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的两个层次及其意义和限度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简介鲍德里亚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在现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他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消费社会中制造出了一种“虚幻的社会秩序”。
在他看来,“符号消费”代表了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集体意识,这种意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必然的。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现代消费不仅是购买商品,更是购买意义和价值,是对价值概念的符号消费。
人们通过寻求并购买具有象征性价值的商品与标志来满足情感需求,达到在人群中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这是现代社会“符号消费”的基础。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现代消费、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挑战了经济学视角对消费的理解,并且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文化的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同时,他强调了消费社会的实质是在文化生产和符号交换中展开的,强调了文化阐释的重要性,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例子解析1.服装消费服装消费是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一个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保护和覆盖身体的需求,更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中表现自我和突显身份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装品味和喜好,这些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观感好看,更是为了在这个符号化的社会中展现自我身份和身份地位。
不同的品牌、款式、颜色和材质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和时尚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种“消费能力”的地位象征,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参与,不仅是满足了生活方面的需求,更是满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2.iPhone消费iPhone作为苹果公司的代表性手机,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爆炸性的交流和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它代表了高端科技和美学设计,在消费者们的购买和使用中,别有一种高贵、尊荣的身份感。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iPhone的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将语言、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相混合,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符号化形象,支持他们的自我认同。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microsoftword文档(2)

浅谈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摘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消费,符号消费指向的不是消费物自身,而是物所承载的符号价值,即其体现的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
本文通过对符号消费的论述,反思现在的消费文化。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消费、身份认同、消费文化“许多年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他也许会去教堂, 也许会闹革命,诸如此类。
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米勒,1985) 在今天,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在社会学家看来, 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
有时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可使用的实用商品, 而且透出这样的信息: 暗示消费者本人想成为某种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人们通过消费实践、透过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 构建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认同感以及自我观念逐渐已不再是以工作为核心, 消费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被认为是进入“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
鲍德里亚和詹明信等人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工具性活动, 而是符号性活动; 消费本身已成为“对符号进行操纵的系统性的行动”。
一、符号消费的内涵从经济学上讲, 消费品的最根本用途是它的使用价值, 消费行为大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但在今天, 消费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
当代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我买了, 从而我就是什么(I shop, therefore I am) ”点破了其中的奥秘。
“我”消费什么、怎么消费, 实际上体现和贯彻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定位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接受。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引言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消费更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备受关注。
而在消费理论中,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
符号消费理论强调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获取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价值,更是通过商品传递出的符号和象征所带来的满足感受。
本文将会深入分析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一、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概述鲍德里亚是20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其符号消费理论是其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不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象征性的行为,通过商品本身所代表的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人们从内心深处的需求。
鲍德里亚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他们购买的商品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的活动。
二、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符号消费特点。
1. 追求潮流和时尚大学生正处在个人认识和社会认同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潮流十分敏感,因此在消费行为中更倾向于选择符合时尚潮流的商品。
他们追求时尚的服饰、电子产品和娱乐方式,通过这些潮流商品来满足自己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认同需求。
2. 社交和自我展示大学生消费更多地呈现出社交和自我展示的特点。
通过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消费品,他们希望获得同伴和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购买名牌服饰、奢侈品、高档手机等,不仅仅是为了使用,更多的是为了在社交圈中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位。
3. 情感和心理满足与一般的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更注重情感和心理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受的商品,而非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
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
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
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
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
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
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
[专业文献]符号消费ppt
![[专业文献]符号消费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aa46e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4.png)
营销分析与决策作业——符号消费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
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 消费鸡块, 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 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
消费, 成了我们时代一切归类的基础, 消费成了我们社会组织化的原则。
一、符号消费的含义符号消费的定义源于法国的博德里亚, 他说: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 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 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 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 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能够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二、符号消费的特征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 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比如咖啡是一种饮品, 可以解渴、提神、提供一定营养和热量, 并带来口味上的满足——这就是咖啡的产品价值。
但是“左岸咖啡”品牌通过自己的广告向消费者诉求“追求一种宁静, 追求一种心灵”这么一种符号, 从而与消费者建立了一种亲密关系。
因此, 消费“左岸咖啡”不仅仅是追求咖啡的使用价值, 还于“左岸咖啡”所赋予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 它成了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诉说不尽的风情。
它是艺术的、文化的、浪漫的、不羁的, 它会让你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塞纳河左岸清逸与高雅的文化氛围, 会让你忙碌浮躁的心突然变得平静许多, 甚至还会有些莫名的伤感, 让你不自觉地联想到树林、长椅以及村上春树的作品。
消费“左岸”代表着一种生活品位、一种生活风格,也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认同。
由此可见, 符号消费更加重视消费所带来的象征性和表征性。
三、符号消费的解析首先,作为消费品外观上的示差符号(物的第一层次符号),如造型、色彩、图案、包装等等,传达了产品本身的格调、档次和美感,已经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层

体育消费中的符号消费及体育消费分层作者:罗百花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符号消费是体育消费的关键,能够将特定人群划分在不同阶层上,本文就符号消费展开探讨,就消费分层做出分析,进而为如果促进体育消费的持久发展提出改良建议。
关键词:体育消费符号消费消费分层经济社会对于社会阶层的差别化影响日益显著,消费分层主要基于符号消费产生,体育消费是社会表现以及交流的消费过程,能够传递消费的社会属性,因而可以展示消费群体的社会地位,同时彰显其价值观念,体育消费的意义就表明了体育消费者的身份以及地位。
因而就此研究消费分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以期促进体育消费的科学发展。
通常而言,体育消费的符号消费有多重内涵,一方面,能够融合差异性以及独特性,体育产品虽存在差别,但其富有的文化符号更为显著,体育消费是消费体育产品的价值符号。
另一方面,体育消费也具有象征性,高档的体育消费能够代表消费者的社会社会以及生活品位,据此能够考察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在改善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获得心理满足,符号消费表明体育消费并不是单纯依靠实物消费,更多的是对于符号品牌的追求。
消费者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更多表现出情感实现,体育消费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追求,同时也是符号化的系统行为。
一、符号消费与体育分层体育消费逐渐蜕变成文化趋向,名牌代表质量,也说明消费者地位的尊贵,因而,名牌在符号上具有不同价值。
体育消费的不同品味,能够显示消费的支付水平与专业象征,不同体育商品也具有差异,能够折射消费者的品味以及倾向,为科学推断消费者的阶级属性提供成参考。
因而消费符号与消费分层蕴含很强的文化含义。
符号消费包括消费主体对于产品背后意义的追求,也是对产品符号内涵的消费。
体育消费在特定场所进行,能够调动消费者的社会资本,使之区别于其他消费者,进而划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
日常的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消费的基本形态,通过运动能够提升自身的机能,例如,付费在健身馆锻炼时,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也是社会地位与品位的象征。
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

广告符号学论文题目: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姓名:王俊年级:2011级专业:广告学号:2011013560商品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在传统经济学中,消费常常被视为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消费者在成本最小、效用最大的理性判断下,根据价格和个人偏好进行购买决策和消费,从而获得使用价值的个人满足。
但是,现实的消费行为并不是都能用数据、曲线来解释的,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也并非如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理性。
事实上,消费并不单单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的其他属性也日益得到凸现,如消费的主观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以及符号属性等,尤其是消费的符号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这种强化表现为对符号的消费。
譬如通过消费可以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正如消费“哈根达斯”雪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雪糕本身,而在于消费“哈根达斯”雪糕所赋予的符号意义——“爱她就请他吃哈根达斯”。
因此,如今对很多商品的消费已经逐渐具有其特定的超越商品使用价值的符号价值,从而给消费者带来超越物质、生理满足之外的心理、精神及社会性满足。
正如日本学者岗本庆一所言:“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随着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显然,仅靠技术质量和销售服务已难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必须依靠加强企业和产品的符号特征(如企业形象、产品形象) 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因此,解读符号消费的意义,将有助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宣传、推广和销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符号消费产生的背景符号消费是同商品的符号属性相联系的。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是法国社会学家,他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价
值观。
以下是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是人们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追求和呈现。
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他们会通过购买特定品牌的服装、手表、手机等来表达自己的身份
认同。
一些大学生会购买名牌服装,以显示出自己的高品味和经济实力,从而在同龄人中
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强调消费行为背后的特定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在大学生消费
行为中,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更是通过购买特定品牌和产品来获得一种文化
上的认同感和社会认可。
举个例子,一些大学生喜欢购买某个音乐节的门票,不仅是为了
欣赏音乐,更是为了展示自己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指出,消费行为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现实。
在大学生中,社
交媒体的盛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消费品的平台。
一些大学生会在社交媒体上晒出
自己购买的时尚品牌、旅游景点等,以展示自己丰富的社交生活和高品味的消费选择,从
而获得网络上的认可和赞誉。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指出,消费行为的真实动机被符号消费所模糊和掩盖。
在大学
生中,有时他们购买某种产品并不是出于真正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社会期望和社交压力。
一些大学生可能会购买某个热门的电子产品,即使他们并不真正需要,只是为了追求潮流
和跟上同学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消费的两个层次及其意义和限度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当今消费的主流趋势。
在追求个性化、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们从关注物的使用价值到关注物的符号价值,符号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符号消费可区分为两个层次,即商品的符号化和符号意义的商品化。
前者是符号价值的发生、发展,后者是符号价值地位的确立。
符号消费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它不仅生产需求,而且生产欲望。
它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繁荣,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和价值隐忧。
标签:符号消费;符号价值;需要;生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从人的消费需求特征来看,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在追求个性化、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人的消费需求和内容不仅指向物,还指向物的符号功能。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又译吉恩·布希亚、让·波德里亚)是较早提出符号消费思想的学者之一。
他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在以符号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模式中,人的消费“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流通、购买、销售、对作了区分的物品/符号的占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我们的编码,整个社会都依靠它来沟通交谈”。
①鲍德里亚强调符号的功能和效用,认为在符号消费中,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为媒介而进行消费,物的丰盛逐渐跨越到物的符号价值的丰盛。
热衷于追逐和占有符号价值的消费模式,都可以称为符号消费(Symbol Consumption)。
与此相应,消费社会表现为庞大丰盛的商品堆积,在这种“物”的丰盛中,消费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
目前,从我国的消费发展状况来说,人的个性化消费活动与人的需求密切相关,人们在注重物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物的符号价值的迷恋和占有。
符号消费本身是个性化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商品的符号意义与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异军突起,通过生产符号、制造欲望、出售符号价值,实现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填充并丰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
现代人在关注某一个商品时,尤其是需要证明个性、宣扬个性时,很大程度上选择商品的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产生与社会发展实践密不可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发展、市场导向、人欲的膨胀以及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多种力量逐步“挖空商品的意义,藏匿真实的社会关系,通过人们的劳动将社会关系客体化于商品中,然后再使虚幻的/符号的社会关系乘虚而入,在间接的层面上建构意义”②。
这种虚幻的、被直接或间接建立起来的抽象意义就是符号的象征意义。
人们普遍认为,符号的象征意义最初更多的是用来划分贫富、区分贵贱的工具,标志各种社会身份和地位,同时,也符合一定的社会风俗,用物来指示某一特殊持久的象征意义。
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同一种物也会指示不同的象征含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号的象征意义不再仅仅意味着门第高低、等级森严,更多的是符合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既指示人的品位和个性自由,与他人区分开来,又指示人的社会属性,使人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和归属感。
符号意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身仍然是物质生产的一部分,它直接或间接指向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准,“与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表征着潜在的社会分野,积极参与社会秩序的塑造,是社会关系的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商品的符号意义很难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商品之间以及商品符号意义之间的竞争使得商品和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是连续性的、不断推进的,这样可以通过赋予商品种种符号意义,夸大商品的符号意义,凸显商品的符号价值,刺激人的消费需求,诱使消费者不断消费商品、占有新的符号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商品销售的连续性和消费过程的完整性。
因此,符号所能指示的社会文化意义的不断建构和丰富变得至关重要,消费者挑选商品时常常更加注重物的符号价值,更加看重物所彰显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用以证明品位和经济能力。
用符号意义的差异性表现物的差异性,从而指示人的差异性。
从这个层面来看,商品所具备的符号意义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塑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符号消费通过展示商品的符号意义,证实其符号价值而实现其在消费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迎合和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证实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可能性。
作为现代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符号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典型社会意识。
符号消费既是一种彰显个性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人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解读和追求,是普遍的社会意识和明确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社会性。
符号消费可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商品满足作为主要目的的商品的符号化,商品的符号意义在这里还只是辅助,也就是符号价值的发生、发展阶段;二是以符号的象征意义的满足作为主要目的的符号象征意义的商品化,此时商品仅仅被作为符号的载体,符号所指示的是社会文化含义,这是符号价值地位的确立,或者说是符号消费地位的确立。
商品的符号化和符号意义的商品化,最初都直接与人的物质活动、社会交往和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
在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商品符号化和符号意义的商品化也发生了变化,它们既是社会存在,也是社会意识;既是人与物质关系的产物,也是人与物质关系的主导。
二、符号消费中商品的符号化商品的符号化意味着在符号消费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因此,首先应当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关系。
符号价值与使用价值有天然的联系和现实的区别。
马克思指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④,使用价值指物的“能满足一定需要”的功能,即物建立在商品本身“物性”之上的有用性和可以使用性。
此外,商品要成为商品还应具有鲜明的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是有用的和可以使用的,但这种有用性必须在使用价值基础上展开,以丰富、抽象的象征意义与现代人的消费观念相契合。
使用价值要求商品“有质的差别”⑤,即原材料的差别。
符号价值则强调商品所具备的符号性,即虚拟的、抽象的信息或符码。
而符号价值存在的最起码要求就是差异性和可分性,同样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在使用价值基本一样的基础上,符号价值越高,越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以此可以推断,“消费已不是单纯的需要的满足,消费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⑥。
物要成为消费的对象,不仅仅要成为商品,以满足人们对物的使用价值的需求,还必须成为符号,以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的需求。
另外,还要认识到符号价值的功能和效用。
在使用价值居于主导地位的消费模式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生产者大批量制造商品,消费者却更希望商品物有所值、物美价廉。
这种冲突往往会造成生产者为保证利润,大规模、大批量进行生产,而产品却单一刻板,消费者不得不被动地购买商品和服务。
当符号价值居于主导地位时,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合谋”,即消费者通过甄别符号意义来挑选商品,更希望商品能够物超所值;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意识地限定符号意义的数量和先后顺序,通过市场反馈、消费者需求等,及时调整策略,通过改变符号意义来赋予商品更多的销售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更多的符号意义来吸引消费者。
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人的精神活动时所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⑦在这个层面上,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合谋”,实际上说明了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和整个消费需求的产生与人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密不可分,人的整个消费活动都是物质生产的过程和结果。
“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⑧当然,商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利润和获得青睐,实现“双赢”。
因此,这种“合谋”在很大程度上繁荣了市场,振兴了经济。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市场的供给能力远大于需求能力,如何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商品销售的当务之急。
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在商品消费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商品的品牌和质量,更多的还是商品及商品服务中所附加的符号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之所以说是“附加”,是强调这是人为的,是生产者、销售者有意识、有目的的销售商品、获取利润的行为。
为了使消费者不断产生新的消费需求,生产者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强调商品的符号价值,夸大商品的符号功能,增强商品的使用功能,以图像、影像辅以精准的语言预设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所能得到的满足感,从而刺激和诱导消费者不断进行消费。
无论符号意义承载的外观样式和心理预期怎么变化,从消费满足人的需求这个层面说,商品的符号意义是实用的,是可以用金钱和时间来度量的。
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商品“成为商品”,那么符号价值就是使商品“更加值得成为商品”。
也就是说,符号价值使商品更具有可使用性,更值得拥有,甚至可炫耀。
由此可以推断,现代社会的商品似乎只有经过符号体系的包装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符号消费中符号意义的商品化探讨符号意义的商品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符号意义是如何变成商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的神秘性并不在于它本身的物性,而在于它抽象的神秘形式。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⑨商品本身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消费这一环节证实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如同符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一样,需要通过丰富的符号意义来实现其“可使用”和“可拥有”;商品“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⑩。
同样,符号意义也折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采取的则是“物与物”“物与抽象意义”“抽象意义与抽象意义”的表达形式。
所以,符号应具备抽象的象征意义,这是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的价值所在,是符号意义建立在商品使用价值基础之上的最为必要的“物质形式”。
同时,符号意义还必须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是商品从“可使用”扩展到“值得拥有”,也就是从消费对象和内容向消费目的和结果的转换,这是社会导向和主体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种转换必须在消费过程中进行并完成,通过与其他商品所附加的象征意义的比较区分优劣,从而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划分出不同符号所指示的等级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