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程序和乳酸性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指的是体内氢离子浓度增加或碱性物质缺乏,导致血液pH下降,超过正常范围,酸碱平衡被打破。
本文将深入探讨代谢性酸中毒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两种类型:呼吸性酸中毒和非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导致CO2清除不畅,造成血液中二氧化碳遗留过多,从而造成酸中毒。
非呼吸性酸中毒则是由于酸产生或碱损失过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
二、病因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大类:1.酸产生增加型,其中包括肾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2.碱丢失或碱负荷减少型,其中包括胃肠道丢失碱、尿液丢失碱等。
三、临床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和严重程度,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深长、腹痛、恶心呕吐、倦怠无力、头痛等。
严重的酸中毒还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等。
四、诊断诊断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依靠血气分析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可测定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酸中毒。
此外,血液和尿液电解质水平、B型钠尿素脂酶等的检查也可以提供诊断参考。
五、治疗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消除病因和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消除病因是首要任务,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的方法有多种途径,包括补碱疗法、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胃肠道排酸等。
六、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的关键是注意生活习惯、饮食平衡和药物使用等方面。
避免过量饮酒、过度运动、饮食不当等有助于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同时,合理使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等,也能够减少酸中毒的风险。
综上所述,代谢性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和治疗时必须综合考虑病因、世界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的关键在于注意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和药物使用。
中施合理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
代谢性酸中毒分类、临床表现、快速诊断、处理治疗和pH值指标补碱公式

代谢性酸中毒分类、临床表现、快速诊断、处理治疗和pH值指标补碱公式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常见酸碱平衡紊乱,指原发性HCO3- 减少(< 22 mmol/L),动脉血浆 H+ 浓度增高,PaCO2 代偿性下降。
内分泌科常见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性酸中毒,两者均属于代谢性酸中毒范畴,是内分泌科急性并发症,及时识别、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代谢性酸中毒分类▲根据动脉血pH 分为代偿性和非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1. 若动脉血 pH < 7.35,即非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2. 如仅有动脉血浆HCO3- 浓度轻度降低,而血浆pH 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阴离子间隙分为阴离子间隙正常和阴离子间隙增高的代谢性酸中毒。
1、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见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酸性代谢产物摄入过多,HCO3- 重吸收或再生成减少,导致HCO3- 净丢失增多。
2、在单纯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CO3- 下降的同时,相应量的 Cl- 转移至细胞外液,以维持电荷平衡,故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一般均伴有高氯血症,又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3、阴离子间隙增高的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也伴有高氯血症,主要有尿毒症性酸中毒,以及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甲醛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线索常见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神经系统:乏力、嗜睡、甚至昏迷。
呼吸系统:呼吸加快、呼吸深大,重症患者可表现为Kussmaul 呼吸,偶伴有哮喘。
其他系统:代谢性酸中毒可以引起蛋白分解增多和合成下降、负钙平衡、骨质病变、肌肉病变、高钾血症、贫血、蛋白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等。
当患者出现以上相关临床表现尤其是患者精神状态较差、昏迷休克者,立即予患者完善血气分析,以快速明确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快速诊断主要根据原发病、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诊断。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
以下是诊断乳酸酸中毒
的一般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2. 实验室检查,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关键在于血液乳酸水平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气分析会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
超过正常范围(通常>2 mmol/L)。
此外,血气分析也可能显示低血pH和低碳酸氢盐水平。
3. 病史,患者可能有2型糖尿病的确诊病史,或者患有其他疾
病或情况,如感染、休克、心衰、肝功能不全等,这些情况都可能
导致乳酸酸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酸中毒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酸
中毒,如乙醇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和病史,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乳酸酸中毒,建议立即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一、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乳酸酸中毒症状可表现为可以急性、亚急性起病,通常亚急性多见。
发生乳酸酸中毒初期,病人常有难以归类的症状,如胃肠道不适、腹胀、腹泻、体重骤然减轻;严重时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痛、肝脏疼痛或肿大、肝功能异常、急性胰腺炎、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对于先前病情平稳而后在几天内迅速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需要考虑乳酸酸中毒可能。
在保证标本采集正确的情况下,当血乳酸5 mmol/l,PH7.35,即为乳酸酸中毒。
有文献报道,对于接受NRTIs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当血乳酸介于2.0-5.0 mmol/L时,通常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高乳酸血症;当血乳酸5 mmol/l,临床伴有相应症状;或血乳酸10 mmol/l,不管临床是否有症状,均诊断为乳酸酸中毒。
另外其他可以出现异常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异常升高的CP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MY(淀粉酶)、AST(谷草转氨酶)、AG(阴离子间隙)、低蛋白血症、PH值下降、HCO3(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下降和肝细胞脂肪变。
乳酸酸中毒很少发生在血乳酸<5mmol/L时(10)。
但对于患者血乳酸水平在2-5mmol/L而无临床症状时,临床医生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二、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对于血乳酸水平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标本采集非常严格:要使用氟化物草酸盐的采血管;抽血时候不能使用止血带;标本要冷藏保存4小时内运送到目的地;抽血前24小时不能剧烈活动以保证有充足的氧供等。
通常血乳酸水平是与病情的严重性是相关的:据统计,0-2mmol/L是正常水平,5-10mmol/L死亡率在7%,10-15mmol/L死亡率大于30%,大于15mmol/L死亡率大于60%。
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分析病情特点,争取及时、早期发现病人出现乳酸酸中毒征相,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
临床上正在接受NRTIs治疗的病人出现以下症状应该警惕乳酸酸中毒:包括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恶心、腹痛、消瘦和/或肝衰竭;无法解释的实验室检验异常:阴离子间隙升高、低蛋白血症、HCO3下降等;特殊人群:孕妇目前服用NRTI,曾经患过乳酸酸中毒已经停用NRTI,目前又重新服用的。
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随访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 等指标,以及乳酸水平的监测。
评估病情
通过随访和复查结果,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 2 3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乳酸性酸中毒的相关知识教 育,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
开发新的诊断技术
探索更加准确、快速的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技术,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 性。
拓展治疗方法
寻找更加有效的乳酸性酸中毒治疗方 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 率。
加强预防措施研究
深入研究乳酸性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在血容量补充的基础上,可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
上腺素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多脏器功能衰竭
保护脏器功能
针对不同脏器的损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 保护肝功能、肾功能等。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 营养,以维持脏器功能。
防治感染
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对多脏器功能 衰竭的影响。
危害
乳酸性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 统、神经系统等,严重时可危及 生命。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病、休克、缺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发病机制
乳酸是体内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乳酸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 为葡萄糖,或者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当机体缺氧或肝脏功能障 碍时,乳酸代谢受阻,导致乳酸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诊断技术进展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类型之一,其病因主要包括代谢产酸增多、碱性物质丢失过多和肾功能不全等。
其中,乳酸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是代谢产酸增多的主要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时体内HC03减少,HC03相对增加,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和细胞的代偿性调节,使之重新达到平衡。
轻者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掩盖,重者症状明显,其中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是典型的症状之一。
2.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表现为疲乏、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
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伴随着对称性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心血管系统表现为病人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
由于代谢性酸中毒会影响心脏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病人容易发生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一旦发生就很难纠正。
辅助检查】1.动脉血气分析代偿期:血液pH在正常范围,HC0 3剩余碱(BE)和PaCO2有一定程度降低失代偿期:血液pH〈7.35,HC03明显下降,PaCO2正常或代偿性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清钾浓度升高。
处理原则】1.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消除病因。
2.逐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1)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0316~18mmo1/L)经消除病因和适当补液后可自行纠正,常无需碱剂治疗。
2)重症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0315mmo1/L)在补液的同时应用碱剂治疗。
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的健康史,是否存在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疾病或诱因。
2.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1)症状和体征:主要评估呼吸有无加深加快、呼气时是否有酮味,心血管系统有无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等;中枢神经系统有无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2)辅助检查:了解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等。
3.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代谢性酸中毒所致的呼吸深快有关。
2.潜在并发症:高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血气分析报告步骤,酸碱平衡地血气判断及治疗

酸碱平衡的血气判断方法第一步:看PH值,确定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以7.35/7.45为界);第二步: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结合病史);原发PaCO2↑,引起PH↓,为呼吸性酸中毒原发PaCO2↓,引起PH↑,为呼吸性碱中毒原发HCO3-↓,引起PH↓,为代谢性酸中毒原发HCO3-↑,引起PH↑,为代谢性碱中毒第三步:判断是单纯性,还是混合性。
CO3比值20:1,代偿以维持机体酸碱平衡)(HCO3-/H2代偿公式:原发继发公式代酸:HCO3-↓,PaCO2↓ PaCO2↓值= HCO3-↓值×1.2±2代碱:HCO3-↑, PaCO2↑ PaCO2↑值= HCO3-↑值×0.7±5呼酸:PaCO2↑, HCO3-↑急性 HCO3-↑值= PaCO2↑值×0.1±1.5慢性 HCO3-↑值= PaCO2↑值×0.35±3呼碱:PaCO2↓, HCO3-↓急性 HCO3-↓值= PaCO2↓值×0.2±2.5慢性 HCO3-↓值= PaCO2↓值×0.5±2.5例:某肺心病、呼衰合并肺性脑病,用利尿剂、激素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如下:PH 7.43, PaCO2 61mmHg,HCO3-38 mmHg,Na+ 140mmol/L, Cl-74mmol/L,K +3.5 mmol/L。
该患者为慢性呼酸,碳酸氢根浓度代偿值为24+[(61-40)×0.35]±3=31.4±3 mmol/L,但是测得值为38,说明还存在代碱。
第四步:判断AG值区分代酸类型及是否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上例中,AG=140-(38+74)=28>16(界限),明显升高,表明患者还存在酸中毒存在,所以上例中患者为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说明:阴离子间隙(AG)公式:AG增高表明某些固定酸过多。
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建议患者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 减少双胍类药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维 生素B1、B6、C等的食物摄入。
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乳酸酸中毒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需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 行为疗法等。
康复指导
对于康复期患者,需给予康复指导,包括运 动康复、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 活自理能力。同时,需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双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定期血糖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 便及时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
并调整治疗方案。
乳酸水平监测
对于使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应定 期监测乳酸水平,以便及时发现乳 酸堆积并采取措施。
胍类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和乳酸水平。
PART 06
预防措施及患者日常管理建 议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1 2 3
普及乳酸酸中毒知识
通过媒体、宣传册、健康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 及乳酸酸中毒的定义、症状、危害及预防措施。
强调规范用药
着重强调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特别是使用双胍类药 物时。
监测频率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建议,适时调 整血糖和乳酸水平的监测频率。
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适量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心肺功能,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 、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糖
、高脂食物的摄入。
02
加强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和器 官功能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O2 35 30
[H+] 42 50
60 96
PaCO2 40 40
40 40ຫໍສະໝຸດ [H+] 48 64
96 191
PH 7.32 7.19
7.02 6.72
kPa(mmHg)nmol/L
kPa(mmHg)nmol/L
20 15
10
5
25
20
注: [HCO3-] 从25 mmol/L每下降1 mmol/L, PaCO2 从 40mmHg下降1mmHg
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程序 和乳酸性酸中毒
肾内科 杨青
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步骤
确定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通气反应是否适当*
AG的变化
代谢性酸中毒
PaCO2是否相应下降
是
AG是否升高
否
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
不升高
升高=HCO3-下降
血浆酮体是否强阳性
升高>HCO3-下降
代谢性碱中毒
NaHCO3丢失 消化道 肾脏 间接丢失
尽可能地诊断和纠正基础疾病 恢复充足的组织供氧 维生素B1 碳酸氢钠的使用:有争议 – 引起的代碱可能导致乳酸产生增多 – 研究证明对转归无改善 – 开始剂量为1/3-1/2细胞外HCO3-不足的计算值 – 纠酸达到动脉PH7.20即可,以免引起碱中毒 – 严重缺氧时,应缓慢输注,以避免呼吸性酸中毒 THAM Carbicard 二氯醋酸
谢 谢
通过检测[H+] 升高和[HCO3-] 下降来确认* H+ +
添加酸
HCO3丢失HCO3-
H2O+CO2
呼出
新的阴离子
无新的阴离子
(AG增大)
(AG正常)
进行性代酸病人伴或不伴有充分过度通气,血浆[H+]情况*
有充分过度通气 [HCO3-]
mmol/L
无过度通气 PH 7.38 7.30
氧化碳和水(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线粒体酶)
– 1型糖原累积征、果糖1,6-磷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基激酶缺陷: 低血糖伴有乳酸性酸中毒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陷、呼吸链缺陷和丙酮酸羧化 酶缺陷是丙酮酸代谢途径疾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 乳酸性酸中毒可发生于脂肪酸氧化缺陷、维生素H利用
疾病
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
– B1:伴基础疾病
– B2:药物或中毒所致
– B3:先天代谢缺陷所致
表1 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分类
A型乳酸性酸中毒:
缺氧性肌肉活动:剧烈运动、惊厥
组织低灌注:休克(败血症、心源性、低容量性)、急
性心衰、局部低灌流(肠系膜缺血) 组织氧的传送减少: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低氧血症
B型乳酸性酸中毒:
B1: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AIDS 、 肝硬化 B2:降糖灵、氰化物、B-激动剂、甲醇、输注硝普 钠、酒精中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卡因 B3:各种酶的缺陷,如丙酮酸脱氢酶缺陷
正常血浆乳酸盐的浓度为1mmol/L
肾阈值约5-6mmol/L
乳酸生成过多或乳酸代谢障碍引起
– 高乳酸血症:血浆乳酸盐浓度2-5mmol/L – 乳酸性酸中毒:血浆PH< 7. 25 ,血浆乳酸 盐浓度 >5mmol/L
乳酸酸中毒的分型
(Cohen 和Wood,1976)
A型乳酸性酸中毒:伴有组织低灌流或缺氧 B型乳酸性酸中毒:不伴有组织低灌流或缺氧,分 3型
丙酮酸的代谢
糖原 葡萄糖 丙氨酸 6-磷酸果糖
果糖-1,6 二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
乳酸脱氢酶
1,6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 复合体
乳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基激酶
丙酮酸 羧化酶
氨基酸
脂肪酸
草酰乙酸
三羧酸 循环
乙酰辅酶A
草酸
碳水化合物中间代谢缺陷伴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发生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这种缺陷 干扰了丙酮酸转化为葡萄糖(通过糖原异生)或转化为二
是
不是
是否缺氧
酮症酸中毒
不是
GFR是否下降
是
A-乳酸性酸中毒
是
不是
血浆渗透间隙是否升高
肾功能衰竭
是
甲醇乙醇乙烯乙二醇
否
B、D型乳酸酸中毒、其它酸
乳酸性酸中毒
概述
正常机体每日产生约1500mmol/L乳酸盐
丙酮酸盐+NADH+H+<==>乳酸盐+NAD+
乳酸盐的代谢
– 主要通过肝(60%)、肾(30%)转化为葡萄糖 – 乳酸盐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