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内容简介

设计心理学内容简介

设计心理学内容简介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设计和使用物品、环境和交互系统时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心理学、人机交互、认知科学和设计原理,旨在提高产品、服务和环境的可用性、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关注用户与设计之间的互动,旨在理解用户的需求、期望和行为,并将这些洞察力应用于设计过程中。

它涉及到用户研究、人机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用户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和调查用户,设计心理学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

这包括使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以便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其次,人机交互设计是设计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它关注如何设计和组织界面、交互和信息传递,以使用户能够有效地与产品或系统进行沟通和互动。

人机交互设计考虑用户的认知和感知特点,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和体验。

另外,用户体验评估也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评估用户在使用产品或系统时的感受和满意度,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问题并改进设计。

这可以通过实地观察、用户测试、眼动追踪等方法来进行。

设计心理学的目标是提供用户中心的设计解决方案,使产品和系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更具吸引力、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

总结起来,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包括用户研究、人机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评估等内容,旨在提高产品和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举例子
材料情感表达,
1,产品材料的质感语言。材料情感特征是1,产品材料的知觉特征2,产品材料的肌理性。
杯子做成玻璃的质感,给人干净明快的质感。
1,产品材料的情感表达方式,金属情感,玻璃情感,塑料情感,木材情感,
2,产品材料情感设计的材料整合,产品材料的象征情感,产品材料的文化情感。
材料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2,前运算阶段,开始出现符号思维,开始使用语言,但主要是直觉思维,很少运用到推理和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开始使用关于时间,空间,逆向思维,可以进行逻辑的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更加抽象,儿童的在这个阶段充分发展,达到成人水平。
如何理解设计师的能力和能力的开发
设计师能力和开发能力
1,解决无法明确的问题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审美对象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审美感觉,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等。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且积极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反作用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物质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它包括潜意识和显意识。
色彩情感表达
色彩情感表达的方式。色彩与人们的心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色彩的共感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光的刺激后,在视觉形成色的同时,还往往伴有非色觉的感觉.
产品色彩有着距离感,产品色彩也有着重量感。
产品情感设计的色彩搭配。主要是通过对比和调和实现的。产品色彩的对比感觉。色彩的调和情感。
色彩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材料的情感通过知觉赋予材料的情感体验,将视觉物质材料的形状与人的情感体验相对应,当材料展现出来他的情感时,与人产生了沟通。
举例子
购买政策
指消费者在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谨慎的评价其一产品,品牌或者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论性的选择,即用最少的成本购买能满足其一特定的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1.消费社会:日渐挑剔的用户消费社会中设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消费,在这个意义上,设计人员要做的不仅是让商品在被购买后提供给使用者满意的功能,同时也需要赋予商品以美学、符号和文化等方面的意味,多角度、多层次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科技以人为本信息社会使设计更大程度地摆脱了技术以及生产可能性的制约,对“人”的关注被提到了最前例。

需要用艺术化设计的高情感去弥补和平衡人们在高技术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的疏离…… …..3.设计:多元性复杂性、多元性的设计背景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造物更贴近人的情感、生活和多样的需要。

案例:从功能、易用性、服务等全方位来看但就对中国的普通用户而言,苹果电脑的用户体验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并不好。

Wintel更昂贵的价格较封闭的系统缺乏第三方软件厂商的强有力支持买台苹果电脑就好比“请个祖宗回家”。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苹果电脑趋之若骛呢?美丽的苹果电脑在电脑界从未超过15%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商业上运营的也相当失败。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何苹果电脑为何能赢得众多粉丝的原因?设计“design”可以说,“世界不仅是由懒人创造”的,世界还是由“爱美的人”创造的。

二、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们对于需求以及使用的心理、意识并运用于设计的一门科学。

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与“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用户或消费设计主体(设计师)影响个体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四、研究范畴1.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

主要解决的是“使用”问题。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艺术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如何使设计在商业营销中获得成功,这个层次的设计艺术心理学主要针对用户“情感体验”的问题。

设计师心理,即研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围绕设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设计思维)及其影响要素,以及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创造力”的问题。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2、主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有哪些?设计心理学从这些理论和流派中找到了哪些与设计艺术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要点?(1)精神分析心理学无意识理论对艺术设计创作的解释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挖掘消费者(用户)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设计对象必须满足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的需要(2)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方法(3)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设计过程以及产品使用(5)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视知觉规律格式塔心理美学创造力、创造思维的研究3、请用感觉阈限的理论来解释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

(1)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阈限的运用:易视性(2)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3)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4、阐述违反知觉恒常性的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

(1)知觉理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人的知觉的主动性体现在恒常性方面的作用(依据经验修正)(2)潜意识理论(创作主体)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需要,是驱使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动力创作过程被当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过程的体验(3)注意(创作受众)和谐的刺激——符合恒常性新奇的刺激——违法恒常性依据荣格的理论,艺术作品依赖艺术家的个体产生,但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心底最深邃、最普遍的“意识”——对新奇刺激的需求5、简述视知觉的组织(1)图形与背景(2)良好图形原则求简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是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的一门学科。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分析人在设计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以解决设计中人的心理因素引起的诸多问题。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预测市场趋势和产品接受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和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力。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感知与设计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通过设计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提升产品、服务、环境等的用户体验和效果。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交互:研究人与技术产品(如软件、网站、智能设备等)之间的交互过程,从认知和行为的角度设计用户界面,使之更加易用、高效和满足用户需求。

2. 用户体验:探究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接触环境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通过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设计出更加令人满意和愉悦的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视觉设计: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和理解视觉信息,以及视觉设计如何通过色彩、形状、布局等要素影响人的认知和情绪。

通过合理的视觉设计,使产品在视觉上更加吸引人、易于辨识和记忆。

4. 人类因素工程: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产品与用户的身体尺寸、力量、需求等特征相适应。

通过科学的人机工程设计,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人类活动的要求,减轻用户的负担和疲劳。

5. 用户研究: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以得到为用户提供更佳体验的设计方案。

用户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痛点和偏好,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6. 情感设计: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设计出能够产生积极情感和情感共鸣的产品。

通过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和忠诚度。

总之,设计心理学通过对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研究,为设计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以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符合人类特点和产生积极用户体验的设计作品。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设计师、用户和设计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旨在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易用性高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设计。

2. 情感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情绪和态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设计。

3.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和决策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设计。

4. 人机交互:研究人类与计算机、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如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界面。

5.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以及如何设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易用性高的设计。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设计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1.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1,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2,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

改善产品品质。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设计管理的能力。

2 设计学诞生标志:1879年,W.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行为主义学派 2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惠特海姆。

柯勒。

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又称为“完形心理学”)3 精神分析学派4 人本主义学派(人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 认知主义学派(赫伯特.A.西蒙“认知是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其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相似,是“信息-加工-输出”的过程,侧重于输入的信息和外显行为的研究。

5 1750年,德国普鲁士哈林大学的哲学教授,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学术专著《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

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6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由于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的外显行为,所以也称为“消费行为学”。

71969年赫伯特.A.西蒙发表了《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书中介绍了人类决策机制的基本观点------“有限理性说”和“满意理论”,既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达到最优选择,只能寻求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反馈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使用心理 认知—学习—使
用—反馈
基本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 心理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设计过程心理 准备 酝酿 明朗 检验
消费者决策结果
产品评价、产品选择、品牌偏好 购买特征(时间数量 、产品潮流
购买地选择…
设计者决策结果
概念、草图、效果图 模型、产品、包装
广告设计、环境设计…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例如根据人闻道的气味,摸到的 形状,看到的形状,在感觉上结 合经验辨别出某水果是苹果。
记忆:指人不仅通过感觉器官在活动中感知当前的事物,得 到相关消息,还要把这些信息输入到大脑保存起来,在必 要时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还能确认,回忆过去经历过的 有关事物。例如看过的文字能再现和再认。
案例2:“不可能图形”为什么不可能?
埃舍尔《Relativity》
彭罗斯三角”(Penrose Triangle)
1958年,两位名字叫彭罗斯(L. S. Penrose & R. Penrose)的英国心理学家共同发 表了一篇名为“不可能图形”的论文,首先提出了“不可能图形”的概念。这种图 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它们却广受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青 睐。
二、实验法 1、定义 指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情景中 诱发被试者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关系 2、特点 1)研究者处于主动状态,有主动性 2)可以很好地控制因变量的变化 3)可以反复验证 4)结果可靠,但成本高
3、种类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中或模拟自然的情况下,适当改变 某些条件,研究某种行为与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的方 法。利用实际生活研究心理现象,一定程度上避免认为因素 ,结果切合实际。不足是实验情境不易控制。例如在访谈中 研究者在单向镜后观察受访者的言谈举止
个性心理
(一)个性倾向性 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具有一定 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是个性发展的潜在动力。
需要: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马斯洛”需要层 次论
动机: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 的内在驱动力。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为实现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兴趣: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直接体现。
三、 一般心理学主要的概念
心理过程: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 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包括 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怎样的。
个性心理: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 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与 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和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 质、性格),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 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想象:人脑对已经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
思维: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若要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意义,就必 须利用感情的材料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认识 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思维的形式有多种方 式。
(二)情感过程
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 种态度的体验和感受。例如愉快、喜爱、满意、厌恶、恐 惧等。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在严格控制 各种因素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好处是 各种因素控制严格,结果可靠,能精确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关系。但因脱离实际影响研究结果的实践应用。例如速示器 可以测定在一瞥眼中广告内容,眼动仪可以测量广告对消费 者注意力的吸引度。
3、观察法种类 1)自然观察法:完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对观察者不 干预和控制。
例如: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观察橱窗广 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2)控制观察法:在限定的条件下 进行观察,被观察者可能知道, 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处在被观察位置。
3)参与观察法:是观察者直接参与和被观察者的活动,并 在共同的活动中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方法。
•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
师与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关系.
第二节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范畴
一、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用户(消费者)黑箱 VS 设计师黑箱
外界信息刺激、输入
外界信息刺激、输入
基本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 心理
购买心理、使用心理
购买心理 (需求刺激—认识问 题—查询信息—评价 选择—购买行为-信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不参与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 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例如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暗中观察人们对路牌广告的注意情况
5)直接观察法:不借助仪器设备直接通过感官进行观察。
6)间接观察法:借助仪器设备,记录被观察者的各种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
4、观察法特点 优点:资料真实,及时,能收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资料。 缺点:有时间的限制,只能从外表现象观察,不能直接观察 事物本质,不适用大面积调查。
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 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 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 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设计心理学》 (使用的角度) 和《情感设计》: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解释情感对用户的作用,将人脑信息 加工从低到高分成: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
1、赫伯特.A.西蒙(《人工科学》) 设计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
一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他认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技科学的心 理学” ,将设计(广义设计)当作“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设计思维的角度)
一、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
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 (细胞体、树突、轴突终扣) 2、神经系统结构 神经系统包括外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外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大部分感觉器官。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负责调节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 左半球功能是语言中枢,右半球功能是处理 表象,形象思维中枢。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二、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使用与审美情感
设计主体心理
创意
设计
审美
学习
社会
消费者
使用
文化
(用户心理)
维护
经济
和谐
设计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和发展脉络
第三节 脑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大脑是人的意识 和行为的器官,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 能。
•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 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 问题。 ——赵江洪《设计心理学》2004年
二、定 义:
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 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 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 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 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设计心理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一起看几个设计心 理的几个例子!
设计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案例1: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美丽却不好读出时 间的手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 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 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 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 的情感体验。——使用与情感
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 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
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广告中用眼睛看广告画面, 用耳朵听声音,鼻子闻广告样 品味道,运用感觉器官得到感觉。
赫伯特。H。西蒙 主要内容:研究高级思维活动和初级信息加工的关系。将 人的思维活动看成是信息的加工过程,物理符号系统“信 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是符号的操纵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
二、人格心理学 1、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帮助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要和动机。 2、行为主义心理学 经典条件反射(狗的实验) 工具性条件反射(工具箱里的老鼠实验)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主要内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左脑(意识):知性、理解、语言、判断、推理、感觉 右脑(潜意识):创造力、想象力、心算、直觉、情感、音 乐、艺术、 脑干控制机体自主功能,如心率、呼吸、消化等。
三、视觉和其他感受器官 感受器:人体内接受感觉刺激的器官。感受器能感受的刺激 有一定的范围,即适宜刺激。
1、视觉 2、听觉 3、触觉 4、嗅觉 5、味觉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记录对 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2、操作步骤 1)根据研究课题,设计观察计划,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 制定观察记录表。
2)实施观察时,要求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 被观察者发现。
3)整理、分析观察资料,得出结论。
• 人机交互专家贾克珀·尼尔森(Jakob Nielsen) 互联网和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