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

合集下载

世纪最经典产品设计50款

世纪最经典产品设计50款

芭比娃娃
设计时间:1959 设计师:露斯·汉德勒
巴塞罗那椅
设计时间:1929 设计师:密斯·凡·德·罗

著名的巴塞罗那椅
是现代家具设计的典范
之作,是密斯为迎接西
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计
的,是一把具有时代气
息的王椅,极富皇家气
派的“X”形结构开创了
使用金属材料制造富贵
华丽家具的先河。
乔治·莫非 茶具 1934
圆珠,书写时墨水就能均
匀的流出来,非常便捷,
现在已经有红、黑、蓝等
各种颜色来来满足书写的
要求。
“萨利夫”柠檬榨汁 器
设计时间:1990 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

“萨利夫”柠檬榨汁器至
今在设计界仍然饱受争议,但
是这并不影响其在设计史上的
地位。虽然作为功能产品它没
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
它却很好的体现了20世纪80年
两个设计元素都没
有完全占据主导地
位,但是它们却加
强了彼此对整个设
计的作用。至今,
这种分割器仍然流
行于世界各地的办
公室,而且颜色多
种多样,至今畅销,
不能不说是20世纪
的经典之作。
”纽约的日落“沙发
1980 盖当诺 佩西 胶合板骨架以及泡沫
聚氨脂衬垫。设计创 意来自纽约曼哈顿建 筑群的启发,是设计 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具有戏剧般的效果。
乔治·莫非茶具和上面的比乐蒂摩卡咖啡壶在某些方面上有着相似之 处,都产生于装饰艺术运动时期,
莱克西康80"手动打字机
安诺·奥利维蒂 1935 奠定了现代机械打字
机的模式,直到60年 代才为IBM公司发明的 电动球形字头打字机 所取代。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

浅析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曹宇欣【摘要】本文简述产品设计发展的道路,通过过经济、文化、政治和人文角度阐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产生,分别介绍后现代主义以后在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将以人为设计理念的作为根本设计风格,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人们日常使用、将功能与形式作为统一的设计理念才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微电子风格作为当下发展迅速的产品风格是应用最广泛,并且是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风格、这种轻小的极简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功能;装饰;极简【作者】曹宇欣【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721 产品设计发展道路产品设计的发展不仅仅受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不同艺术工作者艺术风格和人们对不同的艺术风格接受程度的直接影响。

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各国家开始从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化,并且相继完成产业革命。

从20世纪20年代,工业设计已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出现了对产品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包豪斯体系,产品逐渐商业化。

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升了工业设计研究与应用速度。

我们也将迎来工业5.0时代。

对于产品设计风格,有两条发展道路,一种是商业化的,满足于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服务的。

我们是不会刻意去介绍他们,但他们却是市场的主流设计,这种设计会受到最前沿设计的影响,但却相对稳定,不会随意改变。

因为这类产品不是针对于某种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对于每个人类,所以它的价格相对低廉,容易被市场接受;另外一种是比较有特点创新的,有强烈设计师个人表现风格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也会受到设计运动的影响。

这部分设计师是走在最前端的,他们的设计理念作品都会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与当时开展的设计运动有关,虽然这类设计并不会得到大量生产,但是这类产品的诞生会产生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影响着量产产品的生产。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特征。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3、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
4.4 减少主义风格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减少主义风格是80年代兴盛的一个设 计风格。顾名思义,减少主义的特点就是 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一 种加尔文式的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
2、它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 历史风格,如果是单纯恢复历史风 格,也就没有什么后现代主义了, 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复古主义而已。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风格采取抽出、 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衷 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 构造基础之上的。
3、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
谢谢!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都有戏谑、调 侃色彩,反映了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以后,人们 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 和舒展。从思想动机来看,这种含糊倾向 是可以理解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强调 明确和高度理性化,长期以来作为设计的 基本原则,人们对这种设计形式上过于理 性化的倾向刚到厌倦后,自然希望设计上 有更多的非理性成份,含糊性是一个自然 的结果。
这个风格的设计充满了荒诞不羁的细节处理,表现 了设计师对于高技术、工业化的厌恶和困惑,是庞克文 化、霓虹灯文化的一种体现。
4.3 后现代主义风格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4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在产品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从建筑 设计上衍生出来的,大部分产品设计的后现代 主义设计家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家。他们 通过产品,特别是家具和家庭用品,表现了与 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相似的倾向,即: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一、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简约、纯净和简洁。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颜色、形状、线条和材质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简洁、清晰和有力的视觉效果。

极简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二、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

在装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富有装饰性的设计,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装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

三、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融合和混合。

在折衷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来创造独特的设计。

折衷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

四、高技派高技派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风格,强调技术和未来感。

在高技派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高技派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五、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大众化和流行文化。

在波普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大众化的图像和色彩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常常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六、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环保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可持续性的设计。

环保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七、乡土风格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

在乡土风格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地域性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乡土风格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八、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抽象和自由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抽象表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九、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创新和未来性。

后现代工业设计

后现代工业设计

2、 、 过 渡 高 科 技 风 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又叫做“改良高科技”风格,
是一种对工业化风格、“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 它具有更高的个人表现特点,充满了荒诞不羁的细节 处理,表现了设计者对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与困惑。 因为其明显的讽刺意味,所以不能受到广泛欢迎也没 有可能大批量生产,只有少批量的、针对个人的、艺 术式的作品, 代表人物:杰拉尔德·库别斯、主义设计代表人物及作品
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1、罗伯特·温图利——少即是多 他攻击设计界的保守主义、攻击垄断的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认为这些风格丑陋而平庸。 主张在设计中 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2、查尔斯·詹克斯 他认为现代主义是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它忽视了 人的情感和环境的作用。
后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的 特 征
4,解构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 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 另一方面被商业滥用而没有办法对30、40年 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作 用时,作为一中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 之一产生的。它体现了对结构本身的反感, 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 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为重要。 代表人物:丹尼尔·里伯斯坎、根特·本尼什、 凯特·曼体里尼等
后现代主义产生原因
波普设计的影响 工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影响 对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的质疑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反对设计形式的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反对理性主义,提倡关注人性,倾向娱乐性和处理装 饰细节。 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 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 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与可 持续发展问题,认为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后工业社会为基础
思想的
方法的 设计语言 艺术风格
强调功能、技术
标准化、高效率 功能决定形式 构成主义、抽象主义
强调人在技术的主导地位
遵循人性、个性化 多元化、模糊化、文脉性 波普艺术、行为艺术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1
1.2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原因
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了反叛、挑战、革命,充满了民主和造
反色彩的,代表了工业革命对传统的、温情脉脉的手工艺的宣战。
现代主义代表了新的时代精神,无论从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 征,他的早期的反商业主义特征,更加使它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但是现代主义进入美国,在战后成为独霸一方的设计风格,它
的排它性,风格上的单调性,逐渐取消了原来的民主特点,意识形
态上走向了自己的方面。从形式上来看,自从现代主义长达40年对 设计风格的垄断以来,也没有发展的余地,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单 调、无人情味的风格刚到厌倦,开始有人追求更加富于人情的、装
密斯· 凡· 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 “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 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
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
设 计 史 | 后现代主义设计
3
3.2.2 查尔斯· 詹克斯
后现代主义设计上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是
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从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
正。它在很大程度是接纳了现代主义的理想主义,以 及它的自由主义的目标,后现代主义当中没有什么人 是希望回到工业化以前时代的保守主义者、反动派或
者修正主义者。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范畴
哲学的 历史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工业产品

后现代主义设计——工业产品

• 教学目标:熟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及理论,后现代主义建 筑设计的特点,熟悉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h
3
工业及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是现代主义设计被否定、抛弃之后,设计师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 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
二、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探索。以往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大打折扣, 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的“为人设计”和关注环境 的“环保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

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风格
微电子风格 软高技设计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

h
11
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到70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应当树立一种 与高科技相应的设计美学——高科技风格。
•从建筑设计开始,高科技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贝聿铭中银大 厦。
•工业产品设计中,高科技风格派喜欢用最新材料,尤其是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 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机械组织暴露出来,有时又将复杂的部 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
•代表作:马内奥·波特的金属椅子
诺尔曼·福斯特的茶几
h
12
• 1984年意大利设计师马内奥·波特设计的金属椅子,利用闪亮的金属条构成有节奏的直线纹 路,体现了金属材料本身独特的质感。
h
4
1.意大利激进设计——孟菲斯集团
• 索扎斯
h
5
有人说,如果你喜欢色彩鲜艳,又不喜欢中规中矩的家具,那就用索扎 斯的设计吧,此话真是不假,看看他设计的卡尔顿书架,就是这样的一个作 品。19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流行的鼎盛时期,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 计都出现了强烈的色彩,出现了丰富的装饰,并且出现了对传统的戏诩,或 者用我们的话说:对传统“恶搞”,那个时期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恶搞”情结, 而索扎斯则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

后现代设计背景下的人体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后现代设计背景下的人体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后现代设计背景下的人体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1.人体工程学概论1.1 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又被称作人因工学或人间工学,它们产生的地点、时间和研究侧重面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大同小异。

这是一个研究人与机械的关系,并使这种关系合理化的学科,更具体的说,它是研究人类操作能力及其深度,使工作及其相关环境适合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等特征的学科,目的是为了人。

人体工程学在欧洲被称为Ergonomics,这个名称是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原意就是介绍工作的自然法则,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或操作工具过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问题。

前苏联的学者将人体工程学定义为: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人民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1.2 人体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人体工程学产生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当时由于军事的需要,一些新式武器被分批研制出来,但由于在战争的环境里,人们过多地注重武器性能的提高,而忽视了与使用者之间的协调,许多超出人体生理极限的操作使得事与愿违,为此促使美国人不得不把机械操作如何适用于人的问题提到桌面上来,由于研究的主意在工业和实验心理学的偶合中产生,所以起初还被称之为“工学心理学”。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也有对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考工记》对于制作各种工具以及车辆有这样的论述:“所谓轮六尺有六寸天下制也。

轮过于崇则其亦过于四尺矣,故轸为太高而人力所不能登轮。

或已庳则其轸亦不及四尺亦,故轸为天下,而马之力又所不能引,人不能登则力怠,马不能引则常若登阪,而倍用基力,此非车之善也。

”这段文字详细记录了马拉车的制作中如何按照人的尺寸去设计车轮的结构,以保证其宜人性,并使马的力量得以更好的发挥。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的建造原则与如今的人体工程学的宗旨一样,都是研究和探讨如何保证人的舒适、安全和高效,以人为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是遵循两条不同的道路的,一条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虽然大部分设计著作并不介绍它们,但是,这却是市场上的主流设计。

这种设计会受到前卫设计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前卫设计那样瞬息万变,那么个人化,产品的价格因此也低廉,这是为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另外一条则是较为具有探索性的、具有强烈设计家个人表现的、受到总体设计运动影响的前卫设计。

这是大部分设计理论著作都津津乐道讨论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与总体设计运动的发展密切关联的设计,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被大批量生产,因此也是价格昂贵的设计,是与大众脱离的设计。

作为新的设计风格被探讨,也被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设计借鉴,这种设计充满了探索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和其它的一些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属于这一类型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或者说在工业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但是由于对现代主义的改良和改革动机,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设计家,他们不遵循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设计原则,而自己开拓新的设计风格方向。

从思想观念上看,他们基本还是形式主义者,并没有希望彻底改变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努力从形式上希望达到突破,创造新的产品形式。

从形式上看,我们可以把现代主义以后在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大致分成几个类别,即“高科技”风格(Hight Tech)、“改良高科技”风格(Trans High Tech )、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Aichimia Memphis)、后现代主义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 )、建筑风格(Archetypes)、微建筑风格(Micro-Architecture)、微电子风格(MICro-electronics)等等。

以下对这些风格分别进行介绍。

“高科技”风格工业设计上的“高科技”风格是从祖安·克朗(Joan Kron) 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 1978 年的著作《高科技》(High Tech, 1978)中产生的。

这个术语在设计上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ohnology) ; 二,是高品味的(high styie)。

因此“高科技”中的“高”是指的“高品味”,以把设计的对象从平民大众中抽出来,成为上层人的特定所有,就凭这个非民主化的特点,就表明“高科技”风格不是强调民主化的现代主义的衍生。

克朗与斯莱辛对“高科技”风格迫根溯源,认为“高科技”风格的根源可以上溯到法国建筑家让·普鲁维和皮艾尔·夏罗(Pierre Chareau)在20 世纪30 年代设计的建筑,以及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依姆斯(Charles Eames)在1949 年设计的住宅。

“高科技”风格把工业环境中的技术特征引人家庭产品和家庭住宅设计上,从公共空间引人高度私密的个人空间。

这个风格的特点是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非常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达到具有工业化象征性的特点,也就是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份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以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

一些貌不惊人的普通工业机械结构,被赋予新的美学含义,比如,平常用于工厂中的、粗糙的钢工具架被用到高级住宅内,工厂的工具被赋予新的市场意义。

因此,把工业技术风格变成一种高商业流行风格,一种德国人称为“Kitsch ”商业主义符号,“高科技”风格给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机构部件以美学价值,这是“高科技”风格的核心内容。

“高科技”风格也是首先从建筑设计开始的。

虽然30 年代已经有所谓“高科技”风格建筑,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潮流,则是70 年代以来的事情。

比较突出的“高科技”风格建筑项目有英国建筑家里查·罗杰斯在法国巴黎设计的蓬皮杜文化中心( the Cultural Center ofGeorges Pompidou , Piano and Rogers , Paris , 1977)和他在伦敦的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

这两座建筑都采用充分暴露工业结构的方法,把工业建筑、工业构造作为基本的设计语汇运用到这两座昂贵的、豪华的建筑上。

蓬皮杜中心的各种管道都暴露在建筑外表,工业构造成为重要的美学符号。

这座建筑完成之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一种新的美学价值,“新技术”风格从此被接受了。

受到建筑上的“高科技”风格影响,一些设计家开始把类似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上,特别是家具设计上。

比如德国慕尼黑的建筑家威伯(Adreas Weber)用不锈钢设计家具、罗德尼·金斯曼利用钢骨设计家具、意大利建筑家玛利奥·博塔也用“高科技”风格设计家具、布鲁斯·布迪克和英国建筑家诺尔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也用类似方法设计桌子和工作椅,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目前世界上比较重要的“高科技”风格设计家包括有:罗德尼·金斯曼(Rodney Kinsman) 安德里斯·威伯(Andreas weber)玛休·森(乌尔斯·格拉姆斯巴什汉斯·定尼拜(Hans Dinnebier )让-马克·达·科斯塔瑞士建筑家玛里奥·博塔布鲁斯·布迪克(Bruce Burdick)英国建筑家诺尔曼·弗斯特(Norman Foster)“过渡高科技”风格(TranS High T eCh)也可以叫做“改良高科技”风格,或者直译为“过渡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对工业化风格、“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戏谑、嘲弄、调侃的表现,具有更高的个人表现特点,也比较难以批量化生产。

这个风格的设计充满了荒诞不羁的细节处理,表现了设计师对干高技术、工业化的厌恶和困惑,是庞克文化(punk )、霓虹灯文化(neon culture)的一种体现。

因为这个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而不可能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这种风格也因此没有可能大批量生产,只是少批量生产的、针对个人的、艺术式的作品而己。

这种作品在意大利的“反设计”运动以来非常常见,不少意大利设计师热衷于这种风格的设计。

这种风格的设计不少出于知名设计家之手,因而也具有商业价值,从前卫探索到商业利益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过渡“高科技”风格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肆意嘲弄。

比如杰拉尔德·库别斯设计的桌子,结构基本上是“高科技”风格的,金属桌子框架,加上厚玻璃台面,非常严肃,但是在桌子台面以下则加了一块夹有瑕疵的大理石,充满了莫名其妙的象征意味,对于严肃的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协调的嘲弄。

又如朗·阿拉德(Ron Arad )设计的“混凝土”音响组合以混凝土为音响设备的基本材料,无论是喇叭箱还是唱盘座,都是混凝土的,粗糙异常,这种工业材料与精细的音响设备形成古怪的对比。

盖塔诺·别斯设计的桌子“桑索尼杜”完全采用钢铁结构,充满了工业味道,但是钢铁的桌面四面破烂和参差不齐,露出底下的钢网结构,好像被破坏过一样。

这些设计,都是对现代主义和“高科技”的讽刺。

因此,意识形态上是后现代主义的集中体现。

比较重要的“过渡高科技”风格的设计家有:德国杜塞尔多夫前卫设计集团“孔斯特弗鲁格”这个设计组织包括海科·巴特斯、哈拉德·胡尔曼(Harald Hullmann)等人。

比利时设计家杰拉尔德·库别斯(Gerad Kuijpers) 伦敦前卫设计组织“一去”( one off )英国设计家朗·阿拉德(Ron Arad)盖塔诺·别斯日本设计家shiro Kuramata德国“五角大楼”设计集团(Pantagon Design)玛利-特斯·德意志克劳斯·波林格(Klaus Bollinger)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Alchimia / Memphis)意大利战后的激进设计运动非常发达,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设计集团,其中,阿基米亚和稍后的孟菲斯集团是两个关系密切的、非常有影响的设计组织,集中了意大利前卫设计的精华人物,代表了现代主义开始式微以来意大利设计的新发展趋向,很有代表意义。

意大利的激进设计运动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意大利的正统设计,特别是战后发展起来的、为高中收人阶层的设计,所谓的“优雅设计”, “优雅设计”是意大利一批杰出的设计家在战后发展起来的,代表了意大利战后优秀的设计,这批人包括吉奥·庞蒂(Gio Ponti)、马尔科·阿比尼、维科·玛吉斯特列提、玛里奥·贝利尼( Mario Bellini)、卡斯特里奥尼兄弟、卓·科伦波、马可·扎努索、阿夫拉·斯卡帕和托比亚·斯卡帕(Afra and Tobia Scarpa)等等,激进设计集团就是针对他们的设计进行挑战的,所代表的是青年一代的波普风格、传统风格。

早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激进设计组织有“超工作室”( Super studio)、阿其尊(Archizoom)、吉古拉德(zziggurat)和“第451 作室”( studio 45 ) ,生产这些激进设计组织作品的生产单位则是环球工具公司(Global Tools )。

他们反对正统的“好设计”原则,影响欧洲其它国家的前卫设计运动。

1978 年到1979 年之间,意大利重要的工业城市、设计中心米兰的设计家阿德里安那·贵里罗和亚历山大罗·贵里罗( Adriana and Aiessandro Gujirriero)、布鲁诺·格里高列和乔治·格里高列成立了自己的激进设计组织“阿基米亚”,这个组织与意大利两个著名的设计大师一艾托·索扎斯和亚历山大罗·门蒂利合作,因此很快取得世界声望,成为胆孕知名的激进设计组织之一。

1981 年,索扎斯离开了阿基米亚,自己组织了另外一个前卫设计集团“孟菲斯”,集合了相当一批杰出的青年设计家,在80 年代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

他们设计的家具、用品,影响国际激进设计运动。

这两个组织的设计原则基本相似,都是以高度娱乐、戏谑、玩笑、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丰裕时代的艳俗和平庸。

这种设计色彩鲜艳,普遍采用非常俗气的材料-装饰板作为表面粘贴装饰基础,非常具有儿童心理特点的产品、家具造型和艳俗的色彩,形成明显的波普风格。

设计之中有种玩世不恭的气息,特别受到80 年代青年一代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