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体颜色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

2024年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1.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讲解:详细介绍每种图形的特点,如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3)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各种图形,巩固记忆。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图形接龙、图形分类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如12-5、18-7等。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退位减法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如12-5,先算10-5=5,再算2+5=7。
(3)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退位减法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分类与选择1.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学会选择。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讲解:详细讲解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
(3)练习:让学生在纸上进行分类练习,巩固分类方法。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分类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四单元:认识时间1.教学内容: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学会看时间。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钟表,引导学生说出钟表的作用。
(2)讲解:详细讲解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如一小时时针走过一个小格,一分钟分针走过一个小格。
(3)练习:让学生进行看时间的练习,巩固看时间的方法。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看时间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如23+45、56-17等。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及教案1.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原文篇一我爱碧绿的颜色,因为——禾苗是碧绿的,小草是碧绿的,我生活在农村,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
我爱火红的颜色,因为——朝阳是火红的,枫叶是火红的,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们的队旗,我的心,也是火红的。
我爱蔚蓝的颜色,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乘风破浪,保卫海疆。
我穿的那身威武的军装也将是蔚蓝的。
2.北师大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爱什么颜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认识本课10个生字,包括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我们的世界万紫千红,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自读课文,看看小作者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二、分组自学,初步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重点指导“威、蔚、武”三字的笔画。
学生交流学习。
(2)出示“保”和“宝”学生区别。
师引导学生认真区别其不同用法。
三、再读课文,体会意境。
1、指名分小节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6

颜料的
混合
颜料的混合是反射光的混合,遵从减色法原则:两种颜料的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取了.因此七种颜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混合,因此显黑色.
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体会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各自混合后的不同.
物体的
颜色
透亮物体的颜色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漂亮的色彩构成的吗?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体会,引发他们的摸索
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学生观看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
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
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
学生观看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预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颜色能够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能够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4)红、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步增加蓝色,会看到紫红、深紫等颜色.
总结扩展:
色光的混合遵从加色法原则:两种光混合后使眼睛感受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因此旋转的七色光盘是色光的加色法混合,因此显白色.
学生观看
颜料的
三原色
介绍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分类》|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将物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单元《分类》。
- 分类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 分类方法:教授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 难点:分类标准的确定和分类过程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分类教具盒、多媒体课件。
-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快乐的家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家园中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
2. 新授:介绍分类的概念,通过教具示范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用自带的物品进行分类练习。
4. 讨论:各组分享分类过程和结果,讨论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5. 总结:教师总结分类的重要性,并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分类- 内容:- 分类定义- 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生活中的分类应用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的分类练习题。
-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三组物品,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以加深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此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符合标题要求,共计约2000字。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分类》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细致地规划每一个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4.2 一起来分类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必要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让学生经历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按颜色分:蓝色的分成一类,绿色的分成一类,黄色的分成一类。
按形状分:三角形分成一类,圆形分成一类,正方形分成一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一类,再涂色。
2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2题。
回顾课堂。
先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理由,进一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最后进行核对。
五、拓展提升
1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按点子数分:①⑥②⑤③④
按图形的形状分:①⑤②④③⑥
2把下面的树叶放到3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连一连。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
用到它呢?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4、5、6题。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教学反思。
二年级英语下册Unit10Whatcolorisit教案北师大版

Unit10 What color is it?Vocabulary:Numbers one through ten, the colors, butterfly, crab, bear, fish, snake, ladder, lemon, Lulu, moon, money, mushroom, noodles, nut, nest.Structure:What color is it? What color is that?It’s blue.Is that butterfly blue?Yes, it is.No, it isn’t.Lesson 1(4-10)一、Greetings.二、Presentation.Step1, Introduce colors.Hold up one of the colored pencils you have brought to class.T: What’s this?S: It’s a pencil.T: Do you know what color is the pencil?Elicit the word of color.Review the colors we have learnt.S: It’s green.T: What color is this book?S: It’s red.Step2, Model the dialog.Ask students in Chinese the name of an insect that is very colorful, and that likes flowers. Elicit the word for butterfly.Draw a butterfly on the board. Say, the English word is butterfly. Write the word on the board. Have students repeat the word.Now say, “What’s this?” as you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board.Elicit “It’s a butterfly.”Hold up a blue pencil. Ask “Is this pencil blue?” elicit “Yes, it is.”Now hold up a red pencil, ask “Is this pencil blue?” students should answer “No, it isn’t. It’s red.”Repeat the procedure for the other six pencils.Step3, Tale about the story.Have students open their books at pages 38 and 39. ask thes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s:What are Mocky and Bobby Bear looking at?How many butterflies are there?What colors are the butterflies?Is this butterfly blue?How many butterflies are there now?Step4, Story.T: Now you will hear what the characters said. Play the tape and have Ss look at the pictures as they listen.Play the tape again, pausing at each picture. Have Ss repeat the words each time. Step4, Homework:Ask students to tell their families the English names for colors.教学后记: color这部分同学们也能很快掌握,源于一年级的积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002)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不同方向观察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俩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俩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间的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五物体的颜色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透明物体(如玻璃板、塑料瓶等)和不透明物体(如木块、纸板等);
-手电筒、白屏或白色墙壁、彩色滤镜;
-彩虹实验材料(如水滴、喷雾瓶等);
-颜色混合实验盘、彩色笔或颜料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区,设置实验操作台,摆放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空间充足,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随堂测试:设计随堂测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课后作业:通过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巩固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科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制作彩虹、颜色混合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物体的颜色知识点的读后感、完成一个光学实验报告等,巩固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 成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学生观察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
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 演示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 例,
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 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
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学生观察
学生先猜想结果,再动手做实验 加以验证.
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 色
课后作业
《伴你学物理》P33:6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42:练一练13〜19题
教学反思
光的 三基色’
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举例: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 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 红、绿、监光的荧光粉粒.代表 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 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 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 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 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 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 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 像来.
学生观察
颜料的 三原色
介绍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光的三基色与 颜料的三原色.
学生看“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 原色”图片
颜料的
混合
颜料的混合是反射光的混合,遵 从减色法原则:两种颜料的混合 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
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 体会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各自混合后的不同.
实验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 的色光决定的.
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 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用不同色光分别照射白纸和黑 纸,得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 有的色光,故呈白色;黑色的物 体,它几乎把所有的色光全都吸 收了,故呈黑色.
根据这个道理,红光照在蓝布上, 蓝布呈什么颜色?先请学生思 考,再用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观看图片
色光的 混合
演示实验:旋转红、绿、蓝三色 盘
(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 例,可看到灰白色.
(2)红、绿色光的混合 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 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再 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每改变一次 红、绿比例,旋转时,在盘上会 依次出现红、橙、黄和绿黄等几 种颜色.
(3)绿、蓝色光的混合
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 了•因此七种颜料的混合是减色 法混合,所以显黑色.
物体的 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
实验探究: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 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 成七色光带•让七色光带打到绿 色玻璃片上,绿玻璃片只让绿光 透过,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几乎全 部吸收了.
同样,彩色光带分别通过红、蓝 玻璃片后,在白屏上也只分别呈 现出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
问题
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 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 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 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 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
“人造彩虹” •……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 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 成的吗?
盘上只露出绿色和蓝色,开始让 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监色, 混合色就会由绿变成蓝(出现靛、 孔雀蓝、蓝等).
(4)红、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开始让 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 会看到紫红、深紫等颜色. 总结扩展:
色光的混合遵从加色法原则:两 种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 另一种颜色.因此旋转的七色光 盘是色光的加色法混合,所以显 白色.
第五节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 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 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 别为:红色1065、橙色53°、黄色55°、绿色61°、蓝色61®、紫色34。.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 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 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 孑L,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 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 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