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方法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楼房墙体裂缝是指在建筑墙体中出现的裂缝,可能会给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带来潜在危险。
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建筑材料问题、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建筑结构设计缺陷等。
解决墙体裂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造成墙体裂缝的常见成因包括:
1. 建筑材料问题:建筑材料质量不良或者施工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例如,水泥的配比不合理、墙体砌筑时未按规范进行加固等。
2. 地基沉降:地基土质松散或者地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从而使墙体发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气温的突然变化或者持续高温会导致建筑材料的膨胀和收缩,造成墙体裂缝。
4. 建筑结构设计缺陷:建筑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如梁柱连接处设计不当、墙体上的应力集中等,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为了解决墙体裂缝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检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发现裂缝问题要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问题恶化。
2. 墙体加固: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裂缝处加固钢筋或者设置局部加固材料。
3. 地基处理:对于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如加固地基、填土加固等方式。
4. 使用优质建筑材料:在新建或者维护建筑物时,要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避免因材料问题引起的裂缝问题。
综上所述,墙体裂缝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材料、地基状况、温度变化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建筑质量。
墙体裂缝原因及修补措施

墙体裂缝原因及修补措施墙体裂缝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活动、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人为因素包括装修施工不当、墙体结构设计问题等。
地质活动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地震、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沉降等地质活动会使得墙体产生位移,进而出现裂缝。
此时,需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估,若裂缝严重影响使用安全,应及时寻求专业修复。
温度变化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由于温度的变化,墙体会出现膨胀和收缩,长时间的膨胀和收缩会导致墙体开裂。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装伸缩缝、选用弹性好的材料等方式进行修复,以减缓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
湿度变化是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高湿度和低温低湿度环境下,墙体的吸湿性能不同,导致墙体发生膨胀和收缩,最终产生裂缝。
此时,可以采取加装防湿层、加强通风和调节湿度等方法进行修复。
装修施工不当也会引起墙体裂缝。
如果装修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和粘合材料选择不当,会导致墙体出现渗水和开裂的问题。
此时,应及时进行修复,重新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并加强防水工作。
墙体结构设计缺陷也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墙体的设计应合理结构,如果设计或施工中存在错误,如墙体过于薄弱、缺乏加固措施等,都容易引起裂缝。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重新设计,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墙体裂缝,修补措施也有所不同。
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合适的填缝材料进行修补,如聚合物填缝剂、水泥砂浆等。
对于比较严重的裂缝,还可以使用专业的加固材料,如纤维布或增强钢筋等进行修复,以增强墙体的承载能力。
同时,加强防水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贴膜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结构设计缺陷引起的裂缝,需要重新进行结构加固和设计,以保证墙体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修补措施也应因地制宜。
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裂缝,都应当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墙体的稳定和安全。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高层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墙体裂缝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着住宅的美观,更可能对房屋的结构安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高层住宅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不合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温度变化、材料特性等因素,就容易导致墙体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
例如,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过大,没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当温度变化时,墙体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无法得到释放,从而引发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地基不均匀沉降,就会使墙体受到额外的应力,导致墙体开裂。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地基土的压缩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3、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高层住宅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砌筑墙体时,灰缝不饱满、砖块之间的粘结不牢固;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在墙体抹灰时,没有分层抹灰或者抹灰层太厚,都会使墙体容易出现裂缝。
4、材料质量问题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也是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砖块的强度不足、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防水材料质量差等。
这些质量问题会使墙体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5、温度变化由于高层住宅墙体的表面积较大,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在夏季,墙体表面温度较高,而内部温度相对较低,产生温度梯度,导致墙体膨胀不均;在冬季,情况则相反,墙体收缩不均。
这种反复的温度变化会使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6、地震等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建筑物产生剧烈的振动,导致墙体受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虽然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在高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到抗震设防的要求,以减少灾害对墙体的破坏。
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墙体裂缝是指墙体表面或内部出现裂开的现象,常见于建筑物、房屋等结构中。
墙体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和修补墙体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1.自然湿润和干燥变化:墙体在湿度和干燥环境下会发生体积的变化,长期以来这种变化会导致材料或结构的破裂。
2.地基沉降:当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墙体容易出现裂缝。
地基沉降是指地面下的土壤在变化或调整位置时所产生的运动。
这种不均匀的地基沉降会给墙体施加压力,导致墙体裂开。
3.结构问题:墙体结构问题也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之一、例如,使用低质量的建筑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材料老化等会导致墙体无法承受正常的压力。
4.外部压力:墙体受到外部均匀或不均匀的压力会导致裂缝。
例如,附近有大型建筑物或道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地震等都可能成为墙体裂缝的原因。
面对墙体裂缝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
1.定期巡视检查:定期检查墙体,特别是新房和老房,可以及早发现裂缝的存在,以便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2.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确保墙体的结构稳定和品质可靠。
3.合理设计:在设计墙体结构时,要考虑到地基土质和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尽量减少墙体承受不均匀压力的可能性。
4.排水系统的设置:为防止地基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必要时可以安装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小地基承重。
5.墙体防水处理:对于易受潮的地域或墙体,可以进行合适的防水处理,以减少墙体与外界湿度变化的接触,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
6.加强墙体支撑:对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以在裂缝处加固墙体,例如加固条或预应力杆等,以增加其承载能力。
7.及时修复裂缝:发现墙体裂缝后,要及时进行修复,防止裂缝扩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墙体的强度。
总结起来,墙体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但大部分可以通过合理设计、使用高质量材料、加强维护等方法预防和避免。
定期检查和及早修复墙体裂缝是保护墙体结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步骤。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新装修的雪白墙壁上突然出现了细小的裂缝,黒黒的细缝在白墙上显得格外刺眼,让业主十分的恼火。
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介绍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帮助业主更清楚墙体裂缝问题。
一、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原因1:地基原因引起的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由于应力的扩散作用,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上部开始冻结,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体积膨胀,使土体向上隆起。
原因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热胀冷缩是绝大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砌体也不例外。
由于温度变化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强度而引起砌体开裂。
原因3: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由于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出台,黏土实心砖和黏土空心砖已被普遍地禁止和限制使用,各种砌块因此得以广泛地使用。
但水泥类砌块墙体存在着普遍的裂缝渗水现象。
砌块的湿胀干缩尤其在外墙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砌块的干燥收缩率较大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
原因4: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施工质量不过关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砌筑工人技术水平低、质量意识不高以及承包商有意偷工减料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
原因5: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计不合理或钻探不到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因考虑资金问题而屋面不设计保温层,导致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易产生温度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变差而产生裂变,门窗洞口窗台处没有设计过梁、窗台梁等导致这些应力薄弱处易产生裂缝,建筑物过长没有设计伸缩缝等。
二、墙体裂缝处理方案解决方案1:灌浆加固方法:前提条件:裂缝较细、缝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具体做法: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验砌体柱。
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裂,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案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案墙体裂缝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出现裂缝的现象,这些裂缝可能是细小的,也可能是较大的,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规范、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等因素。
针对墙体裂缝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修补裂缝、改善建筑材料和改进施工工艺等措施。
1.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是常见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墙体砖石质量不均匀、配料不当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2.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期间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也容易造成墙体裂缝。
例如,墙体浇注水泥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振捣,混凝土密实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3.地基沉降:建筑物的地基沉降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常见原因。
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土壤不均匀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
地基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变形,进而造成墙体出现裂缝。
4.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也会对墙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季节交替或者昼夜温差较大时,墙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进而会产生裂缝。
针对墙体裂缝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对细小裂缝的处理:对于细小的裂缝,可以使用填缝剂进行修补。
填缝剂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耐久性,可以填充裂缝并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修补裂缝之后,需要进行美观修饰,以保证墙体的整体美观。
2.对较大裂缝的处理:对于较大的裂缝,需要进行专业的维修。
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开裂缝加宽,清理裂缝内部杂质,然后填充耐久性好的填缝材料。
填缝材料可以选择聚合物胶、水泥胶浆等,填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填缝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改善建筑材料和改进施工工艺:墙体裂缝的产生往往与建筑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有关。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选择质量可靠、规格标准的材料,并且要注意施工时的细节,确保按照规范操作。
此外,还可以在墙体的设计和施工环节中,增加裂缝抗性,例如设置缝宽、缝深限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4.加强地基处理:对于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问题,需要加强对地基的处理。
墙体裂缝的原因及修补方案

墙体裂缝的原因及修补方案墙体裂缝是指墙面出现的裂缝,一般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设置和运用、施工质量和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墙体裂缝原因及修补方案。
一、常见墙体裂缝的原因:1.建筑物自身沉降:建筑物自身存在倾斜或沉降问题,导致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力量,从而产生裂缝。
2.地基问题: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面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土壤膨胀和收缩,会对墙体施加压力,导致墙体裂缝。
3.温度变化: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建筑物扩张和收缩,过大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墙体的裂缝。
4.水分问题: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水分积聚,会导致墙体材料膨胀,随着水分的消失,墙体收缩,产生裂缝。
5.结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缺陷、不良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产生裂缝。
二、墙体裂缝修补方案:1.补漆法: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特殊的墙面补漆材料进行修复。
先将墙面裂缝进行清理,然后使用补漆材料填补裂缝,待完全干燥后,可以进行整体的墙面刷漆。
2.胶水法:对于较深的裂缝,可以使用专业的墙体填缝胶进行修复。
首先将裂缝内部进行清理,然后使用填缝胶填补裂缝,使其充分填满,在填缝胶干燥前进行修整和抹平,待干燥后,可进行表层的装饰。
3.外部加固法:对于较大和较严重的裂缝,需要进行外部加固修复。
首先对裂缝进行清理,然后在墙体外部开设修复口,进行加固处理。
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加固或加固钢板等方式,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4.补强法:对于部分负载墙体裂缝,可以采用补强加固的方法进行修复。
使用专用墙体加固材料,将其贴附在墙体裂缝附近,以增加墙体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5.防水处理:若裂缝是由于水分问题导致的,需要进行防水处理。
首先找出水分渗透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加装防水层或进行防水涂料处理,以免水分再次侵入造成裂缝。
三、预防墙体裂缝的方法:1.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选择质量好、稳定性强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墙体裂缝的概率。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温度变化: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会使墙面、地面等
处出现裂缝。
这种情况下,要请专业人员评估并修复裂缝,防止其扩大。
2.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材料使用不当、施工工
艺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3.建筑物的沉降:由于地基处理不当或外力影响,建筑物的沉降
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4.建筑材料问题: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好,或者材料之间的兼
容性不好,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复法:对于一些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表面修复的方法。
例如,可以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然后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
2.注浆法:对于一些较大的裂缝,可以采用注浆的方法。
具体来
说,就是将水泥浆或其他适当的填充物注入到裂缝中,然后通过压力使填充物硬化并填补裂缝。
3.加固法: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裂缝,可能需要采用加固的方法。
例如,可以在裂缝周围增加钢筋网,或者在墙体内部增加支撑,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4.拆除重建:如果裂缝非常严重,或者由于建筑物的沉降等原因
导致裂缝无法修复,那么可能需要拆除重建。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缝,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裂缝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裂缝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同时,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建筑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墙体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些裂缝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实现,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和建筑物倒塌,墙体裂缝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公众利益等诸多方面,在关于商品房的质量投诉案件中,由于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越来越多,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如引起建筑物透风、渗漏):还可能破坏墙体的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因此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
墙体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对业主在观感和使用上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困扰着业主和开发商。
因此分析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开发商及业主共同关注的课题。
根据近几年对市民投诉的统计资料来看,与建筑物裂缝有关的占90%以上。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观感角度及正常使用角度来说,建筑物的裂缝问题均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 墙体裂缝的概述2.1墙体裂缝的危害墙体裂缝,特别是砖混结构住宅楼的现浇板裂缝、墙体裂缝、多层现浇框架填充墙裂缝,属于当前建筑物多发性、普遍性的质量顽症。
许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了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从而缩短了结构从制作到钢筋开始锈蚀(即碳化历程)所经历的时间。
而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
破坏钢筋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出现胀锈裂缝时(纵向裂缝)表明混凝土保护层内钢筋己严重锈蚀,结构的安全度随之迅速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砌体结构的墙体裂缝则会引起建筑物的渗漏,降低建筑物的刚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若墙体裂缝进一步扩展,还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裂缝控制的要求裂缝有宏观、微观之分,更有有害、无害之别,建筑物裂缝宽度小于O.05mm 的属于微观裂缝,反之属于宏观裂缝。
所谓裂缝的有害、无害之别,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性质、所处环境条件、裂缝所处部位、裂缝大小等。
一般认为,凡引起下列后果的裂缝为有害裂缝,如:损害建筑物的功能;引起其它因素的破坏;降低结构刚度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损害结构表面功能等。
国内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裂缝是否需要处理,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所处环境、结构类别(静定或超静定)、配筋情况等综合考虑,对处于正常室内环境下的温度收缩等变形裂缝,其处理的界限可适当放宽。
2.3墙体裂缝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裂缝可以有很多的分类方法,一般有:按照裂缝生成原因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如:在各类直接荷载作用下,砌体产生的裂缝为受力裂缝;而因收缩、温度及湿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按照裂缝的危害性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按照材料、构件分类:砖砌体裂缝、砌块墙体裂缝及混凝土结构裂缝。
3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质的裂缝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他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
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3.1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成因非常复杂,砌块的干燥收缩、耐久性的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施工质量不合格以及构造措施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对填充墙变形和开裂产生影响,当某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填充墙的强度极限时,填充墙就可能开裂。
因此,分析填充墙裂缝的成因必须把砌块的质量、环境变化、施工质量以及构造措施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1.1形成原因a. 砌块质量引起的填充墙裂缝。
砌块强度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筑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主要是B05级和B07级,B05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2.5Mpa,B07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3.5Mpa,而且随着砌块强度等级的增加,干燥收缩值也明显增大。
砌块的干燥收缩过大是填充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干燥收缩较大是各类混凝土砌块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填充墙而言,必须严格控制砌块的干燥收缩,否则砌块上墙以后将产生较大的收缩,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b.温度应力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温度应力会超过砌块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使填充墙开裂。
而且在高温时,砌块表层迅速失水,不仅加剧了砌块的收缩,也造成砂浆失水量增大使粘结强度降低。
此外由季节温差产生的应力也可能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无法控制,因此应避免高温季节砌筑填充墙。
c. 砌块耐久性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碳化和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均产生较大影响。
碳化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有不利的影响,当填充墙表面未进行饰面处理时,砌块表面会在较短时间内碳化,使己碳化部分的砌块抗压强度和抗裂性降低。
如果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就进行抹面施工,由于抹面砂浆的保护,碳化对填充培裂缝的影响可以忽略。
对一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填充墙砌筑完成以后长达半年甚至1年的时问后进行抹面处理,砌块表层会发生碳化,使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降低,容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对外墙而言,主要是降雨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内墙则主要是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渗漏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
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增加时,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同时干湿循环也引起相应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应力,填充墙也可能产生裂缝。
d.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块和抹面砂浆都是构成填充墙的基本单元,填充墙在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形,这些变形都将以一定形式和数量分配到抹面砂浆和饰面部分,加上面层本身的干燥收缩和温度变形,使抹灰层和墙体的粘结面更多的处于受剪或受拉状态。
由于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时,砌块面层和内部的含水率变化与外部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变形差,就会产生裂缝。
e.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墙体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时间较短,许多施工人员对这类砌块的特性缺乏了解,施工中仍沿用砌筑粘土砖的施工方法,会造成填充墙质量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各类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的产生与砌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许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
砌筑填充墙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空心砌块,由于块型特征限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由于砂浆早期收缩较大,水平灰缝厚度过大,会加剧填充墙的竖向沉降,影响填充墙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产生结合部位的水平裂缝。
此外,随着水平灰缝厚度的增加,灰缝内砂浆横向变形加大,加剧了填充墙受压后的拉、弯、剪等复杂应力,使填充墙在较低荷载下开裂。
砌筑填充墙时砌块搭接长度不够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砌筑填充墙至距框架梁底部约200mm处时,一般采用实心砖倾斜约60度的立砖斜砌方式填塞填充墙和梁底部的空间,由于砌筑难度较大,实心砖和梁底的空隙处砂浆饱满度很低,有时甚至没有砂浆。
抹面工程完成后,实心砖和梁底空隙被掩盖了,当填充墙产生沉降变形时,梁底部和填充堵之间会产生水平裂缝。
砌块含水率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规范规定:加气混凝土制品施工时的含水率一般宜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可不大于20%。
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各类轻质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和龄期,主要是保证施工时砌块的收缩能基本完成,从而有效的减小填充墙收缩变形并且保证填充墙的强度,减少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在施工现场,砌块一般都是露天堆放而且无防雨措施,必然存在淋雨现象。
造成砌块含水率不均匀。
同时小型砌块尺寸较大,含水率很难控制,而许多工程中施工人员仍然采用润湿粘土砖的方式对砌块浇水润湿,即砌筑前24h给砌块大量浇水润湿。
由于砌块吸水量较大,浇水很难均匀,上部砌块吸水过量而下部砌块尚未润湿,造成砌块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砌块上墙后的收缩变形也产生较大的差异。
同时,在进行填充墙抹面施工时,为了提高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强度,仍然对砌块进行浇水润湿,使砌块的含水率处于较高状态。
砌块含水率高,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干燥收缩必然增大,填充墙容易出现裂缝。
含水率对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的影响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砌块失水速度较慢,当混凝土砌块表层含水率处于较低状态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可能仍然较高。
如果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较高,则砌块内部和表层的含水率差异就越大。
加气混凝土失水收缩时,产生毛细管压力,如果存在含水率梯度,则毛细管压力会产生应力梯度,引起加气混凝土表面微裂纹的扩展。
根据实验室内测量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可知,当砌块表层30mm的含水率在5%左右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仍然超过20%,砌块表层和内部由此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变形差异可以超过0.2mm/m,收缩应力可以达到0.22MPa.当砌块砌筑成填充墙后,由于砌块与外界接触面积减小,砌块内部含水率变化会更加缓慢,由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应力可能更大,造成填充墙产生裂缝。
埋设管线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施工时水电气管线不可避免要穿越填充墙,调查时发现,管线穿越填充墙的洞口处比较容易出现沿洞口上角向上延伸贯穿墙体的斜裂缝。
规范规定填充墙构造柱的间距应小于4.2m,构造柱间距减小,可以减少填充堵的收缩变形,同时可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及延性,对控制填充墙裂缝有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砌块干燥收缩值较大,而且砌块含水率差异也很大,造成填充墙收缩不均匀,使填充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裂缝。
因此,可以认为单纯缩小构造柱间距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填充墙裂缝,还使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增加。
为了提高填充墙的整体性以及减少填充墙和柱子之问的竖向裂缝,通常采用后植钢筋加强填充墙和柱子之间的连接。
当填充墙产生收缩变形时,拉结钢筋可以承担拉应力,以避免填充墙和柱子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局部受压是砌体中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调查中发现,在门窗洞口过梁的支承处,填充墙因局部受压容易出现斜裂缝和水平裂缝。
施工过程中,过梁一般直接支承在砌块上,梁端支承处填充堵的局部受压属于局部不均匀受压,过梁端部支承在填充墙上,当过梁上方填充墙高度较大时,与过梁端底部接触的砌块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同时过梁产生挠曲变形,梁端顶部与填充墙的接触面积将减小,甚至与填充墙脱开,使填充墙产生水平裂缝或斜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