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滴滴拼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拼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拼车产品分析报告一、拼车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和定位1. 解决的问题核心需求:资源供求不平衡时,用拼车。

上下班,高峰时段人多车少,打不到快车的时候有拼车。

次要需求:时间不那么急的时候省点钱2. 定位,用拼车的用户画像跟打专车出行的用户类似,要求舒适、消费能力中下等与快车中专车和优享的区别是,比专车多花点时间少花钱,而优享是多花点钱,更好的服务,是对快车的人群分层,精细运营。

二、拼车的价值(用户、司机、平台)上面说完了解决的用户问题。

•司机:司机首先需求是钱,因为拼车的乘客属性差异性较大,其次社交属性弱。

根据平台抽成给司机钱,不太了解抽成规则,不予评价。

缺点是必须按路线导航走,比快车更麻烦,司机要联系多个用户。

•平台:本质是购买司机运力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平台获利=客单价之和-司机抽成。

假如:两辆车,都是快车20*2=40,其中一辆车拼车,只要价格为20+20*折扣*N大于40,拼车一定更赚钱,平台自然是希望拼成的人越多越好。

三、产品体验(1)体验环境体验人:于靖权体验环境:小米6,android8.0.0版本号:v5.2.16_424体验时间:2018/8/14(2)使用流程四、经济学角度看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拼车拼车是快车的一种延展,提升运力的方式。

对于已经做决策打车的人来说,用户画像大体是一致的,而对于是专车、拼车、优享,其实是边际量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有关个人决策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来理解。

拼车通过多花点时间,达到少付点钱的效果。

除去车辆供需不平衡时,平台引导快车用户转化拼车,通常人们担心拼车的时候会想,它是否靠谱?会不会因为其他乘客不确定的因素打乱自己接下来的安排?这种不确定性对用户,尤其是特定场景下,是致命的。

因此,相对于省的那一点钱,心理的安全感更重要不是么。

因此,边际成本是损失的时间的机会成本,边际收益是少花点钱。

因此要让更多的人用拼车,边际收益要大于边际成本,至少在用户感官层面是如此。

滴滴货运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货运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货运产品分析报告滴滴货运是滴滴出行旗下的一款物流运输服务产品。

该产品于2018年上线,旨在为商家和个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

本报告将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竞争优势等多个方面对滴滴货运进行分析。

一、产品定位滴滴货运定位于为商家和个人提供物流运输服务。

通过打造一个智能、高效、专业的物流运输平台,滴滴货运致力于解决运输过程中的痛点,提高货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目标用户1. 商家:滴滴货运提供一站式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类规模的企业,满足不同物流需求。

2. 个人用户:滴滴货运可以满足个人用户的小规模运输需求,例如搬家、购物等。

三、产品功能1. 信息发布:商家或个人用户可以在滴滴货运平台上发布货物的信息,包括起始地和目的地、货物大小和重量等。

同时,平台还提供运输价格的估算功能,方便用户了解运输成本。

2. 线路匹配:滴滴货运通过智能算法将货物信息与货车司机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快速找到适合的货车司机。

3. 运输监控:一旦货物上车,滴滴货运平台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货物的运输进度,增加货物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4. 服务评价:用户可以对货车司机的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服务质量。

四、竞争优势1. 平台优势:滴滴货运作为滴滴出行旗下的产品,可以充分利用滴滴平台上的车辆资源,提供更多选择的货车司机,保证供需的匹配。

2. 技术优势:滴滴货运依托滴滴出行的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信息匹配的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 安全保障:滴滴货运对货车司机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核和资质认证,提供安全可靠的物流服务。

4. 服务优势:滴滴货运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客服服务,可以及时解决用户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滴滴货运作为一款物流运输服务产品,定位明确,目标用户广泛。

通过智能化的平台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滴滴货运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滴滴出行产品策略分析研究报告市场营销策划

滴滴出行产品策略分析研究报告市场营销策划

产品生命周期
中国互联网市场
探索期(2006-2014):业务创新和竞争升级。 启动期(2014-2015):政府对互联网出行的监督逐渐加 强,行业整合加剧。 高速发展期(2016-2019):中国互联网出行服务将开始 向2013年就已经出现,但市场一直处 于萌芽期直到2014年下半年。随着资本的进入,拼车平台 开始以大量补贴教育市场,拼车开始进入成长期。在滴滴3 月底宣布进入市场时,拼车市场已经进入相对活跃状态。 此时滴滴已经处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同 时也是其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之中。
心里因素
时间观念较强
乐于接受新事物 对自由度要求较高
教育程度高
白领 司机端: 教育程度中等 70~90后 男性
地理因素
一二线城市
市场定位
滴滴自身定位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角色,介于乘客和司机的中间,将乘客的需求和
司机的供给资源整合利用起来,解决乘客的打车需求,给司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PART THREE 03
产品组合
打车 快车 公交 出行路线查询 公交车况 代驾 单车 租车 二手车
产品线的长度
顺风车 专车 出租车 豪华车
整体业务主次分明。最初开创滴滴的时候,是以“打车”产品线 为主力军,以其为基础, 后来不断地发展壮大其长度,拓宽了它的业务;围绕着“打车”生产线,又不断地建立了 多条与交通相关的生产线,丰富了滴滴的业务。
2012年 2014年 1.北京小桔科技有限 公司成立,9月9日在 1.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 数超过100万,日均单 北京上线 达到521.83万单,成为 2.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 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 单交易平台 投300万美元的融资。 2.过去半年滴滴打车的 用户使用率高达74.1% ,持续行业领跑 。

滴滴出行产品市场细分分析报告

滴滴出行产品市场细分分析报告

滴滴出行产品市场细分分析报告引言滴滴出行是中国领先的出行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出行解决方案。

滴滴产品市场多元化,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滴滴出行产品市场的细分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一、市场细分滴滴出行的产品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细分领域:1. 快车服务滴滴快车是滴滴最基本的出行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内的快速、便利的打车体验。

该服务针对普通用户,价格相对较为经济实惠,主要满足用户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需求。

2. 专车服务滴滴专车是针对高端用户群体推出的出行服务。

专车服务提供高品质座驾和专职司机,为用户提供更加豪华舒适的出行体验。

专车服务价格相对较高,适合商务出行、接送机等高端需求。

3. 顺风车服务滴滴顺风车是基于社交化出行的共享出行服务。

用户可以发布行程信息,与同样目的地的其他用户共享车程,并共享出行费用。

顺风车服务价格相对较低,适合长途出行和线路相对固定的用户需求。

4. 出租车服务滴滴出租车是与城市出租车企业合作提供的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平台呼叫出租车,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该服务主要满足对传统出租车服务有需求的用户。

5. 商务车服务滴滴商务车是为中高端商务用户提供的专属出行服务。

商务车配备专职司机和高品质座驾,提供高端、定制化的商务出行体验。

商务车服务价格相对较高,适合商务会议、高端接待等场合。

6. 滴滴顺骑滴滴顺骑是滴滴推出的电动车服务,针对短途出行的用户需求。

滴滴顺骑为用户提供电动车出行的便利和节能环保的选择。

二、市场细分分析滴滴出行通过以上的细分市场策略,有效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出行需求,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在快车服务和专车服务方面,滴滴的市场份额较大。

这两个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形成了较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滴滴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智能调度,提供高效的打车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

顺风车服务和出租车服务为用户提供共享出行和传统出租车的选择,延伸了滴滴的出行服务范围。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APP分析报告目录1 .行业背景分析 ......................................... 2.1.1 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 (2)1.2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1.3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 (2)1.4合并后滴滴打车稳居移动出行市场领头羊 (2)2. 产品概况..............................................2..3. 产品分析定位和功能.................................... 3.3.1产品定位 (3)3.2用户群体 (3)3.3地域分布 (3)3.4用户评价 (4)3.5产品功能 (5)3.6用户需求用户痛点改进建议 (7)3.7交互体验 (7)4. 运营和商业化 (12)4.1用户运营 (12)4.2盈利模式 (12)5. 竞品分析 (12)6. SWOT 分析............................................ 1.37. 总结 (14)1行业背景分析1.1移动出行市场体量巨大衣食住行,出行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要事。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出租车及巴士地铁等公共交通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4年仅出租车市场就创造了约40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依然有40%的打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2移动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用户基础,使得移动出行变为可能;另一方面大城市“打车难”,尤其是出行高峰期打车难,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了出租车的载客效能,同时还大量引进专车与私家车补充出行市场,满足广大司乘用户的利益需求,形成了良好的闭环,促进了市场的更好的发展。

1.3移动出行市场备受青睐移动出行因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痛点,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先例,备受国内资本市场青睐,已经成为新的风口。

滴滴打车产品分析报告

滴滴打车产品分析报告

学习了一下,就以我一直有在关注的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做一下产品分析快的打车软件产品分析报告产品体验分析第一次打开打的软件会征求开启GPS 功能,应用会自动智能定位乘客所处位置。

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之后即可开始使用应用。

主要步骤:绿色出租车显示附近出租车的数量和位置蓝色招手头像显示自己的位置 点击它可以通过GPS 自动重新定位 步骤一:点击这里可以手动输入自己的具体打车位置步骤二:点击现在打车可以进入更加详细的界面确定到达地址设置常用地址 预约时间点打车步骤三:就是点击确定打车按钮,打车软件自动将你的信息发给附近的司机师傅整体来说快的打车在应用界面设计方面设计清新简洁,使用起来觉得还是方便快捷,快的打车软件还增加了两个比较舒心的功能:1、设置常用打车地址一键打车 2、预约时间点打车步骤一 步骤二在这里手动输入更加精确的出发点可以手动输入目的地也可以按住界面底部语音输入按钮告诉司机师傅出发地点和终点设置完地址后图标会变成绿色,可以直接点击一键打车设置出发时间,出发地和目的地可以预约打车产品定位分析●目标用户:有打车需求的只能手机用户;出租车司机●产品定位:高效率准确打车应用●为用户解决的“痛点”:第一:乘客打车难;第二:的士空跑率高;竞争分析根据上面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滴滴和快的占据了打车软件市场超过98.3%的市场份额,滴滴打车以68.1%的高比例凸显市场领导者地位,快的打车获得30.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在持续四个多月的打车市场“烧钱圈地”告一段落后,全国汽车O2O打车市场的格局基本大局已定。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有巨头扶持,同样是“烧钱”,为什么“烧钱圈地”之后天下是三七分,个人认为是滴滴打车比快的打车更懂得整合资源,更懂得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比如在后补贴时代,滴滴打车联合微信红包推出“分享更有爱”的送红包活动,用户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又多了一份乐趣,滴滴也以此与快的拉开差距,树立品牌形象。

滴滴出行竞品分析--专车、快车之路在何方

滴滴出行竞品分析--专车、快车之路在何方

滴滴出行竞品分析——快车/专车之路在何方生活在交通拥挤的城市,出行不方便,生活体验不佳,生活质量则降低。

滴滴出行在启用新logo下,秉着“服务于人们,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来解决人们出行的痛点,从而让每一个人获得满意的体验”的理念,为用户出行提供整体方案,提高用户生活体验。

滴滴出行快车/专车今后仍需要保持当前市场竞争力任重而道远。

针对目前滴滴出行中的专车/快车业务,选定竞品目标Uber,嘀嗒拼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

这几款APP均有很大的用户群,有一定的用户黏度,在专车市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来自易观智库报告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a) 2015年第2季度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平均次月留存率图1(b) 2015年第2季度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平均次月留存率TOP5图1 易观智库出行APP用户数据排行榜图2 TalkingData移动数据出行APP安卓版排行榜综合APP的主功能点和竞争优势,在图1,图2的数据基础上,按照竞争优势不同,功能差异突出,用户活跃度和覆盖率又比较高的综合因素下,排除相似度特别高又无特色功能的产品类别,选择Uber,嘀嗒拼车,神州专车,易到用车几款是比较合理的。

易观智库的TOP5数据中,嘀嗒拼车虽不在TOP范围,但是其功能相较于51用车,天天用车更具特点,在特色功能上值得借鉴。

其他竞品基本在易观智库TOP范围,竞争力均不容小觑。

下面针对上述5款APP的专车业务,结合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比较。

然后针对其特点,讨论各APP的模式问题。

分析其各自模式下的风险或优势,寻找借鉴和出路。

模式,新政更加严格监管的局势下,一大批私家车可能退出的情况下,和神州专车的局势有一段抗战期,滴滴出行对专车/快车市场占有率的保持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

滴滴出行需逆转政策实际落地之时神州专车获得的先机。

探索之路中,先是有与上海当地政府的合作,在可复制模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接入此模式,当没有与其相同的情况下,寻找其他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诚如神州专车CEO陆正耀所说,在有私家车挂靠且政策还未出台落实的情况下,滴滴与Uber的C2C模式还可以打补贴价格战来争夺市场,此情况下,把握运营推广方式是关键,另一情况发生时,新政管理目前已经在起草,面对国情,滴滴从长远考虑,需要解决线下车辆问题,线下车辆可以有两种模式,诚如神州专车式的自营模式,这种已被占先机,那另一模式是合作,仿如上海合作事件,但复制性差,最后在研究中国巨大二手车市场的潜力中,滴滴是否可以寻找合作的模式出入呢?可以寻找以二手车公司的大量二手车为阵营,结合租赁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的模式,再着手解决牌照问题,最后解决司机资源,这种方式无须进入自己配备硬件设施的模式,可以始终贯彻滴滴的一贯的软模式方式。

滴滴产品收入分析报告

滴滴产品收入分析报告

滴滴产品收入分析报告滴滴产品收入分析报告滴滴出行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成立于2012年。

截至2021年底,滴滴的产品收入持续增长,已成为中国出行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本报告将对滴滴的产品收入进行分析。

一、产品收入来源滴滴的主要产品包括滴滴出行、滴滴快车、滴滴专车、滴滴顺风车、滴滴快递等。

根据滴滴的财报,滴滴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用户乘车服务费用以及滴滴与车主和司机合作的分成和佣金。

滴滴快车和滴滴专车是滴滴出行的高端服务,价格较高,因此能够为滴滴带来较高的产品收入。

滴滴顺风车是共享出行服务,相较于滴滴快车和专车,价格略低,但因为大量的用户使用,仍然为滴滴带来可观的收入。

二、收入变化趋势滴滴的产品收入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滴滴的产品收入为300亿元,2020年增长至400亿元,2021年达到500亿元。

这反映出滴滴在用户数量、市场份额和服务范围上的不断扩张,以及滴滴所提供的服务受到用户的认可和青睐。

三、影响因素分析滴滴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 用户增长:滴滴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滴滴的用户数量持续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和订单量也在增长,这为滴滴带来更多的产品收入。

2. 市场份额扩大:滴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成为绝对的出行市场领导者。

滴滴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良好,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以及车主和司机加入滴滴平台,从而增加产品收入。

3. 服务范围拓展:滴滴不断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包括滴滴快递、滴滴商务、滴滴共享单车等。

这些新的服务项目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拓宽了滴滴的收入来源。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滴滴的产品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出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滴滴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滴滴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滴滴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滴出行“专车”产品分析报告
本文以专车功能为落脚点,对滴滴出行产品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关键的用户痛点。

通过与大众产品快车的对比分析专车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及其背后隐藏的用户特征,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见。

文档结构:1、文档概览与产品简介2、产品背景3、产品结构4、市场与用户分析5、用户产品体验,产品的优点、疑点与相关建议1、文档概览设备型号:荣耀9STF-AL10系统版本:STF-AL10C00B138软件版本:V5.1.32_311体验时间:2018.2.18坐标:浙江省杭州市2、产品简介产品名称:滴滴出行——专车产品类型:移动出行平台支持和平台:IOS、Andriod。

产品slogan:滴滴一下,美好出行产品定位:为中高端用户提供高品质打车服务产品Logo(滴滴出行):产品介绍:滴滴出行是全球化的一站式综合移动出行平台,提供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租车、企业级、共享单车等全面的出行服务。

专车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分为舒适型、行政级、商务型3个标准,集普通叫车、接送机服务于一身。

3、产品背景2012年6月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嘀嘀打车APP;快智科技在杭州成立并推出快的打车APP;双方均为用户提供出租车在线叫车服务。

2013年,快的打车并购大黄蜂打车。

2014年8月,专车上线,为用户提供高端出行服务。

2015年2月,滴滴打车(2014年5月“嘀嘀打车”更名“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战略合并。

2015年9月,全面品牌升级,更名“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收购优步中国。

不同于内容、游戏等产品服务,提供不同类型内容供给或世界观、玩法吸引不同偏好的用户,打车平台的用户核心需求是一致的——尽快叫车并到达目的地,因此在巨头林立的竞争环境下打车平台通过建立个性化服务维护维护消费者的忠诚的能力极其有限,缺少选择价格的筹码,面对有限的用户流量,价格战呼之欲出——滴滴与快的、滴滴快的与Uber接连进行以抢占市场为目的的烧钱大战。

迄今可见:出行领域在兼并收购的浪潮中不断整合走到现在。

滴滴出行的功能由最初的快车服务扩张到囊括专车、豪华车、代驾、租车、车辆交易等的全面出行交通方案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4产品结构5、市场与用户分析5.1网约车,治愈“打车难”之痛打车作为目前主流出行方式之一具有耗时短、行程自由与舒适同时价格较高的特点。

经常选择打车的用户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对舒适性要求较高。

许多常用其他交通方式的用户在特定场景下也会选择打车:如常自驾的人私家车不在身边;无车族赶时间或前往公共交通所不及的偏远地区。

线上出行平台普及之前,在打车领域乘客与司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乘客可以搭乘的车辆限于路
过自身位置的空出租车,而司机只能接视野范围内的乘客。

线下打车存在着低峰时段和地段乘客、出租车资源闲置无法匹配而高峰时段出租车资源不足的问题,俗称“打车难”。

综上所述,用户痛点如下:乘客:乘车高峰段打车难、偏远地区打车难;等待时间未知,时间风险高。

司机:街头巡游接乘客,效率低,空驶率高;接乘客前对乘客行程一无所知,不知道能否接受,不确定性高。

整理需求如下:调查显示,使用打车类app之后乘客等车时间平均减少了约2.6分钟,打车类app出现前等车时间约9.3分钟,打车类app出现后等车时间约6.7分钟,等车时间时间缩短了27.6%,我们可以认为出租车行业效率提高了约27.6%。

公民坐出租车的费用更少了。

只有约9.74%的人认为使用打车类APP之后的费用比使用打车类APP之前的费用增加了,相对的,有26.45%的人认为使用打车类APP之后的费用比使用打车类APP之前的减少了。

排除认为前后费用差不多和没注意到的人数,认为费用减少的人数多于认为费用增加的人数,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使用打车类APP后的费用减少了,即在费用方面打车类APP使公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

打车次数相对增加。

有33.64%的公民认为使用打车类APP 后打车的次数相对增加了,而只有13.22%的公民认为使用打车类APP后打车的次数相对减少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由于打车类APP给公民的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公民打
车的次数才会相对增加。

快车、出租车产品可以满足用户基本型需求,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增加打车市场的交易量与消费金额:更多的用户及时打到车,降低司机端的空驶率。

5.2专车上线,开创中高端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使用专车出于对快车、出租车的替代性需求。

另一方面在打车的用户中必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舒适体验的要求更高,有能力且愿意为更高的舒适体验买单。

快车、出租车产品对于满足这种期望型需求的能力有限。

专车业务针对这样的需求展开,区分高端用户与普通用户,应急需求和计划需求,使得在不对打车市场交易量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事实上更好的服务将吸引因排斥低端服务而不打车的用户进入市场,增加交易量),提高交易金额。

5.3专车VS快车专车价格是快车的
1.5~3.5倍。

一个合理的假设:普通快车目标用户为收入水平在杭州市区平均收入的居民。

2017年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4689.67元,我们可以近似地估算出,专车的目标用户月可支配收入7034.5~16413.83元以上,这类人的生活方式与快车的目标用户必然有不同的地方。

专车与快车相比多了接送机功能——针对这类中高端用户的需求定制:中高端用户群体做飞机频率高;机场赶飞机与下飞机的场景下不满足自驾的条件;中高端用户不偏好地铁、机场大巴这类低舒适度的交通方式;机场距离市中心远,
“ “ 接送机路程远,交易额高,有市场。

6、产品体验 6.1 专车
用户使用流程图 6.2 用户体验自动定位当前地点标志建筑
物并录入起点栏,拖动地图可自选起点,显示等车时间。

有“现在”、预约”、接送机”3 选项,默认选项为“现在”。

(1)
现在起点栏根据地图定位自动填写,点击起点栏进入编辑
页面可重新编辑。

编辑页面中自动提示定位附近标志建筑
地址选项供用户选择并对距离较近和更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添加推荐标签。

手动录入地址信息,根据录入词汇只能提
示携带关键词的地址信息并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和定位地
点的距离等进行综合排序:终点信息需要用户自行录入,
与起点信息栏不同的地方是:终点编辑栏根据用户历史行
为提示地址,增加了家和公司 2 个自定义地址,如果用户
未设定地址,点击标签可进入地址设置编辑页面设置自定
义地址,若用户已经设定自定义地址,可点击标签录入信
息 。

终点信息录入完毕自动跳入呼叫页面:地图现实起点
与终点的位置,用户可以滑动车型信息栏选择车型——舒
适型、商务型或行政级,系统自动估价与报价,默认车型为
舒适型。

如果叫车人与乘车人不一致,叫车人可在代人叫
车页面中编辑乘车人信息,便于司机与乘车人联络。

编辑
乘车人信息后,代人叫车栏将只显示录入的乘车人姓名。

点击呼叫专车,离开呼叫页面。

(2)预约预约功能下,增
加了时间选择栏,可以选择今天起 3 天 0~24 小时以 10 分
钟为单位的乘车时间。

进入呼叫页面后可以继续编辑预约时间。

增加了提前2小时预约儿童坐席的提示。

(3)接送
机相对于立即用车,接机功能将起点栏改成了航班号栏,点击进入航班信息录入页面录入航班号与当地起飞时间(昨天、今天、明天、后天),航班信息与终点信息录入完
毕自动跳入确认呼叫页面,提示用车时间,可选代人叫车(前文已说明)与儿童座椅服务。

送机功能与预约功能相似,可以选择用车时间,但是时间选择上增加了现在的选项,即可以立即用车也可以预约用车。

终点录入页的推荐栏为所在城市机场与航站楼。

在确认呼叫页可以继续调整用车时间信息。

6.3优点、疑点与建议优点:体贴!(1)界面交互流畅。

(2)操作便利。

自动推荐信息省去用户描
述地点的麻烦,省去用户打字时间也便于乘客与司机沟通上车位置。

(3)功能:代人叫车、儿童座椅,考虑到各种
场景的用户需求。

疑点:(1)低调的标签相对于专车高端奢华的服务,在出行方式选择栏中专车的位置安排却显得十分低调,以至于打开APP一眼看不到专车。

在临时立即用车的情景下,许多专车的目标用户不能够找到专车,直接去打快车(快车-优享)或出租车。

专车定位于服务中高端人群,高收入人群时间、精力是稀缺品,不会特意分配精力去注意APP的某项功能。

低调的位置有助于降低专车的使用频率。

(2)谜之返回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