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学

合集下载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的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要点:1.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和道德准则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1.处方的概念2.君臣佐使的概念3.处方配伍规律细目二:处方类型要点:1.处方的意义2.处方的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细目三:处方格式要点:处方格式和项目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要点: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的概念及分类3.处方脚注的含义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要点:处方管理制度细目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要点: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1."七情"配伍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相畏的意义3.相反的意义4.相恶的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1.配伍禁忌的概念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第五单元合理用药细目一:概念要点:1.合理用药的概念2.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要点:合理用药指导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要点: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第六单元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细目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麻醉中药的概念及品种2.麻醉中药的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细目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毒性中药的概念2.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3.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4.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要点:1.贵细中药的概念2.品种确定原则3.调配与管理制度4.处方管理制度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1.中药剂量的概念2.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3.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4.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要点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要点: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戥秤的使用方法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细目一:基本设施要点: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的构造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要点:1.斗谱的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的存放细目三:调剂用药的供应要点:1.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要点:1.审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计价制度3.调配制度4.复核制度5.发药制度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收方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细目二:计价要点:计价的原则与方法细目三:调配要点: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细目四:复核要点:复核的工作程序细目五:发药要点:发药的工作程序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要点: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第十单元中成药医学教育网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1.中成药调剂的基本概念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处方药的基本概念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要点:1. 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要点:1.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2.常用工具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要点:需临方碾捣或揉搓的药物性质及目的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细目一:煎药1.汤剂的分类2.汤剂的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细目二:服药要点: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服药饮食禁忌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要点: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医院药品采购原则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要点:1.中药饮片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2.中成药的入库验收3.药品批准文号的表示方法和表示意义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细目一:霉变要点:1.中药发霉的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细目二:虫蛀要点:1.中药害虫的危害性2.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细目三:变色要点:1.中药变色的原因2.易变色的中药种类细目四:泛油要点:1.中药泛油的原因2.易泛油的中药品种细目五:气味散失1.气味散失的概念2.气味散失的原因3.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品种细目六:其他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要点:1.风化的概念和原因2.潮解溶化的概念和原因3.粘连的概念和原因4.腐烂的概念和原因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的中药品种1.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2.曝晒法操作方法3.曝晒法注意事项4.曝晒法适应品种5.摊晾法操作方法6.摊晾法注意事项7.摊晾法适应品种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要点:1.冷藏养护的优缺点2.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品种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埋藏法的种类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要点:1.概念2.分类3.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的种类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要点: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2.常见的同贮药物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要点:气调养护的概念及原理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的养护细目一:常用中药材的养护要点: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5.动物类药材的养护6.贵细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7.鲜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要点:1.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方法2.饮片与炮制品的变异现象细目三:中成药养护要点: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医学教育网。

中药调剂学实训总结报告

中药调剂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中药调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研究中药药剂的调配、民售及服用等相关理念知识与操作技术。

为了提高我们的中药调剂技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中药调剂学实训。

以下是实训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旨在:(1)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识别、称量和调配方法;(3)熟悉中药煎药、服药等操作流程;(4)提高中药调剂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学习了中药调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药调剂的定义、意义、发展历程、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识别、称量和调配方法、中药煎药、服药等操作流程等。

(2)实践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践操作:①审方:认真阅读医师开具的处方,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用药史等信息;②计价:根据处方内容,计算药品价格,确保收费合理;③调配:根据处方要求,准确称量中药饮片,进行合理配伍;④复核:对调配好的药品进行核对,确保无误;⑤包装:将调配好的药品进行包装,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等信息;⑥发药:将药品交给患者或家属,告知服用方法。

(3)中药煎药、服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中药煎药、服药等操作流程。

具体包括:①中药煎药:了解中药煎药的基本原则,掌握煎药的操作步骤,确保煎出质量合格的中药汤剂;②服药:了解不同剂型的中药服用方法,确保患者正确服用。

三、实训成果1. 提高了中药调剂技能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识别、称量和调配方法,提高了中药调剂技能。

2.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操作,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了中药煎药、服药等操作流程通过实训,我们熟悉了中药煎药、服药等操作流程,为今后从事中药调剂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第一章 总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 【中药调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按医师处方调配成直接供患者应用的药剂的过程。

2. 【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门应用科学。

1. 讲“医德”,忠诚人民健康事业,“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急病人之所急”;2. 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调剂常规,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进行调配;3.4. 严禁以伪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胡代乱用;5. 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6. 根据医师处方要求,负责临时炮制加工;7. 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8. 解答中药饮片和非处方药的规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用药咨询;9. 问病发药,对症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使用中成药。

四、 药品管理法1. 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1)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中药调剂基本理论一、中药配伍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如清金散单用黄芩。

也指各自发挥药效,相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如神曲配连翘。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大黄配芒硝,清热泻下;知母配黄柏,滋阴降火。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1 中药调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3假药和劣药的概念4中药处方组方原则每一个完整的处方组成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方面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主药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二是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降低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三是返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5处方定义处方俗称药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材料从狭义上讲,处方是由注册的执行医师和执行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广义上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6西药、中成药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7处方保管规定: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3年 8中药处方的正名别名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将军牛膝:怀牛膝甘草:粉干草皮草国老白芍:杭白芍白芍药芍药白芷:杭白芷香白芷延胡索:元胡玄胡索王不留行:王不留留行子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牛子沙宛子:沙宛蒺藜潼蒺藜牵牛子:黑丑二丑白丑罂粟壳:米壳御米壳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9并开药物即一名多药,是指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编写在一起而构成并开药名如二冬、苍白术、生熟地、全紫苏、炒三仙等10中药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有些药物相互配合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降低疗效 11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不能存放在一般的药斗内,应设专柜存放,由专人管理,每天清点帐物如牛黄、麝香、西红花、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d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应按照有关规定存放,决不能放于一般药斗内,必须由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7审方时的注意事项a有无配伍禁忌药对、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等、妊娠妇女的禁忌药等,如确属病情需要超常规使用,应请处方医师在此味药旁重新签字b如有临时缺药,应请处方医生改药后重新签字c处方日期如超过三日,应请处方医生重新签字d如有药名、剂量等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漏写剂量等,除重开药名可删去一味外,其余均要经处方医生确认、重新签字后计价e审方时如有自费药,经患者同意后计价18中药调配的"临方炮制"就是指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19汤剂用途广泛,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情况20煎煮汤液的服法: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宜在饭后30~60内服药,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饭前一小时服药易于吸收;润肠或泻下药宜饭前1小时空腹时服;病在下焦的用药宜饭前服;消食药宜饭后1小时服;发散解表药或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病在上焦的药应饭后服;驱虫药、、祛湿利水药宜早晨空腹时服;镇静安神药宜在睡前1小时服;治疗疟疾的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服药方法:一般药宜温水服,解表药宜热服服药后应避风寒;祛寒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及治疗热性病症的药宜冷服;止吐药寒吐者宜热服,热吐者宜寒服;此外,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有以下服法a分服:对一般病情较轻的疾病或慢性病,分2-3次服b顿服:急症病人用药则不拘时间迅速煎服;危重病人常将一剂两煎汤剂一次服下c频服:不拘时间次数,少量多次服用,以减轻胃的负担服药禁忌:俗称忌口,指服药期间不宜同时进食与药性相反或影响疗效的食物服清热药时不宜吃辛辣助热的食物;服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酸味食物;服温中祛寒药时不宜吃生冷助寒类食物;服健脾消食药时,不宜吃油腻类不易消化的食物;服镇静安神药时,不宜吃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的食物;服解毒药时不宜吃“发物”;服用滋补药宜少饮茶21四查十对所谓的四查十对,指的是医药配剂师在配药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起来为以下的四查十对四查: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22中药不良反应:指合格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毒性作用、副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反应、致癌作用、成瘾性23合理用药的指导内容:正确辨证,合理用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及疗程;合理配伍组方;注意用药禁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4不合理用药的表现:诊断失误,用药指征不明确;重复、滥用药物;违反或淡化用药禁忌或规定;用药剂量或疗程失准;给药途径、、时间不合适 25中药配伍的药理变化协同作用,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补血药与补气药相配伍,调补脾胃药与升举清阳药配伍,大黄与槟榔配伍,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黄连复方配伍等拮抗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后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致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知母和人参在1:时,降糖作用消失,黄连与板蓝根粉,毒性作用降低,槟榔对抗常山制吐作用,干姜、甘草降低附子毒性等26容易风化中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是芒硝。

中药调剂学第5章

中药调剂学第5章
❖ 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毒性中药及剂量
(制)川乌 1.5~3.0g 白附子 3~6g
(制)草乌 1.5~3.0g
附子
3~15g
马钱子
0.3~0.6g
马钱子粉 0.3~0.6g
天仙子
0.06~0.6g
制天南星 3~9g
巴豆 巴豆霜 红粉 闹羊花 斑蝥 制半夏
外用 1~0.3g 外用 0.6~1.5g 0.03~0.06g 3~9g
药名、剂量、配伍禁忌、缺药等
❖ 审方人员无权涂改医师处方。
二、计价
❖ 严格按照药品会计通知的价格进行计价,不得估价或改价。 ❖ 计价时要注意剂量、剂数、新调价、自费药品等。 ❖ 自费药品的药价应单列,计价误差不得超过0.05元/剂 ❖ 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
三、调配
❖ 1、再次审方,尤其注意剂数、特殊煎服法, ❖ 2、注意遵从当地处方应付规律。 ❖ 3、 选合适的调剂工具(克戥、毫克戥…) ❖ 4、按处方中药的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 ❖ 5、 一方多剂时应按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则分剂量,重
并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用药问题。 ❖ 发药人签字
第二节、中药调剂室的工作制度和质量管理
一、中药调剂室的工作制度
❖ 1、配方前认真审查:审方内容,另查是否计价交费 ❖ 2、急重病处方优先配发,其余的按先后顺序。 ❖ 3 、不得为自己或亲友调配,应由其他调剂人员配发。 ❖ 4、配方前校准戥子,戥秤称量有毒药物后应及时擦洗干净 ❖ 5、矿物、果实、种子类须打碎的必须在冲筒内打碎。要求
雄黄
0.05~0.1g
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品,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后 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2、麻醉药品种类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 可卡因类 大麻类 合成麻醉药品类 其他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

前言:本记录为学习笔记,参照教材总结而成。

所讲容均以《中药调剂学》为核心编排演讲,为各类中职、大专、高职中医药类专业中药调剂学理论部分的精华所在。

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中药调剂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容(1)中药饮片调剂(2)中成药调剂二、中药调剂学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进展《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太医局卖药所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1)尊重患者的生命(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4)尊重生命的价值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药德)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1)定义: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历史沿革:共八部,现行05版。

2、部颁标准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二、地方药品标准综本章上面所诉: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三、中药的标准包括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标准、药品鉴别标准、药品检查标准、药品贮藏与养护标准等等。

1995版《中哈人民国药典》何首乌药材举例:何首乌Heshouwu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性状】【鉴别】【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第四章中药的管理第一节、国家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医师的处方将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患者使用,这个过程需要调剂人员具备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调配。

中药调剂学的特点包括临用时调配、问病卖药等,强调调剂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中药调剂学也涉及到中药房的结构与管理、调剂用药的供应、配方的基本知识等方面。

●中药调剂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中药调剂的概念: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中药标准、处方和剂量:包括中药材的标准、中药处方的结构和管理、以及中药使用的剂量等知识。

中药配伍:主要研究中药在配方中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以及配方的程序和原则。

药物储存和调剂操作:涉及中药的储存方法和管理,以及实际调剂过程中的操作技术。

此外,中药调剂学还强调调剂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它也需要调剂人员具备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调配。

●中药调剂学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技能和知识:1.中药学知识:了解中药的分类、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熟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辨识方法和常见药性。

2.处方审核和调配技能:能够根据医师处方,准确无误地将中药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患者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处方审核和调配技能。

3.中药储存和管理知识:了解中药的储存方法和管理制度,掌握药品的有效期、防虫、防潮等措施,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沟通技巧和患者服务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5.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在工作中遵守规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服务。

以上是中药调剂学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但实际上中药调剂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市场环境。

中药调剂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调剂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调剂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一问: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需求,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激活机体自愈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选药、合理配伍、合理用药,完成药物组方调剂和制剂加工的过程,以实现中药的最佳疗效。

2. 试题二问:请简述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概念。

答: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指指人体正常情况下未被消耗或排泄的生命能量。

"余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支持,也是中药调剂学中需要重视的因素之一。

通过中药调剂,可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余气",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

3. 试题三问:什么是中药的"四性"?答:中药的"四性"指中药性味的归纳。

中药性分为寒、凉、温、热四类,味分为苦、甘、酸、辛、咸五味。

中药的"四性"与身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调剂中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调整目标选择合适的中药性味。

4. 试题四问:请简述中药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答:中药的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中药在同一处方中配伍使用时,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中药调剂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相克,即不将有相克关系的中药同时使用;其次,避免相似,即不将有相似中药性味的中药同时使用;第三,避免纠结,即不将有互相制约作用的中药同时使用;最后,避免相加,即不将有重复功效的中药同时使用。

5. 试题五问:请简述中药调剂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答:中药调剂学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采集、贮存和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其次,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合理选方、合理配伍、合理制剂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第三,中药调剂的操作规范,包括调剂流程、药材研磨、配伍比例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对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概念、中药的"四性"、中药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记录为学习笔记,参照教材总结而成。

所讲内容均以《中药调剂学》为核心编排演讲,为各类中职、大专、高职中医药类专业中药调剂学理论部分的精华所在。

适用于相关专业在校及在职人员。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仍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

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中药调剂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内容(1)中药饮片调剂(2)中成药调剂二、中药调剂学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进展《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太医局卖药所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1)尊重患者的生命(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4)尊重生命的价值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药德)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1)定义: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部颁标准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二、地方药品标准综本章上面所诉: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三、中药的标准包括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标准、药品鉴别标准、药品检查标准、药品贮藏与养护标准等等。

199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何首乌药材举例(格式):何首乌Heshouwu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性状】【鉴别】【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第四章中药的管理第一节、国家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2月28日修订,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共10章,106条。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4日公布,2002年9月15日施行。

共10章,86条。

1、《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中药调剂学》P20-22页2、《药品管理法》的用语含义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可分为传统药合现代药。

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假药:A、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合的B、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B、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C、变质的。

D、被污染的。

E、必须使用取得批准文号而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F、所标明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劣药:药品成分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处理:A、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

B、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C、超过有效期的。

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检验的。

E、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F、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节、特殊中药的调剂管理1、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一类中药。

罂粟壳是只作配方使用,不零售。

中药罂粟壳:经考核有资格使用罂粟壳的职业医师方可开方。

每张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每次用量不得超过6克(3-6g/d),总共不超过18g。

不能连用7天。

不得单包,必须混入群药。

处方保留三年备查。

晚期癌症患者可凭专用卡,大量持续使用。

2、精神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根据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类和二类精神药品。

第一类不得零售,每次不超过3日常用量。

第二类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零售,每次不超过7日常用量。

处方保留2年。

3、毒性药品毒性药品是指药物作用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至人中毒甚至死亡的一类中药。

凭医师签名正式处方,每次出访剂量不超过2日极量处方中为注明“生用”的,配方时应付炮制品种。

处方一次有效,取药后,处方保留2年,在发票注明“处方保留”。

毒性中药的保管:“五专”: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声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常见毒性药品及部分药品用量:马钱子0.3-0.6g巴豆制霜后0.1-0.3g斑蝥0.03-0.06g川楝子苦杏仁重楼(七叶一枝花)蛇床子绵马贯众蒺藜山豆根制川乌1.5-3g天南星3-9g白果白附子半夏3-9g朱砂0.3-1.5全蝎2.5-4.5g苍耳子附子金钱白花蛇制草屋牵牛子(黑白丑)3-6g香加皮洋金花蜈蚣罂粟壳3-6g蕲蛇蟾酥0.015-0.03g4、放射性药品第三节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1、分类管理,目的: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2、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3、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4、非处方药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

5、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甲类:红色OTC。

乙类:绿色OTC6、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7、处方药不得选用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8、处方药、非处方药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

9、趋同商业企业不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第五章中药处方一、中药处方的处方原则1、处方:医疗和药品调剂的书面文件。

2、中药处方:凡是载有中药商品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面文件。

3、中药处方的意义:技术上、法律上、经济上。

4、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二、中药处方的类型1、古方:古医籍中记载。

2、经方:经典著作中记载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普济方》、《备急千金药方》、《景岳全书》。

3、时方:清代至今。

4、单方/验方:独参汤、附参汤/民间流传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

5、秘方:有一定独特疗效而不外传的处方。

6、法定处方:《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收载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处方。

7、协定处方8、医师临证处方三、中药处方的结构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包括“四签”:计价者签名、调配者签名、复核者签名、发药者签名。

四、处方的管理制度1、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有处方权并将本人签名备案。

2、除处方医师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处方。

3、处方当日有效。

4、毒麻中药处方应造册登记。

5、药品名称和使用剂量以《药典》标准为准。

6、一般药品处方留存一年,毒性中药处方留存两年,麻醉药品处方留存三年。

7、蓝色-医保处方,白色-自费处方,红色-毒麻处方,黄色-急诊处方。

8、麻醉中药罂粟壳的使用职业医师考核能正确使用罂粟壳。

每次处方不超过3日常用量(每日3-6克,共18克),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留方三年备查。

不得单包,必须混入群药。

晚期癌症患者持专用卡可大量连续使用。

五、中药处方的常用术语1、药品附加术语①、要求炮制类②、要求修制类石韦、枇杷叶、金樱子去毛。

山茱萸、乌梅肉去核。

巴戟天、远志、麦冬去心。

乌梢蛇去头、鳞片。

斑蝥去头、足、翅。

枳实去瓤。

③、要求产地类④、要求产时类⑤、要求新陈类⑥、要求临时加工类⑦、要求质地类浮水青黛、落水沉香、明天麻、空沙参、肥玉竹。

⑧、要求质量类九孔石决明、马蹄决明。

⑨、要求颜色、气味类柴丹参、红茜草、黑玄参、香白芷、苦杏仁。

2、其它常用术语①、药引药物类、食物类、其它类②、忌口3、处方的脚注(旁注)医师在开汤剂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所加工的简明要求。

①、临时炮制:调剂时临时加工,如熟地砂仁拌(行气消失)、朱茯苓远志(安神)②、捣碎种子、果实及坚硬的根及根茎类,用时多捣碎。

苏子、砂仁、草决明,要打碎。

黄连、大枣晒碎。

法夏轻打碎掰。

③、去掉非药用部位④、煎煮要求先煎:如石膏、龙骨。

后下:如藿香、杏仁。

包煎:如蒲黄、葶苈子。

令煎:人参、西洋参。

冲服:量重中药用量少,鹿茸。

洋化:胶类、蜜膏类。

六、中药处方药品的应付常规(一)、处方药品的正名与应付(1)、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清炒的品种有(逢子必炒):谷芽、麦芽、稻芽、山楂、草果、槐花、酸枣仁、苦杏仁、王不流行、牵牛子、紫苏子、莱菔子、决明子、苍耳子、牛蒡子、芥子、蔓荆子(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麸炒的品种有:僵蚕、白术、枳壳、冬瓜子、三棱、椿根皮、神曲、薏苡仁、芡实、半夏曲、苍术(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蜜制的品种有:马兜铃、栝楼子(瓜蒌子)、槐角、罂粟壳、黄芪、桑白皮、枇杷叶(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盐制的品种有:桔核、蒺藜、车前子、益智仁、杜仲、小茴香、补骨脂、葫芦把儿(5)、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醋制的品种有:香附、鸡内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大戟、芫花、甘遂、五味子、莪术、青皮、商陆(6)、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烫制的品种有:狗脊、刺猬皮、骨碎补、马钱子、枳实、龟甲、鳖甲、穿山甲——沙烫醋淬阿胶——蛤粉烫(7)、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酒制的品种有: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黄精、蕲蛇、水蛭、肉苁蓉、乌梢蛇(8)、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付煅制的品种有:龙骨、龙齿、牡蛎、磁石、海浮石、瓦楞子(9)、直接写药物的正名,付炒炭的品种有:地榆、艾叶、炮姜、侧柏叶、蒲黄、血余、棕榈(10)、直接写药物的正名,付炮制的品种有:附子、天南星、白附子、巴戟天、吴茱萸、厚朴、淫羊藿、肉豆蔻、斑蝥、硫黄、藤黄(11)、处方药名写炙,付蜜炙的品种有:炙生麻、炙甘草、炙百合、炙百部、炙紫苏子、炙前胡、炙紫菀、炙麻黄、炙桑叶、炙款冬花、炙橘红、炙化橘红(二)、处方药名的合写(并开)与应付二冬:天冬、麦冬二术:苍术、白术二母:知母、贝母(浙)二蒺藜(红白蒺藜):刺蒺藜(白蒺藜)、沙苑子(红蒺藜)二地:生地、熟地二活:羌活、独活二风腾:青风藤、海风藤二芍:白芍、赤芍砂寇仁:砂仁、寇仁(白)全紫苏:紫苏子、紫苏梗、紫苏叶苏子叶:紫苏子、紫苏叶二丑:黑丑、白丑(牵牛子)二地丁: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花地丁)二决明:生石决明、草决明金银花腾(忍冬花腾):金银花、金银腾荆防风:荆芥、防风全荆芥:荆芥、荆芥穗冬瓜皮子:冬瓜皮、冬瓜子青陈皮:青皮、陈皮炒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四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槟榔知柏:知母、黄柏炒知柏(盐知柏):盐知母、盐黄柏谷麦芽:炒谷芽、炒麦芽猪茯苓:猪苓、茯苓腹皮子:大腹皮、槟榔棱术:三棱、莪术乳没:制乳香、制没药(醋制)二乌:制川乌、制草乌桃杏仁:桃仁、杏仁芦茅根:芦根、茅根(三)药物的别名(偏名)与应付大黄:将军、生军、川军、锦纹天花粉:瓜蒌根、花粉甘草:甜草、国老、皮草、粉草延胡索:元胡、玄胡索西红花:番红花、藏红花辛夷:木笔花、望春花肉苁蓉:淡大芸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洋故纸、云故纸补骨脂:破故纸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牛子、牛大力沙苑子:红蒺藜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槟榔:大腹子、海南子罂粟壳:米壳拳参:草河车藜芦:山葱芒硝:朴硝、马乐硝、皮硝蒺藜:刺蒺藜、白蒺藜薏苡仁:薏米、苡仁浙贝母:贝母豆蔻:白豆蔻、寇仁牛膝:怀牛膝白果:银杏茯苓:赤茯苓、白茯苓、茯神、云苓蒲公英:黄花地丁黄芩:条芩、子芩、枯芩、片芩(前两者质重下行,清热大肠,后两者轻飘上行,清肺热)川楝子:金铃子山茱萸:枣皮、山萸肉牵牛子:黑白丑金银花:忍冬、二花以上为常见的重要偏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