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古典诗歌赏析PPT优秀课件下载(17张)

中考古典诗歌赏析PPT优秀课件下载(17张)

诗 词 赏 析
4“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一词的 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寓意是 。 5杜牧的《赤壁》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 火烧赤壁 的诗,“东风”指 这件事。 6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脍炙人口的春 行诗,用字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 处早莺争暖树”句中的“争”用得好是因 为 写出了初春早莺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
欢迎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
莅临指导!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
—中考古典诗词赏析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河南省中考题
诗 词 赏 析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小小设计家:
请拿起你的笔,也为 中考出一道古典诗词赏析 题吧!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感谢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
莅临指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 词 赏 析
初 中 语 文 总 复 习
诗 词 赏 析
1、把苏轼的《浣溪沙》(山 下兰芽短浸溪)词的上阕的 “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 绘出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说说 它好在哪里。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中考语文】初三初三古诗词赏析课件(共39张PPT)

【中考语文】初三初三古诗词赏析课件(共39张PPT)


(龚自珍《己亥杂诗》)
•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
•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元·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 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①嗈嗈(yōng):雁鸣叫声。②依依,轻飞的样子。
1.这首词描绘了暮秋江上 傍晚 / 黄昏 (时间) 的景色和渔家 从容闲适 / 宁静恬美 的生活 情景。(2分) 2.此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表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雁作为候鸟,被赋予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
义,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个符号化的意象。
它们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
关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出自《汉书·苏武 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鸿雁也就成为了 传书的信使,也指书信。
•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山水田园诗
(四)兰溪棹歌①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 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 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描述了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内心荡漾起的欢乐之情。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 PPT课件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 PPT课件
(2)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三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 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 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推敲、品味作者准确、 生动、传神的用词。
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 自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 乐观之情。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 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描写手法:
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对比衬托、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秋夕》)
B、议理抒情时用之强化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以“源头”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
2、双关,含蓄地借物喻意。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故用“丝”写 “情思”,“烛泪”写“相思之泪、离别之 泪”。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常见的有:
⑴用朝代、籍贯、官职、封号、任职的地方、 关联的另类事物等代人或物。如: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全文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全文
4、词句解读题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胧 意境。
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其次是结合诗人的特点,爱国诗人的诗当然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被贬官员经常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感;而寄情山水田园的诗人则常在诗歌中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温馨提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作简要赏析。
七、方法小结
八、中考体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
1.寻找意象:
2.描写画面:
5.体会情感:
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课件(共38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课件(共38张PPT)

三、读注释。
1、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 【示例】初见嵩山·张耒(lěi)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屡 遭贬谪。 诗意: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还好有青山在, 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 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 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 境奇妙,立意清晰,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明朗、活泼、 隽永。 高适:边塞诗人,以边塞诗著名。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雄壮 奔放,激昂慷慨。 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 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对意 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岑参:边塞诗人,风格与高适相同。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 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 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 格。
范仲淹:豪放悲凉,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其词仅五首传世,以 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 苏轼:1、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突出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2、旷达风格,表达了诗 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3、婉约风格,这些词 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 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 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 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

中考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课件(共41张PPT)

中考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课件(共41张PPT)

2、看题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以有时候了解古诗词的 标题也是把握其意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诗词中的解释及小序。在理解诗文时,必须掌握其部分解 释和写作背景(在小序中有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诗词。(如:中学语文课本每册后的十篇古诗阅读)
旅夜书怀———杜甫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看作者。即明确诗歌是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 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 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 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他的诗歌主题主要是忧国忧民。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 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
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 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 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 雪通人心的灵性。(语意相近即可) 返回
3、能有联想、想象空间,使眼中有诗,脑中有画 古诗词中都一种意境,而我们读诗的人就是从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类的
(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 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 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 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 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二、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 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 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 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课件(18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课件(18张ppt)
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四读:中心句(关键词 意象 意境)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温庭筠《望江南》 (肠断白蘋洲)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 从题目中可了解到一些基本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 类型等。
送别类 田园写景类 哲理类
边塞类 咏物类 节日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表现诗人怀亲之悲。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③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答题规范:要具体、准确、直接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 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 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从军行
——表明羁旅思乡之切。
王昌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 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09河南) 太守率领众随从,纵马飞奔,像狂 风一样越过小山冈。(声势浩大)
描述诗中画面(场景)
静态景:借用美术技巧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远近、层次 线条:圆的、横的、纵的 色彩搭配
考点二 炼字(句)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句),这种题型要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答题时不能 把该字(句)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句)在句(诗)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 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鉴赏诗歌意境型考题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具体描绘诗中表现的客观事物,如事 件、场景、景物等; 第二步:用简练准确的词汇概括出此客观景物的 具体特点:
恬静优美 孤寂冷清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等
第三步:分析作者由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七:诗歌常用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仗、
互文、用典、对比 描写手法: 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


(1)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推敲、品味作者准确、 生动、传神的用词。 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 自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 乐观之情。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 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揣摩语言的妙处。命 题的句子常常是含有比喻、拟人、夸张三种修 辞手法的句子。 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间接抒发自己身世坎坷,如 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形象感人。
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对比衬托、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考点四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 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 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答题模式:用清新自然、朴实无 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 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的语 言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再结合诗句字词具 体阐释。
考点三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 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 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考点六: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具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 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明确考点
1.炼字能力 2.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3.描述诗中画面(场景) 4. 提炼景物特点 5.诗歌所用艺术手法
6.诗歌语言风格
读什么?
一读诗题
二读作者
三读注释 四读诗句
古诗词鉴赏的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句不离诗,诗不离题、人。
2、注重联想和想象
抓住主要景物 运用联想想像 体会作者情感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帝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会。
白发老农如鹤立,卖场高处望云开。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 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 书写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同情。
从意象判断情感
1.送别类 :杨柳、长亭、酒
惜别不舍、祝福友人
考点一 提炼景物特点,描述画面
抓住关键词,进行相关联想来提炼。 示例:“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 下路东西”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09杭州) 雨量大,雨势猛。
描述诗中画面(场景)
动态景:描述诗中画面(场景),
应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象,进行拓展性描写。此外,最好 能概括出画面(场景)的特点来。
2.思乡类 :月亮、鸿雁、芳草
思乡怀人、孤独漂泊
3.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 猿猴、 杜鹃 斜阳
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4.抒怀类 :菊、梅、松、竹、冰雪、 草木 彰显志向、感悟哲理 5.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表达爱情、抒写思念
6.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请缨、羌笛 建功立业、报国无门 7.闲适类 :五柳、东篱、 归隐田园、从容淡泊
整体语言风格
清新明快:用语新颖,晓畅易懂 含蓄委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朴素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 瑰丽飘逸:辞藻富丽,想象奇幻 豪迈雄放:富有气势,意境恢弘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浑厚有力 慷慨悲壮:含思悲壮,出语高昂
考点五:思想情感归纳题 答题步骤:
这首诗 采用了(修辞/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了(意象)的……特点, 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品味语言。如“海日 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作者乐观、积 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从蕴含哲理的角度品味语言。如“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不放弃 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的深刻哲 理。 (5)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品味语言。如“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格调高亢,表现了诗 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 人奋进。 (6)从用韵、节奏、音调的角度品味诗词曲 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除此之外,还要积累评析语言的一些词语,如 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生动形象、平实质朴、 言简义丰等,使评析语言很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