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房施工方案

低压配电房施工方案
低压配电房施工方案

101综合办公楼配电房电气安装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劳动力、施工机具投入 (3)

第三章施工程序 (3)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4)

第五章质量保证机构及保证措施 (6)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变配电工程项目位于101综合办公楼,为101综合办公楼、165综合仓库、609机电仪修、152中央控制室和103门卫供电。变配电设备分设在101综合办公楼两个配电房中,南楼配电房:进线隔离柜2面、干式变压器2台、低压开关柜14面、EPS应急电源柜1套;北楼配电房:低压开关柜8面。

1.2 编制依据

(1)投标文件、图纸以及现场工作联系单。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1996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2002

第三章施工程序

3.1 准备阶段

熟悉图纸、规范→ 图纸会审→ 编制设备、材料、加工件计划→ 设备材料检查验收→准备施工机具→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电气施工条件确认。

3.2 施工阶段

技术交底→ 材料发放→ 配合预埋→ 电气设备安装→ 母线安装→ 电缆敷设→ 电缆头制作→ 柜体检查调整。

3.3 调试阶段

电气设备和单元件调试→ 耐压试验→ 操作电源试验→ 系统联动操作实验→ 变压器试验→ 低压柜试验调整→ 模拟试验。

3.4 交工阶段

检查各段相序→ 高压柜各段受送电→ 变压器运行→ 低压柜各段受送电→ 验收交工。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4.1 设备、材料标识一览表

4.2 设备、材料管理

4.2.1 采购。

4.2.1.1乙供材料的采购必须依据技术人员的乙供材料清单。清单需注明材料的详细名称、规格、数量、业主要求、质量标准。

4.2.1.2材料的供应商须经评审合格:制造商是按制造标准制造的,供货商(销售商)是依法经营的。

4.2.1.3采购的材料符合清单上的技术、质量要求,并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出厂证明。

4.2.2开箱检查

4.2.2.1设备运到现场后,与业主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开箱检查;

4.2.2.2外观检查:有无变形,掉漆等现象;仪表、部件是否齐全,有无缺损;备品备件是否齐全;

4.2.2.3规格数量是否与定购相符;

4.2.2.4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4.2.2.5做好开箱纪录,双方签字确认。

4.2.3 入库保管。

4.2.3.1业主有要求的须经业主检查验收后入库保管。

4.2.3.2电气库房必须干燥、洁净,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4.2.3.3存放架牢固可靠,电气设备、材料应悬高摆放在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潮气浸入,影响绝缘强度。

4.2.3.4设备材料入库前应进行认真检查、检验(由材料部门发出通知,?质检、技术部门负责检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入库。甲供设备、材料若有问题及时通报业主,?听取业主的处理意见。(乙供材料检查不合格无条件退货)。检验结论要有书面证据,有记录,检验工作应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施工单位为主,监理单位确认。

4.2.3.5所有设备、材料的说明书、质保书、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需妥善保管,登记造册,设备、材料的铭牌不得遗失。

4.2.3.6设备、材料分类存放在货架上,各类材料采用挂牌标识,标识清晰、

正确不易脱落。

4.2.3.7材料保管由专人负责,并定期提供存放材料清单。

4.2.4 发放。

4.2.4.1凭任务单、领料卡领料,领料卡需有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签字。

4.2.4.2领料人需在领料卡、领料单上签字,名称、规格、数量栏需详细填写。

4.2.4.3安装剩余材料及时退库。

4.3 变压器安装

4.3.1 基础复核

4.3.2确认变压器安装方向,使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和低压配电柜进出线方向一致。

4.3.3 变压器本体安装采用载重量与变压器匹配的汽车吊进行吊装,起吊至10cm时,应停机检查绳扣,吊具和吊机的刹车可靠性,仔细观察周围有无障碍物,确认安全后,始可继续起吊。吊车司机应能直接看到吊运物,掌握吊运位置,否则,应设置多个指挥员。运用枕木、滚杠、倒链辅助就位。

4.3.4 视变压器室内空间:变压器顶部如有吊钩,可采用大于变压器吨位的手拉葫芦将变压器缓慢起升到一定高度,抽掉滚杠,再缓慢落下就位。变压器顶部如没有吊钩,则采用龙门架按上述方式起落。吊装人员必须熟悉变压器的基本常识和在电气相关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对变压器进行吊装,严禁变压器在吊装和就位过程中发生剧烈震动。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

4.3.5 电气施工人员对变压器器身及附件进行全面检查。

4.4 盘柜安装

4.4.1 盘柜基础按施工图制作,完成后与接地线相连并需刷防锈漆一遍,面漆一遍。基础安装允许偏差:

4.4.2 低压开关柜就位。

4.4.2.1低压开关柜开箱检查完毕后,按临时标志在屏面上标注安装编号,用汽车吊吊装至配电室内,再用人力放在基础(支架)上,对配电屏找正找平。

4.4.2.2柜体与基础用M14、M12镀锌螺栓连接固定,柜体间用M12、M10的镀锌螺栓连接连接固定。

4.4.2.3母线搭接面和插接式母线静触头表面的镀层质量及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4.4.2.4柜体用铜线与接地线良好连接。

4.4.2.5配电屏安装允许偏差。

4.4.2.6就位完毕后,柜的保护漆层应完整无损坏。

4.4.2.7标志屏的设备编号,屏面元件回路编号、名称应准确。

4.4.2.8屏(箱)面挂警告牌。

4.4.3二次接线。

4.4.3.1熟悉施工图和开关柜(箱)接线图。

4.4.3.2核查开关柜(箱)接线端子排。

4.4.3.3清扫内部尘垢。

4.4.3.4电缆按顺序固定,电缆头制作安装、挂牌。

4.4.3.5二次线整理整齐,用绑扎带固定绑扎。

4.4.3.6绑扎好的二次线,固定在线架(槽)上。

4.4.3.7套端子号,压端子,按图纸接线。

4.4.3.8二次线接线,排线整齐美观,接线正确。

4.5电缆安装

4.5.1电缆敷设前准备

4.5.1.1核查电缆的型号、规格、数量。

4.5.1.2预试绝缘检查,检查外层电缆有无损伤,电缆封头是否严密,有无受潮现象。

4.5.1.3编制电缆敷设表(敷设顺序,始终点)。

4.5.1.4书写电缆临时贴纸标记和永久挂牌。定明起点,终点设备名称,电缆型号规格和电缆回路编号。

4.5.2电缆敷设

4.5.2.1敷设前,应检查电缆有无机械损伤,电缆盘是否完好,对10KV高压电缆应进行耐压试验,1KV以下的电缆可用1KV绝缘摇表摇测,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兆欧姆。控制电缆可用500V摇表测量,电缆绝缘电阻不少于0.5 M 欧姆。

4.5.2.1用升降式电缆放线架支起电缆盘,放线端在电缆盘上部。大截面或较重的高、低压电缆盘放线可用专用电缆放缆套,人力或机械牵引。沿途用电缆滚轮支撑,使电缆不受摩擦而损伤。人力展放电缆,展放过程中,电缆不得沿地面等粗糙面拖拉。电缆穿管至指定地点,留足余量。

4.5.2.2电缆首终端贴上临时标识,用透明胶带缠绕三圈。

4.5.2.3电缆两端临时封闭,防止雨水浸入电缆,浸湿标识。

4.5.2.4电缆敷设过程中,不得强制扭曲、弯曲。

4.5.2.5每根电缆敷设完成后,按顺序排列在桥架内并按规定每隔一段距离绑扎固定

一次。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直埋电缆应按规定埋设标志桩。

4.5.2.6沿桥架敷设的电缆,敷设完毕经检查合格后立即盖上桥架盖板。4.5.3 高、低压电力电缆头,控制电缆头制作安装。

4.5.3.1测量接线位置,留有适量余量。

4.5.3.2剖开端部电缆,用摇表检查绝缘电阻。

4.5.3.3套电缆头套,绝缘带绑扎,挂永久电缆标牌。

4.5.3.4固定电缆头,切断多余长度,小心剖开电缆芯线,清除芯线残留物,

压接线

端子。

4.5.3.5控制电缆校线,套端子号管,用打号机打号,排线、接线。

4.5.3.6测量电机及现场用电设备绝缘,电缆接线,恢复接线盒盖。

4.5.3.7电缆钢带、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可靠接地。

第五章质量保证机构及保证措施

5.1 质量目标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目标和经济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实现施工技术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施工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国家及行业工程建设合格的质量要求,确保一次试车成功,达到设计能力。

5.2 质量保证机构

建立以项目部质量保证工程师、专职检验员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直接对口到专业施工班组,对各工序的质控点实行有效控制。

5.3 质量保证措施

5.3.1 主要保证措施

5.3.1.1施工管理,准确、有效地控制进度、质量和成本,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工期、质量和成本目标。

5.3.1.2严格执行三级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

5.3.1.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专业设计。按基础、安装两个专业组织编审,使其成为科学地组织施工,保证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使施工各环节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5.3.1.4认真做好施工图纸的专业会审,系统会审和综合会审。以便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正确地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浪费,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3.1.5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是施工工序的首要环节,各级技术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必须按职责坚决执行,未经技术交底不准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同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5.3.1.6严格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正确划分小型设计变更,普通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的界限,严格按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设计变更文件应完整、清楚,并妥善保管,没有有效的设计变更文件不得修改施工。

5.3.1.7认真组织编审各分项、分部或单位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有条件的项目应编制施工工艺卡片或手册。

5.3.1.8严格施工管理,强化施工现场指挥调度系统。严格按施工控制网络进度安排计划,做到月计划,周调度,日安排,令行禁止。

5.3.1.9加强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和利用。工程竣工移交前,有关施工技术档案齐全、工整地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5.3.2 材料管理措施

5.3.2.1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按工程进度组织材料到场,减少库管数量和库管时间。

5.3.2.2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到货计划,满足施工需要。

5.3.2.3不宜露天存放的材料一律进库保管,不能进库的材料搭设防雨朋。

5.3.2.4材料类别分区挂牌存放,以便于进出库管理。

5.3.2.5建立管理台帐制度和入库检查制度。

5.3.2.6调有经验的库管人员到本工程管理材料。

5.3.3 持续开展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技能。

质量工作,以人为本。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由人的素质决定的,因此要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从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入手抓起。项目工程部将坚持开展每周一次质量学习,每月一次质量例会的质量活动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方式持续深人地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的依托”这一观念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并使他们改变旧的传统质量观念,建立新的质量观念。特别是对质量的认识,要从过去的“工程验收合格”,提高到“企业整体质量保证”上来。同时还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做到“练兵不过关,不准上岗”。

5.3.4 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

搞好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经理部除了严格执行公司和业主、监理

之有效的各种制度外,还将根据本工程的实际需要,补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使之配套完善,更具操作性,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使“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们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业主、监理制定的质量管理规定和制度,配合业主和监理共同搞好工程质量管理。

搞好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落实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将在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目标量化和分解,使部门、工地、施工班组和个人都规定有明确的各自责任,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是落实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将继续坚持,工作目标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激励和制约机制的作用

5.4 质量保证体系

5.4.1 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重点强化过程控制。

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提高优质工程有力武器。在本工程施工中,项目经理部将始终不渝地坚决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使施工全过程处干受控状态,并向业主提供质量保证。

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心,我们将按照《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重点强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承担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并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在强化过程控制中,加强质量监督是保证。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建立完善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实行公司内部三级验收制,做到分级管理,各司其职,逐级负责,政令畅通,对质检人员要求一改过去的事后把关的传统作法,实行跟班检查、旁站监督,严格把关。

5.4.2 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工艺。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总目标,我们将对施工安装过程实施优化管理。在本工程中我们将规定工程的优化项目,提出明确的优化指示,并针对性地优化施工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第一要有高于部优、国优的质量标准;第二有优化的施工工艺,对此不仅要制定严格的工艺标准,还要针对安装中存在问

题包括质量通病,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质材料进行技术创新;第三还要有优化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服从建设单位、监理的检查验收,并积极配合.隐蔽工程提前48小时向建设单位、监理提出验收申请。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资料施工,若因施工及其它原因需要变更设计或对施工图有异议时,应向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书面提出设计修改联系单,收到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后方能施工。

加强物资管理。加强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不得使用不合格品。对非我方供应的材料的缺陷必须按规定作出记录,认真处理,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办理签证手续。严格执行原材料材质证书、原材料检验验收和原材料抽样试验制度。项目经理部及各工地和班组定期组织质量学习活动,学习有关质量文件、资料、规范、标准、管理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对施工阶段施工注意事项、总结以往施工中的经验、教训,作好学习记录。

坚持质量工作与经济挂钩原则,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项目经理部与专业施工工地鉴定质量保证合同,奖罚分明,充分调动职工保证施工质量的积极性。施工记录、验收资料及竣工技术资料按照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各队段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及时、齐全。竣工资料齐全、准确、清晰,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移交试生产后一个月内将竣工资料移交建设单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