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1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1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心:
- 指人的内心、思想感情:心念、心情、心愿
- 指心脏:心痛、心跳、心绞痛
2. 手:
- 指人的手:手指、手掌、手腕
- 指手段、方法:手法、巧手、擅长
3. 人:
- 指人类:人民、人口、人才
- 指某个人:人物、人员、人士
4. 头:
- 指人的头部:头发、头痛、头晕
- 指事物的首部:头衔、头目、头绪
5. 目:
- 指眼睛:目光、目标、目睹
- 指事物的目的、意义:目的、目标、目的地
6. 口:
- 指嘴巴:口水、口音、口才
- 指人的言语、口头表达:口头、口号、口试
7. 足:
- 指脚:足迹、足球、足以
- 指数量的充足:足够、足量、足以
8. 地:
- 指地面:地面、地板、地下
- 指地点、地方:地点、地区、地名
9. 水:
- 指液体水:水滴、水流、水面
- 指水域、水源:水域、水利、水库
10. 山:
- 指山脉、山岭:山峰、山川、山水
- 指高地、丘陵:山地、山坡、山谷
这些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词汇也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的复习一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不要离开课本,应该说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在高考卷上最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义项、用法。三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接近联想。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4.要集中记忆。
?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④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丧失)。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案 1.无案 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陋室铭》 . 2.则梦见夫人据案 其身(通“按”,按着)《订鬼》 . 3.乃于案 上取壶酒(几案)《劳山道士》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暗 1.柳暗 花明又一村(浓密)《游山西村》 . 2.移时,月渐暗 ,门人然烛来(昏暗)《劳山道士》 . 哀 1.哀 转久绝(悲痛)《三峡》 . 2.君将哀 而生之乎(怜悯)《捕蛇者说》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把 1.把 酒话桑麻(拿,抓住)《过故人庄》 . 2.把 酒临风(拿,抓住)《岳阳楼记》 . 3.把 酒问青天(拿,抓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若见鬼把 椎、锁、绳 (拿着)《订鬼》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薄 1.薄 暮冥冥(迫近,接近)《岳阳楼记》 . 2.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出师表》 . 3.薄 暮毕集(迫近,接近)《劳山道士》 . 4.狐裘不暖锦衾薄 (厚度小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1.白 马从骊驹(白色的)《陌上桑》 . 12.为人洁白 晰(白净)《陌上桑》 . 13.天子不与白 衣同(白色)《强项令》 . 14.白 头搔更短(白色)《春望》 . 15. 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北风卷地白 草折(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7.浩荡离愁白 日斜(白天)《己亥杂诗》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B 壁、拜、白、比、毕、卑、北、备、辨、辩、边、遍、 步、被、百、鄙、把、薄、蔽、病、便、报、兵、并
壁 1.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营垒)《细柳营》 . 2.师乃剪纸如镜粘壁 间(墙壁)《劳山道士》 . 3.壁 上月,纸圆如镜而已(墙壁)《劳山道士》 . 4.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直立的山崖)《答谢中书书》 .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常见。

每个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1. 道:- 义1:指道路或路径。

- 义2:指道德、原则、哲学等方面的道理。

- 义3:指某种方法或手段。

2. 心:- 义1:指人的生理器官,即心脏。

- 义2:指心理、情感、思维等方面。

- 义3:指意愿、意志、决心等。

3. 明:- 义1:表示明亮、清晰。

- 义2:表示明了、懂得。

- 义3:表示清澈、明净。

4. 言:- 义1:表示言语、说话。

- 义2:表示言论、言辞、言论内容。

- 义3:表示传闻、传说。

5. 世:- 义1:表示世界、世间。

- 义2:表示社会、世俗。

- 义3:表示时代、年代。

6. 立:- 义1:表示站立、立起。

- 义2:表示建立、确立。

- 义3:表示立场、态度。

7. 见:- 义1:表示看见、目睹。

- 义2:表示理解、领会。

- 义3:表示拜见、会晤。

8. 君:- 义1:表示君主、国王。

- 义2:表示对尊敬的称呼。

- 义3:表示主人、领导者。

9. 水:- 义1:表示液体,特指水。

- 义2:表示河流、湖泊等水域。

- 义3:表示流动、变化。

10. 金:- 义1:表示金属元素金。

- 义2:表示财富、贵重的东西。

- 义3:表示金色、黄色。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阅读文言文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通常需要考虑上下文以及词汇所在的句子结构。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完整版)高中必备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中文言文必备一词多义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鄙:①言语粗鄙粗俗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5.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6.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复: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②其有敢不尽力乎?请复战再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④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⑤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9.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10.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①自杀未遂成功②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③遂使之行成于吴于是11.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13.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4.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5.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6.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7.质:①文质彬彬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人质抵押③质疑问难质问18.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9.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20.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必备一词多义汇总大全

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必备一词多义汇总大全

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阅读必备一词多义汇总大全顾:①回头,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归:①返回:相如既归②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过:①过失,过错: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胜过,超过: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③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④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行:①量词: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②动词,经历: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③古诗的一种体:《琵琶行》④行军: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采薇》⑤行为,品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⑥行走,走路: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⑦离去,前往: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⑧实行,施行: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何:①代词,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副词,何等: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③同“呵”,呵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欢:①欢心: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交情: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即:①副词,表时间的相连,立即:项伯即入见沛公②介词,表时间、地点,当,就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③连词,表让步,即使,纵使: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假:①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②凭借、借助: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劝学》见:①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②会见: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③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徒见欺④看见,看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看见的东西: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⑥同“现”,出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⑦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解:①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②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就:①靠近,接近:金就砺则利《劝学》②趋,赴: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居:①居住: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经·采薇》②在平时:居则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举:①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②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③全,合: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绝:①断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副词,全然: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③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君子:①领兵的将帅: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②品行高尚的人: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堪:①经得起,受得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②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率:①表范围,一律,都,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那?”《六国论》②率领,带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莫:①表否定,不: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②同“暮”: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①里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③同“纳”,接纳,使进来: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奇:①惊异: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忍受,能承担 驴不胜怒,蹄之
(2)胜利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胜 (3)尽,完
(4)优美的
(5)胜过,超过
-
2
(1)停止 又一大儿醒,絮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只是,仅仅 止增笑耳
技止此耳
-
3
(1)离开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睨之,久而不去
乃记之而去
尽其肉,乃去
一狼径去 去
(2)失去,损失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花掉)
俸去书来
(3)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去除,除掉,消除
-
4
《黔之驴》一词多义整理归纳
(1)增长,增加 益 (2)更加
(3)渐渐地
曾益其所不能 香远益清 稍近,益狎 益习其声
(1)计算,计量 通计一舟,为人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盘算,谋划 虎因喜,计之曰
(3)计谋,策略
-
1
(1)完,没有了
尽 (吃完)
(2)全部
骨已尽矣 担中肉尽 断其喉,尽其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