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消费升级和内容升级洞察报告
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洞察报告

变化中等
4.5%≤游戏、音频变化幅度<5.5% 部分主机游戏仍需PC端进行,但手游已 经成为游戏市场主流 音频内容办公及生活场景均适用
变化明显
长视频、直播变化幅度≥6.5% 用户打破长视频大屏依赖习惯,快速向手 机端迁移 随着手机端软硬件的改善,直播场景迁移
3
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欣欣向荣
依托移动终端发展,不断孕育新形态内容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消费品质的不断升级,用户需求驱动着内容消费形式的不断革新,深刻地改变着移动互联 网下的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消费全过程,不断拓宽原有应用场景和边界,助力整个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的欣欣向荣。 内容作为直接的消费对象,以在线音乐、有声音频、长视频、短视频、动漫、在线阅读、社交网络、直播、资讯和游戏等 典型类型为代表,共同构成当下多样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
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内容获取不
同因素影响情况
37.6%
三线城市及以上 更关注内容质量和便捷性
三线城市以下 更关注创作者和内容平台
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内容的核心期待要素
35.6%
19.1% 25..60%% 内容质量
30.5% 38.9%
19.7% 33.0%
22.1% 38.0%
22.5% 25..55%% 获取速度/便捷性
32.1%
10.1% 5.2% 创作者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28.4% 7.3% 4.2% 内容供给平台
可信的 丰富的 有趣的 有用的 及时的 高效的 权威的 深刻的
不同期待要素占比(%)
57.7% 57.6% 54.4% 52.4% 47.1% 45.2% 43.3% 38.3%
“对内容的最大期待就 是丰富且真实!”
2024年网购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类别有所侧重。城镇居民网购商品侧重于服装鞋帽(79.6%)、日用品(54.6%)和图书(44.8%)等。农村居民网购商品则侧重于服装鞋帽(81.2%)、日用品(34.1%)和电子产品(28.2%)等。
7、缴费、订电影票和购买机票是受访市民较为欢迎的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76.0%的受访市民在网上缴话费和水电费,56.7%订电影票和卡拉OK,56.1%购买机票和车票,50.6%订餐,48.3%订旅行社和酒店,20.9%租车,12.2%租房,5.6%培训。其中,缴纳话费和水电费、订餐和租车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分别上升了4.6、5.9和9.2个百分点。(见图3)
2024年网购情况调查报告
网购情况调查报告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居民网购消费量快速增长。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北京市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均支出为761元,同比增长45%。为反映居民网上购物的现状,了解居民网上购物的满意度及对网上购物的评价情况,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对2015年有网购行为的居民家庭开展了网购用户专项调查。
优惠快捷受青睐 理性消费比重高
网上购物方便快捷,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吸引人们进行网购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节省时间。调查问卷显示,在通过网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原因中,79%的人认为网上购物足不出户,节约时间,76.4%的人认为价格比实体店便宜,43.2%的人认为网上购物商品(服务)品种丰富,可以进行充分的比较。
2020-2021年Q2消费者消费行为趋势洞察报告

第一季度受疫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出现重要变 化,在抵抗外部环境风险的意识下,理智、谨慎成 消费者们的一致选择。
疫情控制趋于平稳的第二季度,虽然没有迎来大规 模报复性消费,但在休闲娱乐和快速消费品等多个 赛道,消费出现明显回升。在疫情后首个购物狂欢 节618中,各大电商平台都在不同维度取得了增长。
● 6月22日,广东网信办联合有关部门依法约谈 虎牙直播负责人,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 约谈“花椒直播”、“西瓜视频”、“全民小视 频” 3 家属地网络直播平台相关负责人。
1.3 变化倒逼变革
反向定制模式
消费者
提出 需求
提出
需求
平台
商家
反向定制
称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
1.3 变化倒逼变革
直播 经济
地摊 经济
反向定 制模式
1.3 变化倒逼变革
地摊经济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 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 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 是中国的生机。 政策背景的加持加上疫情造成的就业压力,地 摊经济一夜兴起。
阿里巴巴推出地摊 经济帮扶计划
外部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消费行为的变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1.2 变化原因
政策扶持下的背景因素
● 4月,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稳定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的同时,顺应居民消 费升级大趋势和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智 能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推动线上消费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 ● 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一是 大力推动商品消费优化升级;二是全面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三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四 是积极扩大绿色健康节能环保消费;五是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 ● 多地鼓励地摊经济,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 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

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4次调查报告,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这份报告基于对全国各地的互联网用户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涵盖了互联网使用、网络安全、在线购物、移动互联网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报告中一些重要发现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9.89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9.8亿,占总体互联网用户的99.2%。
这一数字再次突显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企业和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报告还发现,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要消费方式。
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7.77亿,占总体互联网用户的78.4%。
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显示了网络购物在中国消费市场中的持续增长势头。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和丰富的商品选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这对传统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截至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中遭受过网络安全威胁的比例为27.4%,其中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议题,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教育,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此外,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年龄分布、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进行了深入调查。
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但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2021-2022年轻人内容消费洞察报告

95后用户喜欢看旅游/旅拍内容,他们乐于 自我支配时间和精力去旅行及发展个人爱 好,容易被旅拍、游记等内容种草;
95后用户重点关注户外风光的摄影美图、 壁纸集锦内容。
热门旅拍、摄影美图 内容形式包括MV风格 的短视频、图片集锦 等,其背景以自然风 光为主。
混搭风格高清壁纸集锦
旅拍合集,背景为山、 河、草原等自然风光
情侣档作品中的用户评论
TOP-2
23%
涉及该类内容占比
“冒昧问一句,你女朋友单身吗?” “细节满分” “各位直男们记下了吗” “我怀疑有人在我头顶按了监控”
“这样的男友去哪里领?” “母胎solo20年的我看得很开心” “老恋爱高手了”
“可以带我一起和你们生活吗”
00后用户爱看笑点密 集、真实搞笑的内容, 槽点越多越好
暑期考研详细计划表
改善单眼皮的教程, 知识点满满
讲解专业游戏操作 技巧的集锦
专业技巧/知识讲解作品中的用户评论
TOP-1
37%
涉及该类内容占比
“请教一期修容可以吗” “单眼皮yyds” “祝大家早日上岸成功” “省了一笔整容钱”
“求微笑唇教程” “博主企图在教会我” “众所周知XX战队主业拍电影” “UP主这波在大气层”
主流内容平台上年轻用户群体 的占比均超过70%,B站和小 红书上的年轻群体占比最多
各大内容平台中35岁以下用户占比
• 35岁及以下的年轻用户群体占
比均超7成,年轻化特征明显;
70.0%
75.9%
78.0%
86.0%
88.0%
• 聚集在小红书和B站上的年轻群
体相对最多,占比超过85%。
抖音
快手
微博
B站
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头部用户内容消费洞察报告

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
内容定制化
头部用户更倾向于接收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内容, 对于新闻资讯的个性化定制有较高要求。
交互体验升级
用户希望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方式,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态度,与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
智能推荐算法
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的智能推荐算法,能够精准推送 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分享行为
近60%的头部用户会将感兴趣的新闻资讯分享到微信、微 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比例最高。
传播影响力
头部用户的分享行为对于新闻资讯的传播具有较大的影响 力,他们的分享能够带动更多用户关注和参与相关话题的 讨论。
PART 04
头部用户内容消费趋势洞 察
REPORTING
XX DESIGN
用户规模
中国移动端新闻资讯用户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行为特点
移动端新闻资讯用户的行为特点包括阅读时间碎片化、内容需求多样化、社交互动频繁等。
PART 03
头部用户内容消费行为分 析
REPORTING
XX DESIGN
阅读习惯与时间分布
阅读时段
头部用户更倾向于在早晨和晚上阅读新闻资 讯,其中早晨的阅读高峰期出现在7-9点, 晚上的高峰期则出现在20-22点。
报告背景与目的
移动互联网普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 闻资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移动端成为主要渠道。
用户需求多样化
用户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日益多样 化,对内容质量、个性化推荐等 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行业竞争激烈
新闻资讯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平 台都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和内容 质量,以吸引和留住用户。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 (4)(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 (4)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4)2、人口结构变化,80、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 (7)(二)表现: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安全健康及精神需求满足 (9)1、更追求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 (9)2、追新逐异,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10)3、对专业性、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1)二、展望:以邻为镜,从日本历史看中国的消费升级 (13)(一)未富先老:1979年的日本经济,1985年的日本人口结构 (13)(二)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处于不同消费时代 (15)1、日本消费经历四个时代 (15)2、中国:总体处于第三消费社会,加速向第四消费社会转变 (16)图目录图1: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4)图2:上层中产阶级和大众中产阶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 (4)图3:不同家庭月消费(千元) (6)图4:消费人口组成变化(百万户) (6)图5:中产阶级人口中三、四线城市占比将显著提升 (7)图6:中国近年来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例趋升 (7)图7: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8)图8:泛90后消费意愿和信心指数 (8)图9:近年来食品类产品消费占比迅速下降(%) (10)图10:近年来体验式消费兴起(%) (10)图11:淘宝消费者主要消费需求调查(%) (11)图12:淘宝商家自身核心卖点调查(%) (11)图13:Under Armour在我国业绩连年大增 (12)图14:2016年京东母婴市场各细分品类品牌排行 (12)图15:天猫国际2016健康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速(%) (13)图16:天猫国际消费品种母婴类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13)图17:中国和日本人均GDP变化 (14)图18:中国和日本的消费率变动 (14)图19: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15)图20:日本各时期消费特征及中国当前所处阶段对比 (17)图21:近年来一线城市精神/物质消费比提升 (18)图22:共享单车用户及行业渗透率快速上升 (18)图23:三四线城市汽车销量占比提升 (19)图24:2016年三四线城市网购消费额占比超过一二线城市 (19)图25:不同城市人群海淘购物占比差异(%) (20)图26:日本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 (21)图27:日本生活消费支出指数 (21)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
中国网民调查报告

中国网民调查报告1月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0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外部环境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
这是全面性关于中国互联网市场整体发展情况的最权威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网名规模达到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
中国手机用户使用率前五的分别为: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和支付宝。
均为BAT三家公司的产品。
在一些细分领域,用户也出现了爆发式高速增长。
比如,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年增长率为83.7%;网络平台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但在2022年四季度增加已经几乎中期停滞,仅增长1932 万;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 1.68 亿。
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舆论4299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22年底提升 2.9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中国网民已经总和欧洲人口总量。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利空因素。
2022年,我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较2022年增长9.2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的网民占比下降16.5个百分点。
同时,新增网民年龄描绘出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向低龄、高龄人群渗透明显。
新网民网民互联网接入设备重复使用情况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资产规模达6.95亿,较2022 年底增加7550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采用比由2022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百分比进一步攀升。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生产量直辖市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投资规模的为26个,与2022年持平。
其中,网民规模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江西省和安徽省,增长率分别为15.7%和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