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押题专练)(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三十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三项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项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D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C.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都是实践活动,三个“知”属于认识,材料说明没有这些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那些认识,故选B项。
A项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二者都很重要。
C项错误,认识不一定真实可靠。
D项不符合题干含义。
【答案】B3.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获得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它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这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人类研制“人造太阳”已经50多年,并在托卡马克这类装置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即将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就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我国也参与了这个计划。
这一事实主要表明(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C.我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5.“十二五”规划纲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一次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告诉我们()。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真理是对历史的超越④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③④观点错误。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

课时卷35 求索真理的历程、选择题.“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
这一观点主要表明()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②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转化④发挥主现能动性是改造时势的客观前提.①②B.①④.②③D.③④.下图漫画《盖章了事》。
很多大学要求学生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是有不少大学生根本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在开学前拿着“社会实践表”找个单位盖个章了事。
部分大学生这样做()根本在于没有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意在寻求离开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将会导致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大改变不利于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①②B.②③.①④D.③④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某某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
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全部发射入网。
至此,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正式成功,标志着北斗跻身世界顶尖导航定位系统。
回答3~4题。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某某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材料体现了()要把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航天实践的出发点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③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②B.②③.②④D.③④.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北斗系统,自2009年正式启动,至2019年12月6日基本完成地球轨道卫星发射,历经12载研发探索的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130个国家提供RNS服务。
2020年6月23日,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为用户带来全球高精度覆盖以及更准确的定位服务。
这表明()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实践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④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①②B.①③.②④D.③④.“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4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答案 D解析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现代人们认为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种认识的变化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出现的,体现了实践具有历史性的特点,D正确;A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不是强调正确认识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B排除;“天神之怒”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反映,而不是古人头脑自生的,C错误。
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答案 A解析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这一转变必须强调“我能”,即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说明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A正确;B、D不符合题意;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说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C错误。
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答案 D解析屠哟哟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必须深入实践,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以前农民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唤;后来有了专门批发市场,可以在市场集中售卖;现在有了网上售卖平台,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材料中“以前……后来……现在……”这些信息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观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A、C、D不选。
故选B。
2.宿主与病毒的持久战一直被认为是依靠免疫功能这一“攻防系统”。
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
这佐证了()①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②人的认识能不断发展,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③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表明人的认识总是向前发展的,对真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同时表明人们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认识工具,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如“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作业(含解析)

课时练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2022·河南郑州检测)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阅读观念深入人心,年轻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
很多家长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该怎么选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童书分级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在呼声之中,还存有一些类似“有无权威分级标准〞“细化阅读是否必要〞的争议。
这充分说明( )①人们对分级阅读的认识没有对错之分②分级阅读的科学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③对于分级阅读的可行性很难达成共识④分级阅读产生于孩子的阅读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 [认识有对错之分,①表述错误;有争议并不代表很难达成共识,③表述错误;题干材料强调伴随孩子读书的开展,在分级阅读问题上产生一些不同认识,②④入选。
]2.艾滋病、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开展。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我国科学家于近期发现了一群新的CD8+T细胞亚类并掌握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这一发现为**上述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材料说明( )①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②实践的客观需要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④人类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开展而无限开展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D [题干强调科学家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找到一直困扰人类慢性病毒感染疾病的方法,因而②④符合题意;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①表述错误;③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 3.我国经济开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 )①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要密切关注变化开展着的实际③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材料强调,现在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新变化、新条件,故②③符合题意。
2022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以下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项中选;A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
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
这说明( )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A 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说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A项入选。
B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
C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
D项与题意无关。
3.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
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通过实践可以到达认识的终点③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④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开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②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错误,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①③正确。
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2024届高考政治第一轮高效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重点突破】
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 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 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考点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
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
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
实践具有
( )。
A.自觉选择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解析 由材料信息“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
存在”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选C。
答案 C
【训练2】► (2012·苏州三校联考)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 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针对非洲暴发的沙漠蝗灾及对我国可能产生影响一事,2020年2月17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表示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
这表明(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规律可以被改变③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研究员认为,沙漠蝗直接飞入我国内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从哲学角度来看,说明了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是多样的,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能被改变,②错误。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④错误。
【答案】 B2.202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流行病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将能够进行追溯性研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②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④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的爆发需要一个必要的认知过程,政府应对策略的形成也需要时间。
”这体现了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①②符合题意。
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抓本质,而非只能静观其变,③说法有误。
材料强调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未涉及“政府决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宇宙结构和历史作出颠覆性的贡献,并首次发现太阳系的类日恒星和绕其旋转的类地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真理的历程(押题专练)李仕才1.2017年6月11日,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科技工作者经过20年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
可燃冰试采成功体现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认识不能起决定作用。
③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成功的实践。
题目中,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①④入选。
2.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实验,5G将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还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时延,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行业应用需求,实现万物互联,可以更有力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这说明( )①研发实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③对技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④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具有历史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3.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来源于《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而阴阳观念则又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
风水学的产生表明(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③实践并非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④实践是在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来源于《易经》的阴阳哲学思想,而阴阳观念则又起源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这表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间接经验也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故①③入选。
②错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错误,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4.艾滋病、乙肝等慢性病毒感染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群新的CD8+T细胞亚类并掌握了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这一发现为根治上述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材料表明( )①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②实践的客观需要推动着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③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④人类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无限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5.《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
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
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和主观条件的限制,①符合题意;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认识只有结合历史条件去完善丰富和发展,而不是超越,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6.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
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发现说明了(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②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来源④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7.有人感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历事才能炼心,在事上磨炼,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 )A.真理是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真理具有反复性 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答案】B【解析】“人须在事上磨”不是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A不选;人须在事上磨,是指经过多次实践人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C错误;A、D与题意无关,排除。
8.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微缩景观。
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
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现状与朋友圈内容彼此是不可分离的B.朋友圈内容调节和控制着个人的生理活动C.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如实反映D.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答案】D【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这说明朋友圈内容因实践主体经历不同而有所不同,D符合题意;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朋友圈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现状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C是错误的。
9.一些科技前沿研究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直接连通电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也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得以实现。
如果这种“可能”成为现实,这表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C.电脑可以部分取代人脑进行思维D.人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自电脑【答案】B10.关于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的问题,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了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
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很难一次完成②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③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④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技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现有的观点总是能找到反例,这进一步佐证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很难一次完成,①正确;人们通过实践对“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这说明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②正确;人的认识可以达到真理,③错误;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功能不是材料所强调的,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A。
11.科学本身是探索未知,其本质是揭示真理。
科学的发展、创新本身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表现出不断地延伸和深入,以一种螺旋形的交互式的多元化的发展形态和不断延续与派生,不断淘汰与新生的发展方式,被人们所感知和把握。
对材料解释不合理的是( ) 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具有无限性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圆圈式循环运动④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意味着人类不断淘汰和发展过去的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审题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两个“不断”,对材料解释合理的是①②,但不符合题意。
③错在“圆圈式循环运动”,④错在“淘汰”和“过去的真理”,③④错误但是符合题目选择“解释不合理”的要求,故答案为D。
12.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伤亡,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
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③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13.依照牛顿经典定律推算,暗物质可能占宇宙总质量的27%,但因其不发射、吸收、反射光子,也不体现电磁效应,故从未被观测到。
而拥有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很可能会凭借其精确而独特的测量粒子能量和鉴别粒子种类的功能,真正获得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②前人的认识成果是寻找暗物质的根据③暗物质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对其认识的反复性④暗物质存在与否与社会实践水平有关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人们根据牛顿经典定律推算出暗物质可能存在,却从未观测到暗物质,而拥有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很可能会凭借其精确而独特的测量粒子能量和鉴别粒子种类的功能,真正获得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这说明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水平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①符合题意;前人的认识成果是寻找暗物质的重要条件而非寻找暗物质的根据,②错误;暗物质属于复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其特性决定了人们对其认识的反复性,③符合题意;暗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与社会实践水平无关,④错误。
14.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15.历经9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
之后不久,美国科学家收到了“新视野”从52亿千米之外传回的信号,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
科学家对冥王星开展探测研究活动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科学实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矮行星的人类探测器,使得人类第一次看到冥王星的高清照片,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也体现了包括科学实验在内的实践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①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6.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促进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材料表明( )①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②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来造福人类③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利用真理促进实践的发展④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①错误;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既体现了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造福人类,也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回到实践,利用真理促进实践的发展,②③正确;认识的目的是把理论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