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要求规范
机房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机房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在机房布线施工过程中,确保规范标准的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须遵循的机房布线施工规范标准的详细说明。
1. 布线前准备工作
在安装与布线之前,应该对机房进行一系列清洁、垃圾清理、
粉尘处理和熄灯等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顺畅。
相应
的清洁和垃圾处理措施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进行。
2. 布线的设计和规划
在开始施工之前,应提前安排布线的设计和规划。
布线应当根
据机房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和配置,以确保强度、可靠性和安全等方面的满足。
布线应按照相关标准和合同要求
进行,避免出现投标过程中的优惠问题。
3. 布线材料的选择
布线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业主需求、设计规定、安全性和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进行。
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标准的优质材料,应符合机房的特定要求。
4. 布线工艺和施工要求
布线工艺和施工要求主要包括:线缆走向的确定、线缆铺设方式的确定、走道、天花板、地板等铺设工艺的进行、接头安装方法与接头固定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搭配和位置的摆放,并避免安装过程中发生损失或不良影响。
5. 安装调试与验收
在机房布线安装之后,应进行调试、功能测试和人为破坏的抗性测试,以确认所有设备和工艺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验收程序应按照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来进行,以确保机房布线的质量。
根据上述机房布线施工规范标准,我们可以确保机房布线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机房和网络信息的顺畅运行提供了保障。
机房布线标准

机房布线标准
在进行机房布线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机房布线标准不仅涉及到布线的方式和方法,还包括了布线材料的选择和安装的要求。
下面将从布线的规划、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机房布线的规划非常重要。
在进行布线前,需要对机房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要考虑到布线的长度、走向、弯曲、连接点等因素,合理规划布线路径,避免出现过长的布线或者布线交叉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布线的扩展性,预留一定的余地,以应对日后的网络扩展和升级。
其次,对于机房布线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在选择布线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传输性能、耐用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一般来说,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网线、连接器和配件,以保证网络数据的稳定传输。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线管道和线槽,以确保布线的整洁和安全。
另外,机房布线的安装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布线安装时,需要严格按照布线规划进行,保证布线的整齐、美观。
同时,还需要注意布线的固定和保护,避免外力损坏或者意外拉扯导致线缆断裂。
此外,还需要对布线进行标识和记录,以方便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总的来说,机房布线标准对于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机房布线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选择合适的布线材料,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安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房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7.1工作区7.1.1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暗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应满足防水和抗压要求。
2工业环境中的信息插座可带有保护壳体。
3暗装或明装在墙体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高度宜为300mm。
4安装在工作台侧隔板面及临近墙面上的信息插座盒底距地宜为1.0m。
5信息插座模块宜采用标准86系列面板安装,安装光纤模块的底盒深度不应小于60mm。
7.1.2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工作区宜配置不少于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盒。
2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3工作区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高度应与信息插座一致。
7.1.3CP集合点箱体、多用户信息插座箱体宜安装在导管的引入侧及便于维护的柱子及承重墙上等处,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500mm,当在墙体、柱子的上部或吊顶内安装时,距地高度不宜小于1800mm。
7.1.4每个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附近水平70mm~150mm处,宜预留设置2个单相交流220V/10A电源插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电源插座的配电线路均应装设保护电器,电源插座宜嵌墙暗装,底部距地高度应与信息配线箱一致。
2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内应引入单相交流220V电源。
7.2电信间7.2.1电信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信间数量应按所服务楼层面积及工作区信息点密度与数量确定。
2同楼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时,宜设置1个电信间;当楼层信息点数量大于400个时,宜设置2个及以上电信间。
3楼层信息点数量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内时,可多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7.2.2当有信息安全等特殊要求时,应将所有涉密的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设备等进行空间物理隔离或独立安放在专用的电信间内,并应设置独立的涉密机柜及布线管槽。
7.2.3电信间内,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及布线系统设备宜与弱电系统布线设备分设在不同的机柜内。
当各设备容量配置较少时,亦可在同一机柜内作空间物理隔离后安装。
综合布线规范技术要点

综合布线规范技术要点
1.规划和设计阶段:
-在进行综合布线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布局、用户需求等因素,确定布线的路径和布置方式。
2.网络布线要求:
-网络布线一般采用屏蔽双绞线(UTP)或光纤,选择合适的介质和线缆类型,根据具体需求决定传输速率和带宽要求。
-网络布线时需要考虑信号干扰和传输距离等因素,避免与电源线、照明线等干扰源靠近或串扰。
3.机房布线要求:
-机房是布线的核心区域,布线时需要合理规划机柜、机架、配线架等设备的布置和排列,便于维护和管理。
-在机房内进行布线时,需要遵守安全规范,严格控制布线的长度和弯曲半径,避免信号损失和线缆破损。
4.增强类布线要求:
- 在一些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中,如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房,通常会采用增强类布线,如Cat 6A和Cat 7线缆,以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增强类布线时,需要采取更严格的设计和安装措施,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减少电磁干扰、增加接地措施等。
5.标准化布线接口:
-综合布线中,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如RJ45插座和LC光纤
连接器,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连和兼容性。
-在进行布线时,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接口类型和配线方式进行连接,避免错误的布线或连接方式导致信号损失或不稳定。
6.标识和记录:
-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文档记录,包括布线图、端口连接表等,方
便日后查阅和维护。
以上仅为综合布线规范技术要点的简要介绍,实际布线中还有许多细
节需要注意和遵守。
在进行综合布线时,应该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
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布线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A1级(概况描述)●最严格施工标准,可用于IDC机房布线或有要求的大型企业工程●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房●存在多个机房之间的主干缆线施工内容(即原综合布线中的垂直概念)●存在线槽施工、金属管或PVC管施工。
施工规范,且施工完毕时管槽内无异物●存在大量(500以上)超五类或六类的网线施工,网线施工达到全程可裸露展示级别,在所有可视范围和非可视线槽内线缆皆处于平行状态无交叉,线缆在梯形桥架上的堆砌横截面为标准正方形或矩形●存在多个机柜内施工,线缆在分流至配架背面之前,线缆皆处于平行状态,线缆捆扎截面为圆形、正方形或矩形。
且施工完毕时机柜内无异物,机柜表面清洁无污●存在配架施工,除标准安装外,还包括标签A2级(概况描述)●高标准全业务布线工程,中大型企业●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房●存在多个机房之间的主干缆线施工内容(即原综合布线中的垂直概念)●存在金属线槽施工、金属管或PVC管施工。
施工规范,且施工完毕时线槽内无异物●存在一定量(300以上)超五类或六类的网线施工,网线施工仅在可视范围内达到裸露展示级别,在所有可视范围内线缆皆处于平行状态无交叉,线缆捆扎截面为圆形●存在多个机柜内施工,线缆在分流至配架背面之前,线缆皆处于平行状态,线缆捆扎截面为圆形。
且施工完毕时机柜内无异物,机柜表面清洁无污●存在配架施工,除标准安装外,还包括标签A3级(概况描述)●普通标准全业务布线工程,中型企业●至少拥有一个机房●存在金属线槽施工、PVC管施工。
施工规范,且施工完毕时线槽内无异物●存在一定量(100以上)超五类的网线及电话线施工,网线及电话线施工仅在可视范围应保持捆扎状态,线缆捆扎截面为圆形●存在多个机柜内施工,线缆在分流至配架背面之前,线缆皆处于平行状态,线缆捆扎截面为圆形。
且施工完毕时机柜内无异物,机柜表面清洁无污●存在配架施工,除标准安装外,还包括标签A4级(概况描述)●低标准全业务布线工程,小微型企业●不一定拥有标准IT机房●存在金属线槽施工、PVC管施工。
机房施工布线施工规范

机房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目录1.目的 (2)2.范围 (2)3.职责 (2)4.说明和定义 (2)5.现场施工管理 (3)6.线槽内数量的标准详见附表 (4)7.施工布线测试 (5)8.施工中的设备与材料表格 (5)1.目的为了规范机房综合布线的具体施工过程,保证机房建设规范化,保证全部设备正常运行,明确职责和流程,100%完成施工,特制定本规范。
机房建设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范围机房综合布线实施过程,包括设备订货、机房布线相关线材、综合布线实施等。
3.职责职责人员:工程项目经理——负责与所有参与项目有关人员的协调相关人员:✧市场人员——对整体项目提要求✧商务人员——负责订货✧库房人员——出入库✧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外包人员——综合布线等✧甲方负责人员——对项目的整个流程、进度与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其它与项目实施相关单位或人员——协作单位;4.说明和定义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各个高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系统。
由我公司负责机房综合布线线路敷设和设备安装与调试,保障甲方的正常教学。
设备构成: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语音室设备等等。
主要的线材:通信线缆(包含五类网线、六类网线、电话线)、电源线(BV线、护套线)、音视频线(音频线、视频线、VGA线)、PVC线槽、PVC管、镀锌线槽、镀锌管、电源插座、底盒、面板、模块等等。
5.现场施工管理项目经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严抓施工质量和提高施工标准。
项目经理应对施工人员严格要求。
对施工环节随时进行检查,符合条件方可行下一个工序。
施工工序:✧施工现场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多专业(其它施工单位)同时施工不和我方有冲突;以上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进行项目施工。
✧设备出库✧设备运输✧设备到达现场入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综合布线实施过程——先做哪部分,后做哪部分✧使用过程中有变更需要找甲方出具变更单,以便最后决算使用。
通信机房综合布线要求

通信机房综合布线要求
1、必须使用超五类线以上的的网线。
2、大对数电缆:
上架:必须有相对应的说明
选择:缆线类别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对综合布线系统传输频率和传输距离的要求,选择线缆的类别(3类、超5类、6类铜芯对绞电缆或光缆
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和《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要求
3、光纤:
走向:必须根据规范走桥架。
要和
标准:一长途及骨干中继段光缆衰耗指标:
1、每公里衰耗值≤竣工值+0.1dB/km;
2、中继段衰耗最大变动量≤3dB(注:指标可根据中继距离和传输码率适当地增大);
4、本地中继段光缆衰耗指标:
4.1、每公里衰耗值≤竣工值+0.1dB/km
4.2、中继段衰耗最大变动量≤5dB(注:指标可根据中继距离和传输码率适当地增大)
5、一个中继段内光缆空余纤芯中断数量最大允许值:
24芯光缆允许有一根空余纤芯为断纤,48芯光缆允许有两根空余纤芯为断纤,以此类推。
6、问题纤芯:
6.1、单向测试损耗超过0.5dB为大台阶点。
6.2、在最近两次测试中损耗变动大于0.1dB/公里的纤芯。
机房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规范要求1.机房所有的线路必须捆扎整齐,线路两头做好线路标签。
2.机房所有的线路的布放必须在机房内的走线架上走线,绝对不可以在机房内随意乱飞线、跳线。
3.机房内线路的布放一定要按照强弱电分开走线。
4.机柜内线路的捆扎,按照在面对机柜背面左强(电)右弱(电)的规定进行捆扎。
5.机房内所布放的光纤跳线,如需要从走线架走线的话,一定要给光纤跳线套管或对光纤跳线有所保护后才可以布放。
6.光纤跳线在布放时,要注意线路的弯曲度,弯曲半径不可小于线路直径的10 倍;不可过力的拉伸光纤;光纤头在布放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不要碰撞,以免光头破碎或表面磨花。
7.对于线路焊接一定要牢固,不可出现虚焊、漏焊的情况出现。
8.对于机房内确定是不用的线路,应该及时进行清理。
9.对于机柜内临时不用的线路也应该予以捆扎整齐或盘好放于机柜内。
10.综合布线系统还要求有很好安全性,这就要求所有的线缆都要进行端接,即使不用的线对也要做好端接.11.综合布线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可靠性,这就要求采用经过国际认证的线缆进行布线。
12.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网线与强电线缆要隔开至少18CM,最好不要与强电线缆长距离并行,尽量少交叉,必要时使用屏蔽双绞线。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二、定义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综合布线工程1. 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1.1.1、机房走线架的布置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300*150,弱电支线槽200*100 。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
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柜的光缆。
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1.2、线槽的安装要求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A、线缆类(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UTP 电缆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4 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
符合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TIA/EIA 568B 和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如ETL/3P)带宽:≥250MHz特性阻抗:(1 - 100 MHz)---(100 ± 15) (100 - 250 MHz)---(100 ± 20)(b)多模光缆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µm,满足ISO 的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150 米。
B 配线架类(a)数据配线架规格:24口RJ45 模块化非屏蔽配线架。
安装:19”机柜式安装卡接线规范围:22-26AWG最少卡接次数:750 次打线方式:T568A 或T568B配线架可以安装色标以及安全产品(b)铜缆配线架RJ45 信息模块规格:非屏蔽RJ45 模块插座。
标准:TIA/EIA 568B接线方式:T568B/568A保证模块中在所有可能的接触面镀金。
采用DCM 技术直接连接,不采用印刷电路板模式。
直流电阻:0.3Ω绝缘阻抗:不低于500MΩ插拔寿命:≥750 次安装方式:模块可以同时使用在面板和配线架上、简单、快速用途:工作区、水平子系统语音、数据信息点,面板模块与配线架模块必须通用。
(c)光纤配线架规格:1U 光纤配线架。
1U 最多可支持12 芯ST/SC 或者12 芯LC。
多模单个SFP 光纤接头衰耗小于0.20dBC 跳线类(a)数据跳线规格:非屏蔽4 对模块化RJ45 至RJ45 跳线标准:TIA/EIA-568B.2-1 和ISO11801 2nd导体直径24AWG,内部多芯软线结构需有多种长度可供选择。
跳线全部为原厂机制生产。
跳线上能安装色标以及安全产品。
(b)光纤跳线规格:接头类型有ST 接头,FC 接头,双工SC接头,双工LC 接头50\125µm 多模双工万兆光纤跳线9\125µm 单模双工光纤跳线(c)光纤尾纤规格:尾纤为半紧套管设计50\125um 多模万兆光纤尾纤9\125um 单模光纤尾纤1.2.1、综合布线产品要求设备制造商生产的六类系统必须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最新六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合格认证,并提供相关认证文件。
厂商提供的布线产品包括线缆,跳线,面板,配线架,光缆,光纤接插件,工具及耗材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必须提供其所推荐布线产品厂商关于该厂商六类布线全程信道和永久链路的安装、测试方式。
综合布线示意图:1.2.2、综合布线要求1、电源线地线要和信号线分开布放;2、电缆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每间隔5~10m 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 固定在缆线支架上;3、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a) 非屏蔽4 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b) 屏蔽4 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 倍;c)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5、缆线端接的一般要求如下:a)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b)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c)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d) 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e) 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f)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所有墙上型信息插座均距地300mm;所有地面信息插座距强电插座中心距离不小于300mm。
为便于设备使用,每个信息插座附近应配备220V电源插座一组。
1. 3、标识标签1.3.1、线缆标识要求设备名称(中文)部分,在设备只有一台的情况下,只要直接描述设备名称,在设备超过一台的情况下,在设备名称之后加上数字,来表示设备的实际数量。
中间转接部分:在线缆没有中间转接的情况下,此行不存在,在线缆有中间转接的情况下,按照表中描述进行;走线路由:对机房的所有走线槽进行编号,按照线缆走向顺序写出走线槽编号;机柜内部线缆直接写机柜内部走线;针对PDU标签,与线缆标签一致,只是在线缆标签设备名称(中文)后面增加具体的PDU端口号,PDU 端口编号由PDU进线端开始编号,以此类推。
1.3.2、标签材料和相关要求标签统一采用专业打印机,采用统一品牌的标签色带;标签颜色:黄底黑字。
标签方式:旗帜式线缆标签。
字体:宋体;标签带规格:12MM。
字体大小:根据标签长度调整;标签内容大小:宽度50mm,高度10mm;标签文字位置(左):水平距离16mm,垂直距离1mm;标签文字位置(右):水平距离L3+L4+L2mm,垂直距离1mm;标签文字主要内容:线缆名称、线缆起点、线缆终点、走线路由;标签旗帜直径L2:被粘贴线缆的周长+5mm;标签总长度L1:130mm+被粘贴线缆的周长(L+5mm)。
1.3.3、标签粘贴要求粘贴位置:距离线缆接头处3Cm 粘贴,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
粘贴方式:旗帜式对折粘贴。
2、机柜的技术要求2.1、网络、服务器机柜的安装通信机柜是承载通信设备基础,通信机柜设计的稳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保证通信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根据设备实际需求,网络机柜和服务器机柜统一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使整个机房排列整齐美观。
机柜尺寸要求为:600*1000*2000 机柜,每个机柜须配置6口PDU两个。
机柜参数要求:框架采用多重折弯技术(单块钢板一次滚轧成型),材料为冷轧薄钢板,厚度不小于1.5mm。
单机柜承重不小于800 公斤。
为便于门开关, 要求前后门门框下边到框架底边间距不小于8cm, 要求在框架底框和侧框合理安排螺孔,便于机柜与底座,机柜与机柜之间紧固。
因此,机柜不需带轮。
机柜底座采用角钢安装。
机柜上不能标有厂家名称、商标等标记,前后门板材料为进冷轧薄钢板,厚度不小于2mm。
为保证门不晃动。
门采用快速拆卸铰链。
门锁为带钥匙的单点压铸铝合金锁。
侧板材料为冷轧薄钢板, 厚度不小于2mm。
机柜框架的固定采用螺丝连接。
顶板材料为冷轧薄钢板, 厚度不小于2mm。
机柜框架的固定采用螺丝连接。
底部设置必须有利于进线。
底部单方向出线不少于200 根(六类线)立柱材料应选用优质冷轧钢板, 厚度不小于2mm。
立柱必须可以调节安装深度,前后共4根。
为便于安装,立柱上必须有U制标尺。
机柜的颜色为黑色。
前后通风网孔门,后门双开,通风面积不少于柜门面积的60%。
尺寸:机柜净安装高度为42U,外部尺寸规格:单个机柜宽600mm,机柜深1000mm、(指侧面板宽度900-1000mm),高2200mm。
符合国家电气规范的保护接地铜排(或等效部件)每台机柜在后侧配两组独立、垂直安装机架式的走线槽机柜支架安装示意图2. 2、机柜的布置安装2.2.1、机房设备布置规范1、数据机房的设备布置应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2、产生尘埃、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布置在有隔断的单独区域内;3、当机柜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和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4、主机房内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 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b) 机柜和机柜间距不宜小于1.2m;c) 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d) 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m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lm,局部可为0.8m。
2.2.2、机柜的安装1、机架安装位置符合工程设计;2、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里安装的机柜应使用机柜支架,用膨胀螺钉将机柜支架固定在地面上调平,把机柜用螺钉固定在机柜支架上;3、机柜支撑件安装正确可靠,固定螺栓全部规范安装。
有绝缘设计的规范安装绝缘配件,保证绝缘;4、机架(机箱)固定可靠,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抗震要求;5、机柜的结构附件应按规范正确安装,螺栓全部正确紧固;6、机柜的活动件动作正常;7、机柜的活动件动作正常,主走道侧各行机柜应对齐成直线,误差应小于5mm;8、整行机架表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排列紧密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