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焊接工艺教案

合集下载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教案一、课程简介《焊接工艺学》是机械制造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焊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焊接的原理、工艺、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焊接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质量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焊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掌握常见焊接工艺的操作技能;3.熟悉焊接设备和材料的选用以及质量控制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焊接的基本概念1.1焊接的定义和分类1.2焊接的作用和应用领域1.3焊接的优点和不足1.4焊接的发展历程2.焊接的原理2.1焊接过程的热效应和力学效应2.2焊接接头的组成和力学性能2.3焊接中的变形和应力3.焊接工艺3.1手工电弧焊3.2气保焊3.3互焊3.4焊接参数的选择和调整3.5焊接工艺的比较和选择4.焊接设备和材料4.1焊接电源和电弧稳定器4.2焊接电极和焊丝4.3焊接辅助剂和保护气体4.4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评定5.焊接质量控制5.1焊接缺陷的类型和原因5.2焊接质量评定的方法和标准5.3焊接质量控制的措施和要求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焊接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焊接过程,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3.实验教学:设置焊接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焊接设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讨论和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实践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焊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不同焊接工艺的操作技能和焊接质量控制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焊接工艺学》(主编:XXX,XXX出版社)。

2.实验室设备:焊接电源、电弧稳定器、焊接电极、焊丝等。

焊接工艺技术上课讲义

焊接工艺技术上课讲义

(2)辅助工具 如镊子、螺丝刀、剥线钳、吸锡器等 。
完整版课件ppt
3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1.2 焊接的分类
焊接
熔焊
钎焊
接触焊
软焊
硬焊
锡焊
手工锡焊 印刷电路板焊接
浸焊
波峰焊
完整版课件ppt
4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1.2.1锡焊
采用锡铅焊料进行的焊接,是锡铅焊的简称。在电子装配中 是使用最早,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焊接方法。
(3)新烙铁刃口表面镀有一层铬,不易沾锡。使用前先用铿刀或砂纸将镀 铬层去掉,通电加热后涂上少许焊剂,待烙铁头上的焊剂冒烟时,即 上焊锡,使烙铁头的刃口镀上一层锡,这时电烙铁就可以使用了。
(4)在使用间歇中,电烙铁应搁在金属的烙铁架上,这样既保证安全,又 可适当散热,避免烙铁头“烧死”。对已“烧死”的烙铁头,应按新 烙铁的要求重新上锡。
2.4电烙铁使用:
手握铬铁的姿势 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可以保证操作者的身心健康,减轻劳动伤
害。为减少焊剂加热时挥发出的化学物质对人的危害,减少有害气体 的吸入量,一般情况下,烙铁到鼻子的距离应该不少于 20cm ,通常 以 30cm 为宜。
完整版课件ppt
24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握电烙铁的手法示意
• 电烙铁有三种握法: • 反握法: • 正握法: • 握笔法:
完整版课件ppt
25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焊锡丝的拿法
焊锡丝一般有两种拿法。
完整版课件ppt
26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4 电烙铁的使用与保养
(1)电烙铁的电源线最好选用纤维编织花线或橡皮软线,这两种线不易被 烫坏。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章节一:焊接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焊接过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焊接的定义及分类。

2. 焊接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焊接的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焊接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各种焊接方法。

3. 学生观看焊接过程的视频,理解焊接原理。

章节二:焊接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焊接方法及其特点。

2. 了解各种焊接方法的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1. 气焊与气割。

2. 电弧焊。

3. 电阻焊。

4. 激光焊。

5. 电子束焊。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各种焊接方法。

3. 学生观看焊接过程的视频,理解焊接原理。

章节三:焊接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设备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2. 掌握各种焊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内容:1. 焊接电源。

2. 焊接变压器。

3. 焊接电极。

4. 焊接保护气体设备。

5. 焊接辅助设备。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焊接设备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各种焊接设备。

3. 学生观看焊接设备的操作视频,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

章节四:焊接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材料的分类及作用。

2. 掌握焊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内容:1. 焊接母材。

2. 焊接填充材料。

3. 焊接保护气体。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焊接材料的分类及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各种焊接材料。

3. 学生参与焊接实验,实践焊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章节五:焊接质量控制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质量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掌握焊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1. 焊接质量的定义及重要性。

2. 焊接质量控制的方法。

3. 焊接质量检测手段。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焊接质量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学生学习焊接质量控制的方法。

3. 学生参与焊接实验,实践焊接质量检测手段。

《焊接工艺》教学大纲

《焊接工艺》教学大纲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焊接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K1410103(二)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Project for welding Technology(三)开课对象:焊接技术与工程(四)课程性质和地位:《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是针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门专业必修实践课程。

使学生对焊接工艺的制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焊接工艺制定的整个过程,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制定出给定材料的焊接工艺,并完成焊接和相关性能的检测。

(五)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学生在学完了焊接方法与设备专业课程之后,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而开设的课程。

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将包括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接、性能检测几大块内容加以应用。

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焊接工艺的实践运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时数:I周(14学时)学分数:1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七)教学方式以实践操作为主,外加一定内容的课堂讲授。

(八)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实验室实践操作。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1.考核要求:考试课2.考核方式:实践操作与课程报告撰写结合3.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以出勤考核情况、报告修改及实验操作表现为平时成绩, 课程报告成绩占7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节焊接工艺的制定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查找文献,利用文献了解各种焊接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制定出给定材料的焊接工艺。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文献知识查找。

2、焊接工艺的制定。

重点难点:重点为焊接工艺的制定。

难点为焊接工艺的制定。

考核要求:1、文献知识查找。

(识记)2、焊接工艺的制定。

(掌握)第二节焊接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用自己制定的焊接工艺对试板进行焊接,并针对焊接情况,对焊接工艺随时进行调整。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焊接方法及焊接过程。

2. 掌握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3. 熟悉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焊接质量的评定与控制。

4. 学会焊接安全与防护措施,提高焊接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焊接工艺学基本概念:焊接、焊接性、焊接方法、焊接过程等。

2. 焊接方法分类及特点:气焊、电弧焊、电阻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焊接等离子弧等。

3. 焊接过程及焊接参数:焊接过程、焊接参数、焊接程序等。

4. 焊接质量评定与控制:焊接质量、焊接缺陷、焊接质量评定、焊接质量控制等。

5. 焊接安全与防护:焊接安全、焊接防护、焊接劳动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焊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焊接方法分类及特点、焊接过程及焊接参数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焊接工程案例,加深对焊接工艺学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焊接质量评定与控制、焊接安全与防护等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4. 实操演示:观看焊接实操视频,了解焊接操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焊接工艺学》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

3. 视频资料:焊接实操视频,展示焊接过程。

4. 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焊接工艺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焊接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对焊接质量评定与控制、焊接安全与防护的理解。

4. 实操考核:检查学生对焊接操作技能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焊接裂纹、焊接气孔、焊接夹渣、焊接偏析等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7.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定义、作用、内容以及编制方法。

8.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焊接工艺卡的编制。

9. 焊接质量检测方法:视觉检测、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等焊接质量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

焊接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教案章节一:焊接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焊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焊接接头的形成。

教学内容:1. 焊接的定义和分类。

2. 焊接过程的基本原理。

3. 焊接接头的形成和特点。

4. 焊接的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引入焊接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焊接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演示焊接接头的形成和特点。

4. 分享焊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章节二:电弧焊机与焊接电源教学目标:1. 了解电弧焊机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焊接电源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电弧焊机的组成和功能。

2. 焊接电源的种类和特点。

1. 介绍电弧焊机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焊接电源的种类和特点。

3. 展示电弧焊机和焊接电源的实际操作。

章节三:焊接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2. 掌握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焊接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2. 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教学活动:1. 介绍焊接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2. 讲解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3. 分析实际焊接工程中的材料选用案例。

章节四:焊接工艺参数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工艺参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教学内容:1. 焊接工艺参数的概念和作用。

2.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1. 介绍焊接工艺参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方法。

3. 进行实际焊接操作,演示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章节五:焊接质量检验与评定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指标。

2. 掌握焊接质量评定的标准和程序。

教学内容:1. 焊接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指标。

2. 焊接质量评定的标准和程序。

教学活动:1. 介绍焊接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指标。

2. 讲解焊接质量评定的标准和程序。

3. 进行实际焊接质量检验和评定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章节六:常见的焊接方法(续)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保护焊、电阻焊和其他焊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焊工工艺学教案

焊工工艺学教案

焊工工艺学教案教案标题:焊工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焊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焊接工艺和技术。

3. 学习焊接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4. 培养学生的焊接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焊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焊接的定义和作用b. 焊接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基础c. 焊接过程中的熔化、固化和冷却过程2. 焊接的分类和常见工艺a. 焊接的分类:气焊、电弧焊、激光焊等b. 气焊工艺:气焊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气焊焊接技术c. 电弧焊工艺:电弧焊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电弧焊焊接技术d. 激光焊工艺:激光焊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激光焊焊接技术3. 焊接中的安全操作规范a. 焊接安全知识:防护措施、安全设备的使用b. 焊接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通风、防火等c. 焊接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4. 焊接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a. 焊接基本技能的训练:焊接姿势、焊接速度、焊接质量控制等b. 焊接实践项目:根据不同焊接工艺进行实际焊接操作c. 焊接质量检验和评价:焊缝质量的评估和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焊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不同焊接工艺的应用和特点。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焊接设备和工具,培养学生的焊接技能和实践能力。

4.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焊接经验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焊接工艺学教材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展示焊接工艺和实际操作视频。

3. 焊接设备和工具:气焊设备、电弧焊设备、激光焊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针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焊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的焊接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焊接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焊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二课时:气焊工艺和技术3. 第三课时:电弧焊工艺和技术4. 第四课时:激光焊工艺和技术5. 第五课时:焊接中的安全操作规范6. 第六课时:焊接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以上是一份关于焊工工艺学教案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

《焊接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2)掌握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3)熟悉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焊接工艺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焊接工艺的定义及特点;(2)焊接工艺的分类;(3)焊接工艺参数。

2. 常用焊接方法及其特点(1)气焊;(2)电弧焊;(3)气体保护焊;(4)电阻焊;(5)摩擦焊。

3. 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1)焊接质量的定义及重要性;(2)焊接质量控制的方法;(3)焊接质量检验的方法及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2)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3)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难点:(1)各种焊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2)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焊接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焊接工艺的相关图片、视频等;(2)实验设备:进行焊接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焊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2)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焊接工艺知识的掌握程度;(2)综合素质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焊接工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课时);(2)第二章:常用焊接方法及其特点(3课时);(3)第三章: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检验(2课时);(4)第四章:焊接安全与防护(2课时);(5)第五章:焊接工艺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焊接质量检验的过程和分类
过程是:焊前检验、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和焊后成品检验三个阶段组成。
1、焊前检验
预先防止和减少焊接时产生缺陷的可能性。
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
防止缺陷的形成和及时发现缺陷。
3、焊后成品检验
在全部工作完毕,将焊缝清理干净后进行。
4、质量检验的分类
分为无损检验和破坏性检验两大类。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的
掌握焊接缺陷的分类及危害
掌握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焊接缺陷的分类及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教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复习焊接的特点
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焊接的特点及工艺参数,导入焊接缺陷的产生
复习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教师总结。
如何制定焊接缺陷的返修工艺呢?
教师总结。
划出知识点。
课堂小结
总结焊缝的返修的焊前准备及焊补的工艺措施。
教师就板书进行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写出焊接缺陷返修的工艺措施。
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返修
二、返修前的准备
三、返修工艺
课后反思
因产生缺陷原因不易分析,所以焊补工艺不宜制定。
课题
焊接缺陷分析
课型
教师就板书进行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写出无损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各种方法。
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焊接质量检验的过程和分类
二、无损检验
三、破坏性检验
课后反思
本节难点是各种检验方法的目的及适用范围,比较复杂难记不好理解。要牢记而不能混用。
课题
焊接缺陷返修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的
掌握焊件缺陷返修的工艺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焊件缺陷返修前的准备和焊材的选择。
教学难点
掌握焊件缺陷返修的工艺措施。
教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复习焊接检验的方法。
准备上课
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焊接检验的方法,导入焊接缺陷的返修。
复习导入
教学过程:
一、返修
是指为修补工件的缺陷而进行的焊接,也称补焊。它是对无损探伤超标的内部缺陷的焊补。
二、无损检验
指不破坏被检材料的性能和完整性而检测缺陷地方法。它包括:外观检验、密封性检验、耐压试验、无损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
三、破坏性检验
从焊件上切样检查力学性能、抗腐蚀性的实验法。它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分析及实验、金相检验、焊接性试验等。
1、力学性能实验
常用有: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压扁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
焊缝及热影响区金属冷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裂纹。由拉应力和低熔点共晶共同作用形成。
(2)、冷裂纹
接头冷到较低温度产生的裂纹。滞后一段时间出现的冷裂纹叫延迟裂纹。
生于中、高碳钢、低合金或中合金钢中。
原因有:钢的淬硬倾向:焊接应力:较多氢存在聚集
4、凹坑与弧坑
凹坑削弱焊缝强度:弧坑杂质集中导致弧坑裂纹。
操作不熟,电弧过长,表面焊电流过大,焊条未摆动,熄弧过快。过早焊表面缝或中心偏移导致凹坑。
5、下榻与烧穿
下榻焊缝金属过量而透过背面,正面塌陷,背面突起的现象。减小接头的承载能力。烧穿失去承载能力。
电流过大,焊速过慢,间隙太大造成。
6、裂纹
(!)、热裂纹
二、焊接缺陷的危害
破坏接头的连续性,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脆性破坏。
1、引起应力集中
2、造成脆断
三、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焊缝形状尺寸不符要求
坡口不当或装配间隙不均,电流过大或过小,运条手法不当,焊条角度不合适。
2、咬边
电流过大及运条速度不合适,角焊时焊条角度不合适,埋弧焊速度过快。
3、焊瘤
焊瘤处存在夹渣及未焊透。电流过大,焊速过慢池温过高,凝固慢,自重形成。操作不熟练及运条不当。
(5)、加焊回火焊道,焊后需磨去多余金属。凡需预热的材料,预热温度要高于原来50°,道间温度不应低于预热温度。
(6)、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返修。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超过3次。
4、检验
返修完后,应修磨使之与母材圆滑过渡,按原焊缝进行同样内容的检验。
什么是返修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返修前应作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焊接缺陷的种类
缺陷是指接头中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的现象。按位置不同分为:
1、外部缺陷
位于焊缝外表面,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可看到。
如:焊缝尺寸不符要求、咬边、焊瘤、烧穿、凹无损探伤或破坏性试验来发现。
如:未焊透、未融合、夹渣、内部气孔和内部裂纹。
分为宏观金相和微观金相两大类。
宏观为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
微观用1000---1500倍显微镜来检查。
提问检验的过程包括哪几方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质量检验如何分类呢?
教师解释。
无损检验有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破坏性检验有几种方法?
教师总结。
划出知识点。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重点内容:焊接检验的过程和分类,无损检验及破坏性检验的方法。
焊缝表面缺陷,用打磨加工或电弧整形解决。
二、返修前的准备
1、据无损探伤结果,确定缺陷的种类、位置、数量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其产生原因,制定有效地返修工艺。
三、返修工艺
1、清楚缺陷,制备坡口。
坡口角度和深度应越小越好,打磨坡口前应在裂纹两端10毫米处钻止裂孔,以防裂纹扩展。
2、焊接方法及焊材的选择
(1)、弯曲试验
也叫冷弯实验,测定接头的塑性。
分为:横弯、纵弯和侧弯。
(2)、硬度试验
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韦氏硬度法三种。
2、化学分析及腐蚀试验
用直径6MM钻头钻取50---60克进行化学分析。
不锈钢晶间腐蚀实验、应力腐蚀试验、腐蚀疲劳、大气腐蚀实验、高温腐蚀实验。
3、金像实验
主要检查组织及内部缺陷。
课题
焊接质量检验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的
掌握焊接检验的过程及分类。
掌握无损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焊接检验的过程及分类
教学难点
掌握无损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各种方法
教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活动
复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
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复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导入焊接检验的方法。
一般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用原焊缝所用焊条。
3、返修工艺措施
(1)、应控制焊接热输入,采用合理焊接顺序。
(2)、采用小规格焊条直径、小电流。
(3)、采用窄焊道、短段,多层多道,分段跳焊等方法,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每层接头尽量错开。
(4)、焊后要锤击焊缝,以松弛应力。但打底和盖面焊缝不能锤击,以免引起根部裂纹和表面加工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