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完整版

合集下载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如: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如左除则为降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黜:废掉官职。

《封建论》: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免:罢免。

《汉书·贡禹传》:免官削爵。

夺:削除。

《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元史·贾鲁传》:升(鲁)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

超擢,破格提拔。

《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迁:改官。

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

《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陟:进用。

《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官职变动的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官职变动的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官职变动的词1.表示授予官职的词察:考察推荐。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举: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也指提拔任用。

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诸葛亮《出师表》)征:征召,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列传》)辟(b):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例: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张衡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荀)彧荐嘉。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拜: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拔:多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除:任命,授职,多指免除旧官职,授予新官职。

例: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勋位。

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

(颜延之《阳给事诔》)授:授予官职。

例: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儒效》)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任为官。

例: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

(《宋史雷德骧传》)初立:一般指刚被立为国君。

例:且鞮候单于初立。

(班固《苏武传》)嗣位:继承君位。

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例:今楚王病久不愈,一旦宫车晏驾,少主嗣位,而君辅之。

(《东周列国志》)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例:籍父亲荫庇,为朝廷命官。

紫绶垂腰,幨帷出守。

(明许自昌《水浒记遣讯》)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例: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起:起用并任以官职。

例: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战国策秦策二》)起复:官吏守孝未满或降职后重新起用。

(完整)文言文中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常用词

(完整)文言文中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常用词

我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2、起:①起用。

②任用例:起复授本官。

——《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召。

~书。

4、征:征召。

例:州三礼辟西主簿。

——《宋书•隐逸列传》5、拜:授予官职。

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

——《后汉书•邓冠传》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指官员生时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指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

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12、以……为。

任命官职.-—《史记•李斯列传》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

——《史记•留侯世家》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知州)14、简、简拔:挑选录取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先帝简拔。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15、引(荐\举):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例: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宋史》17、通籍:称初作官,意为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

例: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杜甫《夜雨》18、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例: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19、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0、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21、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二)表示兼职或代理1、权:暂时代理官职。

例: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

——《金史•列传第六十二》2、兼:兼职。

例:廷议以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

兼河南道御史。

——《明史》3、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例: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4.摄:代理、辅助。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根据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一些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以下是2000字的内容:1. 升迁:指官员由低阶职位升至高阶职位的变动。

例句:翰林学士因才思卓越,被上升为礼部尚书,职位进升可喜。

2. 降职:指官员由高阶职位降至低阶职位的变动。

例句:因犯了重大失职错误,大臣被罚降到了刺史的职位,实属应有之罚。

3. 调任:指官员由一地调往另一地的官职变动。

例句:太守因地方政务能力强,被调任到了京城,进取之心可见一斑。

4. 解职:指官员因违法犯纪或不称职等原因被免去职务。

例句:大夫在朝廷无所作为,不堪任职,被皇帝解职返回家中。

5. 免职:指官员因失去皇帝或上级委任的职务。

例句:宰相对朝廷污秽之事涉及不清,被免去官职,归隐田里。

6. 换衙:指官员由一地的衙门换至另一地的衙门。

例句:县令在执法上失职,被罚调至远郡,不得回到原来的衙门。

7. 罢免:指官员由于种种原因被免去职务。

例句:权臣作威作福,残害黎民,最终被朝廷罢免,庶人免受压迫。

8. 经升:指官员在同一部门内职位逐级提升。

例句:科员能力出众,历经数年得到上级肯定,终于经升为主事。

9. 降低:指官员在同一部门内职位逐级降低。

例句:主事工作不力,被责令降低职位,以期反省并提高自己。

12. 调剂:指官员在不同职务间进行调配。

例句:郎中因病不堪工作,被调剂到了司务行政部门。

13. 奉职:指官员接受皇帝或上级委任的职务。

例句:新上任的知府甫一到任,立即投入奉职之中,励精图治。

14. 离职:指官员主动或被迫离开原有职务。

例句:内阁大臣因体弱多病,请求离职,希望回家休养。

15. 筹措:指官员寻找官职的过程。

例句:士子万里迢迢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心求得一份荣耀的官职。

这些文言词语可以用于描述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

古代官职变动用语释例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大多取材于人物传记。

人物大多是历史上较有名望的官员,因此很多词语涉及到了古代官职的变动,弄清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对于理解文中所传写的人物形象的为人、政绩乃至对文章的分析是很有帮助的。

我参考有关资料,对下面这些词语进行了解说,以便学生理解掌握。

1、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2、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3、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4、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5、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6、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7、放,放逐。

如《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8、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9、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0、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官职变动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君臣关系、官员分工等方面。

下面是关于官职变动的一些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一、关于官职升迁的词语:1. 纳降:指国家纳入降敌之人,授予官职。

篇例:太宗纳降范阳太守陈义,加为光州刺史。

2. 除授:指皇帝除去原官员的职位,授予新的官职。

篇例:明帝除授大将军后任,加以督军四州。

3. 荐举:指官员推荐人才,让其得到重用。

篇例:太祖荐举武穆丞相赵弘殷,拜为右丞相。

4. 擢用:指选拔人才,提拔其任重要职位。

篇例:高宗擢用葛洪,任为左卫大将军。

5. 迁调:指将官员由原有职位调到其他职位。

篇例:宋真宗迁调韩世忠为荆湖北路支使。

1. 建除:指官员由无官向有官,或由高官向低官。

篇例:唐代秦彦从文字郎建除为黄门侍郎。

2. 复议:指官员职位被考核下调后,重新审议、决定其职位。

篇例:隋文帝冯延巳职见曹瞒,复议遣职为郎中。

3. 降职:指官员原有职位被削减降低。

篇例:宋高宗降职异议甚众,致使后任职止。

4. 易任:指官员由原有职位换任其他职位。

篇例:明英宗易任万历帝为右都御史。

5. 废黜:指皇帝废除官员的官职,使其完全失去官位。

篇例:唐高宗章怀太子废黜裴炎,罢免其为宰相。

1. 革职:指官员的官职被撤销,丧失职权。

篇例:宋真宗革职曹、高两学士。

2. 解职:指官员原有职位被解除,不再担任该职位。

篇例:唐代耿邈因失仙解职,被贬为淳化尉。

3. 罢免:指官员被解除或撤销职务,不再履行工作职责。

篇例:明英宗罢免左良玉兵部尚书职。

4. 废止:指官职完全取消,不再存在。

篇例:隋文帝废止兼领制度,以示职责分离。

5. 减省:指由于政府机构调整减少,相应的官职被撤销。

篇例:宋真宗减省中书省,改立枢密院。

以上词语适用于描述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背景和要求进行组合搭配,增加文章的文言风味。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分类例释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1.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 享受某种特权。如:张合“特进”加封之官衔。 《失街亭》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如: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征召)公府不 就。《张衡传》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9.当:任,充当。如:当侍东宫。(担任侍 奉太子的职务) 10.拜:授予官职,任命。如:拜臣郎中。 11.除:拜官,授职(指辞旧职任新职)如: 除臣冼马。授:授给,起。 如:即军中拜授。 12.点:指派。如可汗大点兵。 13.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起用, 出任,做官。如:辛苦遭逢起一经。《零》
6.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 封衔。如:赠太子太保。《海》 7.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 如:视事三年。《衡》 8.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9.赴:赴任。 10.退:辞去或失去官职。如:①功遂身退, 天之道。《老子· 九章》②退亦忧。 11.致仕:①官员退休。②交还官职。如:永 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12.致政:①归还政权。②辞官卸职。如:昔 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二、调动官职
1.迁:①升迁。②调动官职,改任。③降职。 如:迁我京职。《肃》。再迁为太史令。 2.转:调任。如:再转为太史令。 3.徙:调任。如:①徙齐王信为楚王。②所 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衡》 4.调:调动,调迁,调升。如:婿竟不调。 《肃》 5.移:特指调任。如:贬潮洲刺史,移袁洲 刺史。 6.补:补充空缺官职。 7.改:改任官职。
三、兼职,代理
1.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秘史。 2.领:兼任较低的官职。如:又领扬州刺史。 《晋书· 谢安传》 3.行:代理官职,指比本职低的兼职。如: 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4.署、理:代理、暂任。如:以亮为军师将 军,署左将军府事。 5.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完整版)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完整版)

5.罢、免:罢免、罢黜、免去官职。《汉书·贡禹
传》:“免官削爵。”
6.黜、废:废弃不用。 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
黜,有能得以赏。”《管子·明法解》“不胜其任者废
免。”
7.放:放逐、流放。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
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
任、委派”的意思。
1.乞骸骨:因年老请求退职。 2.致仕:官员退休或辞官归家。 3.下车:官吏到任。《后汉书·张衡传》“衡 下车,治威严。” 4.知:管理 。《国语·勾践灭吴》“吾与之共 知越国之政。”
5.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行备武将军。”
1.征:①召,征召。《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辟[bì] :征召;《晋书·谢安传》 “初辟司徒府,除 佐著作郎。”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彧(yù郁)荐嘉。” (彧:荀彧。)
《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1.迁:①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史记·贾谊 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 放逐、流放 。 柳宗元《封建论》“然后掩捕而迁 之。” ③ 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 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去: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后汉书·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拜:授予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 亮为丞相。”
5.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6.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 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漫谈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动。

如“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宋史·何灌传》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一句中就有多个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而这些词语对理解文义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那么对他们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下面将对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举例解说。

一、关于任职授官、提升职务的:授、除、拜、选、征、辟、举、荐、察、点、补、充、仕、宦、封、赐、赏、赠、进、加、起、拔、擢、升、陟。

1、授:授职,任命。

(1)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明史·熊鼎传》2011年全国大纲卷) (2)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3)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累授:连续、屡次任命。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除:授职、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1)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拜:授予官职。

(1)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俄拜庆礼御史中丞。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3)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

(超拜:越级破格授予官职。

《宋史·陈尧佐传》)4、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2)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5、征、辟:征召。

征,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音b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2)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6、举、荐: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2)(荀)彧荐嘉。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7、察:经考察后予以举荐,选拔。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后汉书·班彪传》)8、点:委放,选授。

用于口语。

(1)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

(《红楼梦》第二回)(2)薛慰农之夫人亲親相之,并阅二人文,谓杨廷甫必可点翰林,袁爽秋不过进士而已。

(《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袁爽秋》)9、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补任。

(1)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靠先人的业绩补缺成为普通官吏。

《梅圣俞诗集序》)10、充:充当,担任。

(1)汉成帝取明经者充侍中。

(《北堂书钞·设官部》)(2)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11、仕、宦:做官,任职。

(1)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

(《宋史·徐铉传》)(2)平定王孝廉执信,尝随父宦榆林。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1)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2)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13、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2)放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刘放传》)14、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1)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梁启超《谭嗣同》)15、赠:以爵位追封已故者。

(1)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Ⅱ)16、进:提升。

(1)进贵州都指挥使同知。

(《明史·顾成传》)(2)进爵博陵郡公。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4)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王安石《临川文集》2010年江西卷)1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1)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2)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18、起:提拔任用或重新任用。

(1)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2)俄丁母忧。

服除,起知河中府。

(《元史·列传第八十·忠义一》) (3)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

(起复:错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此例即是。

错误!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

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

《宋史·向子諲传》)19、拔:提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2)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20、擢:提拔。

(1)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Ⅰ)(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4)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梁启超《谭嗣同》)21、升:升官。

(1)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2)旋升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2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2)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宝司少卿,七月陟太仆寺少卿。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3)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升官曰“陟”,降官曰“黜”。

韩愈《送李盘谷序》)二、关于调动职务的:转、徙、移、调、改、迁、出。

1、转、徙、移、调: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

(1)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宋史·何灌传》2011全国新课标卷) (2)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再转:两次转任。

《后汉书•张衡传》)(3)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4)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

(《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5)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Ⅱ)(6)越四岁,移刺柳州。

(清·蓝千秋《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7)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2、改:改任。

(1)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后公改两广。

(《记王忠肃公翱事》)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右迁、迁除、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左迁、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未几,迁巩昌守。

(《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再迁水部员外郎。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3)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

(2010年辽宁卷)(4)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Ⅰ)(5)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4、出:指出京受任。

可指平调,也可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后汉书•张衡传》)(2)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三、关于降级免职的:贬、谪、窜、放、罢、黜、夺、削、废、革、褫、解、免。

1、贬:降职。

(1)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2、谪: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2)弘烈以首吴三桂反状谪梧州。

(《清史稿•圣祖纪一》)3、窜:放逐。

(1)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韩愈《进学解》)(2)丁谓既窜崖州,其家寓洛阳,尝作家书,遣使致之洛守刘烨。

(冯梦龙《智囊补•杂智•狡黠》)4、放:流放;免去;指朝廷任命官员或京官调任外省。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史记•屈原列传》)(2)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

(《韩非子•八经》)(3)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谭嗣同》)5、罢:免官。

(1)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书博鸡者事》)6、黜(绌):贬降;罢官;废除。

(1)元和十四年春,余以言事得罪,黜为潮州刺史。

(韩愈《黄陵庙碑》)(2)屈平既绌。

(《史记•屈原列传》)(3)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国语•晋语一》)7、夺、削:削除,罢免。

(1)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2)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8、废:免官;放逐。

(1)法既益严,吏多废免。

(《史记•平准书》)(2)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

(刘向《九叹•愍命》)9、革、褫:革除、撤职。

(1)岳、溶怯懦损威,革坐营管事。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讹言惊走》) (2)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宋书•谢庄传》)10、解、免:解免、辞去官职。

(1)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清•钱谦益《梅长公传》)(2)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宋史•包拯传》)(3)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4)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

(《庄子•天道》)四、关于代理兼职的:假、权、署、行、直、守、摄、兼、领、判。

1、假:暂时代理。

(1)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