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

脑沟:外侧裂→顶枕裂→中央沟 脑回:后→前(枕叶→顶叶→额叶)
男 27天 (胎龄33+1周,出生窒息:无)
脑室系统较小呈裂隙状,灰白质分界清楚,呈高低信号相间的柱状影,T2WI上内囊后肢的 后部及丘脑腹外侧均呈低信号
hurt.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hurt.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四a 、matCcha,i2t+i通s de道stin开ed启异常、钙内流(受Ca2+调节的酶(磷脂酶、蛋lov白e w酶ith)a m被atc激h,it活is d→est脑ined细
➢ 治疗:支持治疗(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
糖在正常高值)
对症治疗(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
亚低温治疗
01 概 述
新生儿HIE诊断和分期
➢ 1.HIE 诊断标准:
围生期有以下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临床特征: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with a match,it is destined to be hurt.
02 发 病 机 制
When a cigarette falls in love
新生儿缺氧缺血或窒息所致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Ⅱ级: 脑室内出血(IVH)
CT
T2WI
CT
T1WI
MRI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Ⅲ级:出血后脑室扩大
孕 30 周
2个月后复查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Ⅲ级:出血后脑室扩大
T1WI
T2WI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Ⅳ级:室旁出血性梗死的病理基础
生发基质出血的分级
Ⅳ级:室旁出血性梗死
T2WI
T1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T1WI
T2WI
S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男,10天,宫内窒息史; 静脉扩张,无出血 SWI
T1WI
T2WI
DWI
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双胎之小女,生后7天 SWI
T1WI
T2WI
DWI
HIE复查
6d患儿,脑室后角白 质区内T1WI多发的点 状、点片状高信号。
T1WI
3岁复查T2WI见脑室 呈“方型”(箭头), 脑室旁白质灶性高信 号。
基底节、丘脑的改变
正常
HIE
T1WI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箭头),白质信号减低
足月新生儿----HIE的分度
HIE的MRI分度:
轻度:矢旁区脑(不包括皮层下小囊腔形成)—— 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呈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下 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轻度HIE一般不会造成严重 的并发症。
中度:深部白质的损伤——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 及/沿侧脑室壁呈带状高信号、伴局限性脑水肿。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病理学改变Ⅱ:弥漫性白质损伤 其病理特征是胶质细胞的弥漫性丢失, 受损细胞主要为 少突胶质细胞, 少见囊腔改变。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将使脑 白质的髓鞘化受损、脑白质容量减小和脑室扩大。 *凋亡性死亡后组织消失——组织缺损 *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变方 *萎缩部位——室周特定的白质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影像学特征课件

.
2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产伤: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臀位 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
围产期窒息
医源性:快速输注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
.
25
硬膜下出血
.
26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0/7/23
.
27
硬膜外出血
.
40
T2
T1
DWI
出生后24小时,T2、T1无变化,DWI高信号显示早期梗死
.
41
MRS:及波谱成像,对脑实质的化学成分 进行分析:NAA峰下降---提示脑神经元 受损,Lac峰升高---提示脑实质进行无
氧代谢
.
42
HIE-MRS分析
病变区Lac波: 特征性的表现是在1.3 ppm处
峰状\倒立乳酸波
.
13
男,10天出 生有窒息, 抽搐、肌张 力差入院。
T1WI
T2WI
皮质下囊变,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
14
二 、深部脑白质损伤
侧脑室额角、枕角旁白质损失,T1呈点、 条状高信号
机制:此区域是额叶的髓静脉向大脑深 部终末静脉引流会集处,因缺氧导致淤 血扩张,由于新生儿血管发育不成熟, 在组织学上有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
.
15
男,6天,出生有窒息,
抽搐、反应差入院.
.
16
深部脑白质损伤
脑室旁白质软化(PVL):白质坏死,T1低 信号,T2高信号
机制:由于脑室白质接受软脑膜表面来 自大脑中动脉,或前、后动脉的长、短 穿通支和基底节穿通支的支配,当脑灌 注压和脑血流下降时,此区域血流易减 少,导致脑白质缺血所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颅内出血:主要因创伤所致 ➢脑梗死:扇形低密度区
MRI
➢T1WI显示皮质深层呈脑回样或线状高信号, 主要位于基底脑沟区
➢丘脑基底节损伤:生后早期,T1WI示基底节、 丘脑、脑干呈弥漫性高信号,T2WI可正常; 7-10天,T1WI呈高信号,T2WI示局灶性低信 号区;17天左右,T2WI呈高信号
病理:矢状窦旁区脑损伤主要因足月新生儿部 分性、长时间窒息所致,脑血管分水岭区缺血, 主要发生在矢状窦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呈双 侧对称或不对称,发生皮质层状坏死、液化坏 死和囊变,基底节/丘脑大理石纹状改变,主要 见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发病 率不足5%
CT ➢早期:可呈阴性 ➢发病后3-7天,显示大脑镰旁脑皮质密度减 低,常呈对称性,皮髓质界线模糊不清,多 见于顶枕叶,病变邻近脑室脑沟变窄
二、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发病机制 ➢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血氧含量减低,导 致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和血压下降,致脑血 流量降低,引起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神经细胞膜发生瀑布式的 生化改变,导致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是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累及目标;既 有神经元的急性水肿、坏死,又存在神经元 迟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死亡-细胞凋亡
➢胼胝体萎缩轻度者仅限于后1/3,重度可造 成广泛性萎缩
➢严重的PVL伴皮质萎缩
➢MRI检查因发育不成熟的脑含水量多,常规 SE序列判断脑梗死有一定困难。DWI对判断 有非常价值
正常新生儿,4天
早 产 儿 , 8 天
生后22h,阵发性尖 叫14h间断抽搐5h, 精神弱,易激惹,
四肢肌张力增高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②足月儿 矢状旁区脑损伤 部分:矢状窦两旁(大脑前、中动脉、后动脉供血交界 区即中央前、后回及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急性期:点状、迂曲条带状、雪花状T1WI高信号, DWI高信号; 慢性期:皮质变薄、皮层下白质减少,皮层下囊性灶, 并可见相邻侧脑室积水扩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男 6天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①早产儿 生发基质出血
Ⅰ级:血肿局限性于室管膜下(孟氏孔区或侧脑室体部),脑室内 无积血
Ⅱ级:血肿破入侧脑室,但不伴脑室扩张 Ⅲ级:血肿破入脑室内,伴脑室扩张 Ⅳ级:脑室内出血、扩张,同时伴脑室旁白质损伤或发生出血性脑
梗死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I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发病机制 ②脑组织能量衰竭 ③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④Ca2+通道开启异常、钙内流 ⑤氧自由基损伤 ⑥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病理改变 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而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塞
及白质软化。目前认为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病理改变 ① 脑 水 肿 : AT P 减 少 所 引 起 的 细 胞 内 水 肿 及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加 的 细 胞 外水肿(细胞毒性、血管源性两者皆可压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 脑水肿可见前囟隆起、骨缝加宽、脑膜紧张、脑回扁宽、脑沟变浅 及脑室腔变窄。 ②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大脑及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回萎 缩,胶质纤维增生。此型脑损伤常见的后遗症为运动障碍、智力缺 陷和惊厥。为缺氧性损伤,足月儿多见。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病理改变 ③基底神经节大理石样变性:基底节和丘脑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常 在6个月后才逐渐观察到)。镜检神经元大量脱失、神经胶质增生、 过度髓鞘化。临床上表现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手足徐动与此有关。 为缺氧性脑损伤。 ④大脑矢状旁区神经元损伤:矢状窦两旁的带状区出现缺血梗塞, 该区域相当于肩和骨盆的中枢神经投影区。临床上出现肩及髂关节 无力,也可有皮质盲。多见于足月儿。 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病变位于侧脑 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 洞脑。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智力低下及脑积水。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和随访价值(附100例分析)

l 5 1 9 — 1 2 8: 6 7.
塞。 依病史可以鉴别。
网膜的慢性感 染 ,尤 其是结核 。在 C T上类似 于网膜梗
l 8 o — 4 9 5 :4 5 0 .
肠 系膜的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脂肪类疾病 。C T表现为单
独的块影 。 边缘清晰 , 不均匀的脂肪组织 密度 , 位于空肠系膜 的根部 。因为沿着空肠 系膜延伸 , 以病变 向左旋转 。脂肪块 所
包绕 肠系膜上的血管但不造成狭 窄。肠袢 经常受压移位但不
fr t n o e ge t ro n u ae i ft r a e me t m:c 8 e o n o lc ie o h 8erp r a d cl t t e v
手术切 口周围 的局 限性脂 肪聚集 很常见 。如果脂肪 聚集
为局限性 而且很严重 , 不能与网膜梗塞鉴别 。 2 2慢性脂肪聚积 的原 因 原发性网膜肿瘤 和转移瘤可 . 以引起脂肪聚积 。肿瘤 累及 网膜所 出现的结节影多于 网膜梗
o fr t p po ca p n a e fte c l n A d m ma . f n ace e i li p d g so o o . b o I g i d e h
ig1 9 ; l : 4 — 4 0 n 9 4 9 4 9 5.
在胰腺炎和胆囊炎中。紧靠炎症器官部位的脂肪聚积最
da n s , e ie oo ya d n tr ioy Eu a il i oi g s pd milg aua hs r. n l t rR do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与分析

低 了本病 的病死率 , 减少 、 减轻 了后遗症 的发生 , 对有颅 内出血
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魏桂 连
( 同煤矿集团第 二医院, 大 山西 大 同 0 7 3 ) 3 0 1
【 摘要 】目的 探 讨腹部超 声在腹腔镜胆 囊切除术前后的
占 5 %)低密度 区范围超过 2 8 : 个脑 叶但不 累及 全部 大脑半球 ,
【 关键词 】新生儿
出血
缺氧缺 血性脑病
CT 脑水肿
脑
皮质与髓 质界 限模糊 , 脑沟 、 脑池受压 , 部分合并脑实质出血或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 重度 ( 本组 8 , 7 : 例 占 %) 两侧大脑半球 广泛 弥散分布 的低密度 区 , 白质 界限消失 , 时基底节 区及 背侧 灰 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E) HI 是由于各种 围生期 因素引起
的缺血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 生儿脑 损伤 , 导致 儿童 是 神 经系统伤残 的常见原 因之一 。 T对 HI C E的诊 断与鉴别诊 断 有 非常重要 的作用 , 现将 我院近 5年经 C T确诊 的 10例 H E 2 I 患儿 的 C T影像学表 现及 临床表现 总结分析如下 。
一
定 的局限性 , : 如 不能 提供脊髓 、 神经 根的形态 学资料 ; 能 不
【 张建军 , 2 】 周鹏 , 高雪梅 , . 生理 曲度改变 的 X线表现及其临床 等 颈椎 价值[ . 临 J 中国『床实用医学 ,0 8 2 8 : . ] 20 ,( )3 9
明确椎 间盘变性 的性 质及 椎间盘突 出对椎 间孔 、 隐窝 的侵袭 侧 情况 ; 时对 后缘骨刺 观察亦不 够准确 ; 有 对骨性 椎管 的测 量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探讨

21 C . T与临 床 诊 断 关 系 : T诊 断 为 H E 患儿 7 c I 6例 , 床 诊 临
断 符 合 率 为 8 % , 符合 病 例 中 7例 为 正 常 , 0 不 l 为 蛛 网膜 下 4例
新 生儿 缺血 缺 氧 性脑 病 ( I ) 围 产 期 窒 息 导 致 新 生 儿 HE 是 神 经 系 统损 害 的最 主要 表 现 , 多见 于足 月 儿 , 围产 期 足 月 儿 是 脑 损 伤 的最 常见 的 原 因 。 笔 者 搜 集 整 理 了 我 院 收 治 的 9 5例
H E患 儿 , 报 告 如 下 。 I 现
吉林 医 学 2 1 年 l 01 O月第 3 2卷第 2 9期
新 生 儿缺 氧缺 血 性 脑 病 C T影 像分 析 及诊 断价 值 探 讨
张 羧 , 建英 , 付 李
[ 摘
杰 ( 西 省 宝 鸡 市 蔡 家 坡 西 北机 器 厂 职工 医院 , 陕 陕西 宝 鸡
720 ) 245
要 ] 目的 : 讨 新 生儿 缺 氧 缺 血 性脑 病 ( I) c 探 H E 的 T表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 方法 : 回顾 性 分 析 临 床 收 治 的 9 5例 H E的 C I T表
现 。 结 果 :T与 临 床 诊 断符 合率 为 8 % , 期 阳 性检 出率 为 8 .% , 、 度 H E合 并 S H 发生 率 6 .% , 内 出血 发 生 率 与 H E c 2 早 27 中 重 I A 85 颅 I 程 度 呈 正 比例关 系 , 白质 低 密度 均值 1 u基 底 节 灰 质 核 团 密 度 均值 2 . H , 层 灰 质 密 度 均 值 2 . H , H E程度 不 同 , 脑 4H , 49 u 皮 7 2 u按 I 脑 自质低 密度 有 不 同 的影 像 表 现 。结 论 :T可 以 客观 地 反 映 H E脑 损 伤 的 程 度 及 合 并 颅 内 出血 的 情 况 , 临 床 早 期 明 确 诊 断 、 期 c I 对 早 干 预 具 有 重 要 的诊 断 价 值 。 [ 键 词 ] 新 生 儿 ; 氧 缺血 性 脑 病 ;T表 现 ; 断 价 值 关 缺 C 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27T14:23:55.1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高文何智坤
[导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
高文何智坤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014400)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结合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窒息病史、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MRI影像资料。
结果:50例中,重度7例、中度20例、轻度23例。
50例中均可见局限或弥漫性脑水肿。
其中合并脑实质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室出血2例。
结论: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MRI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6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2014年10月的5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资料。
其中男27例、女23例,最早出生1d、最晚4d,平均
2.7d.。
临床症状主要为紫绀、嗜睡、肌张力低、易激惹、惊厥、呼吸不规则等。
1.2扫描设备、方法:CT检查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排螺旋CT,行头颅平扫。
MRI采用飞利浦1.5T双梯度核磁共振行DWI T1w1
T2w1 FLAIR序列扫描。
2、结果
全部50例患者均进行 CT MRI 扫描。
其中27例中重度患儿,CT征象均可见两个脑叶以上的脑实质低密度区,CT值8hu-15hu,合并出血14例。
灰白质分界不清。
7例重度患儿弥漫性低密度影伴有脑沟消失、脑室明显受压、基底节及背侧丘脑密度正常、出现双圈征。
23例轻度患儿其中18例1-2个脑叶见局灶性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5例未见明显阳性征象。
其中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MR征象:23例轻度患儿均可发现脑皮层及皮层下点状、迂曲状异常信号影。
27例中重度患儿可见深部颞叶脑白质、脑实质弥漫异常信号影、14例合并出血。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
HIE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生命健康,是导致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影像表现其一是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变性等系列变化。
其二是各种形式的颅内出血。
新生儿出生时脑组织水分含量达90%以上,脑实质整体密度低。
且灰白质对比差。
脑循环系统、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存在大脑前、中动脉之间,中动脉皮层支与中央支间乏血供区,也就是分水岭。
而新生儿脑代谢旺盛,占全身耗氧量一半。
当缺氧时,首先影响脑的能量代谢,特别是分水岭区域。
局部乳酸和二氧化碳堆积,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肿胀致脑水肿。
从而影响水分子弥散,DWI成像能很好区分脑水肿类型和状态。
比CT更早发现HLE早期病变。
在缺氧缺血时,髓鞘形成活跃区及血管分水岭的矢旁区最易发生病变。
HIE的MRI 征象:皮层等其深部可见矢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深部白质在T1WI可见对称性点片状信号,或沿侧脑室壁条状高信号。
基底节区T1WI示不均匀高信号,可伴有正常髓鞘化的为囊后肢高信号消失。
同时缺血性损伤后数小时毛细血管增生也可引起T1和T2的缩短。
内囊后肢髓鞘信号缺乏为水肿或梗死,该征象是HIE预后不良的早期征象。
HIE合并颅内出血,发生窒息后,患儿会产生器官血液重新分布,以维持生命器官的氧供应,如果缺氧时间过长,而破坏内环境的平衡性,会发生组织缺血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周围血管床破裂出血。
CT针对脑水肿是以CT值下降来表示,低于18hu为异常,作者认为以低于16hu为标准更能减低假阳性率。
CT征象主要为斑片状或弥漫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轻度:轻度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个脑叶内,呈小片状;中度:脑白质内密度减低灶分布于2~7个脑叶呈花瓣状改变,灰白质分界部分不清;重度:脑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甚至呈反转征,即基底节、丘脑、小脑密度相对增高,脑室受压变小,预后往往不好。
中重度常合并颅内出血。
急性期出血CT为首选,亚急性出血、脑水肿及其他病变MR更敏感、更有优势。
终上所述,CT与MRI结合,可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部位、分期、程度。
对临床诊治、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2]郭铭玉儿科常见病症的现代治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
[3]刘玉花,姜山,肖格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6):514-515.
[4]徐文彪,刘立炜,周少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