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为了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通道进入煤层,这些通道统称为井巷。
由地表进入煤层时,为建立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而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根据进入煤层的井硐形式不同,井田的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井巷施工顺序,以及井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总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第一节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
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分为多种方式。
这里只介绍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及斜井盘区式开拓。
一、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方式如图2-1所示。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井巷开掘顺序:在井田走向中部,开掘一对斜井,主井1安装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副井2用作辅助提升。
两斜井相距30~40 m。
当主副井筒掘至煤层底板岩石预定位置时,开掘井底车场3,并向两翼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运输大巷在岩石中掘进,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 m,副巷沿煤层掘进。
当掘到采区中部位置时,开掘采区下部车场通入煤层,并沿煤层掘进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
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在开掘主、副井的同时,可以在井田上部边界开掘回风井12。
当风井掘至回风水平后,即向两翼开掘阶段回风大巷11,并在采区上部掘进采区上部车场,贯通采区上山。
然后就可以在区段内掘进区段运输平巷8,区段回风平巷9及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并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
待一切准备好后就可进行回采工作。
为了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上一区段采煤工作面产量递减之前,就要把接替区段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将工作面准备好,以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二章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及储量2.1.1 井田境界根据国土资矿划字[2007]014号矿区范围批复,干河井田北西以下团柏断层为界,与团柏矿紧邻,南东至下张端断层,南西为汾西县申村东界起往南东至104号详查钻孔北东750m,北东到汾河最高洪水位线。
矿区范围由7个座标点控制,开采标高350m至-200m。
其拐点座标见表2.1-1。
干河井田境界拐点座标一览表表2.1-1井田形态呈北东-南西向长条形分布,北东-南西长约9km,北西-南东宽约4km,面积为35.5599km2。
2.1.2 储量2.1.2.1 地质资源/储量1.估算煤层及其范围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为山西组1、2号煤层,其中1、2号煤层(3勘查线以东)稳定可采。
根据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对该两层煤中的高硫煤的资源量估算结果单另列表统计。
各煤层资源量估算范围是根据国土部划定的矿区范围、采用插入法确定的最低可采点连线或煤层分叉合并线所圈定的全部可采范围。
2.主要工业指标井田内1号煤层煤类为气肥煤和1/3焦煤;2号煤层为1/3焦煤。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规定的炼焦用煤估算指标,确定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最高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
3.估算方法各煤层均采用地质块段法在1:5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上圈定块段,分块段进行资源量估算。
因煤层倾角小于15°,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利用煤层的伪厚度和水平投影面积估算资源量。
4.煤层视密度1、2号煤视密度分别为1.42t/m3、1.46t/m3。
5.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本区1、2号煤层共获得资源量113.06Mt,其中探明的资源量(331)90.60Mt,占29.0%,控制的资源量(332)77.65Mt,推断的资源量(333)144.81Mt,探明的(331)+控制的(332)资源量168.25Mt,占53.8%,详见表2.1-2。
井田开拓方案

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一、煤田划分为井田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煤田有大有小,大的煤田面积可达数百到数万平方公里,煤炭储量从数亿吨到数百亿吨,这种面积广大,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称为“富量煤田”。
对于“富量煤田”,若由一个矿井来开采,不仅经济上不合理,而且技术上也难以实现。
因此,需要将煤田划分成适合于由一个矿区(或一个矿井)来开采的若干个区域。
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区域,成为矿区。
大的煤田往往被划分为几个矿区去开发,面积和储量较小的煤田也可由一个矿区来开发。
矿区的范围仍然很大,需根据煤炭储量、赋存条件等情况,进一步划分为井田。
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矿田)。
(一)井田划分的原则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可能利用大断层等自然条件作为井田边界,或者利用河流、铁路、城镇下面留设的安全煤柱作为井田边界。
这样做既相对减少了煤柱损失,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又减少了给开采工作造成的困难,还有利于保护地面设施,如图2-1所示。
图2-1 利用自然条件作为井田边界1-河流;2-煤层露头;3-城镇;4-铁路;5-大断层;6-小煤窑;一~九-划分的矿井2.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井田范围必须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保证矿井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井田参数,尤其是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在一般情况下,井田走向长度应大于倾斜长度。
井田走向长度过短,则难以保证矿井各个开采水平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造成矿井生产接替紧张;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开采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使阶段(水平)高度加大,将给矿井生产带来困难。
井田走向长度过长,又会给矿井通风、井下运输带来困难。
因此,在矿井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井田走向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将降低矿井的经济效益。
我国现阶段合理的井田走向长度一般为:小型矿井不小于1500m;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m;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m。
最新2巴彦高勒初设第二章井田开拓汇总

2巴彦高勒初设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一、井田境界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巴彦高勒井田位于呼吉尔特矿区南部,东、南是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省界,北邻沙拉吉达井田,西部是未开发的二号勘查区。
井田东西长6.5~10.6km,南北宽7.8km,面积65.33km2,井田拐点坐标见表2-1-1,井田范围见图2-1-1。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一览表其中,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勘探许可证范围由图2-1-1中的以下8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2-1-2,面积58.33km2。
巴彦高勒井田(扩大)勘探勘探许可证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二、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2006年12月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呼吉尔特勘查区巴彦高勒井田(补充)煤炭勘探报告》,井田内共有全区及局部可采煤层10层,即2-1、2-2中、3-1、4-1、4-1下、4-2上、4-2中、4-2下、5-1、5-2上煤层,其中3-1、4-1、4-2中、5-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2-1、2-2中、4-2下、4-2上、4-2下、5-2上煤层为次要可采煤层。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以不粘煤(BN)为主,次为弱粘煤(RN),有少量长焰煤(CY)。
地层倾角小于5°,依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5—2002附录E规定),确定井田内煤层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如下:最低可采厚度0.80m;原煤最高灰分(A d)40%;原煤最高硫分(S t,d)3%;原煤最低发热量(Q net,d)17.0MJ/kg。
勘查许可证范围内巴彦高勒井田(扩大)获得查明资源量913.25M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32.31Mt(不粘煤218.84Mt、长焰煤13.47M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83.40Mt(不粘煤173.51Mt、长焰煤9.89M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7.54Mt(不粘煤464.90Mt、长焰煤32.64Mt)。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井田划分为阶段
❖ 阶段运送大巷及井底车场合在旳水平位置及 服务旳开采范围,称为开采水平,也简称 “水平”。
2.阶段与水平 (1)水平:阶段之间分界线所在旳水平面。
表达措施: A 标高:±0m -150m…. B 用途:运送,回风,开采水平…. C 采序:第一,第二水平….
❖ 一 煤田和矿区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 质沉积形成旳大面积含煤地带。
矿区――开发煤田形成旳社会组合称矿区。 有时几种矿区开发一种煤田,有时一种矿区 开发几种煤田。
矿区由多种矿井(或露天矿)构成。
❖ 煤田范围大小差别很大,面积从几十至数万 平方公里,储量数亿吨至数百亿吨甚至上千 亿吨。例如,神东煤田面积为31172km2,探 明储量2263亿t,远景储量10000亿t。平顶山 煤田,面积1044km2,储量90.7亿吨。这种 面积大、储量丰富旳煤田一般称为“富量煤 田”。假如煤田范围小、储量少、只能由一 种矿井开采旳煤田,一般称为“限量煤田”。
高级储量
❖ 3. 矿井储量分类
❖ 根据我国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情况,按目前
开采技术条件,煤炭储量分类如下:
可采储量
能利用储量 (A+B+C+D)
工业储量(A+B+C) 设计损失量
矿井地质储量 (平衡表内储量) 远景储量(D)
暂不能利用储量 (平衡表外储量)
❖ (二) 矿井储量旳有关名词解释
❖ 1.矿井地质储量(Z)
❖ 矿井地质储量涉及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外储量。 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煤层旳主要指 标(如灰分含量、发烧量等)和经济技术指标(如 煤层旳厚度、赋存条件等)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 开采旳储量。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煤层旳质量指标或 经济技术指标不能满足目前工业要求,目前暂不能 开采,但今后可能利用和开采旳储量。
常村 第02章 井田开拓

第二章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与储量2.1.1 井田境界2.1.1.1. 井田境界常村井田位于潞安矿区北区的西部,井田范围北以文王山南断层和漳村井田邻接,南以安昌断层、藕泽断层及绛河北岸最高洪水位线与古城井田(规划矿井)和郭庄井田为邻,东以王庄井田邻接,西以屯留井田(在建矿井)为界。
井田南北走向长平均约17.0km,东西倾斜宽平均约7.4km,面积107.3818km2,其中3号煤层划拨郭庄煤矿11.86 km2,3号煤层实际开采面积95.5218 km2。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年11月核定的井田边界(采矿许可证号:1000000120130),常村井田境界由12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开采深度由+628.03~+200m标高,详见表2.1-1。
表2.1-1 常村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常村井田的南、北边界均以断层为界,东以王庄井田邻接,西以屯留井田(在建矿井)为界,井田东、南、北无扩界的可能,井田西部与屯留井田属(在建矿井)为界。
同时,由于本区煤层埋藏较深,目前井田内无其它小煤矿开采。
且四周均与生产矿井或在建矿井相邻2.1.1.2 井田邻近煤矿生产建设概况常村煤矿周围主要有漳村煤矿、王庄煤矿、屯留煤矿和郭庄煤矿等,常村煤矿与周围井田的位置关系见图1.1-2。
1. 漳村煤矿漳村煤矿原为小煤窑,1970年改建成0.60Mt/a的矿井。
1985年第二次扩建为1.50Mt/a 的生产能力,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3.60Mt/a,2005年实际生产原煤3.65 Mt。
现开采井田3号煤层,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矿井水平标高+760m和+600m。
井下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
2. 王庄煤矿王庄煤矿1966年建成投产。
设计能力0.90Mt/a,先后经过二次扩建,设计能力达3.60Mt/a,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7.10Mt/a,2005年实际生产原煤7.10Mt。
现开采井田3号煤层,矿井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矿井水平标高+740m和+630m。
井田开拓专业知识

2、划分井田境界旳措施
(1)垂直划分:相邻矿井以某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各留井田 边界煤柱。如图2~2所示
合用:井田走向两端,
8 时 深浅部分界。
(2)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旳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并沿此留 边界煤柱。 如图2—2
合用:中倾斜煤层和急倾斜煤层井田上、下边界旳划分。
(3)按煤组划分:按煤层(组)间距旳大小来划分矿界 。
第二篇 矿山开采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开拓旳基本问题
一、煤田划分为并田 (一)煤田与井田 1、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
旳含煤岩系分布区,称为煤田。 2、井田:划归一种矿井开采旳部分煤田,称为
井田。
(二)煤田划分为井田
1、划分旳原则 (1)井田境界、储量及开采条件与矿井生产能
力相适应; (2)确保井田有合理旳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如图2—1 (4)要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旳关系。
层旳主要指标(如灰分含里、发烧量等)和经 济技术指标(如煤层旳厚度、赋存条件等> 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旳储量。 3)尚难利用储量(表外) 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煤层旳质量指标或经济技 术指标不能满足目前工业要求,目前暂不 能开采,但今后可能利用和开采旳储量。
最高煤层灰分和最低可采厚度见表2—2
4)工业储量(zg)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 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和质量均合乎开 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即可 供利用旳可列入平衡表内旳储量。
2、A、T、Zk三者关系
T Zk
式中:
AK
T: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总旳生产时间);
K - 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1.3~1.5。
地方小煤矿K=1.3, 一般矿井设计 K=1.4,地质复杂 旳矿井及矿区总体设计K=1.5
井田开拓

图2—7 带区式划分示意图 J1、J2、J3—阶段;F1、F2、…F7—带区;①、②—分带
3.带区式划分 这种布置方式的特点是采煤工作面通过 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直接与阶段运输 巷和回风大巷相连,构成生产系统。这 种采煤方法称为倾斜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系统简单,比 采区式布置巷道掘进工程量少,其缺点 是分带工作面两侧倾斜采煤巷道掘进困 难、辅助运输不便。 带区式划分一般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12 度,地质构造简单的煤层。
(三)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是指矿井从投产到报
废的开采年限。确定矿井年产量时 z 必须增大,分摊到全矿 每(采)吨煤的基建费用要增加。另一方面,由于 z 生产能力增大和集中生产,提高了效率,一部分 生产经营费并不随产量增大而成比例地增加,因 此分摊到每(采)吨煤上的费用相对减少。这样, 只有当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设计相对合理时。 才能使吨煤的总费用最低
这种布置方式,各分段平巷通过主要上 (下)山直接与开采水平大巷联系,生产 系统简单,准备工作量少,采煤工作面 可以连续推进,减少了搬家次数,但是 生产能力小;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工作 面难以顺利推进。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 地质构造简单、走向长度较短的中小型 矿井。
3.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带区, 带区内又划分成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 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每个带区具 有独立的生产系统,如图2—7所示。
(二)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
力,又称为矿井年产量,是指矿井在一年内 生产煤炭的数量。 一般地说,对储量丰富、埋藏浅、构造简单、 开采技术条件好的煤田,应建设大型矿井。 对于煤层埋藏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储量 不丰富、开采条件较差,以及煤层有煤和瓦 斯突出危险的煤田,建设大型矿井不适宜时, 可建设中、小型矿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一、井田境界及范围2003年10月我院编制了《贵州省发耳矿区总体规划》,其中对玉舍东井井田境界为:东以巴朗河为界,与米箩井田相连;西止于田湾、下寨等地,以F97断层与滥坝井田自然分界;深部东一、东二采区至+900m、东三采区至+700m水平,浅部至小井开采标高即东一采区西翼为+1450m、东翼为+1400m,东二采区及以东为+1300m。
井田面积19.5km2。
由于井田浅部小窑众多,乱采乱挖,各煤层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主采层K18号煤层破坏严重。
经整改后仍保留12对有证小井生产,其开采范围和开采标高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拟设划定。
本设计为避开小井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矿界调整为:浅部以现有小井开采范围及标高为界。
调整矿界后井田长约11.8km,宽平均约1.5km,面积16.9km2,比原矿界约少2.6 km2。
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以(黔国土资矿管函[2005]478号)文“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拟设置玉舍煤矿东井矿权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深度的复函”拟设。
其矿区范围内无其它矿权设置。
井田境界见示意图2-1-1,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 东井矿界拐点坐标表序号拐点X(m)Y(m)序号拐点X(m)Y(m)1A2930987.0035485030.009I2926864.0035489121.00 2B2927630.0035490481.0010J2928085.0035487557.00 3C2928187.0035490788.0011K2928163.0035487592.00 4D2925313.0035495907.0012L2928490.0035487263.00 5E2924174.0035494703.0013M2928346.0035487144.00 6F2925686.0035490909.0014N2929151.0035485928.00 7G2926252.0035491184.0015O2929670.0035485043.00 8H2926960.0035489902.00开采深度:+1450~+700m。
备注:表中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
本次设计的矿井(一期60万/a)矿界为9个拐点坐标,即原矿界范围内一采区和四采区。
井田走向长约4.4km,倾斜宽平均约1.5km,面积6.6 km2。
拐点坐标详见表2—1—2。
表1—3—2 东井一期60万/a矿界拐点坐标表序号拐点X(m)Y(m)1A2930987184850302X2928596184889123Y2927533184882644J2928085184875575K2928163184875926L2928490184872637M2928346184871448N2929151184859289O292967018485043备注:表中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
二、资源/储量1、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一期60万/a)地质资源量东井共获得总资源量7865万t(不含S≥3的煤层),+1000m标高以上2588万t,其中:(121b)为184万t,(122b)为2075万t,(333)为329万t。
+1000标高以下985万t,其中:(122b)为589万t,(333)为396万t。
房屋及断层煤柱共4292万t,其中:(121b)为761万t,(122b)为2587万t,(333)为944万t。
S≥3的煤层资源量共4221万t:其中,(2S21)为602万t,(2S22)为3619万t。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一期60万t/a)共获得工业资源/储量121b+122b+333×折减系数,计3573万t,其中,+1000m水平以上的工业资源/储量2588万t;+1000m水平以下的工业资源/储量985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房屋及断层煤柱损失4299万t,其中(121b)为761万t,(122b)为2587万t,(333)为944万t。
共获得设计资源/储量7865万t。
4、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21b)+(122b)+(333)×折减系数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111)=〔(121b)-永久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122)=〔(122b)-永久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矿井设计可采储储量=(111)+(122)+ [(333)×折减系数]×采区回采率本矿区主要开采薄及中厚煤层,计算可采储量时,薄煤层回采率为85%,中厚煤层回采率为80%;折减系数取0.8。
煤柱留设原则:(1)井田边界煤柱定为40m;落差大于30m的断层煤柱取30m,落差大于15m的断层煤柱取15m,如断层有导水性煤柱取20m。
(2)采区边界煤柱两侧各取20m,共40m;工作面之间煤柱留设根据其屈服区的宽度与采高和采深的关系,留设5~10m。
(3)井筒、大巷、主要石门及上、下山保护煤柱;地面建(构)筑物下保护煤柱和水体下(玉舍小河及其支流)防水煤柱的留设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计算,计算参数按Ⅱ级保护、表土移动角取45°、基岩移动角取70°考虑。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
(4)在水淹区或浅部老窑采空区下留设防水煤柱不少于所掘巷道宽度的10倍,即50m。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21b)+(122b)+(333)×k=945+5251+1669×0.6=7197.4万t矿井设计资源/储量: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房屋、断层及井田边界煤柱)=7197.4-4292=2905.4万t;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回采率=2905.4-502.0万t=2403.4万t。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矿矿井设计规范》(2005)规定,矿井年工作日330d,工作制度“四、六”制,其中综采工作面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掘进工作面四班均掘进,每班作业时间6h;每天净提升工作时间16h。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1、设计生产能力合理的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对保证矿井的稳定性、可靠性、节省矿井基建投资和矿井投产、达产至关重要。
确定矿井生产能力的综合因素主要有:井田内的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量、地质构造、瓦斯限产、机械化装备及管理水平等。
(1)资源量玉舍煤矿东井共获得资源/储量7865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为945.00万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5251.00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669.0万t。
另估算了K2、K10、K12、K13、K16、K106a、K109a、K110-2等8层煤含硫大于3%的资源/储量4221.00万t。
获得设计可采储量2403.4万t。
(2)煤层赋存及稳定程度本井田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有18层,为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的煤层群为主,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中、上段。
煤层总厚度12.55~25.73m,含煤系数5~14%。
井田范围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共18层,分布在上、中、下三个含煤段,主要可采煤层集中于中、上含煤段,井田内大部分块段煤层倾角一般在18~25°左右。
主采煤层(K9、K18、K40)全区赋存较稳定,K18发育最好,井田内全区可采,煤层结构较简单,平均厚3.18m,顶底板多为粉砂粘土岩或粘土岩。
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3)地质构造玉舍煤矿东井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格目底向斜东段南西翼(包括勺米井田以及俄嘎勘探区巴朗河以西),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20°~30°之间,沿走向则西段倾角较东段稍大,变化在3~6°之间。
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井田内共发现断层92条,断层主要发育在软岩层中,特别是小断层,在各类断层中以断距小于1m的断层最发育,断层数量随断距的增大而减少,区内走向断层最发育。
区内大于30m落差的断层有13条,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除上述落差大于30m的主要断层外,本区尚发育有较多的落差小于30m的断层。
因这些断层一般延长不远,断距不大,仅对浅部煤层较小破坏,对本区开发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玉舍矿东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简单类型。
(4)采区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分析根据已审查的矿井可研开拓方式和开采布置,矿井划分一个水平六个采区开采全井田,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一、二采区为+1000m,三采区为+900m,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一采区(一期60万t/a)面积约2.4km2,采区走向长约4.0km。
开采煤层为近距离煤层群,采区内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产,同时准备一个工作面。
(5)首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分析根据矿井开拓布置,首采区(一期60万t/a)位于+1000m水平以上,西以F97断层为界,东以36勘探线为界。
浅部以小煤矿划界为界。
采区走向长4.0m,倾向长0.6km,面积约2.4km2。
采区内有F101、F105、F113、F98四条大断层和数量不多的小断层,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特别是F98断层直接影响了首采面走向的布置。
同时工作面的布置应避开F105,但总的地质条件较简单,本区采面条件也较好,适宜于机械化开采。
(6)瓦斯限产分析本井田煤层瓦斯含量比较高,主要煤层的原煤瓦斯含量平均达16~18 ml/g.r,瓦斯含量分布不均匀,各煤层均有一定范围的瓦斯富集区。
且煤层群开采临近层瓦斯涌出也较大,当任何一层开采时,其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除本层外,临近层瓦斯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对于首采煤层工作面产量将受瓦斯涌出量的限制。
设计进行了瓦斯限产计算,其计算结果详见表4-2-1。
表4-2-1 一采区各煤层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最高限产量表煤层通风方式工作面瓦斯涌出量(m3/t)工作面最大生产能力(万t)不抽放瓦斯时抽放率为40%时抽放率为50%时抽放率为55%时抽放率为70%时k1a U型 6.5835.759.671.579.4119.2k1b U型 2.75145.2242.0290.4322.7484.0k9U型10.8237.061.673.982.2123.2k10U型9.0725.943.251.957.686.5k12U型9.0026.143.652.358.187.1k13U型 5.3852.487.4104.8116.5174.7k16U型11.7524.040.048.153.480.1k18U型11.4543.271.986.395.9143.9备注:K1a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13m3/s;K1b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22m3/s;K9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22m3/s;K10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13m3/s;K12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13m3/s;K13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16m3/s;K16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16m3/s;K18号煤层工作面U型通风回风巷风量按28m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