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完整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官职变更用词(上课版)

古代官职变更用词(上课版)
(乞骸骨)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辟、察、举、荐、赏、拜、 除、授、陟、擢、升、简、拔 二、调动官职类 迁、转、徙、调、改、补、调 三、降职、免职类
贬、谪、放、出、左迁、罢、免、 黜、废、夺、去
四、其它。灵活翻译为执掌、主 持的意思。知、行、主
常见的官职变动词语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辟、 察、举、荐、 赏、 拜、除、授、 陟、擢、升 简、拔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
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
向皇帝推荐,任以官职。
察、举、荐:由地方官向
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
拜:任命、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予官职。 陟:升迁,指官吏的升
二、调动官职类
迁、转、徙、调、 改、补、调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 升。 “转迁”、“迁调”调职; “右迁”、“迁除”升职; “左迁”、“迁谪”削 职。 转、徙、调:调动官职。
改:改任官职。 “改盐铁判官。” 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 盐官长。” 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 赏。” “不胜其任者废免。” “曲平既绌,”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 官。”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
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 执掌、主持的意思。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 主兵。(勃:人名。)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故授洹水尉。” •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代官职变动用词课件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代官职变动用词课件

1.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史记·贾谊 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 放逐、流放 。 柳宗元《封建论》“然后掩捕而迁 之。” ③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 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去:不再担负本来的职务。《后汉书·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鲁芝,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
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转天水太守。及宣帝起兵诛爽,芝 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 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俄而起为并州 刺史。武帝践祚,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 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
3.转、调、徙:调动官职。 转:《后汉书·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 令。”
调:《汉书·袁盎传》 “调为陇西都尉。” 徙: 《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
【徙边】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刑。《汉书·陈汤传》 “其免汤为庶人,徙边。 4.补:补充缺职,【候补】等候补充缺额;
5.罢、免:罢免、罢黜、免去官职。《汉书·贡禹
传》:“免官削爵。”
6.黜、废:废弃不用。 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
黜,有能得以赏。”《管子·明法解》“不胜其任者废
免。”
7.放:放逐、流放。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
7.起:起用,起用人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 “起樗(shū)里子于国。” 8.擢[zhuó] 、拔:提拔,选拔。《汉书·赵充国传》: “擢为后将军。”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9.入:进入朝廷。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出征入辅,幸不辱命。”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3 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释题: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三、整体感知课文:1、正音终鲜(xiǎn )兄弟期(jī )功强近常在床蓐(rù)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李密(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文言文中表达官职变动旳词语 分类例释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1.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 享有某种特权。如:张合“特进”加封之官衔。
《失街亭》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出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如: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征召)公府不
陵郡。②谪居卧病浔阳城。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谪戍:有罪人被押送到边远地方去驻防。如谪戍 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3.出:①京官外调。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由家居而出任 官。
4.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如:放宁夏 道
5.黜:废,贬退。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6.绌:通黜,废弃,贬退。如:屈平既绌。
就。《张衡传》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4.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选拔委以官职。 如: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谭嗣同》
5.进:⑴推荐。如 臣进西门豹。⑵出来做官。 如:①是进亦忧。《岳阳楼记》
6.选:经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 更选将官。《谭》
7.察:考察和推荐。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
12.点:指派。如可汗大点兵。 13.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起用,
出任,做官。如:辛劳遭逢起一经。《零》
14.简:任命,选拔。如:①简能而用之② 是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15.升:升官。如:旋升宁夏道。《谭》
16.擢:提拔,选拔。如:擢瑞户部主事。 《海瑞传》
17.拔:提升原来没有官职旳人。如:过蒙拔 擢。《陈》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 否。《出》
其军中用事者。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③赵太后新用事。《触》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大多取材于人物传记。

人物大多是历史上较有名望的官员,因此很多词语涉及到了古代官职的变动,弄清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对于理解文中所传写的人物形象的为人、政绩乃至对文章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

我参考有关资料,对下面这些词语进行了解说,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1、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2、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3、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4、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5、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6、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7、放,放逐。

如《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8、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9、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0、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教学设计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教学设计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13 examples of verbs expr essing "official change" in classical Chinese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十三例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所以在中国古代,走向宦途一般是“名人”的必经之路。

而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就有一类专门的动词,较好地掌握这一类动词,对于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短文大有裨益。

以下所举之十三类词,是平常学习和各类考试中可以经常遇见,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

1、贬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

”(偏:指任副职的人)10、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古代官职升贬的常用词优秀课件

古代官职升贬的常用词优秀课件

• 仕:任职、做官 • 如:陈蕃初仕郡 • 列:居于……官位 • 如:陈蕃臣位列台司 • 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 为:担任……职务 • 如:廉颇者,为赵将 • 以:以,凭借……身份
• 乃遣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一、用于升职
• 拜:授予官职。 •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记 》) • 例: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 去,卸职,辞职。 •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
者事》)
• 罢:本义为放逐有罪之人,引申为罢免、撤职 之意。
• 例: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 去。《狱中杂记》
• ②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琯王藏等。《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免:罢免官职。 • 例:①免官削爵。(班固《汉书 · 贡禹传》) • ②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 “赠” 已死后封职的称为“赠”,追 封。
• 如: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 敬
• 谥:人死后朝廷据其功绩所赐的封号
二、表示主管的
• 知:吾与子共知越国之政

知舒州。(〈宋史·黄庭坚传〉)
•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 典:司马氏世典周史
• 主:太尉绛侯周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三、表兼职代理(大官兼管小官的 事)的词
• 累(三)迁,表示多次调动,提升
• 累迁敦煌太守。

• 调:调动、迁调之意。 • 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放:被委派,多指京官外调。
• 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 夏道。《谭嗣同》)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课件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课件

4.转、调、徙:调动官职。 转:《后汉书·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 令。”
调:《汉书·袁盎传》 “调为陇西都尉。” 徙: 《后汉书·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
【徙边】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刑。《汉书·陈汤传》 “其免汤为庶人,徙边。 5.补:补充缺职,【候补】等候补充缺额;
1.征:征召,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辟[bì] :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如《张衡传》中:“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 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4.拜:授予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 相。”
1.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史记·贾谊 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 放逐、流放 。 ③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 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去: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后汉书·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3.擢[zhuó] 、拔:提拔,选拔。《汉书·赵充国 传》:“擢为后将军。”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5.罢、免:罢免、罢黜、免去官职。《汉书·贡禹
传》:“免官削爵。”
6.黜、废:废弃不用。 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
黜,有能得以赏。”《管子·明法解》“不胜其任者废
免。”
7.放:放逐、流放。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
6.改:改任官职。
1.兼:同时掌管,兼任。 2.领:兼任较低的官职。《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3.署:代理,暂时担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 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4.权:暂代官职。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知,三年 一易。” 5.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漫谈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动。

如“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宋史·何灌传》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一句中就有多个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而这些词语对理解文义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那么对他们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下面将对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举例解说。

一、关于任职授官、提升职务的:授、除、拜、选、征、辟、举、荐、察、点、补、充、仕、宦、封、赐、赏、赠、进、加、起、拔、擢、升、陟。

1、授:授职,任命。

(1)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明史·熊鼎传》2011年全国大纲卷)(2)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3)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累授:连续、屡次任命。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除:授职、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1)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拜:授予官职。

(1)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俄拜庆礼御史中丞。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3)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

(超拜:越级破格授予官职。

《宋史·陈尧佐传》)4、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2)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5、征、辟:征召。

征,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音b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2)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6、举、荐: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2)(荀)彧荐嘉。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7、察:经考察后予以举荐,选拔。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后汉书·班彪传》)8、点:委放,选授。

用于口语。

(1)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

(《红楼梦》第二回)(2)薛慰农之夫人亲親相之,并阅二人文,谓杨廷甫必可点翰林,袁爽秋不过进士而已。

(《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袁爽秋》)9、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补任。

(1)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靠先人的业绩补缺成为普通官吏。

《梅圣俞诗集序》)10、充:充当,担任。

(1)汉成帝取明经者充侍中。

(《北堂书钞·设官部》)(2)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11、仕、宦:做官,任职。

(1)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

(《宋史·徐铉传》)(2)平定王孝廉执信,尝随父宦榆林。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1)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2)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13、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2)放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刘放传》)14、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1)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15、赠:以爵位追封已故者。

(1)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Ⅱ)16、进:提升。

(1)进贵州都指挥使同知。

(《明史·顾成传》)(2)进爵博陵郡公。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4)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王安石《临川文集》2010年江西卷)1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1)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2)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18、起:提拔任用或重新任用。

(1)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2)俄丁母忧。

服除,起知河中府。

(《元史·列传第八十·忠义一》)(3)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

(起复:○1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此例即是。

○2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

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

《宋史·向子諲传》)19、拔:提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2)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20、擢:提拔。

(1)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Ⅰ)(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4)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梁启超《谭嗣同》)21、升:升官。

(1)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2)旋升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2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2)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宝司少卿,七月陟太仆寺少卿。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3)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升官曰“陟”,降官曰“黜”。

韩愈《送李盘谷序》)二、关于调动职务的:转、徙、移、调、改、迁、出。

1、转、徙、移、调: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

(1)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宋史·何灌传》2011全国新课标卷)(2)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再转:两次转任。

《后汉书•张衡传》)(3)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4)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

(《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5)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Ⅱ)(6)越四岁,移刺柳州。

(清·蓝千秋《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7)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2、改:改任。

(1)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后公改两广。

(《记王忠肃公翱事》)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右迁、迁除、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左迁、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未几,迁巩昌守。

(《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再迁水部员外郎。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3)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

(2010年辽宁卷)(4)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Ⅰ)(5)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4、出:指出京受任。

可指平调,也可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后汉书•张衡传》)(2)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三、关于降级免职的:贬、谪、窜、放、罢、黜、夺、削、废、革、褫、解、免。

1、贬:降职。

(1)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2、谪: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2)弘烈以首吴三桂反状谪梧州。

(《清史稿•圣祖纪一》)3、窜:放逐。

(1)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韩愈《进学解》)(2)丁谓既窜崖州,其家寓洛阳,尝作家书,遣使致之洛守刘烨。

(冯梦龙《智囊补•杂智•狡黠》)4、放:流放;免去;指朝廷任命官员或京官调任外省。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史记•屈原列传》)(2)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

(《韩非子•八经》)(3)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谭嗣同》)5、罢:免官。

(1)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书博鸡者事》)6、黜(绌):贬降;罢官;废除。

(1)元和十四年春,余以言事得罪,黜为潮州刺史。

(韩愈《黄陵庙碑》)(2)屈平既绌。

(《史记•屈原列传》)(3)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晋语一》)7、夺、削:削除,罢免。

(1)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2)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8、废:免官;放逐。

(1)法既益严,吏多废免。

(《史记•平准书》)(2)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

(刘向《九叹•愍命》)9、革、褫:革除、撤职。

(1)岳、溶怯懦损威,革坐营管事。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讹言惊走》)(2)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宋书•谢庄传》)10、解、免:解免、辞去官职。

(1)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清•钱谦益《梅长公传》)(2)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宋史•包拯传》)(3)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4)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

(《庄子•天道》)四、关于代理兼职的:假、权、署、行、直、守、摄、兼、领、判。

1、假:暂时代理。

(1)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