各种文学 ! 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 ! 推崇文
语言文学研究
鲁迅$魏晋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探析
李建明
.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分校 #摘 要$ 江西南昌
’’()!’ /
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还是作家主观意识的产物 & 这一问题历来是文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 鲁迅先生在 ’ 魏晋风度及
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 $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 ) 知人论世 * 的文学批评方法 $ 深刻阐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 + 时代 风尚 + 作家个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 关键词 $ 鲁迅 文艺思想 探析
!
于生活 ! 但最主要的 ! 最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政治 ! 社会 政治确定文学的发展变化 & 基于上述观点 ! 鲁迅先生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指出 + 魏晋文学所产生的社会政治 环境是黄巾起义 ’ 董卓之乱 ! 是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 ! 再加上 )党锢 * 之祸 ! 社会政治一片黑暗 ! 因而相对于 汉代而言 ! ) 在文学方面起了一个重大变化 *! 出现了 以曹操父子和 )建安七子% 为代表的 )建 安 文 学 *& ) 建安文学 * 直接继承了汉乐府与民歌反应现实的优良 传统 ! 对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痛 苦作了真实的反映 ! 表达了作者平定战乱 ! 统一中原的 迫切愿望和积极进取精神 & 其风格悲凉慷慨 ! 文学史上 称为 ) 建安风骨 *& 这是魏晋文学的最初阶段 & 两晋期 间! 门阀制度确立! 士族特权日增! 社会矛盾相当激 烈 ! 政治十分恐怖 ! 作家时时面临杀身之祸 & 如此黑暗 的社会政治 ! 使得当时玄学盛行 ! 求仙问药之风弥漫全 国 & 反映在文学创作上 ! 其作品大多内容消沉 ! 空洞玄 虚! 充满着出世’ 求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 稍有成就 者 ! 当数以阮籍 ’ 嵇康为代表的 ) 竹林七贤 *! 他们在 黑暗而残酷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 虽也谈 ) 玄 *! 却是出 于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 ! 想在老庄的思想中寄托他们的 反抗愿望 ! 所以他们的作品隐晦曲折 & 这是社会政治决 定文学内容和实质的又一典型例证 & 对于历来被评论家认为超脱于世的东晋诗人陶渊明 的作品 ! 鲁迅先生也做了深刻的分析 + 人 -’ ) 据我的意思 ! 即使是从前的人 ! 那诗文完全超出政治的所谓 , 田园诗 , 山林诗人 -! 是没有的 & 完全超出人世间的 ! 也 是没有的 &* 事实上 ! 陶渊明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所 形成的矛盾体 & 他一方面痛恨封建门阀制度 ! 感叹自己 怀才不遇 ! 壮志难酬 ! 因而厌恶官场 ! 不愿为五斗米折 腰 ! 最终隐居山林 ! 躬耕自乐 ( 但另一方面 ! 他又时时
!" 鲁迅 " !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论 "#! 鲁迅全集 " 第四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刘庆福 " ! 马克思主义文 艺 论 著 选 读 "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社 # !’’!" 责任编辑 张荣辉
!" 党史文苑
!""#$#
关心时事 ! 崇尚理想社会 ! 盼望有朝一日朝廷能够重用 他! 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 文! 不论是那些寄情山水# 乐天安命# 消极遁世的作 品 ! 还 是 咏 古 讽 今 ! 批 判 现 实 的 $金 刚 怒 目 % 式 的 作 品 ! 都是东晋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 二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时代风尚的反映 " 时代风尚 决定文学的外在形式 在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一文中 ! 鲁迅 先生指出 ! 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 ! 能形成一种普遍性 的社会心理 ! 而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 ! 又将产生一种相 对应的 $ 时代风尚 %"任何一种 $时代风尚 %! 其实质都是社 会政治内容的外在表现 "文学源于生活 ! 而文学对社会生 活的反映 ! 往往通过 $ 时代风尚 % 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 " $时代风尚 % 又影响甚至于决定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 实 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内容决定形式 %" 鲁迅先生认 为 !悲凉慷慨的 $ 建安文学 %!其外在表现主要是 $ 清俊 % 和 $ 通脱 % 的风格 " 这二种风格的形成 ! 完全是时代使然 " 当 时大动荡 # 大战乱的社会局面导致曹魏政权 $ 尚刑名 % 的 政策 ! 即采用中国封建社会所谓 $治乱世用重典 % 的法则 " 政治上的严刑峻法 !形成当时独特的社会心理和风尚 ! 反 映到文学创作上 !就形成了 $清俊 % 的风格 ( 此外 ! 大动荡 # 大战乱既打破了汉代一统天下的局面 ! 也打破了汉代以 来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的思想束缚 " 曹氏父子及 $ 建安 七子 % 等顺应时代的心理和风尚 ! 在文学创作上不循陈 规 !任意挥洒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又形成了 $ 通脱 % 的风 格" 曹魏正始年间 !司马氏掌握了魏国的大权 ! 他们诛杀 异己 ! 伺机篡位 " 原来依附于曹氏父子的一派文人受排挤 和压抑 ! 随时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 于是只好逃避政治 ! 寄 情山水 ! 放浪形骸 " 鲁迅先生认为 !$正始名士 % 们的服药 # 空谈 # 超脱 #潇洒等所谓的 $ 名士风度 %! 以及嵇康 # 阮籍等 $ 竹林七贤 % 的醉酒癫狂 # 不遵礼教 # 狂放不羁 ! 看似一种 时代风尚 ! 实际是一种对社会政治强烈不满 # 又无可奈何 的悲观的社会心理 " 这种社会心理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产 物 !也是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一种反抗形式 " 反映在文学创 作 上 !便 形 成 隐 晦 #玄 奥 #求 仙 问 药 #不 及 时 事 的 风 格 倾 向 ! 使 建 安 时 期 出 现 的 $ 建 安 风 骨 % 那 悲 凉 慷 慨 $ 清 峻 %# $ 通脱 % 的风格荡然无存 " 鲁迅先生从分析魏晋时期的社 会 政 治 #社 会 心 理 #时 代 风 尚 入 手 !揭 示 了 $内 容 决 定 形 式 ! 形式为内容服务 % 这一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 在现代 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独到之处 " 三 ! 文学源于生活 " 是作家个性心理的反映 " 个性心 理决定文学的审美特点 文学是人学 ! 是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