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的课余生活》这篇课文,了解作者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激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兴趣。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余生活的看法。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我的课余生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如阅读、运动、绘画等,以及这些活动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2.2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课余生活,以及课余生活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和安排。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余生活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热情。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呢?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课余生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课余生活的看法,以及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4.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课余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课余生活制定合理计划。

4.5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对课余生活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2)内容真实、具体、有趣;(3)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2)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和合理安排能力。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课余生活的多样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课余生活》2. 主要知识点:课余生活的种类、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课余生活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材料。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课余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我的课余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课余生活的种类和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5. 总结拓展: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总结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方法。

第二章:课堂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课余生活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习惯。

二、活动内容1. 课余生活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或作品,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

2. 课余生活规划:学生制定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包括学习、兴趣爱好和锻炼等方面。

三、活动步骤1. 课余生活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或作品,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2. 课余生活规划:学生制定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 分享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总结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四、活动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2. 在学生制定课余生活计划时,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兴趣。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课余”、“生活”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课余生活的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描绘自己的课余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与人分享、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学生能够描绘自己的课余生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3)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绘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余生活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准备分享自己课余生活的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课余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课余时间喜欢做的事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与书写。

(3)重点句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描绘自己的课余生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人或朋友的课余生活,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孩子的课余生活。

(2)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和表现,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生词生字,如“课余”、“活动”、“兴趣”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我的课余生活”这个主题进行简单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朗读和复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词生字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以“我的课余生活”为主题的写作。

2. 教学难点:(1)生词生字的正确拼读。

(2)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3)如何进行有条理的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单词和句子。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写作等,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我的课余生活”,引出本课主题。

2.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拼读和记忆。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课余生活”。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

(3)教师示范写作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4)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生词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课文的理解。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课余生活的重要性,意识到它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3.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课余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余生活的定义和意义2. 常见的课余活动类型3. 课余活动对个人成长的好处4. 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5. 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余生活的定义、意义和好处,介绍常见的课余活动类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课余活动计划的设计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课余生活计划,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课余生活的定义、意义和好处,介绍常见的课余活动类型。

3. 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余活动计划的设计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总结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强调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时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学生课余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课余生活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时间管理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余生活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教案设计的满意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提供关于课余生活的基本知识和信息。

2. 活动材料:准备各种课余活动的示例材料,如体育用品、艺术用品等。

3. 幻灯片或课件:制作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余生活的图片和信息。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我的课余生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在课余生活中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余生活的定义和意义2.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方法3. 课余生活充实自己的途径4. 分享课余生活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余生活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充实课余生活的重要性。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分享课余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余生活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关注。

2. 主体环节:a.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余生活的看法,以及如何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

b.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充实生活。

c.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分享课余生活。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

4.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分享课余生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加以落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余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余生活充实自己的途径。

4. 学生分享课余生活的技巧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关于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充实课余生活的案例。

2. 参考书籍:推荐一些关于个人发展、时间管理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在线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课余生活的热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如阅读、运动、绘画等,以及这些活动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2.2 生字词:生字词包括“课余”、“活动”、“阅读”、“运动”、“绘画”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2 教学难点: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实物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课余生活。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教学新课: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5.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互相借鉴学习。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一篇小作文,分享自己的快乐时光。

6.2 课余活动建议:推荐学生参加一些有兴趣的课余活动,如阅读俱乐部、体育运动、绘画小组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标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7.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课余生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我的课余生活》,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课余生活。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能够清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自读课文《我的课余生活》,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Step 3:小组讨论,分享经历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 4:总结交流,提高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和学生作业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余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

5.2 教学建议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准备课文《我的课余生活》及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6.2 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学设备。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课时本课共需2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的课余生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余生活”的具体含义。

2.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自己难忘的一次课余生活。

3.能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将课余生活写具体。

4.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余生活的”含义。

2.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自己难忘的一次课余生活。

教学难点
能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将课余生活写具体。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魔方导入(3分钟)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渡过了两年的小学生活,这两年你们的课余时间会参加哪些活动呢?
生1:打篮球
生2:唱歌
生3:旅游
……
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有的喜欢打篮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旅游、游山玩水等活动。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余生活呢?现在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进课堂看看吧。

出示课题:第一课我的课余生活
二、魔方体验(33分钟)
1.理解含义
师:什么是课余生活
生:就是放学后做的事情。

师:课余生活不是“课间生活”,是放学以后或者是双休日、节假日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你所做的一些事。

2.回忆生活,确定选材内容
师:开小火车说一说,你的课余时间喜欢干什么?
生1:打球、画画。

生2:看书、踢球。

生3:溜冰、弹钢琴。

生4:下棋、帮妈妈做家务。

……
(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3.具体讲述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课外活动是什么?
生1:玩游戏
生2:打球
生3:下棋
生4:做家务
……
师:那这件印象深刻的趣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大家还记得吗?
生1:这件令我难忘的课余活动,发生在一个炎热的暑假。

生2:那是在一个下午放学后。

生3: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

师:当时和谁在一起呢?是在哪里呢?
生1:我和我要好的伙伴一起在下棋。

生2: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

师:说得特别棒!那谁能够把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1:周六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公园学溜旱冰。

生2:每个星期天,妈妈都要带我到新华书店看书。

生3:每天晚上,爸爸就会和我下五子棋了。

师:这件事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呢?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1: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爸爸和妈妈下五子棋,我也从其中学到了一些棋法。

后来我在课余时间就经常和爸爸下五子棋。

生2:一天放学,回到家,我看见我的红领巾脏了,我想给它洗个澡。

师:这件事的经过是怎样的?谁能抓住细节来具体说一说?
生1:那里看书的人真多啊!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

我到那儿一看,啊,又没位置了,唉!只能又站着看了。

我到书架上拿了一本童话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书中的《绿野仙踪》让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故事中的女人公。

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我的收获很大。

我看的书内容很广,有日记、童话、寓言短篇小说,还有作文选。

生2:我们先摆好棋盘,我和爸爸分开白棋和黑棋。

我喜欢黑色棋,可以先下,当一颗颗黑白的棋子流落在棋盘上时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拼杀就开始了。

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绞尽脑汁地使出各种手段。

时而声东击西,时而设下陷井,时而疲于应付,每出一招我都在为自已的棋子暗地里搭桥。

每当自已的棋子一排能排到五颗时就胜利了。

然而聪明的老爸总是能事先识破我的计谋,每一招棋,都使我很被动。

爸爸常教导我下棋要和学习一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生3:我来到阳台上,打开水龙头,盛了一盆水,然后把红领巾放到水里。

刚开始,红领巾好像怕水似的,一直浮在水面上。

我双手用力一按,红领巾也跟着沉入水底。

可我刚一放开手,红领巾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又浮出水面了。

于是,我再次把红领巾摁入水里。

这次红领巾慢慢地沉入水中,还冒小泡泡呢。

我抹上肥皂,然后学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用力地搓起来。

我越用力搓的泡泡越多。

这些小泡泡像个小精灵,跳到我的手臂上。

最后,我把满是泡泡的红领巾放到清水里冲洗干净,晾到衣架上。

师:这次课余活动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感受呢?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生1: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书让我深深地着了迷,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书还让我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

生2:每次下棋,我赢的机会很少,但却有了很好的动脑筋机会,同时也让我更能集中注意力。

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盒彩色笔,在洁白的画纸上挥洒快乐的童年、挥洒异彩纷呈的图案,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回忆!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篇范文,看看小作者最难忘的课余生活是什么吧!
4.佳作赏析
小小画笔
我的课余生活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什么跳绳、打羽毛球、跳舞、下棋等都是我的强项,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绘画。

平时星期六、星期天除了写作业、看书、上绘画课外,其它时间我几乎都在画画。

(开头点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
有一次星期天,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就情不自禁地拿出“绘画本”画起画来。

我平时就喜欢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准备画一匹马。

我先用铅笔画出它的外形,再用水笔勾边,最后上颜色……不久,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就“诞生”了。

它有着强壮的身子和四条强劲而有力的腿,睁大着明亮的眼睛,好像要画中奔跑出来一样。

(举出生活中的一次经历写具体)
绘画是我课余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它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我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最后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三、魔方指路(5分钟)
写作指导
1.取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你的作文起个新颖的题目,让大家一看就有耳目
一新的感觉。

2.开头:要做到简洁明了。

3.中间:记叙自己课余生活中难忘的一次经历。

尝试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
神态描写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4.结尾:总结课余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感受。

写作要求
1.以“我的课余生活”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

2.叙事要流畅、完整。

字左右。

四、魔方超市(3分钟)
捣蛋使坏奔跑兴冲冲
健步如飞扭头就跑定睛一看横冲直撞
拔腿就跑目不转睛听得入迷左顾右盼
大步流星连蹦带跳凝神注视大摇大摆
1.那天,大课间休息钟声一响,我和几个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兴致勃勃地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只听一声清脆的哨音,比赛开始了,只见男生脚靠着脚,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向自己的这边拉。

唐子乔的脸憋得通红,蒋小齐的眼睛、鼻子都快挤成一堆了。

女生也不甘示弱,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地拉。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
校园里:打球、踢球、踢毽子……
校园外:爬山、看书、下棋……
家里:洗衣、做菜……
事情发生的起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事情发生的经过:
事情发生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1分钟)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