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阅读附答案
一本通部分答案

十、老树1. :“轻”:老树生命的衰老;“重”:老树生命力的顽强。
2、:与杨柳、杏花形成比照,表现老树生命力的顽强,富有形象感3、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把z读者引入所营造的氛围中,启发读者思考品味。
一、远去的歌声1例一:标题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吆喝给人的美感。
写出了童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印迹。
它虽然已渐渐远去,但它蕴藏着无数动人、温馨、优美的过往,就像一首拨动人心弦的歌。
例二:那声音已远逝,远去表明留在记忆的深处,远去又指远离我们的生活。
以此为题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这两个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
例三:童年的记忆像远去的歌声一样远去了,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如歌。
以远去的歌声为题有诗意,有意境。
2.文中联想想像举例:1)听着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
2)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想像自己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3)将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想像成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时,我也会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4)窗外传来的吆喝声留在心中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留下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5)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像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3.品析A句:枯燥乏味的声音,在我听来,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忧伤和凄美,准确地写出讨生活的手艺人对生活的热望及生活的艰辛。
品析A句:飘旋准确写出在曲折的弄堂的声音状态,扣动写出这声音的穿透力及打动人的力量。
品析A句:忧伤和凄美两词意蕴丰富。
生活的艰辛使吆喝声带有淡淡的感伤与无奈;在困苦中求生存,在痛苦中品尝人生的真味,又使这吆喝声无比凄美。
品析B句: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声音令我痴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1.课内阅读。
①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②有人会说,成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③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④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1)选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
(2)判断。
①选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去掉,因为“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以前的可再生性和现在的不可再生性,给人们以警示。
( )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写出了地球容易被破坏,旨在提醒人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 )(3)读选文的第①段,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生活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飞机的舷窗为什么是圆的黄沛然为什么飞机的舷窗是圆的?这要从飞机的演变历程说起。
其实,最初的飞机舷窗并不是圆角的,而是方形的。
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彗星”喷气式客机横空出世,本以为乘坐这架飞机可以扶摇直上,但是结果惨不忍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第1节记叙文专项一课堂练习父亲的背影章中林①和父亲不相见已是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晣可辨,上面只裏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时,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应该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不会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珊的样子,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
望着树顶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散文阅读复习学案江苏南通兴仁中学羌雪霞复习目标:1.了解散文常见的考点;2.掌握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掌握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提高散文阅读的得分率。
复习方法:师生共同比较归纳,实战演练,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流程:一、展示南通近三年中考文学作品标题及分值(2008年—2010年)二、师生共同回忆散文的相关知识1.概念2.散文的分类3.散文的主要特点:4.概括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主旨的区别:(1)叙事散文的主旨:通过‥‥‥事,表现了人‥‥‥的性格、品格等,抒发了作者对人‥‥‥的思想感情。
如《一面》的主旨:通过记叙鲁迅帮助自己买书(作者见鲁迅一面)一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抒情散文的主旨:通过描写物、景,写出物、景‥‥‥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的哲理。
如《紫藤萝瀑布》的主旨:5、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1)象征,如《白杨礼赞》(2)对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托物言志,如《陋室铭》、《石榴》(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春》(5)欲扬先抑,如《阿长与﹤山海经﹥》(6)以小见大,如《枣核》(7)拟人,如《林中小溪》(8)虚实相生,如《春》中“春花图”通过对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的描写,抒发了赞花之情,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
三、2008——2009年南通市散文阅读题再现,学生归纳比较常考题型。
2008年南通市中考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抽打心中的樱桃花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
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
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
批注名家散文的方法

(一)细细的潮音张晓风眉批:(看标题想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每到月盈之夜,我恍惚总能看见一幢筑在悬崖上的小木屋,正启开它的每一扇窗户,谛听远远近近的潮音。
⑵而我们的心呢?似乎已经习惯于一个无声的世代了。
只是,当满月的清辉投在水面上,细细的潮音便来撼动我们沉寂已久的心,我们的胸臆间遂又鼓荡着激昂的风声水响!⑶那是个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每一块石头都能烫人。
我一个人撑着伞站在路旁等车。
空气凝成一团不动的热气。
而渐渐地,一个拉车的人从路的尽头走过来了。
我从来没有看过走得这样慢的人。
满车的重负使他的腰弯到几乎头脸要着地的程度。
当他从我面前经过的时侯,我忽然发现有一滴像大雨点似的汗,从他的额际落在地上,然后,又是第二滴。
我的心刹那间被抽得很紧,在没有看到那滴汗以前,我是同情他,及至发现了那滴汗,我立刻敬服他了——一个用筋肉和汗水灌溉着大地的人。
好几年了,一想起来总觉得心情激动,总好像还能听到那滴汗水掷落在地上的巨响。
⑷一个雪睛的早晨,我们站在合欢山的顶上,弯弯的涧水全都被积雪淤住。
忽然,觉得故国冬天又回来了。
只是万里外的客途中重见过的雪,却是一件悲惨的故事。
我抬起头来,千峰壁直,松树在雪中固执地绿着。
⑸到达麻疯病院的那个黄昏已经是非常疲倦了。
走上石梯,简单的教堂便在夕晖中独立着。
长廊上有几个年老的病人并坐,看见我们便一起都站了起来,久病的脸上闪亮着诚恳的笑容。
⑹“平安。
”他们的声音在平静中显出一种欢愉的特质。
“平安。
”我们哽咽地回答,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简单的字能有这样深刻的意义。
⑺那是一个不能忘记的经验,本来是想去安慰人的,怎么也想不到反而被人安慰了。
一群在疾病中和鄙视中延喘的人,一群可怜的不幸者,居然靠着信仰能笑出那样勇敢的笑容。
至于夕阳中那安静、虔诚、而又完全饶恕的目光,对我们健康人的社会又是怎样一种责难啊!⑻一个残冬的早晨,车在冷风中前行,收割后空旷的禾田蔓延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课内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七年级上册现代⽂(课内)阅读汇编《春》(⼀)⼩草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野⾥,瞧去,⼀⼤⽚⼀⼤⽚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粉的像霞光,⽩的像雪。
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下,下⾯的诗句中哪⼀句描写的画⾯与“⼩草偷偷地从⼟⾥钻出来”最接近?()A、春风⼜绿江南岸(王安⽯《泊船⽠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居易《钱塘湖春⾏》)C、草⾊遥看近却⽆(韩愈《早春呈⽔部张⼗⼋员外》)D、风吹草低见⽜⽺(《敕勒歌》)2、第⼆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来写。
⽂中有这样的例⼦,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后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的像⽕,粉的像霞,⽩的像雪。
”是写花的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段共⽤了下列哪些修辞⽅法?()A、⽐喻、拟⼈、借代、引⽤B、拟⼈、⽐喻、排⽐、夸张C、⽐喻、夸张、排⽐、引⽤D、拟⼈、借代、⽐喻、夸张(⼆)⾬是最寻常的,⼀下就是三两天。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标点符号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 《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 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 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 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标点虽然主要是标示停顿,但是有时却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 横线部分的】 ①破折号的使用使正常叙述被断开,表示 插说,补充说明了“我”选择去都会路书摊上卖书 的原因;②破折号减缓了叙事节奏,符合文段整体 的叙述风格。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 标点符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
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 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 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 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 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 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 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 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节选自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
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 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①……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 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 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 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 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 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 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走去了。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

《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大地上的事情》阅读答案「篇一」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理解,所以,要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首先就得仔细阅读,将文章读明白,只有将文章读明白,才能做好阅读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大地》阅读练习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大地毕飞宇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
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
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
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
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
极限在哪里?在天上。
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
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
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
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
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
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
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
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
我经常犯这样的错。
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
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
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
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
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
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
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
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
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
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
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
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
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
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
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
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
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选》)
1.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从村庄的沉睡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
(从对比或衬托的角度回答也可)
2.惊喜、敬佩、对顽强生命力的震撼等。
(意思对即可)
3.“略”。
不设统一,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
4.“略”。
不设统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