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灌注桩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1. 灌注桩基础设计灌注桩是一种常用于土建工程中的基础结构,适用于各类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项目。

灌注桩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情况、荷载要求、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1.1 土层情况分析在进行灌注桩基础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工程地段的土层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地质勘察报告、土层剖面图、地下水位等信息的综合考虑,确定适合灌注桩的土层条件。

1.2 荷载要求确定根据工程的荷载要求,结合土层情况及设计标准,确定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变形限制等参数,确保基础结构能够满足工程的承载需求。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及荷载分布情况,设计合理的灌注桩布局方案,确保桩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4 施工质量要求对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包括桩身质量、桩端形状、配筋要求等,确保桩体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

2. 灌注桩基础施工灌注桩的施工是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对灌注桩基础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灌注桩基础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设备调试、工程材料准备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孔洞钻进、注浆灌注、钻孔套筒安装等环节,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2.3 检测与验收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包括桩身质量、承载性能、变形限制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基础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3. 灌注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在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工艺控制•材料质量检验•环境保护措施结语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是土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设计合理、施工规范将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灌注桩基础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灌注桩桩基设计

灌注桩桩基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灌注桩桩基设计学部城建学部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4-11-25设计计算书一.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粧基设计。

二.设计荷载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所示,该表中弯矩MK,水平力VK 均为横向方向。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4所示,该表中弯矩M ,水平力V 均为横向方向。

(1)题号:8号(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k F = 2670KN; k M =299KN M; k V =183KNB 轴荷载:k F = 3550KN; k M =264KN M; k V =190KNC 轴荷载:k F = 3410KN; k M =256KN M; k V =170KN(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 F=3360KN; M=332KN M; V=225KNB 轴荷载: F=4420KN; M=315KN M; V=225KNC 轴荷载: F=4010KN; M=269KN M; V=216KN设计A 轴柱下桩基,B 、C 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三.地层条件及其参数(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F=95KPa。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akF=6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kF=110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kF=165KPa。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kF=280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k(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①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②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基础工程灌注桩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灌注桩课程设计

灌注桩基课程设计1.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2.设计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 k=2310kN M k=275kN.M V k=165kN○B轴荷载:F k=2690kN M k=238kN.M V k=162kN○C轴荷载:F k=2970kN M k=238kN.M V k=153kN(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2910kN M=286kN.M V=204kN○B轴荷载:F=3790kN M=251kN.M V=188kN○C轴荷载:F=3430kN M=266kN.M V=196kN设计○A轴柱下桩基,○B、○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1). 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95kPa。

①号土层:素填土,厚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厚度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ak③号土层:粉砂,厚度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110kPa。

ak=165kPa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厚度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ak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 =280kPa 。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 含水量W (%)液性指数 I l标准灌入锤击数 N (次)压缩模量 Es①素填土----5.0 ②淤泥质土1.0462.41.08-3.8③粉砂0.8127.6-147.5④粉质粘土0.7931.20.74-9.2⑤粉砂层0.58--3116.8表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桩的侧阻力q sk 桩的端阻力q pk ① 素填土 22 - ② 淤泥质土 28 - ③ 粉砂 45 - ④ 粉质粘土 60 900 ⑤ 粉砂层752400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灌注桩课程设计6A

灌注桩课程设计6A

灌注桩课程设计 6 A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类型、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1)了解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掌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熟悉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灌注桩的施工图;(2)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桩施工方案;(3)具备对灌注桩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2)培养学生遵守施工规范,注重安全的原则;(3)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4.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2周: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3周: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第4周: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学生进行现场观摩或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灌注桩施工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参考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安排现场观摩或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灌注桩课程设计

灌注桩课程设计

灌注桩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本课程旨在介绍灌注桩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灌注桩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灌注桩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应用范围;2. 灌注桩的材料与设备;3. 灌注桩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4. 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5. 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灌注桩的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注桩施工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对灌注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灌注桩工程技术》2. 参考书目:(1)《地基与基础工程》(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桥梁设计规范》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小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应用范围;第二周:灌注桩的材料与设备;第三周:灌注桩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第四周: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五周: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六周:实验课程,模拟灌注桩施工过程;第七周:课堂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八周:期中考试;第九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应用;第十周:桥梁设计规范的应用;第十一周:实验课程,模拟灌注桩质量检测过程;第十二周:课堂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三周: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应用;第十四周:灌注桩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周:课堂总结,复习重点知识点;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基础工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

基础⼯程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课程设计⽬录1 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的 (3)1.2 设计任务 (3)1.2.1 设计资料 (3)1.2.2 地质资料 (3)1.2.3 材料 (4)1.2.4 基础⽅案 (4)1.2.5 计算荷载 (4)1.2.6 设计要求 (6)1.3 时间及进度安排 (6)1.4 建议参考资料 (6)2 设计指导书 (8)2.1 拟定尺⼨ (8)2.2 荷载设计及荷载组合 (8)2.2.1 荷载计算 (8)2.2.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8)2.3 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0)2.3.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验算 (10)2.3.2桩⾝内⼒及配筋计算 (11)2.3.3单桩⽔平位移及墩台⽔平位移验算 (12)3.1 设计拟定尺⼨ (13)3.2 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3)3.3 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4)3.3.1 承载能⼒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4)3.3.2 正常使⽤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7)3.4 桩基设计与验算 (20)3.4.1 桩长与单桩承载⼒验算 (20)3.4.2 桩的内⼒计算 (21)3.4.3 桩⾝配筋计算 (24)4 钢筋构造图 (29)4.1 钢筋⽤量计算 (29)4.1.3 横系梁主筋⽤量计算 (29)4.1.4 横系梁箍筋⽤量计算 (29)4.1.5 加劲箍筋⽤量计算 (29)4.1.6 定位钢筋⽤量计算 (30)4.1.7 伸⼊横系梁箍筋⽤量计算 (30)4.1.8 钢筋总⽤量 (30)4.2 配筋图 (30)4.3 三视图 (30)1 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设计任务书1.1 设计⽬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承受竖向和⽔平⼒作⽤的单排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对相应规范有⼀定的了解。

1.2 设计任务:1.2.1 设计资料:我国某公路桥墩采⽤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如下图所⽰。

其上部结构为28⽶钢筋混凝⼟装配式T型梁桥,桥⾯宽7⽶。

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

灌注桩课程设计3410

灌注桩课程设计3410

灌注桩课程设计3410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3)熟悉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灌注桩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具备灌注桩质量控制和验收的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注桩的基本概念:介绍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分析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详细讲解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包括桩位布置、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等关键环节。

3.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阐述灌注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4.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灌注桩工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实地观察灌注桩施工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基础工程灌注桩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灌注桩设计说明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学部城建学部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日期 2014-12-05第一章桩基础地质条件概述1.1地形拟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1.2工程地质条件第一层土:素填土,层厚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95kPa 第二层土: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65kPa第三层土: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110kPa第四层土: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165kPa 第五层土:粉砂层,钻孔未穿孔,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280kPa 1.3岩土设计参数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参数表1-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单位:kPa1.4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无可液化砂土、粉土1.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差450mm。

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1图1-1网布置图1.7上部结构荷载上部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1-4表1-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 K(kN)M K(kN×m) V 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9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表1-4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题号F(kN)M(N*m)V(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9 2910 3790 3430 286 251 266 204 188 196 1.8材料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第二章 灌注桩设计1)灌注桩基设计设计方案初步选择持力层,确定桩型和尺寸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坪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制目录1.设计资料 32.桩的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5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6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65.桩基础沉降验算 66.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77.水平承载力校核 98.承台设计计算 99.连系梁设计 1110.抗震设计 1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任务要求:荷载序号;21号;计算位置:7轴+C轴;桩类型:灌注桩)1.设计资料1.1岩土设计参数某体型简单高层结构,柱截面 500×500mm2,C30混凝土。

1.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 1.5,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10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3.5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50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 4.5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20kPa。

④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 4.0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 = 175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fak = 270kPa。

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 1 和表 2 所示各层土重度依据《工程地质手册》表3-1-24规定:土的名称重度(KN/)素填土18.7淤泥质土17.1粉砂19.5粉质黏土19粉砂层19.51.4水文地质条件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3.5m。

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1.6设计题目1.6.1 桩基础设计⑴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 8 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截面尺寸均为 500mm ×500mm,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⑵上部结构作用KN F k 2162=,m KN M K ⋅=50,KNV K 281=1.7.设计依据JGJ 94-2008,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工程地质手册 第五版》[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2. 桩的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2.1桩的尺寸(1)承台底标高:-2.0 m(2)截面尺寸: d=800mm 圆桩(3)桩身长度: 13.05m ,桩顶进入承台0.1m ,桩尖进入粉沙层为1.5m (4)成桩工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2.2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根据表1地质条件,以第5层粉砂层为桩尖持力层。

桩身材料: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N/mm2 ;HRB400钢筋,抗拉/压强度设计值fy=f'y=360N/mm2 ; 承台:C30混凝土, fc=14.3N/mm2 , ft=1.43N/mm2 。

2.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14×0.8×(25×3+4.5×47+4×63+1.5×72)+0.25×3.14×0.8²×2300=1624.5KN ukQ=1624.5/2=812KN3.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4.1确定桩数3.19281221622.1/=⨯=a k R F n ≧根 暂取4根。

4.2确定承台平面尺寸5.桩顶作用效用验算nG F N KK K +==(2162+4×4×2×20)/4=700.5KN ≤ =812KN=maxmin K N 700.5±(50+281×2)×1.2/(4×1.2²)=700.5±127.5=aR 2.18280573<>6.桩基础沉降验算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即-15m ,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即4.0×4.0m2。

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d AG F P KK γ-+=0=(2162+4.0×4.0×2×20)/(4×4)-1.5×18.7-0.5×a R a R17.1=138.5KN等效作用面处自重应力为=18.7× 1.5+17.1× 2.0+7.1×1.5+9.5×4.5+9×4+9.5×1.5=165.9kpazZ/b L/bS K 04P K S Z =σc σσ/z0 169.5 0 1 0.25 138.50 0.82 1 179 0.5 1 0.23145 128.22 0.72 2 188.5 1 1 0.1752 97.06 0.51 3 198 1.5 1 0.12155 67.34 0.34 4 207.5 2 1 0.0840 46.54 0.22 52172.510.060433.460.15计算桩基础最终沉降量 土层 厚度 平均自重应力1P 平均附加应力总应力2P1e)1(e 11212e E P P e s+--= h e e e S 121i 1+-=∑=iS S ' 1 1 174.3 133.4 307.7 0.55 0.533 0.0111 0.011 2 1 183.8 112.6 296.4 0.55 0.535 0.0094 0.021 3 1 193.3 82.2 275.5 0.55 0.539 0.0068 0.028 4 1 202.8 56.9 259.7 0.55 0.543 0.0047 0.033 51212.340.0252.30.550.545 0.00330.0361,16.3,3a ===CC B L d ld S 2b =η 得出:6.12,4362.1,9408.0210===C C C=0.0894+(2-1)/(1.4362×(2-1)+6.12)=0.22 查表得02.1=ϕ=1.02×0.22×0.036=0.00808m=8.08mm<200mm 沉降量满足要求。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0.75×14.3×0.25×3.14×800^2=5388.2 >1.35k N =1.35*615.5=830.9KN故桩身轴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桩身按构造要求配筋,桩身配812纵向钢筋.c σc σc c ps N f A ψ≤2904.3mm s A =桩身配筋率为:0018.0%18.02^80014.325.03.904==⨯⨯=g ρ<0.002不满足规范JGJ94第4.1.1条之规定: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 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2%~0.65%。

取002.0g =ρ,s A =1005mm2(1012)由于摩阻力起主要作用,基桩为端承摩擦桩,根据规范GB50007第8.5.3条第8款和规范JGJ94第4.1.1条规定:配筋长度应不小于桩长的2/3(即8.7m ),同时不宜小于4.0/α。

05mb EI α=m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按规范JGJ94表5.7.5取 6MN/m4; b0—桩身的计算宽度;按规范JGJ94第5.7.5条0b =0.9×(1.5d+0.5)=1.53EI —桩身抗弯刚度,按规范JGJ94第5.7.2条规定 ;0.85c EI E I =0002W d I =2200[2(1)]32E g d W d d παρ=+-d —桩直径,800mm ;d0—扣除保护层厚度的桩直径,按规范JGJ94第4.1.2条,取保护层50mm ,故为700mm542.010/3.010 6.67E α=⨯⨯=0W =3.14×0.8/32(0.8^2+2(6.67-1)×0.002×0.7^2=0.05111 0I =0.05111×0.7/2=0.178EI=0.85×3.0×10^4×0.178=453946.00178.010385.053.1654=⨯⨯⨯⨯=α =α.48.69<8.7m综合考虑规范GB50007第8.5.3条第8款和规范JGJ94第4.1.1条规定: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粉沙层),最终配筋长度取9m 。

另外,按规范GB50007第8.5.3条,桩的主筋锚入承台35倍主筋直径,即按规范JGJ94第4.1.1条和规范GB50007第8.5.3条的要求,箍筋采用8@200螺旋式箍筋,桩顶以下4m(5d 范围内加密)配8@100螺旋式箍筋,由于钢筋笼长度超过4m ,需要每隔2m 设一道12焊接加劲箍筋。

8.水平承载力校核按JGJ94式5.7.2-1计算(桩身配筋率<0.65% 的灌注桩)m γ—桩截面模量塑性系数,对圆形截面取2;m ν—桩身最大弯距系数,按规范JGJ94表 5.7.2取值,由于003.605.1346.0=⨯=h α>4故取0.926;()[]5075.0002.0167.6148.014.32n =-+⨯=A N ζ—桩顶竖向力影响系数,竖向压力取0.5N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顶的竖向力945.7kN)10005075.043.127.9455.01()002.02225.1(926.010*******.043.1246.075.0ha ⨯⨯⨯⨯+⨯⨯+⨯⨯⨯⨯⨯=R=93.4KN>k H /n=70.25KN 满足条件。

9.承台设计计算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 50mm ,无垫层 时不应小于 70mm ;此外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承台高900mmm ,桩顶伸入承台100mm ,钢筋的保护层取70mm ,取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0mm,无垫层,则承台有效高度:h0=800mm,C30混凝土。

9.1柱对承台的冲切oy ox a a ==55.0 679.0ox ==oy λλ 95.02.0679.084.0ox =+==oy αα992.0hp =β抗冲切承载力=2×(0.95(0.5+0.55)+0.95(0.5+0.55))×0.992×1430×0.80 =4584.6kN> 1.35×2162=2918.7KN 满足要求9.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ya a 1x 155.0==679.011x ==y λλ637.02.0679.056.011x =+==y αα2.121==c c抗冲切承载力=0.637( 1.2+0.55/2)×2×0.992×1430×0.80=2159.2KN>1.35m ax k N =1117.8kN 满足要求9.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679.0x ==y λλ 04.11679.075.1x =+==y αα 996.0800410=⎪⎪⎭⎫ ⎝⎛=h hs β 抗剪承载力=0.996×1.04×1430×4×0.80=3549.7KN>1.35×2m ax k N =2235.6KN 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