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知识讲解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墙体裂缝是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成因复杂多样。
下面将对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墙体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土壤沉降:土壤的沉降是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从而引发墙体裂缝。
2. 基础不稳:建筑基础的不稳定也是墙体裂缝的原因之一。
基础的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基础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基础沉降或水分变化导致。
3.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之一。
当墙体暴露在日晒雨淋下,由于温度变化会引起墙体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 结构设计缺陷:墙体结构设计缺陷也会导致墙体裂缝。
墙体设计未考虑到水平和垂直荷载的影响,或者墙体本身的强度不足等。
1. 加强基础施工:合理设计和加强基础施工是防治墙体裂缝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高强度水泥和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加强墙体结构设计:墙体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平和垂直荷载的影响,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3. 控制土壤沉降:在选择建筑地点时,要选择坚硬的土壤或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以减少土壤沉降对墙体的影响。
4. 控制温度变化:在墙体施工中,要合理选择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材料,如陶瓷、石材等。
5. 定期维护检查:对于已建成的建筑,要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及时修补墙体上出现的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墙体裂缝是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成因复杂多样。
为了防治墙体裂缝,需要加强基础施工,加强墙体结构设计,控制土壤沉降和温度变化,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只有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因此对于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墙体裂缝的成因1. 材料质量问题墙体材料的质量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含水量较大,就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2. 设计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结构不均衡,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3. 施工工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也会造成墙体裂缝。
比如墙体的浇筑过于浪费、振捣不均匀、混凝土松动等。
4.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过大、不均匀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不均会使墙体的荷载分布不均衡,从而引起裂缝。
5. 温度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墙体裂缝的因素之一。
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由于温度的变化,墙体的膨胀和收缩会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1. 选材严格把关在施工前要严格把关材料的选择,选用质量好、含水量低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 合理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墙体结构和材料,保证墙体的均衡力学性能,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3. 规范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规范化。
尤其是在砼浇筑过程中,操作要规范、振捣均匀,确保砼的均匀性。
4. 加强地基处理对于地基要进行加强处理,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小地基沉降对墙体的影响。
5. 采取保温措施可以在墙体内部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降低墙体的膨胀和收缩。
6. 定期维护建筑物竣工后,要定期对墙体进行维护,对墙体进行表面的保养和修补,及时发现并排除墙体裂缝问题。
结语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产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要重视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对已经出现的裂缝也要及时维修,避免更大的安全隐患的产生。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对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建筑设计、材料使用、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墙体裂缝的成因1. 建筑设计和结构问题:建筑物的设计不合理,结构刚度过低或者设计缺陷等,容易引起墙体裂缝。
2. 建筑材料问题: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特别是砂浆、砖块等施工材料质量差,容易导致墙体裂缝。
3.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墙体立柱、梁柱等连接处的质量问题,如包裹不紧,不牢固等,容易导致墙体裂缝。
4. 自然因素:地震、风力、温差等外力因素引起的墙体挤压、变形等,也会导致墙体裂缝。
5. 使用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会导致墙体承受更大的荷载,如果超过了墙体的承载能力,也会引起裂缝。
二、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1. 加强建筑设计和结构检查:在建筑设计阶段,应注重结构设计合理性,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来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
并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结构检查,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
4. 合理施工工艺: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掌握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速度和施工条件,避免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受到额外的挤压或其他外力。
5. 建筑物使用和维护管理: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控制建筑物的荷载,尽量避免超载情况的发生。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墙体裂缝,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墙体裂缝的防治需要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质量管控和后期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对于已经出现的墙体裂缝,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修复,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指墙体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缝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墙体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
对于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原因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没有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变形、材料特性等因素,就会导致墙体开裂。
例如设计不合理的墙体结构、开窗、开门等位置选址,都可能引发墙体裂缝。
2.施工原因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墙体的浇筑质量不过关,墙体成型后的加固处理不到位等,都会出现裂缝现象。
3.材料原因墙体使用的材料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
墙体外墙贴面的材料、内墙隔墙的制作材料、混凝土质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4.周边环境原因周边环境原因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地震、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5.使用原因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如地基沉降、地震等外力作用,都会导致墙体形成裂缝。
二、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在设计墙体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布置墙体的结构,减少墙体裂缝的可能性。
在设计开窗、开门等位置时,要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和变形特性,避免出现裂缝。
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墙体浇筑、加固处理等工艺的质量监控,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墙体裂缝。
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尤其是外墙贴面材料、内墙隔墙制作材料等,要选择有保证的品牌和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以确保墙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环境控制要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在施工时要避免恶劣天气对墙体的影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墙体的施工质量。
5.维护保养在墙体完工后,需要对墙体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新装修的雪白墙壁上突然出现了细小的裂缝,黒黒的细缝在白墙上显得格外刺眼,让业主十分的恼火。
今天小编就要跟大家介绍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帮助业主更清楚墙体裂缝问题。
一、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原因1:地基原因引起的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由于应力的扩散作用,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上部开始冻结,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体积膨胀,使土体向上隆起。
原因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热胀冷缩是绝大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砌体也不例外。
由于温度变化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强度而引起砌体开裂。
原因3: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由于国家保护耕地的措施出台,黏土实心砖和黏土空心砖已被普遍地禁止和限制使用,各种砌块因此得以广泛地使用。
但水泥类砌块墙体存在着普遍的裂缝渗水现象。
砌块的湿胀干缩尤其在外墙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砌块的干燥收缩率较大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
原因4: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施工质量不过关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砌筑工人技术水平低、质量意识不高以及承包商有意偷工减料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
原因5: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表现为:基础设计不合理或钻探不到位,导致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因考虑资金问题而屋面不设计保温层,导致屋面结构层与墙体之间易产生温度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变差而产生裂变,门窗洞口窗台处没有设计过梁、窗台梁等导致这些应力薄弱处易产生裂缝,建筑物过长没有设计伸缩缝等。
二、墙体裂缝处理方案解决方案1:灌浆加固方法:前提条件:裂缝较细、缝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具体做法: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验砌体柱。
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裂,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
墙体裂缝的原因及修补方案

墙体裂缝的原因及修补方案墙体裂缝是指墙面出现的裂缝,一般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设置和运用、施工质量和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墙体裂缝原因及修补方案。
一、常见墙体裂缝的原因:1.建筑物自身沉降:建筑物自身存在倾斜或沉降问题,导致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力量,从而产生裂缝。
2.地基问题: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面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土壤膨胀和收缩,会对墙体施加压力,导致墙体裂缝。
3.温度变化: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建筑物扩张和收缩,过大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墙体的裂缝。
4.水分问题: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水分积聚,会导致墙体材料膨胀,随着水分的消失,墙体收缩,产生裂缝。
5.结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缺陷、不良施工工艺等都可能导致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压力,产生裂缝。
二、墙体裂缝修补方案:1.补漆法: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使用特殊的墙面补漆材料进行修复。
先将墙面裂缝进行清理,然后使用补漆材料填补裂缝,待完全干燥后,可以进行整体的墙面刷漆。
2.胶水法:对于较深的裂缝,可以使用专业的墙体填缝胶进行修复。
首先将裂缝内部进行清理,然后使用填缝胶填补裂缝,使其充分填满,在填缝胶干燥前进行修整和抹平,待干燥后,可进行表层的装饰。
3.外部加固法:对于较大和较严重的裂缝,需要进行外部加固修复。
首先对裂缝进行清理,然后在墙体外部开设修复口,进行加固处理。
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加固或加固钢板等方式,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4.补强法:对于部分负载墙体裂缝,可以采用补强加固的方法进行修复。
使用专用墙体加固材料,将其贴附在墙体裂缝附近,以增加墙体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5.防水处理:若裂缝是由于水分问题导致的,需要进行防水处理。
首先找出水分渗透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加装防水层或进行防水涂料处理,以免水分再次侵入造成裂缝。
三、预防墙体裂缝的方法:1.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选择质量好、稳定性强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墙体裂缝的概率。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墙体裂缝是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墙体裂缝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建筑材料质量不佳等等。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墙体裂缝的发生。
一、墙体裂缝成因1.地基沉降:地基土壤的承载力有限,当房屋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地基发生沉降,导致房屋出现下沉和变形,从而出现墙体裂缝。
2.温度变化:墙体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下,遭受到日夜温差的影响,从而形成裂缝。
在冬季,墙体中心部分与周边构件的温度差距大,容易发生冷缩收缩。
高温季节,墙体中心部分的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热胀膨胀引起开裂。
3.湿度变化:墙体受潮或渗水会引起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变形,也容易引起墙体裂缝。
特别是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墙体容易遭受潮湿侵袭。
4.建筑材料质量不佳:光滑度、尺寸精度等建筑材料的问题都会导致墙体的裂缝。
二、墙体裂缝防治措施1.在设计阶段注意地基的选址和建筑结构。
2.进行地基处理,如挖宽基础、加深基础、增加地基承载面积等,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3.加强墙体结构的质量控制,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材料质量的把控、建筑工艺的控制等。
4.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保证施工质量。
5.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墙体受潮或渗水。
6.进行二次加固,增强墙体的抗裂强度。
7.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维护,避免长期忽略墙体问题。
总之,墙体裂缝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预防和治理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到在设计、施工以及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为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温度变化: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会使墙面、地面等
处出现裂缝。
这种情况下,要请专业人员评估并修复裂缝,防止其扩大。
2.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材料使用不当、施工工
艺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3.建筑物的沉降:由于地基处理不当或外力影响,建筑物的沉降
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4.建筑材料问题: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好,或者材料之间的兼
容性不好,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复法:对于一些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表面修复的方法。
例如,可以用水泥、石膏等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然后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
2.注浆法:对于一些较大的裂缝,可以采用注浆的方法。
具体来
说,就是将水泥浆或其他适当的填充物注入到裂缝中,然后通过压力使填充物硬化并填补裂缝。
3.加固法: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裂缝,可能需要采用加固的方法。
例如,可以在裂缝周围增加钢筋网,或者在墙体内部增加支撑,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4.拆除重建:如果裂缝非常严重,或者由于建筑物的沉降等原因
导致裂缝无法修复,那么可能需要拆除重建。
总之,对于不同类型的裂缝,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裂缝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裂缝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同时,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 绪论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建筑裂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墙体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些裂缝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实现,甚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和建筑物倒塌,墙体裂缝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和公众利益等诸多方面,在关于商品房的质量投诉案件中,由于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越来越多,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如引起建筑物透风、渗漏):还可能破坏墙体的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因此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
墙体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对业主在观感和使用上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困扰着业主和开发商。
因此分析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开发商及业主共同关注的课题。
根据近几年对市民投诉的统计资料来看,与建筑物裂缝有关的占90%以上。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观感角度及正常使用角度来说,建筑物的裂缝问题均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 墙体裂缝的概述2.1墙体裂缝的危害墙体裂缝,特别是砖混结构住宅楼的现浇板裂缝、墙体裂缝、多层现浇框架填充墙裂缝,属于当前建筑物多发性、普遍性的质量顽症。
许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渗透到混凝土中去,加快了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从而缩短了结构从制作到钢筋开始锈蚀(即碳化历程)所经历的时间。
而化学介质、气体、氧分子及水分子等也同时侵入裂缝。
破坏钢筋钝化膜,在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出现胀锈裂缝时(纵向裂缝)表明混凝土保护层内钢筋己严重锈蚀,结构的安全度随之迅速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砌体结构的墙体裂缝则会引起建筑物的渗漏,降低建筑物的刚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若墙体裂缝进一步扩展,还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裂缝控制的要求裂缝有宏观、微观之分,更有有害、无害之别,建筑物裂缝宽度小于O.05mm的属于微观裂缝,反之属于宏观裂缝。
所谓裂缝的有害、无害之别,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性质、所处环境条件、裂缝所处部位、裂缝大小等。
一般认为,凡引起下列后果的裂缝为有害裂缝,如:损害建筑物的功能;引起其它因素的破坏;降低结构刚度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损害结构表面功能等。
国内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裂缝是否需要处理,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所处环境、结构类别(静定或超静定)、配筋情况等综合考虑,对处于正常室内环境下的温度收缩等变形裂缝,其处理的界限可适当放宽。
2.3墙体裂缝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裂缝可以有很多的分类方法,一般有:按照裂缝生成原因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如:在各类直接荷载作用下,砌体产生的裂缝为受力裂缝;而因收缩、温度及湿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按照裂缝的危害性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按照材料、构件分类:砖砌体裂缝、砌块墙体裂缝及混凝土结构裂缝。
3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质的裂缝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他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
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3.1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成因非常复杂,砌块的干燥收缩、耐久性的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施工质量不合格以及构造措施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对填充墙变形和开裂产生影响,当某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填充墙的强度极限时,填充墙就可能开裂。
因此,分析填充墙裂缝的成因必须把砌块的质量、环境变化、施工质量以及构造措施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1.1形成原因a. 砌块质量引起的填充墙裂缝。
砌块强度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筑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主要是B05级和B07级,B05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2.5Mpa,B07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3.5Mpa,而且随着砌块强度等级的增加,干燥收缩值也明显增大。
砌块的干燥收缩过大是填充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干燥收缩较大是各类混凝土砌块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填充墙而言,必须严格控制砌块的干燥收缩,否则砌块上墙以后将产生较大的收缩,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b.温度应力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温度应力会超过砌块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使填充墙开裂。
而且在高温时,砌块表层迅速失水,不仅加剧了砌块的收缩,也造成砂浆失水量增大使粘结强度降低。
此外由季节温差产生的应力也可能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无法控制,因此应避免高温季节砌筑填充墙。
c. 砌块耐久性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碳化和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均产生较大影响。
碳化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有不利的影响,当填充墙表面未进行饰面处理时,砌块表面会在较短时间内碳化,使己碳化部分的砌块抗压强度和抗裂性降低。
如果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就进行抹面施工,由于抹面砂浆的保护,碳化对填充培裂缝的影响可以忽略。
对一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填充墙砌筑完成以后长达半年甚至1年的时问后进行抹面处理,砌块表层会发生碳化,使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降低,容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对外墙而言,主要是降雨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内墙则主要是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渗漏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
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增加时,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同时干湿循环也引起相应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应力,填充墙也可能产生裂缝。
d.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块和抹面砂浆都是构成填充墙的基本单元,填充墙在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形,这些变形都将以一定形式和数量分配到抹面砂浆和饰面部分,加上面层本身的干燥收缩和温度变形,使抹灰层和墙体的粘结面更多的处于受剪或受拉状态。
由于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时,砌块面层和内部的含水率变化与外部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变形差,就会产生裂缝。
e.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墙体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时间较短,许多施工人员对这类砌块的特性缺乏了解,施工中仍沿用砌筑粘土砖的施工方法,会造成填充墙质量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各类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的产生与砌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许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
砌筑填充墙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空心砌块,由于块型特征限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由于砂浆早期收缩较大,水平灰缝厚度过大,会加剧填充墙的竖向沉降,影响填充墙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产生结合部位的水平裂缝。
此外,随着水平灰缝厚度的增加,灰缝内砂浆横向变形加大,加剧了填充墙受压后的拉、弯、剪等复杂应力,使填充墙在较低荷载下开裂。
砌筑填充墙时砌块搭接长度不够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砌筑填充墙至距框架梁底部约200mm处时,一般采用实心砖倾斜约60度的立砖斜砌方式填塞填充墙和梁底部的空间,由于砌筑难度较大,实心砖和梁底的空隙处砂浆饱满度很低,有时甚至没有砂浆。
抹面工程完成后,实心砖和梁底空隙被掩盖了,当填充墙产生沉降变形时,梁底部和填充堵之间会产生水平裂缝。
砌块含水率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规范规定:加气混凝土制品施工时的含水率一般宜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可不大于20%。
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各类轻质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和龄期,主要是保证施工时砌块的收缩能基本完成,从而有效的减小填充墙收缩变形并且保证填充墙的强度,减少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在施工现场,砌块一般都是露天堆放而且无防雨措施,必然存在淋雨现象。
造成砌块含水率不均匀。
同时小型砌块尺寸较大,含水率很难控制,而许多工程中施工人员仍然采用润湿粘土砖的方式对砌块浇水润湿,即砌筑前24h给砌块大量浇水润湿。
由于砌块吸水量较大,浇水很难均匀,上部砌块吸水过量而下部砌块尚未润湿,造成砌块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砌块上墙后的收缩变形也产生较大的差异。
同时,在进行填充墙抹面施工时,为了提高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强度,仍然对砌块进行浇水润湿,使砌块的含水率处于较高状态。
砌块含水率高,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干燥收缩必然增大,填充墙容易出现裂缝。
含水率对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的影响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砌块失水速度较慢,当混凝土砌块表层含水率处于较低状态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可能仍然较高。
如果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较高,则砌块内部和表层的含水率差异就越大。
加气混凝土失水收缩时,产生毛细管压力,如果存在含水率梯度,则毛细管压力会产生应力梯度,引起加气混凝土表面微裂纹的扩展。
根据实验室内测量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可知,当砌块表层30mm的含水率在5%左右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仍然超过20%,砌块表层和内部由此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变形差异可以超过0.2mm/m,收缩应力可以达到0.22MPa.当砌块砌筑成填充墙后,由于砌块与外界接触面积减小,砌块内部含水率变化会更加缓慢,由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应力可能更大,造成填充墙产生裂缝。
埋设管线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施工时水电气管线不可避免要穿越填充墙,调查时发现,管线穿越填充墙的洞口处比较容易出现沿洞口上角向上延伸贯穿墙体的斜裂缝。
规范规定填充墙构造柱的间距应小于4.2m,构造柱间距减小,可以减少填充堵的收缩变形,同时可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及延性,对控制填充墙裂缝有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砌块干燥收缩值较大,而且砌块含水率差异也很大,造成填充墙收缩不均匀,使填充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裂缝。
因此,可以认为单纯缩小构造柱间距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填充墙裂缝,还使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增加。
为了提高填充墙的整体性以及减少填充墙和柱子之问的竖向裂缝,通常采用后植钢筋加强填充墙和柱子之间的连接。
当填充墙产生收缩变形时,拉结钢筋可以承担拉应力,以避免填充墙和柱子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局部受压是砌体中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调查中发现,在门窗洞口过梁的支承处,填充墙因局部受压容易出现斜裂缝和水平裂缝。
施工过程中,过梁一般直接支承在砌块上,梁端支承处填充堵的局部受压属于局部不均匀受压,过梁端部支承在填充墙上,当过梁上方填充墙高度较大时,与过梁端底部接触的砌块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同时过梁产生挠曲变形,梁端顶部与填充墙的接触面积将减小,甚至与填充墙脱开,使填充墙产生水平裂缝或斜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