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林则徐求雨》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林则徐求雨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第1课时】》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第1课时】》课件

面黄肌瘦:脸色发黄,肌肤消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
病的样子。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 山珍海味: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多指 丰盛的菜肴。
造句:这一桌的山珍海味惊呆了从山里来
的孩子。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官员不肯捐助。写大旱之年, 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总督设坛求雨。写林则
习题源于《点拨》“课后练习单”的“基础知识练”
1.我能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某(mǎo mǒu)日,等到焚(fén fěn)香祈(qí jīn)祷 ﹒ ﹒ ﹒ ﹒ (tāo dǎo)完毕,就把芦席铺(pū pù)在地上,林则徐 ﹒ 让官员依次坐了下来。 (2)官员们吃下荤(hūn yūn)腥(xīn xīng)的山珍海味在肚 ﹒ ﹒ 子里肆(sì shì)虐(nüè lüè),最后呕(ǒu qū)吐起来。 ﹒ ﹒ ﹒
2.我能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疾:A.疾病 B.痛苦 C.痛恨 D.急速,猛烈
(1)求雨是为老百姓向上天请求解除疾苦。( B ) ﹒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 D ) 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 ﹒ (3)我们应该做一个正直、勇敢、疾恶如仇的人。( C ) ﹒ (4)王奶奶操劳了一辈子,最终积劳成疾。( A ) ﹒
平价卖给百姓。
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4.我能将排列错乱的句子调整成通顺的话,并将序号填在括
号内。 ( 1 )公元1839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很有成效。 ( 4 )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 ( 2 )这一年旱情十分严重,米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没有钱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 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心急如焚)
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 人肯捐献。(漠不关心)
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腥的山珍海味。(欺压百姓) 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为官清廉)
设坛求雨,两天内必须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清正廉析人物的正面描写
“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您 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说完, 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 处理。
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揭示人物性格
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 包拯之后,嚣张的气陷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
敬仰。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过去, 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 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 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读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考你
某日 焚香 祈祷 三炷 呕吐 心肠 荤腥 肆虐 差役 面黄肌瘦 诚心诚意 养尊处优 山珍海味 烈日当空 酷热异常 痛饮一番
自己坐的轿子也与别人不同,别的官员的轿子富丽堂 皇,光彩夺目;而包拯他坐的轿子是用麻布遮住,破破烂 烂的。而且他平时也经常步行,难得一次坐官轿。
别的官员除了官服外,还有许多衣服,绫罗绸缎,戴 着许多玉器,而他穿的只是粗布麻衣,甚至有时候衣服上 补了好几个补丁,袜子穿破了好几次,都舍不得扔掉。
其他官员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有时吃不完,还回 扔掉。而包拯吃的只是清茶淡饭,有时吃剩了,还舍不得 扔掉……
合作学习
问题:
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 出来的?
你运用哪种学习方法品悟人物形象的?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任湖 广总督,查禁鸦片很有成效。可是这一年旱 情十分严重,米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没有钱 买米,饿得面黄肌瘦。林则徐看了,心里十 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 姓。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 助。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 一个人肯捐献。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林则徐求雨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第2课时】》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第2课时】》课件
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 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
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朋友,听到母亲哀痛的哭骂没有?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 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 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 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 护不住了!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 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 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 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 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 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3.因为旱情肆虐( nüè ),林则徐要求某( mǒu )日设坛 ﹒ ﹒ 求雨。
二、选字填空。 楚 呕 祈 焚 析
(
焚 )香 呕 )吐
清(
( ( 规(
楚) 欧 )洲 祈 )求 律)
欧 (
分(

)

律 放(
肆 )
三、词语加油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诚心诚意 )地求雨 荤腥的( 粗劣的( 饿得( 山珍海味 ) 野菜 )
滋味”意思是让官员体验一下百姓的生活。可见“求雨”
不过是林则徐募捐赈灾的手段,为让众官员毫无觉察地 自愿捐钱。
林则徐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诚心诚意地求雨,是
为老百姓请求上天解除疾苦,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干呢?看
来天公如此肆虐,旱得这么厉害,全是你们这些人把百姓 的生命当儿戏,造成的恶果啊!” 语言描写

教科版语文四下《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教科版语文四下《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3.生肉。 腥肉


1.放纵,任意行事。 2.尽,极。 3.陈列,陈设。 4.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 示众。 5.店铺。
肆虐 肆力 肆筵 市肆
肆诸市朝

nüè
1.残暴。
暴虐
2.祝愿,敬辞。
祷文
为祷

ǒu
1.吐。
呕吐

cháng
1.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 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 “大肠”、“小肠”等部。 肝肠寸断

hūn
1.肉食。 2.佛教徒称葱蒜等有特殊气 味的菜。 3.指Fra bibliotek级、粗俗的语言。
荤菜
五荤
荤字儿
腥 xīng
1.像鱼的气味。 腥气 2.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
生字学习
某 祷 荤 虐
焚 呕 腥
祈 肠 肆

mǒu
1.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地、 事、物等。 2.自称(代替“我”或名字)。
某人 某姓李

fén
1.烧。 2.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 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焚烧 忧心如焚


1.向神求福。 2.请求。 祈祷 祈请

求福。
dǎo
1.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林则徐求雨”导学案

“林则徐求雨”导学案

快乐读书屋八“林则徐求雨”导学案主备张兰华副备张雅芬组长张兰华主任接主任课标要求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对课文有自己感受。

教学目标1、我能学会生字词,自觉积累好词好句。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学习课文,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发现、去实践的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知道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位忧民爱国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知道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教学模式导学模式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一、交流预习,明确目标交流预习案1、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多音字涨3、再读课文,思考:林则徐为什么求雨?4、三读课文,他是怎样求雨的?最终他求到雨了吗?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提出合作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汇报人在班内交流。

(二)出示小组探究问题:预习的第四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教师个别指导。

(四)预设合作情况: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很好理解。

学生们能说出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的理解。

三、展示交流,训练提升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点拨:重点让学生明白以下问题重点阅读2——10自然段,说说求雨的步骤和你的感受。

你从林则徐身上看到了哪些高尚品质?3、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可从文章感情、表达方法、字词积累、写作等方面来谈。

五、检测训练,发展能力说说你读了本课的感受。

板书设计:林则徐求雨原因设坛求雨结果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能课前预习对本课内容掌握较好,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教科语文四年级下册 林则徐求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语教科语文四年级下册 林则徐求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林则徐求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位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1、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2、导入
(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
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4、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这个小故事。

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讲一讲,最后全班交流。

5、检查认读生字
6、课外延伸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林则徐求雨》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们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要求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1、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2、导入(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
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4、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这个小故事。

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讲一讲,最后全班交流。

5、检查认读生字
6、课外延伸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