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下哪个事件?
A. 鸦片战争(答案)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阶段的开始?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改革开放
三、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 党的七大
B. 古田会议(答案)
C. 党的八大
D. 遵义会议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是什么?
A. 片面抗战路线
B. 持久抗战路线
C. 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答案)
D. 速战速决路线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哪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
B. 农业、工业、交通业
C. 工业、手工业、服务业
D. 农业、服务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六、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答案)
C. 南方谈话
D. 党的十四大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 党的十八大
B. 党的十九大(答案)
C. 党的二十大
D.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主要知识点(精)

一、历史发展是渐进的:说明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侵略史:从国家上看:先英国,后英法,再日本,再八国联军,再八年抗战从侵略目的上看:先只想要几个通商口岸,后进行资本输出,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最后企图灭亡中国。
近代史和地理:为什么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是日本从反抗史来看:农民——地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从学习西方来看: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运动中心来看:沿海(广东、广西、上海——内地(湖南、湖北、江西——大西北(陕北二、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党史(党的发展史;阶级斗争史(反抗压迫史、革命史(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中共劳苦功高所以,一定要分清阶级,对比去记第一章:点线面:五点:五次战争;两线:压迫史和反抗史;面: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背诵部分:12——16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的特点(注意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条约: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门户开放、海国图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赔款最多、签订条约国家最多、危害最大:辛丑(辛三多西方在中国开办的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英国东方银行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第二章:点线面:三次探索对应三个阶级,一条主线:改变国家命运的早期探索背诵部分:太平天国的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资政新篇》的特点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维新派和守旧派轮战的内容和意义(注意知识点:太平天国、何时军事全盛、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洋务运动的目标、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总理衙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对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次论战维新运动:思想启蒙;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章:主线: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背诵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学说(十六字纲领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为捍卫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知识点: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4年(总部在香港成立是189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和南京国民政府进行比较两次复辟中国国民党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普及后推行的一门通识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发展,并围绕着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1.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侵华2.农民起义及太平天国运动3.清朝政治、军事、文化的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人物1.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2.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及百日维新4.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建立5.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北洋政府与各种政治派别的争斗7.土地革命及红军长征8.抗日战争及日本投降10.开放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问题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农村土地问题及农民运动3.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4.性别平等与妇女解放运动5.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6.国共合作与分歧的形成及演变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8.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与挑战10.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四、复习方法及技巧1.熟悉教材:详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事件及人物,并注意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3.历史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要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思想,这有助于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4.重点突出: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复习时间的安排,可以适当突出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重点。
5.多角度思考:在复习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有助于形成全面、多元的思考方式。
6.做题巩固:通过做一些历年考试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7.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一、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以及评价?8、《资政新篇》的性质以及评价?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13、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6、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17、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17、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18、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2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23、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24、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5、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6、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27、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28、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9、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30、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32、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3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5、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37、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38、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3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40、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41、“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42、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内容是什么?43、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44、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自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弱(参见课本第6-7页)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即可)经济特征: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C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的生产结构2、政治特征: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见课本第9-10页)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是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由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参见课本第14-15页)(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
因为只有只有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解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本国的剥削和压迫,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四、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参见课本第40-43页)1、早期思想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即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具体而言A主张变法: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C主张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2、历史事件: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参见课本第17-25页)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2、历史事件: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辛丑条约》支付赔款达4.5亿两白银;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达40余年;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 122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本科重点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纲要。
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遭遇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
战争结束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领土、剥夺了主权、赔偿了巨额赔款。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揭示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体制在面对外国侵略时的脆弱性。
二、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发生,引入了一系列西方制度和思想,试图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内外因素的干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
但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但由于内外困难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改革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运动之一。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并倡导了现代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加强了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力。
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2页)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32页)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32页)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32页)(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识记:(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33页)(2)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3页)(3)通商口岸(35页)(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36页)2.领会:(1)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34页)(2)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4页)(3)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36页)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37页)(2)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37页)4.综合运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38页)(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8页)(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9页)(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9页)(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39页)(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41页)(5)严复与“救亡”口号(42页)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40页)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41页)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41页)第二章考核知识点(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44页)(2)天京事变(45页)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44页)(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45)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46页)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45页)(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1.识记:(146页)(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7页)2.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47页)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48页)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48页)(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1.识记:(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49页)(2)百日维新(50页)(3)戊戌六君子(50)2.领会:(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49页)(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49页)3.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51页)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影响(50页)第三章辛亥革命考核知识点(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识记:(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53页)(2)中国同盟会(54页)2.领会:(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53页)(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53页)3.简单运用: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54页)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55页)(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识记:(1)保路风潮(56页)(2)武昌起义(56页)(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6页)(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8页)(5)二次革命(59页)2.领会:(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56页)(2)护法运动(59)3.简单运用(1)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58-59页)(2)辛亥革命的局限性(57页)4.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57页)第四章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1)(2)五四运动(62)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62)(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62)3.简单运用:(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61)(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62)4.综合运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61)(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2)(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3)(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64)(3)中共一大(65)(4)中共二大(66)2.领会:(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63)(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66)3.简单运用:(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64)(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66)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5)(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识记:(1)中共三大(67)(2)国民党一大(67)(3)北伐战争(68)(4)中共四大(68)2.领会:(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67)(2)国民革命的兴起(68)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69)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70)(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识记:(1)东北易帜(71)(2)官僚资本(7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7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72)(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73)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72-73)(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识记:(1)革命危急时刻加入共产党的代表人物(75)(2)八七会议(75)(3)毛泽东与湘赣边秋收起义(75)(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7)(5)兴国土地法(77)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75)(2)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75)(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77)(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78)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76)(2)工农武装割据(77)综合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76)(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8)(2)赣南会议(79)(3)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80)(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80)领会:革命根据地的建设(7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79)简单运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79)综合运用: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80)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81)(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识记: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伪满洲国(84)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83-84)简单运用:日本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8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85)(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识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86)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86)《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86)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88)八路军、新四军(87)邓玉芬、马本斋、陈嘉庚(88)领会:《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87)瓦窑堡会议(87)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87)简单运用: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8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87)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86-87)(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识记:台儿庄战役(88)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88)豫湘桂战役(89)领会: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外政策(89)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89)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88-89)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90)(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90-91。
(2)敌后抗日根据地91。
(3)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92。
(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93。
(5)“三三制”政权94。
(6)精兵简政94。
(7)教条主义95。
(8)中共七大96。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91。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93。
(3)大生产运动94。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92。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92。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92。
(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91。
(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93-94。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95。
(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95-96。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97。
2.领会:抗日战争的胜利963.简单运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97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97(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98。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识记:(1)重庆谈判101。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01。
(3)校场口惨案101。
(4)下关惨案101。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99)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102。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100(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103。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03。
(3)《五四指示》104。
(4)《中国土地法大纲》104。
(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104。
(6)“五二0”惨案105。
(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106。
(8)民主党派106。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03。
(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104。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07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08(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识记:(1)战略决战109。
(2)国共北平谈判109。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1092.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103简单运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110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10。
(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111《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15。
(2)“三反”运动117。
(3)“五反”运动117。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115。
(2)没收官僚资本116。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18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115。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116。
(3)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118。
(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18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13。
(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