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发展及其特色
九华山知识点

九华山知识点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九华山的地理位置、景点特色和佛教文化等方面介绍九华山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九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距离九江市约4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9°48′至29°57′,东经116°0′至116°14′。
九华山群山环抱,气候温和,以奇峰怪石和云海闻名于世。
二、景点特色1. 九华山主峰九华山的主峰是莲花峰,海拔为1474米,是九华山的最高峰。
登上莲花峰,可以俯瞰整个九华山风景,观赏壮丽的云海和日出。
同时,莲花峰上还有莲花寺,是九华山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2. 金顶九华山的金顶位于九华山主峰之巅,海拔为1409米。
金顶是九华山最重要的景点之一,也是佛教信仰的中心。
游客可以在金顶参观观音菩萨像、文殊菩萨像等佛教文化遗址,感受佛教的庄严和宗教信仰的力量。
3. 雾灵台雾灵台是九华山的又一重要景点,位于主峰下的距离金顶不远的地方。
雾灵台是九华山最美的观景台之一,每年春夏之际,云海缭绕,美不胜收。
站在雾灵台上,可以俯瞰九华山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 佛教文化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在九华山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影响和庄严氛围。
九华山莲花峰的莲花寺、金顶的佛教遗址以及雾灵台等地,都是佛教信仰者朝圣和学习佛法的重要场所。
5. 自然风光除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九华山还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山峰重叠、瀑布飞挂、古树参天,构成了九华山独特的山水画卷。
每到春夏之季,山花烂漫,美不胜收。
九华山不仅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三、总结九华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云海和日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和敬虔。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施 海 燕
( 江信 息工程 学校 浙
中 图分 类 号 :5 2 F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浙江 ・ 州 330 ) 湖 100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9)5 2 4-1 17 — 842 0 0 — 3- 0
摘 要 佛教 文化旅游在推动我 国旅游业发展过程 中发挥过 重要作用, 此以中国佛教名 山九华山为例 , 在 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产 品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对其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提 出具体构想。 关键词 九华山 佛教文化旅游 旅游开发
1对 文化 旅 游 资 源进 行 整 合
一
2 充分利用九华 山高 品位 的生 态环境及 周边地 区纯朴 的民风 ) 民俗 , 建设农业生态观光旅 游基地 ,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家园 、 生态 乡村 、 民居、 古 民俗文化体 验等生 态和文 化旅游项 目。如九华 山由 于其山区潮湿 的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 而且茶叶在当地种植历 史悠久 ,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 品 , 并 管委会也已经在景区开辟 了一块茶园 , 建成茶园生态观光基地。 目前效果并不是特 别理想 , 但 关键在 于游客参与度不高 , 文化含量不足, 如果在茶叶采摘 、 制作 、 茶艺表演等过程中加入佛教文化、 民俗文化要素 , 并吸引游客参与 其 中, 必能成为一项极具文化品位 的旅游产品。 3 加强对 九华 山地藏信仰文化 、 ) 九华 民歌、 佛教音乐及滩文化 、 青 阳腔等方面 的研究和开发 。加强与其他 国家佛教文化的交流合 作, 尤其是与韩国的交流合作 , 如中韩 书画艺术交流 、 金地藏学术研 究交流 、 佛茶文化交流等 , 通过佛教文化的交流 , 扩大九华山佛教文 化的影 响力 , 从而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4 创新传统重大节事活动。九华山“ ) 地藏文化节” 应该与传统 的庙会有机结合 ,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 内容上都要加 以创新 , 尤其 是要 在节庆活动 中融入一些游客乐 于参与 、便于参与 的体验性项 目。对 于每年元旦 与春节期间的“ 九华 山大愿平安祈福之旅” 活动, 应该与 自 驾游结合起来 , 丰富活动内容, 而不仅仅是撞钟祈福。 5 旅游商 品创新 。由于重视不够 , ) 投入不 足, 九华 山旅游产 品 佛教文化产值不高 , 大量旅游纪念品、 工艺 品来 自外地, 这不仅淡化 了佛教胜地文化特 色, 以刺激游客 的消费欲望 , 难 也不利 于带动景 区周边地 区经济发展。因此 , 当地旅游部 门应组织力量 、 加大投入 , 搞好旅游商品建设 。一方 面, 要结合 九华 山佛教文化特色 , 别出心 裁, 设计 一批能体现 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 品; 另一方面 , 把当地的土 特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商品进行包装 , 要体现其生态性 、 保健性、 文化性和便捷性特点。
安徽九华山介绍及特点

总之,九华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道教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无论是追求自然美景还是探索文化遗迹,九华山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九华山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对九华山的简要介绍和特点:
九华山是中国的名山之一,因其山峰连绵起伏、云雾缭绕而得名。它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九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道教文化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九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名。山势陡峭,山峰叠嶂,雄伟壮观。九华山被誉为“仙岳”特的岩石和瀑布,以及迷人的云海景观。尤其是日出和云海景观,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神秘莫测的感觉。
此外,九华山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圣地。九华山作为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道教寺庙和文化遗迹。九华山的道教文化非常丰富,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如大乘禅寺、玉皇庙、真武殿等,这些寺庙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对于了解中国道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安徽九华山:佛教名山

安徽九华山: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被誉为佛教名山。
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之一。
九华山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容、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一、景区概况九华山位于大别山脉之上,总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共有九座主峰,最高峰海拔1317米,名为"九华顶",故名九华山。
此外,九华山还有众多的寺庙和景观,如法华寺、五方寺、金顶、碧霞洞等。
二、佛教文化九华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
九华山的佛教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84年,当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宗派中,有七派在九华山建立寺庙。
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繁盛一时,成为全国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九华山曾有360座寺庙,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被毁。
如今,九华山已成为重建佛教寺庙的地方,其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寺庙是法华寺。
三、九华山的风景九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登上九华山,可以眺望到壮丽的山峦和苍茫的云海,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尤其是九华山有着不同季节的美景,春季山上鲜花怒放,蝶舞蜂飞;夏季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季山林染红,宛如火焰;冬季山头被雪覆盖,白雪皑皑。
四季景色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观赏体验。
四、九华山的寺庙法华寺是九华山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佛教世界的重要圣地。
它是中国佛教楷模,被誉为“佛教第一山门”。
法华寺建于公元386年,漫长的历史使其成为九华山上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法华寺内供奉着一尊高达48米的大金佛,被誉为“观音大佛”。
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这尊金佛的壮观,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肃穆。
五、九华山的文化底蕴九华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它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里是中国佛教发源地之一,曾经是佛教弘法的重要场所。
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流传至今,给人们注入了信仰的力量和向往的情感。
在漫长的佛教文化沉淀中,九华山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这其中包括寺庙建筑风格、佛教雕塑艺术、佛教经典传世和宗教仪式等。
九华山景区讲解词

九华山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九华山景区,这里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华山景区的各个方面。
1. 九华山简介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与黄山、庐山并称为安徽省三大名山。
九华山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峡谷、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丰富,景色秀美。
九华山还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九华山的历史和文化九华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早在南朝时期,九华山就有寺庙建立。
唐朝时期,九华山逐渐成为佛教圣地,被唐太宗李世民赐名为“九华山”。
在历史上,九华山曾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画卷。
3. 九华山的自然景观九华山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其中以山峰、峡谷、瀑布、溪流等最为著名。
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42米,山峰挺拔险峻,景色壮观。
峡谷内溪流潺潺,怪石嶙峋,让人流连忘返。
瀑布则有“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之称的莲台瀑布等,水声轰鸣,景象壮观。
4. 九华山的主要景点九华山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有九华街景、天台寺、百岁宫等。
九华街景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天台寺是九华山最高的寺庙,登上寺前的天台,可以俯瞰整个九华山,景色绝佳。
百岁宫是九华山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 九华山的宗教文化和活动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九华山佛文化节,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会前来参加这个盛大的佛教节日。
此外,九华山还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尼姑庵,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佛教文化和修行方式。
6. 九华山的动植物资源九华山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等,其中以松树、杉树、竹子等最为常见。
同时,九华山还有许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如金钱豹、云豹、黑鹿等。
此外,九华山还有许多中药材资源,如人参、黄芪、灵芝等,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九华山佛教名山的朝圣之旅

九华山佛教名山的朝圣之旅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邵阳市。
自古以来,无数信徒慕名而来,进行朝圣之旅。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和朝圣体验。
一、九华山的佛教文化九华山是佛教中福建派的发源地之一,其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山上有众多古建筑,如慈光阁、大乘寺、太子庵等,这些佛教建筑向人们展示了精美的木结构和华丽的雕塑艺术。
九华山还有众多佛教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降三世佛图石刻》,它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众多的佛教故事而闻名于世。
除了建筑和石刻,九华山还有许多佛教经典,如《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这些经典为佛教信徒提供了学习和修行的指南。
二、朝圣之旅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九华山的朝圣之旅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九华山的交通情况,以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其次,我们要预订好住宿,九华山上有许多寺庙提供住宿,信徒可以体验宗教生活。
此外,我们还应该准备好一些朝圣用品,如香烛、佛珠等。
最后,我们要尊重佛教信仰和九华山的规定,保持良好的礼仪和行为。
三、朝圣之旅的体验开始朝圣之旅后,我们首先来到了九华山的主峰,感受到了巍峨的山势和宁静的氛围。
随后,我们进入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其中供奉着佛祖和各类菩萨。
在寺庙里,我们跟随僧人的引导,虔诚地参拜佛祖和菩萨。
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朝圣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聆听僧人的讲经和念经,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除了寺庙,我们还可以游览九华山的自然风景。
九华山有丰富的植被和瀑布,每一处景点都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可以在山间漫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或者,我们可以找一处幽静的地方,坐下来冥想或诵经,与自然和佛教融为一体。
四、朝圣之旅的意义九华山的朝圣之旅对于信徒来说,是一次信仰的体验和心灵的净化。
在寺庙里,我们可以放下纷扰的心情,静心凝神,与佛祖和菩萨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奇妙。
游览九华山感受佛教的宁静与祥和

游览九华山感受佛教的宁静与祥和九华山,素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称,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西南,是佛教胜地之一。
九华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和参拜。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壮丽的山景,更能感受到佛教的宁静与祥和。
本文将带您体验九华山的美丽风光以及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走进九华山踏上九华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葱郁的翠绿山林和瀑布飞泻的声音。
九华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山林密布,鸟语花香,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缆车或者徒步爬山,这取决于您的个人喜好和体力。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能够体验到九华山的壮丽之美。
第二节:佛教文化的瑰宝在九华山上,佛教文化是主旋律。
九华山拥有丰富的佛教资源,这里有许多古老而宏伟的寺庙。
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九华山大觉寺了。
大觉寺建于唐朝,是九华山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觉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这是佛教信仰中最受尊敬的菩萨之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佛像和雕刻艺术品,领略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节:感受宁静与祥和九华山是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这里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在步入寺庙的瞬间,您会感受到一种从内心产生的宁静感。
寺庙中的僧侣们诵经念佛,香烛缭绕,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无论是参拜佛像,还是听取僧侣的讲解,都能让您心灵得到一种洗涤和平静。
这种宁静与祥和的氛围是九华山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节:品味佛教素食佛教强调慈悲和戒杀生,因此在寺庙中一般提供素食。
在九华山游览时,您可以尝试一下佛教素食。
这种素食以蔬菜和豆制品为主要食材,口感清淡却营养丰富。
在品味佛教素食的同时,您也可以了解到佛教戒杀生的理念,从而对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五节:感悟生命的意义九华山的游览不仅仅是一次风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这里,您可以放下繁忙的生活,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佛教强调舍去贪欲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宿迁九华山:宗教与自然的结合

宿迁九华山:宗教与自然的结合宿迁九华山,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是中国佛教五山之一。
这座山以其宗教与自然的结合而闻名,是众多游客和朝圣者们来此地寻求宗教和灵性满足的理想圣地。
九华山得名于其山脚下九座小山,形如莲花盛开。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极其重要的修行之地,各种文化因素的交融在这里得以和谐共存。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重要的圣地之一,这里的庙宇众多,包括密林寺、禅林寺、讲堂、藏经阁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参观。
宿迁九华山之所以能够将宗教与自然完美结合,一方面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九华山地势险峻,山形峻峭,山脉幽深而峡谷纵横,每座山峰都独具特色。
蔚为壮观的山峰、飞瀑、溪流以及茂密的森林构成了九华山独特的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和宁静。
另一方面,九华山也因其悠久的宗教传统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庙宇内的雕塑、壁画和佛像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宗教艺术的精髓。
在九华山的顶峰上,有一座古老的普贤塔,是九华山的地标性建筑。
登上塔顶,俯瞰山川河流,湖泊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在九华山,宗教信仰和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
佛教文化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山水灵气成就了宗教文化的繁荣。
这种宗教与自然的结合使得九华山成为人们追求灵性与美好的理想圣地。
除了宗教和自然景观,九华山还以其丰富的文化活动而著名。
每年的佛光普照庆典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
庆典期间,人们会举行佛事法会、舞狮表演、民俗展览等活动,更增添了九华山的魅力。
此外,在九华山还可以品味到各种美食。
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九华山素斋和九华山蜜桃,美味可口而又健康。
这些美食将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旅途中享受到一份纯净和美味。
总的来说,宿迁九华山凭借其宗教与自然的结合成为了一处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这里的山水、庙宇、艺术和文化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着追求宗教信仰与自然美的人们前来一探究竟。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领略到宗教的智慧与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发展及其特色时间:2011-07-19 20:29来源:收集整理作者:汪春才点击: 464 次九华山佛教文化是皖江地域文化一座高峰——浅谈九华山佛教文化发展及其特色从历史上看,中原文化逐渐南移和吴楚文化不断北进,从地域上看,沿海(海外)文化沿江(长江)、河(黄河)不断西进,内陆(内地)文化正是在南北、东西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
处在特殊地域环境中的安徽省沿江地区,应包括江西沿江地区,正处在中华民族南北、东西文化的交汇点上。
各种文化在这里互相交织、碰撞。
同时,沿江地区也是中华民族南北、东西文化交流纽带和桥梁。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不断的融合、吸收、发展的过程中,使沿江地域文化既具有中原文化(主流)的特点,又有吴楚文化的烙印;既具有沿海(海外)文化开放性和先进性的特色,又有内陆文化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因为,沿江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所以能兼容并蓄。
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又使沿江地域保留了许多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古老的徽州文化如果没有沿江地域文化的呵护和遮拦,就不可能形成并保存得如此完好。
江淮古文化,如桐城派文化如果没有沿江地域文化,不可能走向全国,形成中华民族清代文化的主流派;徽商和徽剧经徽州古道和长江水系,借助沿江走廊(江河)出芜湖、广德、池州而风靡全国。
至今沿江还留有许多徽商后裔所居住的城镇。
沿江地域文化在人们的交往中,在沿江地域的开发中不断吸取、接纳、丰富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文化特色。
就我们今天所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已不是原始佛教文化的含义了,而是自佛教传到九华山的一千多年来,九华山佛教文化在接纳、吸收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海外文化和世俗文化而形成的今天所谓“九华山佛教文化”。
我们可以从池州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展、演绎形成的过程,清楚地看到沿江地域文化的特点。
从这一视角出发,九华山佛教文化是沿江地域的一个典型缩影,更是一座高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贵池。
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既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又是中外游客观光的胜地。
她以独特的佛教文化称著于世。
现存9座名刹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有30座古刹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宗教文物(大小佛像6300多尊,各类文物2000多种)和精美的工艺品,真正是一座佛教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在全国众多佛山、名寺之中,九华山佛教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色。
①真人真事化道应化。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其他三山都是菩萨示现,惟有新罗大觉,在九华山神格化为地藏王菩萨——金地藏。
②所供奉的神像十分特别。
其他三座名山所供奉的本山道场的菩萨像,都是根据佛经中描绘的菩萨本来相塑造的,唯独九华山根据真人金乔觉的形象来塑像的。
其旁立者是在九华山出家的闵氏父子:道明、闵让和塑像,为佛教之独创。
③《金陵琐事剩录》载:西域三僧,在该国能望见大明四山之气:“九华山铁气,普陀山铜气,峨眉山银气,五台山金气。
”虽是神话之说,从明代起,九华便居中国四大佛山之列,并以“大九华”之称而闻名海内外。
九华山钟灵毓秀,集佛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我们从池州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展、演绎的过程,看到沿江地域文化的特点。
一、九华山佛教文化是儒、释两家共同创立的文化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佛教文化。
因为它在开发之初,有两位文化巨匠差不多同时到达九华山。
一位是九华山佛教开山之祖新罗王子金乔觉(696-794),于唐开元末(约740年)到九华卓锡布道;一位是中国唐朝大诗人李太白(701-762)于唐天宝八年(749)上九华寻仙访友。
两位大师虽未在九华聚首,但其心是相通的。
金乔觉卓锡九华,以其严谨苦修的善果灵迹和渊博精深的佛学思想、教化邑人,备受崇敬。
金氏汉学修养极高,注重自我修炼,诵《华严经》,奉“禅宗”义,兼采中国佛学各派之长,发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持大宏愿:“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时“地藏大愿”的感召力深入民间。
《地藏经》教义遍布九华境内外。
同时金氏也是一位诗僧。
《金唐诗》录有其诗。
如此秀灵的九华山,在唐之前,由于交通梗阻,游人罕至,竟被淹没无闻。
虽有道教在此留有胜迹,亦有僧人来此驻足,但都未果。
唐武宗发动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
佛教在中国本应衰落之时,而独九华山佛教则得到长足的发展,不能不归功于金地藏。
在金氏卓锡九华,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不期而上九华。
诗人还在大江之上一见九华,就吟诵出:“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
上山后被九华奇丽所折服,他独具慧眼写下了《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使荒漠无际、鲜为人知的九华山而传之四海,正如清周赟《九华山志》序云:“吾不解九十九莲峰,拔江天而濯云汉。
必谪仙一见而后,天下始之有九华。
”僧人金乔觉的眼里九华山是“人境”、“情境”。
他在《送童子下山》诗中云:“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氏从719年入唐,在二十一年的时间里,他游历中华大地无数的名山,至今这些地方都留有胜迹,如何独选九华山而卓锡?九华山古号九子山,因山崖顶峰似乳,列峙九子峰,状如九子,回环向背,团聚嬉戏。
金僧一见:九子恋母,坐听其崖,静听泉声,思情缕缕,人性复归。
以小(九子崖)概大,佛为“人”而生,如是卓锡九华而定居。
不能不说地藏的慧眼。
在李太白的眼里九华山是“佛境”、“仙境”。
他在《地藏菩萨赞》诗云:“本心苦虚空,清净无一物。
梵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妙有二分气,灵山开九华。
”因华为花,佛教为莲花为佛相,李白自身又号青莲居士。
见其山状如莲花,以大概小,峰峰如莲,整个九华山似飘浮在云海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升入佛国仙域,飘飘渺渺,成仙得道。
九华山的定名不能不说李白的慧眼。
金僧以“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以“出世”而成佛。
李白以“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变,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候、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入世”而仙。
后在采石揽月而去。
金僧和李白,他们有对大自然优美的雅兴和向往,对幽丽清静的自然界产生超凡脱俗、净化心灵的特殊感受,他们清高自洁的心态,他们有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执著的追求,是十分相似的。
所以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九华山,自唐古新罗王子僧地藏“占”了,才成就了今天这座重要的国际化佛教道场;又因唐代诗仙李白“到”了才使九华山誉播天下。
“山因诗而名传,佛依山而显灵”。
所以讲九华山是儒释共同创立的佛教圣地。
二、儒释共同发展了九华山佛教文化据史料记载,金乔觉卓锡九华七十五年,被认为地藏转世,因金僧是外籍僧人,又具有王子身份,千百年来,引得天下佛教信徒顶礼膜拜。
各方信徒朝山进香、捐款建寺、修桥铺路,以积“善德”。
历代名僧在此弘扬佛法和信士、香客的开发经营,形成了以佛教为特色的文化氛围,提高了九华山的知名度。
随着历代高僧的修道,九华山佛教寺庙也在不断扩建。
继化城开山寺后,寺庙从宋末的二十余座,增到清末的一百五十余座,僧众达三、四千人之多,形成了园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
并留下了大批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使九华山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佛教文化色彩。
“人籍山之钟秀,山籍人以传奇。
”自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文人学者慕名来山,络绎不绝。
他们用妙笔,多角度地体察山情,描绘风光,为九华胜景、传奇添彩,为九华山川增辉生色。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游九华时,惊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九华山歌》;宋代文学家王安石赞誉它“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历代文人在此吟诗作画,留下作数千篇珍贵的诗文书画,成为我国文艺殿堂珍贵财富,他们中有许多人钟情于九华,流连驻足,建起了许许多多的书堂、书院,隐居在九华山中。
有史记载的遗址二十多处。
如李白书堂、唐隐士费冠卿的费拾遗书堂、杜荀鹤书堂、腾子京书堂、王守仁的阳明书院等。
名人书堂遍九华,十万丛林满九华,构成了九华山独特的名胜景观,积淀着丰厚的儒释文化底蕴。
正是这丰厚的文化,影响九华山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仅贵池、青阳两处小邑,明清两朝科举中进士者达二百人以上。
九华山不仅佛学深厚,儒家士子文化也丰富多彩。
所以讲,儒释两家共同发展了九华山佛教文化。
三、僧侣同乡民、香客共同创造了九华山佛教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不仅为儒、释两家所创立,更是众僧同山民、香客共同创造的文化。
1、沿江经济开放与佛教禅农思想是开发沿江地域经济原因,也是创造沿江(九华)地域文化的源头。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到唐代,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
这同禅宗的久远流传与教义及修行办法简易分不开。
禅宗的简易体观在“见性成佛”、“顿悟成佛”的主张上。
众生是否成佛,关键在自性的迷悟,就是把心外的佛变成内心的佛。
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而“顿悟”无需阶梯层次,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
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
唐“安史之乱”后,百姓为避战乱,逐渐南迁,沿江肥沃的河谷平原和丘陵正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去利用。
金僧和李白到九华所处的时期正是沿江开放的真正意义的早期。
一方面需要百姓的艰苦创业,同时百姓又需要精神支持,而此时九华山僧众;“畲田采,薪自给”,坚持“农禅兼修”,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参禅打坐,自食其力。
农禅之风符合百姓的意愿。
第二方面,皖江地域(池州)地处南北战略要冲,历史上为争夺池州(九华山)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据史记载:南宋初,宋金对峙,刘世光、岳飞曾三次收复池州。
元末,朱元璋同陈友谅大军在此征战达七年之后,先后四次血洗池州;清中叶太平军同清军反复征战池州,使皖南池宁二府,十室九空。
沿江地域水旱灾害频繁,据史记载:自宋(1137年)以来到1993年,共851年中,区域内共出现大的水旱灾害80次。
平均约10年一次。
所以唐初开元二十八年(740)池州户口统计仅1900户,人口87967人。
加上历代官府的掠夺和剥削,沿江地域的贫穷和苦难又是最重的。
一时无力战胜灾害,贫苦百姓对佛教寄予希望,祈祷地藏赐福,从而使九华山佛教得以昌盛。
九华山佛教的兴起,促进了商业、运输业的发展,使九华山及周边地区石城(贵池)、蓉城(青阳)、广阳(太平)、陵阳(青阳)成为重要商埠。
同时刺激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的先河。
如在唐代,九华茶叶和天竺竹筷已畅销南洋;宋时,已有“天台云雾”、“九华龙眼”等名茶及精美的工艺竹编和折扇(绢扇)问世,并远销川、陕、江、浙。
据《九华山志》载:山民和众僧在香客和信徒的经济支持下,先后开辟了九华山至徽州、池州、宣州的五条上九华的古道(石板大道,宽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