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中药用量与计量

中药调剂学——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一中药的用量中药用量,又称中药剂量,是指医师临床处方中每味干品中药,水煎内服,成人一日常用剂量。
要点二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1.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2.剂型、配伍与用量的关系单味药应用,其量应重。
汤剂用量重于丸、散剂。
要点三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1.鲜品药物常用量15~60g,如鲜生地、鲜芦根等。
2.质地较轻的药物常用量1.5~4.5g,如木蝴蝶、灯心草、通草、蔷薇花等。
3.质地较重的药物常用量10~45g,如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龙骨、石决明、磁石、生石膏等。
4.有毒药物常用量0.03~0.6g,如斑蝥、藤黄、炮马钱子等。
5.贵重药物常用量0.3~1g,如羚羊角、牛黄、麝香、珍珠、猴枣等。
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一般说来,古制小于今制。
对剂量的掌握,当以现代临床经验为主要依据。
要点一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1.古今度量衡对照由于古代度量衡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因此唐代以前古方用药的计量单位,与现代相差甚大。
及至宋代,遂以两、钱、分、厘、毫之目,积十六两为一斤。
元、明、清代,沿用宋制,很少变易。
在临床应用时,应当按近代中药学著作和参考近代各家医案所用剂量,并随地区、年龄、体质、气候及病情需要来决定。
2.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换算为了统一我国的计量工作,国务院指示从1979年1月起,全国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克(g)”为单位的公制。
具体规定:“中药计量单位的换算,按十两为一斤的市制的一钱等于5g;十六两一斤的市制的一钱等于3g,尾数不计。
”另外,有以类比法作药物用量的,如一鸡子黄=一弹丸=40桐子=80粒大豆=160粒小豆=480大麻子=1440小麻子。
3.古方中几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古方中特殊的计量单位包括方寸匕、钱匕、刀圭、一字、铢、枚、束、片。
要点二常用中药计量工具在中药调剂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传统的戥称(又称戥子),其次是分厘戥、盘秤、勾秤、台秤、天平及字盘秤,乃至现代电子秤的使用。
中药调剂学知识复习汇总

前言:本记录为学习笔记,参照教材总结而成。
所讲内容均以《中药调剂学》为核心编排演讲,为各类中职、大专、高职中医药类专业中药调剂学理论部分的精华所在。
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中药调剂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内容(1)中药饮片调剂(2)中成药调剂二、中药调剂学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进展《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太医局卖药所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1)尊重患者的生命(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4)尊重生命的价值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药德)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1)定义: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历史沿革:版本年份特点1 1953年只有一部,没收录中药材和中成药2 1963年分为中药、化学药品两部3 1977年收录药品增至1925种,收录了少数民族的药4 1985年出版了英文版5 1990年新技术、新方法的收录、增长6 1995年跌入取消拉丁文,才用英文7 2000年附录有很大的改进提高8 2005年分为三部,增加了第三部生物制剂共八部,现行05版。
2、部颁标准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二、地方药品标准综本章上面所诉: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中药调剂学

第一章 总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 【中药调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按医师处方调配成直接供患者应用的药剂的过程。
2. 【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门应用科学。
1. 讲“医德”,忠诚人民健康事业,“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急病人之所急”;2. 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调剂常规,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进行调配;3.4. 严禁以伪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胡代乱用;5. 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6. 根据医师处方要求,负责临时炮制加工;7. 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8. 解答中药饮片和非处方药的规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用药咨询;9. 问病发药,对症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使用中成药。
四、 药品管理法1. 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1)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中药调剂基本理论一、中药配伍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如清金散单用黄芩。
也指各自发挥药效,相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如神曲配连翘。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大黄配芒硝,清热泻下;知母配黄柏,滋阴降火。
中药调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流程。
(2)使学生熟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
(3)使学生了解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中药饮片的识别、称量、调配、包装等操作。
(2)使学生能够根据临床需求,合理搭配中药方剂。
(3)使学生具备中药调剂工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调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理念。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3. 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4. 中药饮片的识别与称量5. 中药调配操作技术6. 中药方剂的合理搭配7. 中药调剂工作流程与规范8. 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药调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药调剂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中药调剂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饮片的识别、称量、调配等操作。
4. 模拟教学法:模拟中药调剂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第2周: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3. 第3周: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储存方法4. 第4周:中药饮片的识别与称量5. 第5周:中药调配操作技术6. 第6周:中药方剂的合理搭配7. 第7周:中药调剂工作流程与规范8. 第8周: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安全与急救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在中药调剂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准确度等。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医师的处方将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患者使用,这个过程需要调剂人员具备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调配。
中药调剂学的特点包括临用时调配、问病卖药等,强调调剂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中药调剂学也涉及到中药房的结构与管理、调剂用药的供应、配方的基本知识等方面。
●中药调剂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中药调剂的概念: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中药标准、处方和剂量:包括中药材的标准、中药处方的结构和管理、以及中药使用的剂量等知识。
中药配伍:主要研究中药在配方中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以及配方的程序和原则。
药物储存和调剂操作:涉及中药的储存方法和管理,以及实际调剂过程中的操作技术。
此外,中药调剂学还强调调剂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它也需要调剂人员具备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药调配。
●中药调剂学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技能和知识:1.中药学知识:了解中药的分类、性味、功效及用法用量等基本知识,熟悉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辨识方法和常见药性。
2.处方审核和调配技能:能够根据医师处方,准确无误地将中药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患者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处方审核和调配技能。
3.中药储存和管理知识:了解中药的储存方法和管理制度,掌握药品的有效期、防虫、防潮等措施,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沟通技巧和患者服务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5.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在工作中遵守规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服务。
以上是中药调剂学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但实际上中药调剂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市场环境。
中药调剂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调剂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一问: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需求,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激活机体自愈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选药、合理配伍、合理用药,完成药物组方调剂和制剂加工的过程,以实现中药的最佳疗效。
2. 试题二问:请简述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概念。
答: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指指人体正常情况下未被消耗或排泄的生命能量。
"余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支持,也是中药调剂学中需要重视的因素之一。
通过中药调剂,可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余气",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
3. 试题三问:什么是中药的"四性"?答:中药的"四性"指中药性味的归纳。
中药性分为寒、凉、温、热四类,味分为苦、甘、酸、辛、咸五味。
中药的"四性"与身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调剂中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调整目标选择合适的中药性味。
4. 试题四问:请简述中药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答:中药的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中药在同一处方中配伍使用时,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中药调剂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相克,即不将有相克关系的中药同时使用;其次,避免相似,即不将有相似中药性味的中药同时使用;第三,避免纠结,即不将有互相制约作用的中药同时使用;最后,避免相加,即不将有重复功效的中药同时使用。
5. 试题五问:请简述中药调剂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答:中药调剂学的质量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采集、贮存和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其次,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合理选方、合理配伍、合理制剂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第三,中药调剂的操作规范,包括调剂流程、药材研磨、配伍比例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对中药调剂学的基本任务、中医药理论中的"余气"概念、中药的"四性"、中药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调剂学概述中药调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指按照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具体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中药进行配伍、熬煎等加工制作工作。
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调剂学涉及中药的加工、配伍、熬煎及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二、中药调剂学的基本原则1、四气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四气调剂原则,分别是寒温凉热之气。
根据四气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配伍和熬煎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进行合理的配伍,从而达到调和四气的目的。
2、五味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还有五味调剂原则,分别是辛、甘、酸、苦、咸五味。
根据五味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调剂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五味中药,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兼顾五味的目的。
3、辩证施膳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辩证施膳原则,指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进行膳食调养。
在中药调剂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进行中药调剂,因为不同的患者的辨证不同,所需的中药也会有所不同。
4、个体差异原则中药调剂学认为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制剂和调配,因此在进行中药调剂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中药调剂方案。
5、材料新鲜原则中药调剂学强调中药熬煎及配伍时需要使用新鲜、无虫蛀、无霉变、无虫蛀、色、味符合标准的中药材料,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药调剂学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加工中药调剂学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
中药材的加工是中药调剂学的第一环节,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
加工包括去杂、破碎、粉碎、煅炼等步骤。
2、中药材的配伍中药材的配伍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对中药进行合理的搭配。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3、中药熬煎中药熬煎是将中药材和其他辅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煎煮,从而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探讨《中药调剂学》的教学方法

1 应 掌握 中药配方程序 中药调剂 是一项 具有 多学 _ 3 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它直接 关系到患
者 的生 命 安 危 。配 方 得 当 , 可提 高 治疗 效 果 , 配 方 不 当 或有差错 ,可能误伤 人命 。通 常有 审方、讨‘ 、调配、 价
似 者 , 防止 错 发 现 象 。
2 能 力培养 目标 21 确保 中药饮 片质 量关 中药是一种特殊 “ . 商品” , 要设专人 负责,责任 到人 。要严 格按照医嘱调配,不 能
11 应 掌握 中药处方 处 方是医师 诊断 患者 疾病 后为 .
其 预防或 治疗需要而写给药剂调配人员的书面通知 ,它 具有法律上 、技术上和经济上 的重要意义 。处方的结构 前记 ( 抬头 ) 、正文、后记 ( 方尾 ) 。
第 9卷 第 l 4期 ・ 总第 18期 12 1 0 1年 0 源自月 ・下 半 月 刊 ◎
D 现囊 I T A M 代 C E
李 秀 英
探讨 《 中药调剂 学 》的教学方法
关键 词 :中药 调荆 学: 中医教 学;培 养 目标 d i 1. 60i n17 .792 1.405 o: 0 9 9 .s.622 7.0】1. 3 s 4 文 章编 号 :17 -79 (0 1 1—070 6 22 7 2 1)一40 6-2
配错 、配漏 、配 多、配少,调配 饮片必须是正品,炮制 合格 品,凡质量不合格的饮片不能入库上斗;霉烂 、变 质 、虫蛀 、污染及混有杂质饮 片,不得 入斗调配 。要加 强 中药养护 工作 ,制 订切 实可行 的规章 制度 ,是确保 中 药调剂工作 的重要措施 。 2 中药处方调配 调配要称准,分匀 ,要求每一种 药 . 2 物都要称取 ,分匀 。应按 “ 等量递减 ”或 “ 项复戥 ” 逐 法将称取 的饮 片倒在包装纸 上。调配 处方时应 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 ,配方前应检查戥称 是否准确 ,称取 饮片是否 与处方相符 ,饮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有无 以生代制 、 生制不分等错误 ,先煎 、后下 、包煎等须特殊 处理 的是 否分开 ,贵重药 、毒性药 是否处 理得 当等。配发饮片 时 应注意点排方法:“ 所配饮片间隔放 ,色 白块片压 四角, 子实粉末 中间搁 ,花叶全草放里面 ,质地重实 内层数 , 另包药物称一边 ,逐一查对无差错 ,装药袋上写姓名 , 注明煎法和服法,讲清医嘱再 发药 ” 。调配处方时必须做 到“ 四查十对 ” :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 、年龄 ;查药品, 对药名 、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 ,对药 品性状、 用法用量 ;查用 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按规定, 调剂一 般药称量误差不超过 45 剧毒、 - %; 细料误差不超过 ±1 %。 23 煎 药与服药 为 了提高汤剂 的疗效,对煎药方法和 . 服药法应予足够重视 。明代 李时珍在 《 本草纲 目》中指 出:“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 ,而煎煮药者, 鲁莽造次,水火不 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 ”煎药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
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的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
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
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
要点:
1.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和道德准则
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
1.处方的概念
2.君臣佐使的概念
3.处方配伍规律
细目二:处方类型
要点:
1.处方的意义
2.处方的分类
3.法定处方
4.协定处方
5.医师处方
细目三:处方格式
要点:处方格式和项目
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
要点:
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2.药引的概念及分类
3.处方脚注的含义
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
要点:处方管理制度
细目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要点:
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
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
3.药品别名与应付
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
1."七情"配伍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相畏的意义
3.相反的意义
4.相恶的意义
细目二:用药禁忌
要点:
1.配伍禁忌的概念
2.十八反
3.十九畏
4.妊娠用药禁忌
第五单元合理用药
细目一:概念要点:
1.合理用药的概念
2.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
要点:合理用药指导
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要点: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
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要点:
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
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第六单元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细目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
1.麻醉中药的概念及品种
2.麻醉中药的使用
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细目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要点:
1.毒性中药的概念
2.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
3.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
4.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
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
要点:
1.贵细中药的概念
2.品种确定原则
3.调配与管理制度
4.处方管理制度
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
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
1.中药剂量的概念
2.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
3.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
4.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要点
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
要点:
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
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
3.戥秤的使用方法
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细目一:基本设施
要点:
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的构造
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
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
要点:
1.斗谱的排列原则
2.特殊中药的存放
细目三:调剂用药的供应
要点:
1.调剂用药供应
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
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
要点:
1.审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计价制度
3.调配制度
4.复核制度
5.发药制度
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细目一:收方
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
细目二:计价
要点:计价的原则与方法
细目三:调配
要点: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
细目四:复核
要点:复核的工作程序
细目五:发药
要点:
发药的工作程序
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
要点:
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
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第十单元中成药医学教育网调剂操作规程
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
1.中成药调剂的基本概念
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
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
要点:
1.中成药处方药的基本概念
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
要点:
1.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
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
要点:
1. 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
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
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要点:
1.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
2.常用工具
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
要点:需临方碾捣或揉搓的药物性质及目的
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
细目一:煎药
1.汤剂的分类
2.汤剂的煎煮
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
细目二:服药
要点:
1.服药温度
2.服药剂量
3.服药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服药饮食禁忌
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
要点:
1.煎药工作制度
2.煎药操作常规
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
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
医院药品采购原则
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
要点:
1.中药饮片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
2.中成药的入库验收
3.药品批准文号的表示方法和表示意义
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
细目一:霉变要点:
1.中药发霉的原因
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
细目二:虫蛀
要点:
1.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2.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
细目三:变色
要点:
1.中药变色的原因
2.易变色的中药种类
细目四:泛油
要点:
1.中药泛油的原因
2.易泛油的中药品种
细目五:气味散失
1.气味散失的概念
2.气味散失的原因
3.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品种
细目六:其他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要点:
1.风化的概念和原因
2.潮解溶化的概念和原因
3.粘连的概念和原因
4.腐烂的概念和原因
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的中药品种
1.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
2.曝晒法操作方法
3.曝晒法注意事项
4.曝晒法适应品种
5.摊晾法操作方法
6.摊晾法注意事项
7.摊晾法适应品种
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
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
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
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
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
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
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
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
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
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
要点:
1.冷藏养护的优缺点
2.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品种
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
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埋藏法的种类
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
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要点:
1.概念
2.分类
3.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的种类
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
要点:
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2.常见的同贮药物
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
要点:气调养护的概念及原理
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的养护
细目一:常用中药材的养护
要点:
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
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
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
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
5.动物类药材的养护
6.贵细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
7.鲜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
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
要点:
1.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方法
2.饮片与炮制品的变异现象
细目三:中成药养护
要点:
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
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