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一)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西溪独泛》诗从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 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3分)【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的《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二)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雨过山村》诗的一、二两句运用哪种手法?突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结合《雨过山村》诗句分析与《游山西村》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1)运用以声写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的手法。

突出山村的宁静幽美。

2.两首诗都是描写的是农家生活,都写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优美流露出对农人的赞美,自己喜爱这种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

【诗歌翻译】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媳妇和婆婆互相呼唤着去洗蚕种,农人忙碌让庭院中的栀子花无人欣赏。

(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2分)《望岳》的“望”:;《春望》的“望”:。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XXX:“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XXX:“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XXX?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XXX过寻阳,与XXX论议,XXX:“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XXX:“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XXX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XXX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XXX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XXX,XXX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XXX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XXX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XXX()(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XXX在短工夫内才略惊人上进的原因是什么?4.XXX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XXX、XXX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XXX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XXX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XXX:“无他,但手XXX。

”XXX忿然曰:“XXX敢轻吾射!”XXX:“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XXX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XXX笑而遣之。

【乙】XXX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XXX登之,患其塔动。

XXX:“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七年级古文对比阅读大全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七年级古文对比阅读大全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七年级古文对比阅读大全及答案㈠【甲】《孙权劝学》(2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啊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欧阳修苦读①》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

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⑦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⑧士人家⑨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③孤:幼年失去父亲。

与今义不同。

④资:财物,钱财。

⑤太夫人:祖母。

⑥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⑦诵:诵读,阅读。

⑧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⑨士人家:读书人家。

⒈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当涂:⑵见事:⑶以荻画地⑷教以书字:⒉断句(划三处)(3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⒊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欧阳公四岁而孤。

⒋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3分)⒌结合两文,谈谈你对学习的理解。

(4分)㈡【甲】《木兰诗》(14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岳飞治军》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试题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试题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试题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含答案课内(教读篇目)文言文阅读专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5、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6、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3.填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捶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捶,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B.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C.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C(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解析】【分析】(1)A.做,担任。

B.等到。

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

D.于是。

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2)无案牍之劳形..()(3)不营.产业()(4)欢守志弥.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招陈生赏菊斋中艺菊数本,秋后饱霜,花叶不萎。

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

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

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

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

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选自《明清性灵小品》)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C. 宜于.东篱之畔(在)D.夕.来劣有杯盘(西向)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

3.《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招陈生赏菊》中赞菊“兼有三品”,你更喜欢哪种花?请结合文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

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

此佐领可云格物④。

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

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

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

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记其实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佐领]地方官员。

②[绠(gěng)]绳子。

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

④[格物]推究事理。

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特汲须修.绠耳静以修.身 B.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名.C.不知其.二者多矣其.真无马邪 D.棹数小舟,曳.铁钯曳.屋许许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

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参考答案(一)1.(1)谁(2)了解事物,认清事物(3)不久(4)粗略地阅读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二)1.(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2.(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 熟能生巧。

4.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5.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三)1.(1)出名、著名(2)使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1.D 2.(1)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2)陶渊明爱菊成了癖好,也正是欣赏它的节操呀。

3.示例一:我喜欢“花之君子”的莲,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想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兼有三品”的菊,因为菊花志向高远,甘于淡泊,傲视寒霜显示坚劲的恒心,与竹子相近,没有庸俗之态。

(五)1.(1)河岸(2)靠近2.D3.(1)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2)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

4.示例1: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

示例2: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