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世界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中国史、世界通史常识

中国史、世界通史常识

中国史、世界通史常识一、年代认识法(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1、公元纪年法(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2、世纪分期法世纪初期(前20年)、世纪中期(40—60年代)世纪晚期(70年代—90年代)、世纪末期(80年代—完)。

每个世纪100年,现公认的计算方法为01年—00年。

3、年代二、内容衔接1、中国通史部分:分期:古代(远古——1840年);近代(1840——1949年);现代(1949年至今)古代史:(主要讲清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朝代时间段)朝代顺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前770-前221-前207年)—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1368-1644-1840年)详细时间见必修1第19页“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2、世界通史:古希腊、罗马的年代。

(可横向与中国朝代对比,参看必修1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3、知识问题:(1)介绍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其中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古巴比伦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恒河;中国发源于黄河以及长江两河流域。

(2)古希腊和罗马文明(重点说明时间)A、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民主制度B、古罗马(公元前6世纪末——前27年——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法律制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3)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1500年左右介绍中世纪的特征: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B、国家林立,封建割据,相互混战。

C、天主教会权势最大,而且用封建宗教神学控制人们的思想。

(4)世界近代史:A、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B、17——19世纪初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历史第二册

《世界历史》第二册世界近代史(续)一、知识结构世界近代史分为三条基本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主要涵盖资本主义的形成、确立和发展。

《世界历史》第二册讲述了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德意志、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具体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3、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美、德后来居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英、法相对缓慢(原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三国同盟(德、奥、意)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军事侵略团三国协约(英、法、俄)1、开始:1914、7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2、战线西:1914马恩河、1916凡尔登索姆河(萨拉热窝事件)东:南:3、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包含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864年在伦敦成产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产,这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20世纪初列宁主义在与修正主义作斗争中诞生。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1864、9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马恩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伦敦圣马丁堂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无产阶级1889、7、14和资产阶级矛盾激烈第一国际(“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欧美各国成产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巴黎反“修正主义”的斗争德:伯恩施坦倍倍尔.卢森堡(左派)1903、8——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诞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870、9资产阶级共和派政权建立普鲁士军逼进巴黎→1871、3、18革命→巴黎公社(第一个无(蒙马特尔.棱蒙)1871、3、28产阶级政权)→保卫公社的战斗(意义)1871、4——1871、5(三)民族解放运动史亚洲:1857——1859年的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1881年苏丹马赫迪大起义1895——1896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拉美: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结构:开始:密拉特士兵发动印度民族起义中心城市:德里印(1857——1859)领导:士兵度英雄:占西女王反失败:各自为战;封建王公动摇投敌英领导: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罢人、罢市、示威游行、抵制英货印度民族运动高涨运动提出“自治”(左派提拉克)(1905——1908)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反对英国、俄国将其沦为半殖民地。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知识结构课件 大纲人教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知识结构课件 大纲人教

参考答案
变化:政治制度——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民主制度 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普遍确立工厂制度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阶段 思想意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世界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确立,近代社会发展
起来;同时欧洲列强加紧在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早期资本主义
自由资主义

文艺复兴
启蒙运
自由主义
早期资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宗教改革
英法美


革命与改革
19c后—20c初 二次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
社会 民族 国际
空想社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美 拉美
亚革命风暴
亚洲、非、拉
新航路开辟和早 西欧国家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
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亚洲革命风暴: 中国、印度、伊朗、 爪哇、阿富汗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四章知识结构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生产力水平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
资 经济 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垄断组织
体系初步形成。
14c 17c初 18c后期 19c后—20c初
经 资本 济

政 治
社会
民族
国际
新航路开 西欧国 资本主义世 资本主义世界
辟和早期 家殖民 界体系初步 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扩张 扩张 形成
第一次大战

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八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一、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和英法联军交战双方中英起止标志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大事件结果中国战败。

不平等条约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 万元。

③开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开始的标志:1840 年6 月,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 年6 月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②1842 年8 月,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②结束的标志:1842 年8 月,地半封建社会。

①开始的标志:1856 年10 月,①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炮轰广州城。

中国和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0 年10 月,咸丰帝逃奔热河。

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采用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是最多的。

()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 年8 月,青浦之战,华尔受伤;1862 年,太仓之战;1862 年,慈溪之战,华尔死。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民族英雄)②结束的标志:1860 年11 月,③1858 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中国与英法签中国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①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三疑三探”讲学稿讲学稿() 世界史知识结构与框架(必修一部分)年级:高三 课程标『 学习目标: 导学科:历史 主备人:杨臣 时间:2016年10月23日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 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 ② 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1) 形成的历史条件古 希 腊 的 民 主 制 度 古 代 罗马 的 法 律 (2) (3)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广①梭伦改革<(公元前六世纪初)$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厂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恢复公民大会 新设“四百人会议” 设立陪审法庭 i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一一雅典民主的确立「 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B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①习惯法到成文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r 标志 特点 评价 -成文法诞生&广公民法I 万民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内容广泛,条文清晰 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使用范围:罗马公民 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 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 民法大全 时间:六世纪; 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 ② 积极意义:b③ 影响后世:④ 局限: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权至上c 男女不平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②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③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④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① 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f 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a 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a 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i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2)罗马法的评价 过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君主立制形成与 发展(2)确立过程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四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结构】形成时间过程实质和平方式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东欧剧变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原因苏联外部原因西方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利内容:后果过程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原因:内容:结果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重点难点】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是这些国家内部原因和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从内容上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加之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错误得不到纠正,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因此,关键在于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造成消极后果。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唯一可以奉行的模式,虽然各国曾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数未能突破这种模式,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其结果是反对派得到支持并通过大选等方式获取政权。

(2)从外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西方反苏、反共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诱压苏联和东欧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扶植、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史
一、14——16世纪中世纪后期发生的大事:
1、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4~15世纪
政治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2、君主专制形成 15世纪下半叶
14世纪中期
对外:新航路开辟: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
思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4~16世纪
欧洲宗教改革:16世纪
二、近代以来的世界史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初步确立(17~18世纪)
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斯图亚特王朝阻碍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2、法国大革命:1789—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二)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深入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英国美国: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迅速工业发展,但受到阻碍—→南北战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革命—→经济飞速发展
(18世纪德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发展迅速。

普鲁士发展最60年代期快—→分裂割据阻碍发展—→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 1、工业资产—→经济飞速发展
30、40年代)阶级进入
政权中心俄国: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受农奴制阻碍,进展缓慢
—→1861年改革
日本:19世纪中期内忧外患,但资本主义关系进一步发展—→
脱亚入欧—→明治维新
2、形成两大对立阶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
3、19世纪下半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国家成为资方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

(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19世纪70年代 1 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一战爆发(1914—1918)
(四)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19~1928)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欧洲主宰世界)
2、各主要国家情况
英国:实力削弱,世界贸易中心伦敦转移到纽约
英帝国被英联邦取代《威斯敏斯特法》
法国:复仇
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最终退出,说明美国的政治、军事实力还不如英法
一战后德国:受到制裁,埋下复仇情绪
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
俄国苏联建立:1922
(五)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二战时期(1929~1945)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德、日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德国投降
二战爆发开始:1939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胜利 1945.5
日本投降
1945.9
(六)二战后的世界(1945~
1、总体发展政治:20世纪40—80年代两极格局:美苏争霸,表明欧洲列强主宰
趋势世界的国际格局不复存在。

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与瓦解;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2、各主要国家情况
二战后(1)第一世界美苏冷战与争霸(几个阶段和结果)
(2)第二世界:二战后初期经济遭受打击,在美国援助下,经济得到恢复
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复兴与强盛
(3)第三世界:
掀起民族独立浪潮争
开展不结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