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重点总结第四章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总结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总结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总结近代史第四章主要涉及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各种思想运动,其中包括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

这些思想运动在不同的背景下兴起,参与者旨在改变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并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思想运动的总结。

启蒙思想是近代史第四章最早出现的一种思想运动,它起源于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想主张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教义的束缚。

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等。

他们主张人人平等、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旨在建立一个理性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自由主义是思想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核心观点是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原则。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自由,反对政府干预。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约翰·洛克等,他们提出了自由贸易、私有财产、市场竞争等概念,对经济和政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由主义的推广在19世纪引发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自由主义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它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社会主义主张消除阶级差异和不平等,并主张建立一个公有制和社会公正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阶级斗争等概念,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广在19世纪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社会运动和工人运动,并对社会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民族主义也是近代史第四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独立和民族意识,主张不同民族的自治和自由。

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加里宁等,他们的观点在欧洲殖民地独立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各种独立运动,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认同的增强。

总而言之,近代史第四章的思想运动包括了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

这些思想运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的不满和追求公正的意愿。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感悟总结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感悟总结

近代史第四章思想感悟总结近代史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近代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启蒙思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这些思想在近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启蒙思想是近代思想的一个重要阶段。

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观念,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的发展。

这种思想对于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启蒙运动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个人权利和自由,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兴起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其次,自由主义思想在近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主张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

自由主义思想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推动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对于个人的自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民族主义思想也是近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提倡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

在近代社会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想成为了许多国家独立和民主运动的重要动力。

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许多国家真正实现了独立和自主发展,为各民族的团结和和平共处打下了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思想是近代思想的一大亮点。

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反对贫富分化和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公有制和社会福利,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近代史第四章讲述了近代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启蒙思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思想。

这些思想在近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团结和独立,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些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对近代历史中的思想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从中吸取智慧和启示,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 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 以反省。‛ 梁启超一战后到欧洲考察后指出:
‚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中,好 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 途是生是好。‛
既然西方人对自己都怀疑了,那么中国人为什么 还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呢? 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 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
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敬告青年》
陈独秀(1880-1942) 安徽怀宁人
胡适(1891-1952) 安徽绩溪人
第四章第四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重要内容重要内容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五四运动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 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 的出路。‛ ——毛泽东
李大钊: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 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崖。‛
思考:
对西方的怀疑只是说明了转向的必然性,为什么 转向东方、转向马克思主义?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194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22、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发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与 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
2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
24、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共产 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 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5、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因为大会对新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成为合作的政 治基础。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 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 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 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 向农村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视频《五四运动》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发生的条件 ) (2)直接导火线 ) (3)五四运动的经过 ) (4)五四运动的结果 )
(1) 历史条件 ) 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 之在人身,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 亡则国家亡! 亡则国家亡! ______ 敬告青年》 《敬告青年》


(1891--1962) )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 倡导“五四” 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长等。 究院院长等。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性 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1915年 青年杂志》 标 志: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基本口号: 民主、 基本口号: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 者和共产主义者, 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前途无限忠诚。 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表明他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成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公会。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的论战是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二大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采取了群众路线的方法。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这是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举行了总同盟罢工。

2月7日北京政府动军警镇压,制造了“二七惨案”。

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在浙江省萧山县。

1922年6月,澎湃在广东省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3月毛泽东主持湘区开展农民运动。

1923年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旧的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工人运动从低潮转向高潮的信号。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5年1月,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五卅运动。

1925年6月19日,广州、香港工人大罢工。

这次大罢工前后坚持了16个月对大革命高潮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7年4月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七一五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2)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3)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有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难以实现。

第三,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1、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工人阶级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是一场真正意义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为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为代表。

马克思在中国的到比较广泛的传播的主要表现?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2、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各地共产党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历史特点: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地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伟大意义:第一,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二大纲要内容和意义?内容:中共二大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分清敌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新的阐释?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和胜利进军的原因?1、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在于: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试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悬殊,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志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