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畜牧兽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401专业名称:动物医学一、培养目标体系1。

人才培养目标(1)基本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动物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应用型、学术研究型与管理型兽医人才。

能够在兽医业务部门、畜牧生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与兽药企业从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与食品安全监管、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人兽共患病防治等工作;能够在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从事兽医学、医学与生物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与技术产品研发工作;能够在兽医行政部门从事兽医管理工作.2。

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A1。

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A2。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A3。

数理与逻辑分析以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数理与逻辑分析、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A4。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知识)A5。

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1)本科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A6.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A7。

掌握动物机体正常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知识,掌握动物患病过程中的致病因素、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基本知识A8。

掌握致病因素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检验、药物和常规器械的正确使用、临床诊疗方法、动物检疫及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A9.熟悉国家(或国际)有关畜牧兽医领域最新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A10。

浅谈新疆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

浅谈新疆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

教 学 研 究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1期高等职业院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开展学术研究的场所,还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通过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新疆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并以此推动新疆地方经济发展、解决新疆农村人口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我们应借鉴国外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同时,结合新疆地域条件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工学结合、调整课程体系、完善和健全涉农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技能型人才,发展新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1 专业定位动物医学专业名称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的名称吻合,专业代码为510305。

专业名称规范、科学,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2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2.1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

牢固掌握畜禽科学饲养管理、育种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应用性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达到能够在畜禽养殖生产实践中较好地处理所遇到的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胜任畜禽无公害饲养技术、家畜品种改良技术和动物常见疫病防控技术工作。

最终培养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畜牧业生产一线岗位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2 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畜牧企事业单位、养殖场和动物医院岗位分析,我们将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在没有具体指导的环境下能够按计划开展工作,能够独立完成畜禽饲养、家畜繁育和动物疾病防治等日常生产岗位工作任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般性的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计划和预算能力,并能对他人工作能够进行协调和指导,如成为养殖生产班组长等;具备胜任较复杂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力,如成长为畜禽饲养车间(圈舍)主任、养殖小区技术负责人等;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动物医学专业较深的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渗透。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学)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学)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兽医学)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能从事动物医学——临床兽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兽医管理部门、动物医院和动物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保健及动物药品生产和使用等工作的临床兽医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有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

2、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做好动物保健和动物疾病治疗。

3、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兽医生产、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单位和部门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备在临床兽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师范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师范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师范)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动物医学及相关领域内从事兽医临床、动物防疫检疫、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与开发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学生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兽医职业教育、动物临床诊疗、兽药营销、兽医公共卫生、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

毕业生去向为职业技术院校、兽医业务部门、动物防疫检疫等企业和畜牧业事业单位。

二、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⑴综合文化素质通过校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⑵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以证代修)⑶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或达到学院合格标准。

⑷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⑸普通话应用能力须达到二级乙等要求(以证代修)。

⑹通过国家技能鉴定考核,至少获得一个相关工种(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宠物医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饲料检测工)的高级工等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在校内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抵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⑺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项目测试,达到合格标准。

⑻学生可参加创新能力培训并参加河北省统一考试。

考取证书者后可免修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⑼教师技能通过院教师技能项目测试,达到合格标准。

2.专业要求⑴掌握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⑵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⑶通过动物医学教学、科学研究和专业训练,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并具有对疾病检查、诊断、预防、治疗技术的能力。

了解动物医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⑷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防疫检疫、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

⑸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科学研究能力。

3.从师技能⑴熟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规律;⑵熟悉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指导、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等各教学环专业带头人:审核小组组长:1节和操作方式;⑶能够设计并组织主题班会,具备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活动的能力。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动物医学专业相关实践技能训练,具备动物疫病预防与诊疗、动物生产及饲料开发等能力,能够在兽医业务与管理部门、畜禽养殖与饲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疫病诊疗与防制、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保健与技术服务、兽医公共卫生、兽药研发与营销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必需的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2、掌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应用能力;3、掌握兽医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物疾病预防和诊疗能力,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职业技能证书;4、掌握动物生产、动物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护、宠物饲养与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畜禽养殖、饲料与营养等动物生产方面的能力;5、熟悉国家兽医法规、兽医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科学研究、数据统计、信息处理和科技论文撰写能力;7、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专业方向1、畜禽疾病防控方向:学习和掌握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免疫学、动物毒理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法规、家禽解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畜禽疾病防控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动物医院、动物疾病防控中心和兽医管理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方向)专业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备畜牧兽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环境与动物保护、生物科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具体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学习动物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动物医学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对动物疾病研究、动物疾病诊疗、检疫以及从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生物技术预防和控制畜禽及伴侣动物的群发性疾病和常见病,保护人类免受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并能从事兽医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外国语应用能力。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

3.掌握现代先进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能科学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及转归,能正确使用药物及常规医疗器械械进行畜禽疾病诊治的技能。

4.掌握人畜共患病及畜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兽医防疫检疫、兽医学发展规划、兽药生产、动物生产、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兽医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以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6.掌握动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熟悉动物饲养、动物繁殖、动物生产、畜禽饲料配制及加工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7.掌握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农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卫生检验及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与动物医学相关的实践训练,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在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监测、技术推广、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进行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以及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具有一定的数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3.具备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兽药的正确使用与开发、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基本技能;4.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动物医学的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5.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发展规划、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学分要求:五、教学总体安排:教学进程包括课程名称、性质、类别、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等(详见附件一)附件一:Ⅰ公共基础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Ⅱ专业基础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Ⅲ专业方向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Ⅳ专业拓展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动物药学(V eterinary Pharmacy Majors)专业代码:090401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具有兽药研发、生产、质量管理、销售、兽药管理与执法、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在兽药企业、检测机构及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通过学习与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2. 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备科学分析疾病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和转归,开展现代诊断、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能力;3. 掌握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中兽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动物药品研究与开发、生产、药效评价、质量控制、药物毒理和残留检测及兽医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4. 熟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方面的生物制药技术;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实验设计、论文写作及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6. 熟悉国家动物药品、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相关理论和知识;7.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兽医药剂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药物毒理学。

七、全学程周历安排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4567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8910表Ⅲ实践教学计划一览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药学)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方向)专业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具备畜牧兽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环境与动物保护、生物科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具体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学习动物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动物医学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对动物疾病研究、动物疾病诊疗、检疫以及从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生物技术预防和控制畜禽及伴侣动物的群发性疾病和常见病,保护人类免受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并能从事兽医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外国语应用能力。

2.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

3.掌握现代先进的动物疾病诊疗技术,能科学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后及转归,能正确使用药物及常规医疗器械械进行畜禽疾病诊治的技能。

4.掌握人畜共患病及畜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兽医防疫检疫、兽医学发展规划、兽药生产、动物生产、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兽医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以及自然科学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

6.掌握动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熟悉动物饲养、动物繁殖、动物生产、畜禽饲料配制及加工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7.掌握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中兽医专业方向的形成及课程设置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家畜产科学等。

形成: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第三学期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分流出部分学生组成畜牧兽医专业方向班级学习。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畜牧兽医专业方向课程共设置7门,16个学分,288学时。

五、主要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见第1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见第2页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见第2页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见第2页5、大学外语(288学时)见第2页6、体育(72学时)见第2页7、文献检索(18学时)见第2页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8学时)见第2页9、高等数学Ⅲ(81学时)见第3页10、大学计算机基础Ⅰ(63学时)见第3页11、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63学时)见第3页12、化学实验技术见第3页13、有机化学(54学时)见第3页14、基础化学(72学时)见第3页15、动物生物化学(54学时)主要阐述正常畜禽机体的化学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着重讲授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畜禽体内正常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及与畜禽的正常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化学、酶学、生物氧化、核酸化学、糖脂及蛋白质代谢等内容为本门课程学习的重点。

16、动物生物化学实验(27学时)主要学习生物机体生化反应(生化指标)的检验、动物生化过程的观察,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等。

17、动物生理学(54学时)主要讲授畜禽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命活动现象、活动规律及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协调活动。

侧重讲解消化、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泌尿、肌肉运动、内分泌、神经生理等内容,能量代谢及体温调节、生殖及秘乳生理,重点介绍其基本的生理过程。

18、动物生理学实验(27学时)主要学习从事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常规仪器使用、基本的实验技能及经典的生理学实验方法,了解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要求重点掌握计算机生物信息系统的使用、动物麻醉、保定、插管及神经血管分离、生理溶液配制等基本生理实验技术。

19、动物解剖学(72学时)以牛、羊、猪、马、犬、猫及家禽体的内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刀、剪、镊、锯等解剖器械,以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正常动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色泽、硬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0、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45学时)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正常畜体的形态、结构和个体发生的科学,包括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两大部分。

组织学是研究家畜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学和器官组织学三个部分;胚胎学是研究家畜个体发生的规律,包括胚胎的早期发育、器官发生以及胎膜胎盘等。

21、兽医病理学(72学时)主要包括基础病理、器官系统病理。

基础病理主要阐述疾病概念、原因及发生机理,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特征、炎症、休克、免疫病理、应激反应、肿瘤等内容,器官系统病理主要阐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器官的病变特征及发生机制;尸体剖检技术主要讲述尸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方法、标本制作等。

22、兽医微生物学(45学时)兽医微生物学主要阐述与家畜有关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生理特性、致病机理、遗传变异及免疫学基础等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防治原则。

2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27学时)兽医微生物实验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染色方法、病毒的分离培养、消毒与灭菌等实验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技能。

24、兽医药理学(72学时)兽医药理学主要研究兽医常用药物(包括组织代谢药、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及特效解毒药)与有机体或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药物用于诊断及防治疾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在体内的运转代谢规律。

主要介绍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分类介绍常用兽药的主要性状、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实验学习药理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药物调剂技术和正确处方。

25、兽医临床诊断学(54学时)主要讲授兽医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呼吸、消化等六大系统的检查内容和方法;临床三大常规、兽医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本门课程为学生学习兽医内科学、外科学及产科学打基础。

26、动物传染病学(72学时)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讲授家畜、家禽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各种措施。

各论讲授人畜共患病及猪、牛、马、羊、犬、猫及禽类的传染病,主要介绍疫病在世界上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剖解、诊断和防制措施。

27、动物寄生虫学(45学时)主要讲述畜禽寄生虫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常见家畜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发育史、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技术,以重要畜禽群发、多发的寄生虫病为重点。

28、中兽医学(72学时)主要讲授中兽医的基本理论、中草药、针灸、新医疗法及中兽医技术对疾病的防治等。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中兽医基础理论、辩证施治原则,重点学会应用中草药、中兽医技术防治畜禽疾病。

29、家畜内科学(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畜禽非传染性内脏器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理论和实践技术,培养学生必要的临床工作技能。

30、兽医外科学与手术学(72学时)外科病以本地区常见病为重点,讲授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要求学生能独立地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

外科手术主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掌握常用外科手术的局部解剖结构和操作步骤。

31、家畜产科学(36学时)产科学主要以怀孕期、分娩期及产后期常见病及繁殖障碍疾病为重点,并介绍奶牛乳房疾病及新生幼畜疾病,要求学生掌握发情鉴定,怀孕诊断及接产助产方法,并能提出合理防治常见产科疾病的措施。

32、动物性食品卫生学(36学时)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污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等卫生问题及研究动物性食品生产的原料场所、设备、加工过程、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中的兽医卫生监督管理和检验问题。

它的主要任务在于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防止畜禽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在动物中的传播。

33、大学物理(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激光、静电场、光的衍射、光的干涉、光的偏振及核辐射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能力,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4、动物学(36学时)主要是讲授动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动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动物的生长和个体发育,动物的遗传与进化,动物与环境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实验课学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的一般解剖观察及绘图、动物的分类等基本技能。

35、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与执法司法(36学时)主要讲授国际及我国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及贸易管理的组织与机构、法律与规章、执法与处罚等内容,重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DA)、国家及省市县畜牧兽医部门、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口检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

36、细胞生物学(36学时)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细胞知识和技术。

主要讲授生物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分化与调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37、分子生物学(36学时)主要讲授生物机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英文、中文双语教学。

38、GMP论证(27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兽药生产企业的硬件建设、软件编制两大方面的内容,具体从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收回、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方面对兽药GMP进行详细论述,使学生初步掌握GMP的相关概念及生产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熟悉兽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运行模式,明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对兽药质量及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意义。

39、实验动物学(27学时)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