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构造地质学(4)-垂直构造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
构造地质学04应力分析基础

应力场的扰动
-均匀应力场 -非均匀应力场 由于岩块或地块内部 的局部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等,可造成 应力场的局部变化.即称为应力场的扰 动. 圆孔附近的应力场扰动- 断裂尖端的应力场扰动- 等等
平行于AB面的剪切作用力Pt 为 Pt =P1 sin - P2 cos 则,剪应力为 = Pt / AB = 1 cos sin -2sin sin
= (1-2) / 2×sin2 „ „ (2) 从(2)式可得: 当2 = 90时,为最大 所以,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1 和2轴 的夹角为45。
点应力状态
应力矢量(P)是与截面联系在一 起的.通过地壳岩石中的任何一点 (m),可作出无数个截面,因而存在 无数个应力矢量.故地块中某一点的应 力状态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矢量来表示 的.
一点的应力状态,在直 角坐标系中可以近似地看 成是一个无限微小的正六 面体单元体。
一 点 的 应 力 状 态
构造应力场-构造作用造成的应 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是指应力分布规律(大小、 性质、方向、方式和变化)和构造形迹的总和. 研究构造应力场-从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及空间 分布规律入手,反推形成构造形迹时的应力场的 特征。——反序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力场的表示方法: 一般地,用地质体(物 体)内各点的主应力1、2、 3,或最大或最小剪应力 的大小和方位来表示其应力 场的状态和特征。
正应力 垂直于被作用面
F的应力,用表示 剪应力 平行于被作用面 F的应力,用表示
应力的符号 约定:正应力以挤压为正、 以拉张为负;剪应力以逆时 针方向为正、以顺时针方向 为负。 (用图表示)
总应力=正应力的平方与剪应力的平方之 和的开平方。 主应力-
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构造地质学要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2.水平岩层:同一层面上个点的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有这样产状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
3.整合接触(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间为延续沉积,其间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
4.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5.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缺失一些时代的地层的接触关系。
6.角度不整合(Angular unconformity):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的产状也不相同。
7.超覆:当水侵阶段,新地层一次超越下面较老地层的覆盖范围,而直接覆盖在盆地周缘或隆起区的剥蚀面上。
8.底部超覆:指在层序底界面上的超覆,其中向着原始倾斜面向上的超覆叫上超;顺原始水平面或原始倾斜面向下的超覆叫下超。
9.顶部超覆:指在层序上界面处的超覆尖灭现象,原来倾斜的地层向着层序顶面忽然消失。
10.潜山(Buried hill):也称古潜山,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隆起。
11.批覆构造:剥蚀面以上由于沉积差异和压实差异在较新地层中发育的正向褶皱构造。
12.断块潜山:风化面以下的基岩受后期断裂活动的作用,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潜山。
13.褶皱潜山:由较老的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被新地层埋藏的潜山。
14.褶皱(Folds):层状岩石在各种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延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15.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的褶皱构造。
16.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的褶皱构造。
(若底层的新老关系不清,则分别称背形(Antiform)和向形(Synform)。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Gralus Nappe 的两种构造解释 双向褶皱;推覆构造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Gralus Nappe
的 地 质 图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英
国
西
北
部
Moine Thrust
莫
belt
因
逆
冲
带
平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Moine thrust
构 造 简 图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6.由于纵向构造置换,新生劈理取代了原生 层理,形成陡倾单斜岩系的假象。
西康群的构造(示意性的,据许志琴等)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二、板岩带地质制图要点
1. 在填图中,追索标志层(连续的或不连续 的)是关键。
2. 利用各种标志判断岩层层序是露头地质最 基本的手段。典型区域和剖面的详细地质 调查。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雅鲁藏布江混杂岩带构造简图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三、变质愈合的混杂岩带
如大别山及苏鲁变质带。沉积时代和变质时代的多 样性。有元古代的变质岩,其中找到了古生代的 化石。如陶湾组大理岩中找到了三叶虫碎片。浒 湾组大理岩中找到了腕足类碎片。商城组大理岩 中找到了古生代化石。雁岭沟组大理岩 中找到了 放射虫化石。江西板溪系中找到了古生代放射虫 化石等。
早期用几个巨大推覆体的叠置来解释造山带变 质岩层及其缓倾片理带的形成。
苏格兰莫拉尔背形变质岩层中的构造堆垛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
实质上是一套经历了多种构造体制(伸展、挤压 或近水平的剪切)的多期变形,且可能经历了 多次的面理置换,岩石的原始结构发生了比较 彻底的改组。既有以使地层缺失、地壳柱变薄、 但上下层序依然的剥离断层和顺层韧性剪切带 以及褶叠层等为代表的伸展构造;又有使地层 重复的大规模的推覆构造的堆垛岩片组成。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4应变与岩石变形

(C)形变
(D)体变
一、变形、位移和应变
2. 应变——变形的度量 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形态与早先的形态(一般指 初始状态或未变形的状态)之间的差别就是物 体在该时刻的应变。应变对非刚性变形而言。 应变可分为线应变和剪应变,线应变反映伸缩 变形,剪应变反映旋转变形。
P
l0 l
b b
0
P 初始长宽比较小的长方 形材料变形成为长宽比 较大的长方形材料
一、变形、位移和应变 2. 应变 (1)线应变
(1)线应变:用百分数表示的单位长度改变量。
设一原始长度为l0的杆件变形后长度为l,则其线应
变e为
l e
l0 l
,线应变用百分数表示。
伸长时的线应变 l0
l0
为正值,缩短时
的线应变为负值。 P
b b
0
P
正、负号与应力 分析的规定相反。
线应变反映材料 的伸缩变形
与旋转变形 五、递进变形 六、脆性和韧-脆性岩石的变形行为 七、岩石破裂准则 八、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因素 九、应变测量 十、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
二、应变椭球体
1.主应变和应变主方向 在均匀变形条件下,以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 为中心总是可以截取一个体积微小的立方体, 该立方体三对表面上只有线应变而无剪应变, 这三对相互垂直的截面就是该点的主应变面, 其上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其方向称为应变 主方向或主应变轴,平行于最大伸长方向者 称为最大应变主方向1或最大主应变轴A, 平行于最大压缩方向者称为最小应变主方向 3或最小主应变轴C,介于其间的为中间应 变主方向2或中间主应变轴B。
应变椭球体方程
Z 圆截面
x2 y2 z2 1
1 2 3
Z
YZ面 XZ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考研试题-作图必备

四.作图题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360°180°90°270°360°180°90°岩层产状赤平投影线理产状赤平投影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A B相似褶皱C 隔槽式褶皱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
(剖面上看)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
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N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A图为“Z”型,B图为“S”型,C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15.指出A -F 图中应力莫尔圆所代表的应力状态(计12分)A.单轴压应力;B.静水压力;C.三轴压应力;D.双轴压应力;E.平面应力(拉压应力);F.纯剪应力(等值拉压应力)16. 指出下列图中断层的运动学性质 (5分)。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B. 地球的物理性质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的历史演变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侵蚀D. 岩石层的沉积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沉积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沉积作用D. 变质作用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或沉降D. 地壳的折叠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B. 建筑构造C. 机械构造D. 生物构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________和________。
4. 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________。
5.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6.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7.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理论强调了岩石圈板块大规模的水平运动,但 并不否认板内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存在,垂直运动是指沿着 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地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的切因可能 是地壳厚度的重力均衡调整,地幔穹升,岩石圈受热膨胀或 冷却收缩,以及由于岩石圈局部构造负荷或沉积负荷引起的 沉降或隆升。由于地壳在升降作用下使其变形,形成坳陷和 隆起,成为巨型石油构造。然而在油气勘探中最常见的是由 局部的升降作用引起地壳局部变形而形成各种样式的构造。 如底辟作用、火山喷发和塌陷作用、压实作用等,都是使地 壳局部变形的重要因素,可以形成各种各样储藏油气的构造 圈闭。
1、与基底断块有关的压实构造:由于基岩块 断隆起,其上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在压实作用 下,上覆岩层发生变形,形成披覆构造。 2、与沉积岩有关的压实构造:这类压实构造 常与沉积体有关。例如生物礁、砾岩体、砂岩 体等,若其上被新沉积物覆盖,在差异压实作 用下,其上可以形成压实构造(又称披覆构 造)。
2、泥岩底辟构造:这类在中国分布比盐构造要广泛得多,因为盐 岩只存在于特殊沉积环境中,而泥页岩在各种沉积环境中均有沉 积。由于泥页岩的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所以其具有以下一些特 征:具有低的声波转播速度;具有低的密度值;具有低的电阻率; 泥岩体具有非常高的孔隙流体压力。
3、岩浆底辟构造:中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 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由于岩浆活动,使 沉积盆地中沉积岩变形形成的构造。它的形成 是因为岩浆是熔融体,密度低,在上覆层的差 异垂直应力作用下,加之断层的诱发。常常向 地表喷溢,形成底辟构造。断层带多是岩浆活 动的通道,因此这类构造多沿断裂带分布。
底辟作用是密度较小的岩石(如盐岩、软泥等)受到 了密度大的岩石的压力作用,使塑性岩石流动上拱, 造成盖层变形最终发生刺穿形成盐丘或泥丘等底辟构 造。 压实作用是不同性质的岩石在上覆负荷应力作用下, 其压缩程度差异明显,促使岩层发生变形形成压实构 造。
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又称“挤入构造”、“刺穿构造”。中 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这类构造,它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 1、盐底辟构造:塑性极强的盐层当具有足够的厚度和 承受不均衡的垂直压力时,就会发生塑性流动。在巨 厚沉积区,由于差异压实作用,盐层可向上流动改变 上覆岩层的产状,形成各种样式的构造圈闭。盐丘在 平面上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以及狭长形或不规 则状等形态。盐丘构造按顶面埋藏深度分为浅(埋深 小于1200米)、中(埋深1200~3000米)、深(埋深大 于3000米)三种。
压实构造
沉积物的压实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随着岩石 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中孔隙流体逐渐排出,孔隙度 降低,渗透率减小,岩石厚度减薄,强度增大。因此, 压实过程就是孔隙流体排出的过程。通常是埋藏深度 增加,压实作用增强。压实作用的结果可以产生一些 特殊的构造类型,如压实背斜(或称披覆构造)等。 压实作用将会在泥页岩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异常压力,形成特殊的 泥岩底辟构造。由于欠压实泥岩内摩擦角小、粘度低、 塑性流动性强,因此泥页岩可以作为良好的润滑层, 从而可沿泥页岩层产生重力滑动或逆冲断层,或者形 成滑脱褶皱构造。主要类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