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合集下载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1.《盐铁论》2.庆历新政3.头下军州4.棉花革命5.京师同文馆6.科玄之争7.《实业计划》8.三反五反运动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西域传》(1)请翻译上述材料。

(10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转折及历史意义。

(15分)2.“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奄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若似乎东林标榜,遍於域中,延於数世。

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则东林岂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论者以东林为清议所宗,祸之招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晚明的党争。

3.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材料二:“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曾国藩等《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材料三:“臣于军火机器,——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上述材料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另举三人)(5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中国文学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新体诗2.文道一贯3.方回4.明传奇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盘古开天地”在中国古代神话类型中属于________。

2.“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________。

3.明代“前七子”派的文学主张是:“________”。

4.___________,千里无鸡鸣。

5.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简要说明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南戏与明清传奇关系如何?请从明清传奇作家中任选一家,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其创作特点及艺术成就。

2.陶渊明、谢灵运诗歌的不同。

华中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新体诗是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过渡形态,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得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真美“的弊端。

2.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上编..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上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多少年:( B )A.、1000多年B、2000多年C、3000多年D、4000多年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五四运动3、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D)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4、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B、前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其根源在于(C)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少、规模小、力量弱B.受到官府的控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成长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D.民族资产阶级大多数来自过去的地主、商人和官僚二、多项选择题1、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主要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些因素在清代中叶以后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桎梏:(A、B、C、D)A.、传统的封建生产方式B.、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C.、以家族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D.、以封建经学为统治思想的意识形态与文化结构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的条约有:(A、B、D、E)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D、望厦条约E、黄埔条约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产生的新的社会阶级是:(B、D)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征是:(A、B)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5、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B、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C)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打倒帝国主义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D、推翻封建统治四、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17世纪以后的中国,未能赶上世界的先进潮流,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7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真题(7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710)真题2018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单纯词 2形声字 3互文见义 4赋比兴 5元杂剧 6人的文学二简答题1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汤”,“菜”,“丈人”,“涕”,“遭”几个词的古今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3庾信诗歌的特点。

4结合《呐喊》和《彷徨》谈一谈鲁迅小说的启蒙倾向。

5 简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艺术特色三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评价白居易政治讽喻诗的优缺点。

2以《平凡的世界》和《秦腔》为例,简论当代改革小说的变迁。

3简论《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一个怎么样的典型。

2017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词类活用 2异体字 3语音4古文运动5《左传》 6社会剖析小说二简答题1古今词义异同2什么是句子?句子结构分类有哪些?3简析新月派前后期的艺术变化4如何理解《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志怪”?5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1论述《水浒传》忠义观的表现。

2结合作品,论述莫言和贾平凹小说的异同。

3;论述霍桑《红字A》两位主人公形象和红字A的多重象征意义。

2016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1塞擦音 2六书 3平水韵 4《毛诗序》 5唐传奇 6百花文学二简答题1《茶馆》的“图卷式”创新形式。

(15分)2单纯词与合成词。

(15分)3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10分)4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10分)三论述题(20分*3)1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徐志摩诗歌的“性灵”特征。

3《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2015年华中师大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6)1调值 2会意字 3反切法 4花间词派 5南戏 6审美“日常生活化”二简答题1什么是方言?方言有哪些类型?(15分)2举例说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作用。

(15分)3汉赋产生的渊源以及兴盛的原因?(10分)4以“三红一创”为例,谈谈你对红色经典的认识。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保甲法】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扬州大学201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其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

哲宗元事占年间被废除。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三经新义》】正确答案: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

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

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

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

《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元丰改制】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

宋初名为沿袭唐代中央官制,但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从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

主要内容有:置详定官制所,制定《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

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历史专业中国现代史试卷及答案2

华中师范大学大二历史专业中国现代史试卷及答案2

华中师范大学20xx - 20xx 学年第X 学期《中国现代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时间120分钟)年级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根底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启导广阔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地表现为: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D、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3、以下运动中,比拟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A、五四运动B、汉口、九江收回租界C、五卅运动D、省港大罢工4、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其实质是:A、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继续和开展B、实现全国统一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的斗争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两党关系开始恶化的重要转折点是:A、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B、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C、汪精卫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D、汪精卫在武汉开“分共〞会议6、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制定者:A、对抗日目的的认识B、对作战方式的决策C、对抗日前途的估计D、对依靠力量的取舍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转向:A、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B、由对内转向对外,由反共转向抗日C、对内反投降,对外继续大规模抗战D、稳固民族统一战线,限制中共开展8、延安整风运动未涉及的是:A、反对官僚主义B、反对主观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对党八股9、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A、大发战争财B、英美扶植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D、民族资本主义开展10、抗日战争时期,蒋、汪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A、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C、爱国力量与汉奸势力的矛盾D、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的反映11、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中最有利于联合地主抗日的是:A、大生产运动B、“三三制〞原则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D、精兵简政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进攻,这是因为:A、全国大陆根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城市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共产党进攻13、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为了:A、把战争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斗争中赢得主动C、共商建国大计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14、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前方挖蒋根〞的口号,“前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地下斗争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国统区的民主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大生产运动重庆谈判七届二中全会三、列举与简答题〔共30分〕1、列举二十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2.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3.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四、论述题〔共35分〕1、试评抗战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5分〕2、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教训〔20分〕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6班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 ADCDA 6——10 DAACD 11——15 CCDDD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占领北京、天津后,由于受到日本的威胁,为防止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便决定不再向东北进军,而改为和平统一的方法,使东北“易帜〞。

2014年华中师大中国史基础真题

2014年华中师大中国史基础真题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保过保录限)考研第一品牌
一名词解释:100分十个
龙山文化稷下学宫九品官人法府兵制永康学派理藩院厘金制度谭嗣同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史料分析题:一个20分
1(1)翻译汉书食货志关于西汉初年从高祖到文帝那一段8分(2)西汉初年统治者政策调整及原因12分
2唐后期牛李党争及其影响。

20分
3一段对清废除科举的评论
(1)分析作者的身份和这篇文章发表的大概时间10分
(2)分析清废科举的利弊10分
三简答:一个20分
1简述西晋时期的社会问题
2简要评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简述租界的性质以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420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和启示
四论述题:一个30分
1论述明代后期社会的新变化
2简要叙述近来学术界对中共和民众运动关系的研究新动向,谈谈中共在成立早期和国民革命时发动民众运动的情况,评述中国共产党民众动员机制。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驱口】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湖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元代存在的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

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

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

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是一直存在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探马赤军】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

探马赤意为“探马官”。

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

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

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站赤】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的驿站。

站赤,蒙古语,意为管理驿站的人。

中原地区的驿站由兵部管辖,蒙古地区的驿站由通政院管辖。

站赤分为陆站和水站,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站赤一千四百处。

元代是我国古代驿站最发达的时期,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全国的政治联系,也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4.【草市】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正确答案:古代乡村的定期集市。

东晋时已出现,设于州县城郊附近。

唐代草市增多,一般设在州县城外。

中唐以后,农村商业发展,渐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关津驿传所在之地。

交易以渔盐酒茶或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许多邻接州县城墙的草市逐渐扩展为新的商业居民区,有的还相当繁华,甚至超过原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通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龙山文化 2.稷下学宫 3.九品官人法 4.府兵制 5.永康学派
6.理藩院
7.厘金
8.谭嗣同
9.中美关系白皮书 10.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材料分析题(20*3)
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

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

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汉书·食货志》
(1)翻译为白话文
(2)根据材料论述西汉初年的政策及其原因
2.牛李党争(材料没找到)
论述牛李党争及其影响。

3.予今年二十九初度,设清代科举不停,予取科名或已早做官吏,则乙巳、丙午间似不赞成革清代命也。

孙大总统上李鸿章书如见用,戊戌政变如实行立宪,宣统朝摄政王能真行立宪政体,亦不至有民国词也。

《朱峙三日记·1914年》(报载北京参政院任黎元洪为参政院院长)
(1)分析作者的身份及该日记时间
(2)分析清末废除科举的利弊
三.简答题
1. 西晋主要社会问题。

2. 北宋初年集权措施。

3. 近代中国租界的性质及影响。

4. 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启示。

四.论述题
1.论述明朝后期社会新动向。

2.试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众运动研究新动态,论述中共早期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运动基本情况,评析中共领导民众运动的组织形式。

2015 740 中国史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8 个)
1、青铜时代,
2、关陇集团,
3、内圣外王,
4、鱼鳞图册,
5、校邠庐抗议,
6、康有为,
7、延安整风运动,
8、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材料题:
1、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
翻译《汉书·艺文志》节选,分析百家争鸣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分析清代奏折制度;
3、两个先生和新文化四代表,蔡元培如何管理北大,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楚汉之争;
2、简论明代的赋役折银;
3、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四、论述题
1、论述唐宋之际文化历史转型;
2、科举演变、功能和废科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
1.《盐铁论》
2.庆历新政
3.头下军州
4.棉花革命
5.京师同文馆
6.科玄之争
7.《实业计划》
8.三反五反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
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今朕不忍闻。

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

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

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汉书•西域传》
(1)请翻译上述材料。

(10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政策转折及历史意义。

(15分)
2.“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奄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若似乎东林标榜,遍於域中,延於数世。

东林何不幸而有是也?东林何幸而有是也?然则东林岂真有名目哉?亦小人者加之名目而已矣。

论者以东林为清议所宗,祸之招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八《东林学案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晚明的党争。

3.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曾国藩等《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材料三:“臣于军火机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上述材料揭示了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另举三人)(5分)(2)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10分)
(3)简述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10分)
三、简答题。

(25分×3,共75分)
1.简述汉初的诸侯王国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简述宋代区域经济的基本格局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3.简述1927年-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

四、论述题。

(35分×2,共70分)
1.试论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

2.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论述清季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及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