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修辞方法讲解及例句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十大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引用、反复。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小学修辞方法及例句(免费)

小学修辞方法及例句(免费)

修辞方法及例句
1.比喻:(1)弯弯的月儿像一只小小的船。

(2)梧桐树叶像手掌。

2.拟人:(1)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2)一阵风吹过,花儿向我们点头。

3.排比: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1)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2)什么东西最宝贵?时间最宝贵。

5反问:(1)你明明没完成作业,怎能骗老师呢?(2)你难道想咬我一口?
6、夸张:(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7、反语:(1)妈妈哭笑不得,说:“你这个贪吃鬼!”(2)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你可真了不起啊。

8、引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9、对比: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10、对偶(对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修辞方法是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手法和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倒装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比喻例子:1.“柳絮飞舞,像无数只小天使在空中飞翔。

”2.“他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教室。

”3.“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发出迷人的光芒。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非人事物具有人的感情、意识和行动能力,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1.“大海张开了它的大口,吞噬着凡人的勇气。

”2.“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3.“树叶在风中跳舞,好像在讲述一个秘密。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程度上的过分描述,通过夸张表达出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笔触效果。

例子:1.“我等了一万年终于等到了你。

”2.“他跑得飞快,速度比光还快!”3.“这个蜡烛可以照亮整个城市。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在句中使用并列词语或句子,使修辞效果更突出,让受众容易记住和领会。

例子:1.“人生长江上,百舸争流。

”2.“既要帮助别人,也要帮助自己,既要珍惜时间,也要珍惜精力。

”3.“亲情,友情,爱情,三者如诗如画,真挚而又美好。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平衡、协调的方式呈现词语、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使修辞效果更加鲜明。

例子:1.“蓝天白云,海阔天空。

”2.“月明星稀,风月如画。

”3.“镜中花水中月,人间美丽无边际。

”六、倒装倒装是把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宾语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中的其中一部分,倒装常用于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等。

例子:1.“站起来,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鼓掌。

”2.“多么美丽的花啊,我不禁为之驻足。

”3.“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所列的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还有象征、双音法等其他修辞方法。

通过应用这些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在写作中过程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读起来有一种美感。

那么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小学语文课本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小学语文课本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例句

●比喻(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02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
03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04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05
排比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06
对偶/对仗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07
借代
▣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08
反问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09
设问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10
对比
▣什么是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判断要点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典型例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11
练习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