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诸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化,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然而,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在旅游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地域差异1.消费水平差异: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奢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则更注重价格实惠和性价比。

2.文化差异: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也会影响旅游消费者的行为。

例如,中国北方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冬季滑雪度假,而南方的消费者则更喜欢海滩度假。

3.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旅游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山区地区的旅游消费者更偏爱户外探险和登山运动,而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则更喜欢海洋旅游活动。

4.社会影响:社会因素也会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和评价可以对消费者的旅游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二、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1.个人特征:旅游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是决定其行为的重要因素。

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收入水平等。

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性质的旅游活动,而老年人则更喜欢舒适休闲的旅行方式。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等社会经济因素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力和选择偏好。

3.文化因素:文化是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习俗和传统等都将对旅游消费者的选择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4.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旅游产品的创新、价格策略和营销手段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5.信息获取途径:不同地域的旅游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会影响其行为。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取和分享旅游信息,从而对其选择产生影响。

三、对地域差异的理解和应对策略1.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特征:企业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特征,以便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旅游市场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旅游消费者个人、旅游产品、旅游企业三大方面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来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购买行为旅游消费者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购买行为是旅游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它决定着旅游市场的竞争胜负。

所以,对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旅游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1 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到旅游者个人,旅游产品及旅游企业等诸多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1 旅游消费者个人的影响因素1.1.1 旅游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

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

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1.1.2 旅游消费者性别差异因素。

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所以,性别差异也影响着旅游者的购买行为。

1.1.3 旅游消费者的年龄差异。

年龄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有刺激性的旅游产品兴趣浓厚。

中老年人则对产品档次、质量、舒适及实用程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1.1.4 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程度。

旅游消费者文化程度及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1.2 旅游产品的影响因素旅游产品是一次完整旅游行为的核心,因此,旅游产品本身因素会对旅游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主要包括:1.2.1 旅游产品纪念价值。

旅游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

旅游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

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目录摘要 (2)旅游消费者决策分析 (2)旅游消费者的心理 (3)2.1 消费者的好奇心理 (3)2.2消费者的价值心理 (3)2.3消费者的习惯心理 (3)2.4 消费者的情感心理 (3)游客消费心理 (3)3.1怕“宰”、怕“欺生”、“敬畏”心理 (3)3.2从众心理 (4)3.3优惠心理 (4)3.4渴望被尊重的心理 (4)3.5自尊心理 (4)旅游者的消费倾向 (4)4.1旅游者消费行为 (5)4.2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 (6)4.3旅游消费方式的基本特征 (6)参考文献 (7)摘要: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便要进行旅游消费。

产生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便是要有可自由支配的货币以及闲暇时间。

旅游消费与旅游需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旅游消费是旅游需求的现实直接表现。

也就是是说符合了旅游需求的客观主观条件过后旅游者者便可产生消费行为。

关键词:旅游消费、旅游产品、消费倾向、经济一、旅游消费者决策分析二、旅游消费者的心理(一)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人的本性是不满足的,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旅游者在旅游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使他们不断的去寻求答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而导游通过讲解故事、讲解历史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在对新鲜事物了解之后,知道了其优点益处,变会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家人朋友也享受享用。

如案例中导游人员就是凭着旅游者的消费好奇心理介绍药米。

如果在旅游者对墨黑色米产生疑惑时,导游人员只是说大家凑合着吃点吧。

没有很好的来介绍墨黑色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去进行这个旅游消费。

(二)消费者的价值心理艾尔·强森认为,消费者之所以喜欢某种产品,是因为他相信这种产品会给他带来比同类产品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具有更大的价值。

我国现阶段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解读

我国现阶段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解读

我国现阶段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休闲消费是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的一种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收^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展,休闲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休闲消费已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被看成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尺度。

它的迅速发展,已产生了超过其本身价值的经济文化效应,带动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

尽管近年来休闲消费产业发展迅速,但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观念落后、休闲品种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都制约了休闲消费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一、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形成条件与效应分析(一)我国休闲消费形成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休闲时间。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和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增加,休闲时间的利用问题、特别是休闲消费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休闲消费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休闲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其时间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劳动生产力较低时不可能减少劳动时间,如果减少劳动时间就会增加产品成本,其产品也就缺乏竞争力。

由于劳动时间不能减少,人们就不可能拥有用于休闲消费的时间。

所以,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减少,休闲时间才会增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所拥有的休闲时间是不同的。

古代时期,人们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于狩猎和采集,没有时间花费在休闲上。

当手工业发展起来后,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人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但是休闲时间增长非常缓慢。

直到18世纪70年代后,动力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人们工作时间持续缩短。

2、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水平。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从而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城市旅游业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为主题,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目前,中国城市旅游经济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万亿元。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接待游客15.9亿人次,其中国内游13.9亿人次,外国游客接待量也在不断增长。

城市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旅游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收入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城市旅游业还能够促进城市的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城市旅游业还能够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并提升城市形象。

二、中国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 宏观环境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以及政策的支持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就为中国城市旅游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同时,经济周期的急剧波动也会对城市旅游业的形成产生影响。

在经济下行期,游客消费意愿会受到较大抑制。

2. 旅游资源丰富度城市旅游的资源是关键的,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和品质将直接决定城市旅游业的规模和发展。

城市旅游所涉及的资源包括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商业中心、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3. 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城市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包括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品等三个方面。

优化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旅游供给侧结构,不仅可降低企业成本,也可以增加市场收益。

要加强城市旅游产品创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4.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我国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子分析

对我国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子分析

对我国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因子分析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支出比重也不断提升。

那么旅游的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他们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又有多大呢?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揭示了国民总收入,cpi指数及利率等因素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消费;国民总收入;cpi指数;利率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66-01一、前言近年来,旅游消费在中国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们不再一味追求物质温饱,而是试着寻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

由此,旅游消费作为一种非基本需求的较高层次消费支出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

而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逐日增长也刺激和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逐步发展为我国新兴经济产业。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的旅游产业仍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二、模型建立1、基本模型本文主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国内旅游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于对经济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经济发展水平及通货膨胀率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最为直接。

因此,在此模型中,我们选择了国民总收入,cpi指数及利率作为旅游消费支出的解释变量,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基本模型,形式如下:ln(y)=c+ln(x)+ln(cpi)+ln(r)(模型所需数据为1994—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网上的旅游消费数据统计。

)2、运用eviews5软件对原模型进行初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数项c的p值为0.4697,为通过5%检验;同时影响因子cpi和r 的p值分别为0.0551和0.1081,也均未通过5%的p值检验。

3、对原模型进行模型修正(1)因为cpi和r均未通过5%检验,但若均去掉则不符合经济意义。

国内旅游总花费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旅游总花费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国内旅游总花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提出1、研究问题旅游可以促进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当地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经济收益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更重要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的观念将会发生根本改变,即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搞活流通,以信息化取代封闭的传统的生产模式。

旅游可以使单一资源产生规模效应,扩大单一资源的产品转化和升级,将市场建在家门口,对外提高当地的影响力。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观念的影响,注重生产轻视消费,旅游被当做一种奢侈品而遭到排斥,同时,国内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对外乂釆取闭关锁国政策,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 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境外游客和资本急于进入中国,从而为中国的旅游业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内外wd条件和环境。

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运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探讨影响国内旅游总花费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2、数据来源(1994-2013,国家统计局)丫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2平均工资(元)X3 客运量(万人)x4国内游客(百万人次)x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为了研究国内旅游总花费的影响因素,把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平均工资(元)、客运量(万人)、国内游客(白万人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为x1, x2、x3、x4、x5,假定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为:y = P o + P ix1 + B 2x2 + B 3x3 + 0 4x4 + P sx5二、相关分析1>数据基本描述2利用散点图、简单相关系数检验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2, X3, X4, X5之间的关系。

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支出项之一。

了解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旅游业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致力于探究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旅游业的市场策略制定和推进整体旅游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旅游消费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对旅游消费的定义进行梳理,并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深入了解旅游消费行为的本质。

2. 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明确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以构建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模型。

3.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旅游消费行为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四、方案实施1. 确定研究对象:选择一定数量的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背景的个体。

2. 确定研究地点:选择一定数量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城市旅游、农村旅游和海滨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点。

3. 确定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旅游消费行为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

设计合理、科学的问卷,并通过适当的统计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数据采集和整理: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筛选,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取有价值的结论。

五、创新与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创新和发展如下方面:1. 探究新的影响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新的探索,如消费者信任度、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诸因素分析林雯娟*提要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

研究表明,女性受访者旅游支出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者出游的比例也较高,年轻人外出旅游的比例也高于老年人,家庭收入无论是对旅游支出和外出旅游意愿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城市居民旅游意向旅游消费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诞生于二战之后的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从1950年到2000年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公报显示,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已达到6.98亿人次,全球旅游收入4760亿美元(崔凤军,2001)。

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的国内旅游也具有相当的规模,收入远远超出国际旅游,可以肯定的说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起步的。

1986年到1990年入境旅游持续发展,国内旅游刚刚蹒跚起步。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成为旅游业的主体。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旅游产业基础扎实,逐步向境外和国外旅游发展,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巨大的旅游客源输出国(参看何光炜等,1999)。

立足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根本,而城镇居民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群体。

在旅游开发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导向型的旅游开发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因此对客源市场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一带,作为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中国的经济实力排名居于前列,既是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同时也是旅游客源输出地,对厦门的分析可以推测出其他相似经济类型的城市的旅游倾向。

本次调查数据取自2004年12月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和海峡导报进行的一项有关厦门市居民及外来人口生活的调查研究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

本次调查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法在厦门岛内抽取样本进行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9份。

在这669个有效被访者中,女性占52.4%, 男性占47.6%,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分别为:小学以下占13.5%,初中占19%, 高中15.3%, 大专21.9%, 本科以上10.2%。

从受访者的年龄看,30岁以下者占35.7%, 31-40岁占29.2%, 41-50岁占18.7%, 51-60岁占8.6%, 61岁以上占7.8%。

本文的数据分析采*林雯娟,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

用SPSS软件。

一、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意向的诸因素1. 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总体情况厦门市居民的旅游支出总体情况如何呢?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受访者个人和家庭的年平均旅游支出是3187.14元(标准差3890.89元)。

相对于厦门居民的收入来说,这个旅游支出的平均数并不算高。

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受访者的年家庭平均收入是39845.32元(标准差为49309.39元), 受访者人均月收入为2607.97元(标准差为4498.97元),厦门市居民的年旅游支出还不到其年家庭平均收入的十分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问到受访者平常开支哪个项目的支出最大时,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占58.24%)、住房(占17.34%)和衣服(占9.26%),而认为旅游支出最大的受访者只有2.5%, 列在第6位(参看表1)。

因此,在厦门居民的生活中旅游并不占有显著的位置。

其他学者在国内其他城市的调查也表明,居民外出旅游在旅费方面的花费用最高,占33.1%,在娱乐方面的支出最少,占2.3%,而在购物方面的支出也明显偏低(丁健、李林芳,2003)。

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高达60%以上,而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则控制在30%-40%之间。

在我国,旅游者用于基本旅游消费的支出要占总消费的71.2%,非基本旅游费用支出仅占消费总额的17.2%。

这说明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层次低,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去甚远,消费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

表1 受访者认为支出最多的项目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到在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观光的打算这一问题时,37.41%受访者认为有外出旅游的打算,而62.59%的受访者没有这样的打算。

而对于那些准备外出旅游的人来说,多达半数以上的人想在国内旅游,而想到欧美和东南亚旅游的人也分别达到13.17%和12.79%(参看表2)。

这种状况与其他研究发现的情形十分一致(舒晶,2000)。

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国内居民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及大中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我国内旅游客源地的主体,国内旅游量大面广,特别是五一、十一及春节三个长假对国内旅游的拉动更是作用巨大。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内旅游的重要性及巨大发展潜力。

表2 “如果你打算外出旅游,准备去哪里旅游?”2. 影响城市居民旅游意向的诸因素分析旅游消费行为都是消费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心理驱使的共同作用。

旅游行为在中国自古有之,从汉武帝浩浩荡荡一行车马前往泰山封禅到徐霞客独步中华,游遍神州大地,旅游活动一直都是人们所喜爱和向往的。

而客观因素对旅游预算约束有两方面:一是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二是自由支配的时间。

旅游的口号与宣传声势浩大,旅游的概念虽已深入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但真正具备旅游能力和打算出游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太大。

是什么在影响着旅游消费的形成呢?下面我们将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方面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

(1)性别我们先来看一看性别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女性受访者的旅游支出为3939.39元, 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的2516.21元。

不仅如此,当问到2005年是否有外出观光的打算这一问题时,女性受访者肯定回答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参看表4)。

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的发现也是一致的,例如杨盛菁在兰州市做的调查发现,以前曾经外出旅游的人数中女性更多,有68.91%的男性被访者曾经出游过,76.09%的女性被访者曾经出游过,女性出游的比例比男性高6.18%(杨盛菁,2002)。

表3 性别与年旅游支出(单位:元)(2)年龄我们再来看一看年龄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

从旅游支出情况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支出的数额也不断增加,30岁以下年龄的平均旅游支出只有2869.64元,31-40岁年龄组是2860.42元,而41-50岁年龄组达3811.11元,51-60岁年龄组更高达9000元。

不过,到了60岁以上年龄组,旅游支出则降为1575元,年龄与旅游支出的关系呈倒V型。

而从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这个方面看,外出旅游的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30岁以下年龄组的比例最高,达49.01%, 接近半数,其次是31-40岁年龄组,达40.47%,41-50岁年龄组为24.75%,51-60岁年龄组为9.3%,是最低的,但到了60岁以上年龄组则又提升到30.95%,年龄对旅游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

从图1和图2的两条曲线可以清楚地表明,居民外出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和时间这两个因素的制约。

旅游既要花钱,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即既要有钱还要有闲。

对于年青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充裕,但经济收入偏低,由于囊中羞涩,因此他们外出旅游也不能够大手大脚地花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龄的增加,职位不断提升,收入也逐渐增加。

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人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事业上,因此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少。

不过,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但对于那些真有时间外出旅游的较大年龄组的受访者来说,他们的旅游支出也就大幅上升。

因此,在41-51岁这个年龄段,旅游支出有较大增加,而51-60岁年龄组外出旅游比例虽然是最低的,但花费更高达9000元。

不过,到了60岁以后,当大部分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来,他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外出,经济应该也不成问题,这时制约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就是个人的身体状况,因此虽然这一年龄段的受访者外出旅游的比例有大幅提高,但旅游支出却大幅降低。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图1 年龄与年均旅游支出(单位:元)图2 年龄与2005年有外出旅游打算的比例(3)受教育程度那么,受教育程度是否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从表5以看出,小学以下的明显支出最少,仅有100元,而高中最多,达到了4046接下来是本科,大专。

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一些调查的结果也十分一致。

例如,杨盛菁在兰州市的调查也表明,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在500元以下的费用组中,中专及以下文化层次的人占57.55%,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12.26%; 1000元以上的费用组中, 中专及以下文层次的人占18.27%,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50%, 旅游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杨盛菁,2002)。

我们再来看看表6,文化程度对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的影响,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影响呈上升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有出游打算的人越多,同时他们的视野也较开阔,交际面广。

可以从更广泛的途径获取信息。

对旅游的各个方面也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出游的意愿便加强了。

而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成正比例,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客观的经济条件也允许他们出游。

表6 文化程度与2005年是否有外出旅游打算(%)文化程度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还是有所影响的。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以省内为旅游目的的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依次减少,小学以下的受访者多达23.07%在省内旅游, 而初中降为12.5%, 高中为10.3%, 大专为9.4%, 到本科以上则降至5.7%。

与此相反,国内旅游比例则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升,从小学的38.46%增加到初中的50%, 高中达54.63%, 大专为56.75%, 而本科以上则高达71.42%。

文化程度对国内旅游和省内旅游比例的影响在图3中看得更为明显。

相比之下东南亚旅游和欧美旅游在总的旅游人数中占的比例不高,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

图3 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以省内和国内为旅游目的的不同比例(4)家庭收入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家庭收入对旅游支出和旅游意愿的影响。

表8家庭收入与旅游支出的关系非常显著,虽然家庭年收入10000元以下组受访者的旅游支出均高于10001-20000元组和20001-30000元组的旅游支出,但从30001-40000元以上组开始,家庭收入越高,旅游支出越多。

表9家庭收入所处的阶层更是清楚明了的显示了这个倾向。

李银兰、范红利用1993年到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关系说明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GDP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李银兰、范红,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