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的新闻观

合集下载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编辑转型探讨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编辑转型探讨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编辑转型探讨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形式的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新闻编辑的方向和内容。

媒介融合背景下,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体化媒体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

随着编辑环境、编辑内容和编辑流程的变化,新闻编辑需要转换和更新当前的工作,并在网络应用、媒体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新闻编辑、媒体整合、时代转型策略一、媒介融合的定义媒体融合这一专业术语最早出现在国外,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媒体融合的概念也已在中国引入。

作为一种基于信息传输线路多样化的新的工作模式,媒介融合有效地结合了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广播和其他新的数据传输线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集中处理,然后通过各种平台分发给观众。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融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会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

只有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我们才能在这个时代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媒体整合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对新闻编辑的一个机遇。

如果新闻编辑能够准确定位和抓住机遇,他们就能在媒介融合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否则就能被淘汰[1]。

二、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的基本特征(一)具有移动性与互动性的特征在媒体融合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移动设备获取新闻,快速传播新闻咨询。

媒体也在朝着移动的方向发展,观众可以通过接收消息与他们的伙伴共享和分享信息。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移动客户端可用于与受众沟通,提高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更好地理解受众问题,并推动个性化新闻报道。

(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媒体整合时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用于新闻传播过程,已成为媒体行业的关键技术,促进了新闻的发展。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缩短了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新闻编辑可以实时发布新闻,也可以动态跟踪事件,通过跟踪整个事件过程,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范围,确定更多的受众。

三、传统媒体新闻编辑需要面对的变化(一)环境在某些方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竞争的最大焦点是接触观众的时间,与媒体受众沟通的时间差异直接决定了媒体形式的兴衰,但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劣势。

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的方法

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的方法

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的方法作者:尉伟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4年第03期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报道者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新闻媒体要想脱颖而出,可谓难上加难。

记者是新闻行业的主要工作主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可以从新闻记者出发,对新闻理念、新闻报道方式和传播方式进行现代化的调整,展现新闻价值。

本文主要论述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如何讲好“好故事”,推动新闻行业的转型创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媒介融合的脚步,为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力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新闻行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记者是新闻行业正常运行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记者的专业水平和核心素养,凭借记者的强大力量推动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从新闻记者概述、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的重要性、讲好“好故事”的标准以及如何讲好“好故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新闻记者概述新闻记者是一种职业,其主要工作是采访、新闻报道和新闻编辑,可见,新闻记者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而且我国新闻领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

新闻记者应该有较强的敏感度,及时发现身边的新闻。

同时文字表达能力和采访技巧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

记者需要持证上岗,这不仅是他们专业性的象征,也是其采访活动的合法证明。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新闻行业同样如此。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对新闻内容进行优化和制作,使新闻故事能够从语言和视觉两个层面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弥补新闻故事在传统传播过程中的不足。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通过多种手段使新闻记者讲好“好故事”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能激发人民群众阅读新闻的兴趣,如此一来,能够弥补传统新闻报道的短板,实现传统新闻向现代新闻的过渡。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NEWS WORLD众的影响考虑进去就可以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信传递信息,本身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网,在这之中传递信息就是一个互动交际的过程。

所以,新媒体的指标评估一定不能少了用户对新媒体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的评估指标受到水军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评估指标中阅读量、点赞等都是可以人为操作的。

如淘宝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卖家专门刷阅读量,可以把文章阅读量刷到10万+。

鉴于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在评估的过程中一般以“忽略不计”的策略来处理此类行为。

(三)微信传播存在熟人点赞行为很多用户把新闻信息发到朋友圈引起朋友点赞或是阅读,一些朋友不是真的想阅读微信朋友圈中文章,而是鉴于朋友关系进行点赞阅读,这也是微信传播中比较特殊的一点。

我们在实际评估操作中也要选择忽略这些行为。

新媒体时代产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评估标准,这将引导我们更好地评估新媒体时代微信的传播效果。

■注释:[1]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2017-12-12.[2]张业安,肖焕禹,李滨,程华,李丁.上海市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介传播效果评估指标研究[J].体育科研,2013(04).[3]聂磊.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受众分析与传播策略[J].新闻大学,2014(02).(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责编:周蕾近年来,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等各种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开始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深度融合。

媒介间的边界在逐渐消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相协调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纸媒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甚至有“纸媒将死”的言论。

这个言论实际是提醒广大的纸媒,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不同于十年前,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更加快速简洁的信息。

“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

“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

“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摘要:融合新闻是新闻学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是应用新闻学视角对媒介融合发展的一种探究,中国的融合新闻处于实践阶段需要借鉴西方国家来进行加强和改善,西方国家传媒集团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和学术研究,要结合西方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来进行探索,使中国的融合新闻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媒介融合发展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时期,融合新闻和融合媒介已经成为新闻学的两大新兴词汇,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理论正在研究融合,新闻正在全面开展探索为我国新闻发展正在努力。

1.融合新闻的现状融合媒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解释融合媒介。

在2002年美国曾召开一次会议,对于西方学者就开始了融合媒介的争论。

两年之后对于当时的那一场争论,大家有着不同的意见。

大家的观点不同,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媒介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融合媒介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在融合媒介的发展历程当中,西方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从技术融合角度和媒介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还有媒介文化融合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为媒介的发展作出了铺垫,它涉及媒介的营销和传播,在这个广阔的研究领域方向形成统一的概念是不容易的。

不同的人对融合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将融合看成一种合作,有一些人把融合看成新闻工作者自由地在不同的媒体间进行工作。

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多视角,多媒体的研究存在才能在研究领域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众多的新闻传播学者在不同的媒介和新闻从事人员进行参与,由于他们对于新闻的热爱和广泛的兴趣,才使融合新闻有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抛开西方学者对于融合媒介的争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的媒介事件和新闻的改革,融合新闻的发展对中国的新闻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从新闻学的角度对融合新闻的发展进行研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人员,一种是从事新闻学教授和爱好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具有非常专业的新闻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

简述融合新闻策划的主要理念

简述融合新闻策划的主要理念

简述融合新闻策划的主要理念
融合新闻策划是在新闻传媒领域中,根据特定的目标和受众需求,结合不同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通过整合多种形式的内容和资源,以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报道和信息传递。

融合新闻策划的主要理念包括内容整合、媒介融合和用户参与。

首先,内容整合是融合新闻策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传统媒体以单一的方式报道新闻,而融合新闻策划通过整合不同形式和来源的内容,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报道。

例如,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同时,通过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如官方渠道、社交媒体、专家观点等,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报道。

其次,媒介融合是融合新闻策划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和转型的压力。

融合新闻策划通过整合不同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使信息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传播,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例如,将新闻报道同社交媒体平台相结合,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传播,增加信息的传递范围和影响力。

另外,用户参与也是融合新闻策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传统的新闻报道是单向的,而融合新闻策划强调用户参与和互动。

通过用户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使受众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从而促进新闻传播的多向互动。

通过用户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以及对报道的反馈和评价,为后续的报道和策划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融合新闻策划的主要理念包括内容整合、媒介融合和用户参与。

这些理念的实施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全面、多角度,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影响力。

对于传媒行业来说,积极采用融合新闻策划的理念是必要的,以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变化的需求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发展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发展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发展作者:刘艺爽来源:《锋绘》2019年第04期摘要: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崛起,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内容也更准确,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变革,媒体行业步入了一个新兴的融媒体时代。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纸质媒介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科学转型,提高新闻报道的品质和传播内容的准确性。

为此,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报道;媒介融合;新时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性质的媒体之间逐渐联结起来,将信息传播手段、信息内容等综合起来,优势互补。

因此,为使民众能够更方便迅速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种新闻时事,媒体的采写、编辑、撰稿等环节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改变新闻报道的传统模式[1]。

1报道主体由单一向多元拓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报道主体由单一的媒体、媒介和专业媒体从业者向人人都可自由传播新闻信息的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信息传播和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融合,以及广泛的网络信息传播,促使许多普通民众成为了媒体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使社会民众传播的信息资源和新闻媒介报道的内容相融合,普通民众提供的信息资源有时甚至对新闻传播起主导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民众的言论自由,以广大网民为代表的“草根阶层”的力量和智慧开始显现出来,他们愿意表达自我观点,热衷于讨论社会时事热点和最新新闻资讯。

传统媒体也逐渐重视起普通民众关于热点新闻资讯的反馈信息。

比如前一段时间中共召开的“十九大会议”是各类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

但报道的形式与以前有所不同,传统的新闻媒体报道只是把民众当作“受众者”,而新媒介融合却设置了各类专栏互动,让民众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把民众当作新闻时事的“参与者”。

例如某广播电视台就设置了《我们的故事》专栏,让普通老百姓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新闻记者以第三视角跟踪拍摄了十余位普通民众的生活纪录片,这时的新闻受众就转换成了新闻时事的传播者和参与者。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媒介融合是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正在被新的媒介形式不断颠覆和改变。

在这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广泛的传播需求。

一、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领域现状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各种媒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无论是新闻报道、新闻编辑还是新闻传播形式都呈现出更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媒介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形式了解不足,往往在新媒体领域显得力不从心。

传统新闻传播人才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

二、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求具体来说,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养:1. 新闻传播基础素养:包括新闻采编、写作、编辑、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摄影、视频拍摄、音频制作、网页设计等技术应用能力。

3. 新媒体传播能力:包括社交媒体运营、互联网传播、移动传播等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渠道的应用能力。

4. 创新意识和跨界合作能力:能够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和形式,能够借助跨界合作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5. 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以客观、公正、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1. 课程设置的创新: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创新思维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的加强:加强学生在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闻传播实践方面的训练,通过实际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活动,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与互动,通过整合各种媒介形式和技术手段,带来更丰富多样的传播和体验方式。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新闻报道方面,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新闻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传播。

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新闻内容多样化和立体化的需求,因此,媒体机构纷纷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将新闻报道做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会配有相关图片,以视觉的方式更好地传达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报道,将事件或现场直播给观众,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这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在广告宣传方面,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同样非常丰富多样。

传统的广告媒介主要是电视、报纸、杂志等,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广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比如,现在的广告宣传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报纸进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渠道进行传播。

而且,广告的形式也从单一的文字和图片宣传逐渐发展为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广告宣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教育领域,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但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这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娱乐领域,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同样非常丰富多样。

传统的娱乐方式主要是电影、电视剧、音乐等,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观—媒介技术冲击与新闻选择的思考大纲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产生的影响新闻观新闻选择与选题拓展一、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相关书籍“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定义: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

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影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即信息的采集与发布出现趋同化、简易化。

类型“新闻业融合”五种类型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新闻业融合”)的类型,前三种是从“媒介组织行为”来划分的,后两种则是以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所有融合体制集团(Ownership convergence),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如美国佛罗尼达坦帕市的媒介综合集团(the MediaGeneral company),美国俄亥俄州的新闻电讯集团(Dispatch Media Group),都是将各自在同一地区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进行了融合。

策略融合战略合作(Tactical convergence),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进行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结构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如美国《奥兰多哨兵报》决定雇用一个团队做多媒体的新闻产品,使报纸新闻能够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报纸的编辑记者可能作为专家到合作方电视台去做节目,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和解释。

信息采集融合(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这主要指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

“超级记者”的工作便属此类。

“超级记者”(Super reporter),即在当今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新形势下,那些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的新闻记者。

这些人在美国还有“背包记者”(backpack)等多种称号,他们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如在美国“融合新闻”做得最成功的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 Inc.),有一个名叫Jackie Barron(杰基巴伦)的女电视记者,曾用四周的时间在安东尼奥采访一个重要的联邦案件,她每天的工作日程是:早晨6点给网站写一篇专栏文章,介绍案件的情况,然后到法院去采访当天的最新进展情况,上午10点通过电话给电视台发去最新报道;下午两点半到三点编制一个晚间电视节目传回去,然后再回到法院采访下午的进展情况,通常到晚上7点才结束采访;最后,还要给第二天出版的报纸写一篇新闻稿。

这样技能全面的记者在今天已经成为非常抢手的人才。

媒介集团对融合新闻人才的需求还成为推进新闻教育改革的动力。

实践证明,这种依靠单个的“超级记者”完成的新闻报道虽然能够跨媒体采用,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一是截稿时间有时无法保证,因为一个记者要同时为多种媒体采集编制不同的稿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即使这个记者工作效率极高,但也会因为过大的工作量不能在截稿时间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二是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一个记者要同时完成提供给不同类型媒介的新闻报道,往往避免不了内容、报道角度和形式的重复,这不利于媒介更加精准地为受众提供最恰当的服务。

密苏里新闻学院Daryl Moen教授认为,“我个人并不认为会有很多人成为‘背包记者’,但是这种人才在某些地方会有用武之地。

”他说的“用武之地”主要指人力资源有限的地方媒体和派驻外地及国外的记者站。

Stephen Quinn在《融合新闻导论》中也谈到,单个的“背包记者”对于报道较小规模的新闻事件或处于较小市场的地方新闻媒体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大型的媒介集团,或者是报道规模较大的、内容比较复杂的新闻事件,就需要以多人组成的跨媒体的“超级团队”来承担融合新闻的任务。

新闻表达融合(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融合连续统一体另外,戴默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任教的学者向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提出了“融合连续统一体”这个新概念。

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融合新闻”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交互推广(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

克隆(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

合竞(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

作者认为合作的媒介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戒备,在电视上露面的报纸记者不会愿意透露那些构成报纸独家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

内容分享(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

融合(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

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其实,“媒介融合”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关键是看其分类的标准。

按照刚才下的定义:媒介变革业务形态融合:多媒体日益兴起市场融合:产品相互嵌入多元组合载体融合:发行渠道的“合”与接收终端的“分”机构融合:更高层次的再分工第一阶段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第二阶段“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

第三阶段是“传播手段融合”阶段,所谓“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

第四阶段“媒介融合”最高的阶段是媒介形态的融合。

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

原因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一方面,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处处有媒体,人人是记者。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

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背景技术背景、消费者背景和产业背景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1、决定什么是可能的——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无论是数字摄像机、非线编辑、数字压缩、数字分配矩阵、节目复用、数字微波、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还是数字机顶盒、数字视频存储器、数字视频/音频接收器,都广泛地运用于媒介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输及接收等各个核心环节。

技术力量改变着媒介的现有特征。

以广播为例,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广播正由模拟转为数字,由单向传输为交互传播,由区域业务转为全国乃至全球业务。

传统的单一属性(如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的媒介终端向视听多媒体终端进化;以往只有单一服务的网络(如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可以不同程度地承担其他网络的职责;一直局限于特定业务的媒介组织也开始在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尝试着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能不能”的问题被技术一个个肃清,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延伸,媒介产业组织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机会也相应增长。

2、决定什么是需要的——媒介融合的消费者背景是音频还是视频?是新闻还是综艺?是游戏还是商务?是点播还是广播?……媒介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在变化,并且由单一转化为多元,由迎合转化为选择。

一国的经济状况对消费者影响重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系数:一个是通过食品支出总额和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之比体现消费者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另一个是基于对分配平等程度的判断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这一数字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接近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