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学生关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学生关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学生关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校园及教师的法定职责;是“法律进校园”的工作重点。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二年级学生关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学生关于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知道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生根据课前掌握资料自由发言)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1)、国家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5、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6、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3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小结。

二案例分析(一)1、案例评析一案例评析一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

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

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

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

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3、合作探究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4、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1活动目标: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主要内容: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活动过程: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3、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5、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什么是邪教。

(看录像)(1)、什么是邪教?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它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封建迷信邪教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邪教普遍具有哪些特征?①所谓教主虽来自弱势群体,却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思想,有强烈的统治欲和政治野心。

②宣传世界末日来临也是邪教惯用的手法。

③所谓教徒大多来自于弱势人群,教内对教徒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和精神控制,大搞神秘主义,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

④邪教教主采用各种欺骗的手段骗取教徒的信任,要求教徒放弃物质享受,俭朴禁欲,交出私有财产。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用的法律条规。

2、能力目标:在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自己及旁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

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法制教育进课堂》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讲解新课1、法制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2、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

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

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

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

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

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3、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校园安全。

不要在教室追逐玩耍,因为活动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多。

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

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

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7篇)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1一、教学内容: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5、相互交流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6、布置作业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二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2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制教育有关教案(精选6篇)

法制教育有关教案(精选6篇)

法制教育有关教案(精选6篇)法制教育有关教案篇1活动主题:精彩人生,与法同行活动中队:四(1)班辅导员:徐洁洁活动时间:11月28日活动地点:教室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能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活动准备:1、网上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2、排练文艺节目活动过程:1、出旗敬礼2、主持人宣布《精彩人生,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3、向学生讲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

4、小品表演《我与小偷》。

5、诗歌朗诵《法在我心中》。

6、歌曲《欢乐中国年》。

7、相声《闹着玩》8、宣布《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结束。

法制教育有关教案篇2一、活动意义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热潮,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创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二、活动主题本次宣传教育活动以“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学校”为主题。

三、活动重点(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法制宣传栏,大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二)积极开展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三)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宣传学校《章程》,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充分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开展法制讲座。

(五)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和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讲。

四、活动时间:11月20日-----12月5日五、活动内容(一)活动氛围1、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法制宣传标语。

2、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法律基础知识。

3、学校宣传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展览。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与反思(12篇)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与反思(12篇)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与反思(12篇)人教版二年级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1、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

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坚持常规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常规的法制教育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法治小报等形式。

此外我们还采用一些特色的法制教育形式,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

学生们用小品、相声、三句半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一些浅显的安全法规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签名活动。

2、教学中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是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

我校通过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每周工作安排层层落实法制教育内容。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班会、学生集会等形式进行经常性教育。

还利用节假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等,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少年的诱惑和影响。

每逢重要法制宣传日对学生进行重点法律知识教育。

通过身边案例,进行具体生动的法制教育,极大的教育了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在课堂上,注意言行不良的学生。

及时调动班级和老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言行。

平时注重培养他们节俭、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人格心理学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通过本学期《道与法》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志线的作用;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3、使学生懂得应当自觉遵守交通;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2、有关的交通法规;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当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

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闻。

〔让学生生疏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心情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知的情境。

同时也受到深刻的训练,懂得留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加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由于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生疏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日,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表达〕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呈现、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相互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沟通。

⑶请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沟通,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生疏,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快活,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生疏。

2、学习日记。

〔1〕出示争论题:a.依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呈现考察日记。

〔声、形、动画同时呈现〕〔3〕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分小组争论。

〔4〕集体沟通〔边沟通,电脑一边呈现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3、触类旁通学习其它的交通标志。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班级: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一、教材分析:1.本教材注重图文结合,形式多样,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惯教育,为学生的研究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本教材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惯,研究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渗透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研究,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研究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建立研究小组,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的生动有趣性,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第一课法律并不神秘教学目标:1、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是规则,让同学们知道必须认真遵守。

2、生活需要规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

3、通过学习让同学们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又受到法律的限制。

过程与方法:1、在“大风车”的王国里,让“智多星”娓娓道来告诉同学们一些法律的知识。

2、在“你知道们吗”的版块里传递法律知识。

“故事城”里一个个小故事,让同学在故事里,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动动手动动脑”在练习中感知法律的意义,教会同学们日常的行为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律并不神秘秘,法律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法律。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格的法律小公民意识。

第一节法律是规则教学目标:1、法律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的遵守,培养学生遵守法律,不做违法法律的事情。

2、法律是规则,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只有遵守法律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秩序,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过程与方法:1、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2、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在疑问中寻找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法律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的遵守,培养学生遵守法律,不做违法法律的事教学难点:法律是规则,养学生遵守法律,不做违法法律的事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法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学新课1、法律既然是我们生活的规则,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社会变得有秩序,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同学们,走让我们进大风车,感受美国的法律:行人优先,汽车让人“是美国交通的基本法则。

感受绅士的风度。

在美国,司机碰到行人会怎样做?想一想在我国情况又会怎样?从中我们感受到法律的重要!3、智多星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法律,感受法律规则的种种:A、国家,学校都可以制定规则。

B、法律规则代表着国家,只有国家才能制定。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

我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则。

C、遵守法律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

4、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制定了什么样的规则?5、教师讲故事《知错就改的咪咪》,听完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从中学到什么?三、动动手动动脑。

1、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规则,请你围绕“我的一天”描述一下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规则。

2、请你想一想,我们的衣食住行,那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3、请你想一想,下面那些做法违反了社会的规则?(1)贝贝担心上课迟到,骑自行车闯红灯。

(2)佩佩给新来的同学起外号。

(3)雷雷抄了好朋友的作业。

三、全课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节法律来源于生活教学目标:1、生活需要规则,就形成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2、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让同学感知法律来源于生活,也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方便。

情感谈吐与价值观培养血学生遵守规定,做合格的法律小公民。

一、情境引入二、学习新课1、生活需要规则,于是人们共同制定了规则并加以遵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

2、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法律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法律。

法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方便。

3、同学们,有了法律规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哪一个组讨论的做好!4、假设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规定,将会怎样?畅所欲言。

5、走进“大风车“,暑假的一天下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找”法律“来帮忙。

6、“智多星“爷爷告诉什么?7、“你知道什么?”新加波、德国、瑞典等国家有哪些规定?8、故事城“法律规则就在身边”。

三、动动脑动动手。

1、请同学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2、如果老师上课时让你罚站,你觉得对吗?为什么?四、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第三节生活离不开法律教学目标:1、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

3、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我们的安全无法保证,生活将会变得混乱。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观看视频。

让同学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我们的安全无法保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规定,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一、教学引入: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讲授新课:1、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限制。

2、走进“大风车”小亮在放学后和几位同学玩起了公用电话对不对?为什么警察叔叔对小亮和明明批评?3、衣食住行,法律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请同学举出身边的例子。

4、“你知道吗?”法律知识的扩展延伸。

三、走进生活,感知法律。

教师讲故事《家庭与法律》四、动动手动动脑。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呢?生活中那些地方离不开法律?2、请同学们说一说,法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五、课后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课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教学目标:1、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文明社会里。

2、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3、培养学生讲究文明礼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

培养文明习惯,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热爱关心集体,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第一节我们是鱼,集体是水教学目标:1、集体是我们个人组成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一个人只有服务于集体,才能服务于集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出:教师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平时因权势互相勾心斗角…………….。

二、教学新课1、学生讨论:假如我们不遵守法律,会怎样?2、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

如果我们是鱼,集体就是水,我们离不开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3、一个人只有服务于集体,才能服务于集体,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4、走进“智多星”让同学们感知什么是集体?5、在“故事城”里,感受关心集体,帮助同学的浓浓情意。

三、动动手动动脑1、想一想,我们生活的集体有哪些》请你来列一列.2、学校文艺汇演,你参加了学校合唱训练,但你马上要才加实例的选拔赛还要练钢琴,面对这种情况,你打算怎么办?四、全课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节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好的习惯使我们的生活幸福,学习进步。

2、坏习惯不要养成,它会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是违法法律的行为。

3、所以我们从小他、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过程与方法:1、小组讨论,在自己的行为中自我鉴定,学会找到不足,加以改正。

2、观看幻灯,教师讲解。

培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二、教学新课:1、同学们,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习惯有关。

习惯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心灵。

2、坏习惯不要养成,它会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是违法法律的行为。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坏习惯?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插队,没有礼貌等。

3、小组之间互相表扬,小组成员之间有哪些好习惯?(经常使用礼貌用语,进门前敲门,不在楼道大声喧哗,按时到校不旷课,不给他人起外号等)4、“你知道吗?文明语言5、故事城——尊敬老师是一种好习惯。

三、动动手是动动脑1、你有哪些好习惯?请你写下来吧!2、请你自己想一想,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应该怎样改正?3、好习惯告诉我们这样做:对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家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公共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全课小结课后反思:第三节公共秩序大家来维护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2、教育学生人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公共安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播放影片,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教学引入二、教学新课: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公共秩序,才能保证公共安全和良好,如果我们不遵守公共秩序,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破坏社会秩序,损坏社会利益)2、人与人经常在公共场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的生活很难想象。

3、社会是大家的,维护要靠大家,靠每一个人的自觉和努力。

因此必须制定人人遵守的规矩。

这就形成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4、走进智多星,看看我们都应该遵守那些公共秩序?我们要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等。

5、你知道吗?有这样一则报道,新加坡……………..“不文明的行为也是可耻的”三、动动脑动动手1、明明、亮亮做得对吗?应当怎样做?(1喜欢看书,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画册,爱不释手,趁管理员不注意偷偷的撕了两页。

(2亮亮很崇拜功夫片的明星,他仿效影片中的英雄刻苦练飞镖,把路灯当靶子扔石头。

3、在电影院里,同学们我们不应怎样做?四、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宪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们的法律也是一个大家庭。

3、法律的母亲——宪法。

4、维护祖国,人人有责5、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枝花第一节法律的母亲叫宪法教学目标:1、我国宪法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宪法与一般的法律是不同的。

2、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

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

过程与方法:情境引入,知识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必须遵守宪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由多少个名族组成的?我国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二、教学新课:1、同学们,我国的宪法全称是什么?2、宪法与其它的法律是不同的,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的母亲。

其它法是子法。

3、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部“爱”的法律,宪法会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必须遵守宪法。

4、走进宪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宪法一共包括几章,多少条?基本内容是什么?5、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习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懂得在学校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不做,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

小组之间讨论,汇报。

6、如果我们不遵守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7、你知道吗?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三、动动手动动脑。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任何法律条文的制定是不得同宪法相互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

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2、通过本节的学习,请你来判断下面这些说法是对的还是错误的?(1)我国现在的宪法是1982年指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