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河北工业大学评211工程、搬迁经过及其现状
漫谈河北工业大学评211工程、搬迁经过及其现状

漫谈河北工业大学评211工程、搬迁经过及其现状1996年河北推荐是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争取211工程院校名额,211入选的一个硬指标就是必须有博士点,而当时河北高校仅有河北工业和河北大学有博士点。
因此,河北其它高校就不要胡乱扯谎了,96年河北就这两个高校有博士点。
此时燕山大学还在黑龙江,不算河北的学校,而且燕大此时正在与吉林工大争夺机械部的211名额。
本来论政、治优势,其实河大优势比河工强(别和我说贾XX,贾XX那会位置还不算高,也就是北京代市长而已)。
河大生在河北本土,省内一票河大校友,论人缘远比在天津的河工高。
在专家组评审之前,河大的呼声比河工高。
省内倾向河大,但是考虑到河大确实底气不那么足,怕不保险,当时国内大环境又偏向理工学校。
于是河北省又报了河工,河工只是一个备胎。
河北当时是把这两个学校都报给教育部了,但是报上去还要获得教育部211专家组审核(全是院士组成)此时出了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三峡工程。
那是当年的举国之力的世纪工程,而这关键时候,河工的项目和技术中标,三峡核心发电机组核心技术选用了河工的某项关键技术。
因为项目中标,使河工的技术专家在三峡工程过程中与两院院士们交往颇深,这也让这些院士们了解到了河工的科研实力.一时间,河工作为一个省属高校在科技界声名大振.于是,到了教育部专家组到河大和河工评审时,河大羸弱的科研实力被众院士所诟病,而河工的科研实力则得到了众专家一致认可。
在综合考虑下,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全票通过河北工业大学。
因为河大本来是省内定的211,结果教育部出大名单时却风云突变,第一批211大名单为河北工业大学。
此事让省内感到特别难堪,于是后来为了安慰河大,给河大争取了省部共建,又承诺211给河工多少钱,就给河大多少钱。
河工在天津,那是历史遗留问题。
天津曾是河北省会.河北迁出天津时,要求天津的两个大学迁校,一个是河大,一个是河工。
(从这件事上就看出河北当时真的是乱七八糟了),倒霉的河大随河北迁到保定,一切安定后河北ZF却跑石家庄了.河大直接悲剧了。
211工程的含义及学校名称

211工程的含义及学校名称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1991年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大学。
加强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使其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水平。
” 为落实“规划”精神,并根据李鹏总理的有关批示,1991年12月,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经过充分协商,共同向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报送了《关于落实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实施方案的报告》,一致同意国家设置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简称为“211”计划)。
“211工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同志对如何建设“211工程” 先后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原国家教委认真贯彻“纲要”精神,为“211工程”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有关主管部门重点建设的可能性、建设意向、建设资金来源以及学校具备的基础等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并于1993年7月印发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并拨出专项资金实施“211工程”建设。
同年“211工程”作为教育战线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九五”计划,并开始实施。
“211工程”作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国家惟一的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建国以来直接投资最大的教育项目。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培养、积聚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骨干人才和解决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成为世界一流。
浅谈河北工程大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定位

浅谈河北工程大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定位一、河北工程大学三大名片1、与水利水电部共建高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前身,(注:不能简单将该校视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分校);2、河北省11所重点骨干大学之一,“小211工程”大学;3、原煤炭部的唯一一所“建筑科技学院”。
二、河北工程大学的三大不利因素1、原来所隶属的煤炭部撤销,使原“建筑科技学院”失去了依靠。
2、河北省的不支持。
原来的部属院校,突然划归地方,致使河北省对这一大学的支持力度是不远远不够的。
(注:这是个人的猜测,如果有误请谅解!)3、邯郸市政府的不支持。
邯郸人的保守、河北工程大学南门小饭馆的脏乱差,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上述3点,决定了该校发展资金的不到位。
三、河北工程大学发展的有利因素与水利水电部的共建,给该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片光明。
特别是近些年的大发展,也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
四、河北工程大学的历史影响力1、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老百姓、特别是80—90年代大学生中以及建筑行业内部人士的心目中,第一梯队高校为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四所高校,不分伯仲,占据着中国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霸主地位,亦被称为中国建筑业四大牛校;第二梯队高校为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因建校历史悠久,或经过合并,发展迅速;第三梯队高校为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广州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土木建筑类专业实力不错的大学;第四梯队高校为:郑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或因不以建筑类专业为主,或因实力较弱,建筑界影响力偏弱、或说在建筑业声誉不高。
另外,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建设部四大建院。
建设部四大建院今何在?重庆大学合并了重庆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了哈尔滨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就是原来的沈阳建工学院,西北建工学院已并入长安大学的。
六所容易被忽视的211大学,千万别错过

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大家都希望检漏,比如我希望能去一个低分211,或者一个985分校等等,那么有哪些被忽视的好大学呢?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开始只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五个院系。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的高校。
2000年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2004年协议终止,学校从廊坊迁进北京。
2005年北京艺术职业学院并入北工大,工业设计专业实力得到提升。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一级)、材料学、结构工程被忽略原因:起步、迁校时间晚;学科单薄;在大牌高校云集的北京,其光芒被难免被掩盖。
选择的原因:首先肯定是北京的区域优势;其次新入选的一流学科:土木工程(自动),高校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今后将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学校建设。
河北工业大学学校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为中国最早的工科高校,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1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被忽略原因:独在异乡为异客,虽然名字叫河北工业大学,却座落在天津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异地办学”的211大学。
河北省目前重点建设其“直系”燕山大学,天津也不愿意在一所外省名称的的高校上下大功夫,这就导致了河北工业大学位置上的尴尬。
选择的原因:河北工业大学鲜为人知的重点学科与优势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虽然在本地区有知名度更高华北电力大学,但河北工业大学整体的学科水平和深造率非常高,另外占据京津这个优势区域,能享受很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分数不高的学生,本科阶段把它当做跳板,可以往天津和北京更高档次的院校迈进。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概况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省属骨干大学,坐落在天津市。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04年改称为"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50年改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新校名。
现已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并正在进行"十五""211工程"建设。
学校老校区占地千亩,近3000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5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2个高校教师硕士授权领域、1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MBA)。
拥有45个研究所(室),52个实验室,其中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研究所。
在校职工2137人,其中正高职205人,副高职4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6名,博士生导师5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近百人获得省级以上专家称号。
学校现有本科生21245人,硕士研究生2561人,博士研究生286人。
学校注重开展对外交流与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尤其是经过"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河北工业大学在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国际合作,为研究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趣谈国内最“名不符实”的大学

趣谈国内最“名不符实”的大学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茫茫高校中,下面四所高校,如果只看校名,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河北工业大学这是一座悠久历史的百年名校,河北省目前唯一的“211”工程学校,那么,请问你知道他在那个城市吗?河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天津市,1903年建校,1969年划归河北省管。
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至今一直未离开过天津。
那么河北的学校怎么一直在天津?天津在没有成为直辖市之前是河北省的省会,成为直辖市之后,两个省市进行了分家。
原来天津市内的各高校,1969年学校划分时,河北只要了两所学校,一是河北大学,一是我们学校,即只要了一所文理综合学校,一所工科综合学校,其余的都给了天津,刚分完家,正赶上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战争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为了战备,中央发出了一号通令,准备打仗。
由此大城市就要疏散人口,首先高校先疏散,天津当时的做法是市属高校进行疏散,而河北的高校必须搬出天津。
河北大学是文理综合性学校,仪器设备相对简单,较为容易的搬到了保定。
我们定的是搬往邯郸,1969年11月5日第一批1570多名师生先期搬到了邯郸涉县索堡镇的山区里,其他师生以后要陆续搬走。
但一是没有地方可搬,二是搬起来非常难,因为我们学校是工科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较多,不容易搬。
故直到1978年也没搬了,正好这年小平同志复出后主抓教育,5月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校老院长潘承孝教授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主要讲搬迁造成的后果,小平同志看后在上批了一句话。
河北省委经研究决定我们学校不再搬家,继续在天津办学,因而形成了河北工大校址却在天津。
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在哪?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在省会石家庄。
其实河北大学在河北保定市,怎么没去石家庄,这里还有个一段比较“狗血”的故事。
985工程211工程简介

"985工程"介绍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985工程高校名单一期(34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二期(5所)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211工程”学校名单北京大学周其凤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周其凤,男,汉族,1947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主管发展规划部,兼管基金会工作。
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0年留校任教。
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1年9月获硕士学位,1983年2月获博士学位,同年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
河北工业大学历史

河北工业大学从创建到现在已有百年,虽历尽沧桑、多次变动,但历史沿革的脉络较为清楚,主线鲜明。
大体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清阶段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筹建了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旧城东南贡院草厂庵,即行招收学生30人。
1903年3月19日,学校开学,正式开办。
当时设立化学、染织及普通各科,学制三年。
周学熙任总办,日本工学士藤井恒久任教务长,赵元礼任庶务长。
1904年,遵照学部章程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1907年,学校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先后共50名,其中14名优秀者被选派去日本学习深造。
此时,学校已设化学科、机器科、化学制造科、化学专科、机器专科、绘图科等6科和甲乙两班预备科。
由于学生数额增多,堂舍偏窄,遂于当年9月报请直隶学务处,在天津河北黄纬路另建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迁入新址。
学生数增加至200余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这期间先后有周学熙、毛庆藩、孙多森相继任总办。
2、民国时期1912年8月,根据教育部颁令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
当年遵章改为秋季始业。
1913年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4年8月,直隶省府因财政困难,令机械科停招新生,并撤销中学实科,已有中学实科学生并入南开中学续读。
1916年6月,直隶省教育厅批准,机械科恢复招生。
8月,学校各科成绩在北京参加赛会,经教育部审查,均获优秀,列为甲等,发给一等奖状。
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本校随之改名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奉令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招收高级中学男女毕业生,学制四年。
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三个系,魏元光任院长。
1930年5月,奉令将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改为工业学院附属高级职业部。
1931年3月,省府下令将北洋铁工厂旧址20亩连同旧有厂房44间、住室34间拨归工业学院作为分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河北工业大学评211工程、搬迁经过及其现状
1996年河北推荐是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争取211工程院校名额,211入选的一个硬指标就是必须有博士点,而当时河北高校仅有河北工业和河北大学有博士点。
因此,河北其它高校就不要胡乱扯谎了,96年河北就这两个高校有博士点。
此时燕山大学还在黑龙江,不算河北的学校,而且燕大此时正在与吉林工大争夺机械部的211名额。
本来论政、治优势,其实河大优势比河工强(别和我说贾XX,贾XX那会位置还不算高,也就是北京代市长而已)。
河大生在河北本土,省内一票河大校友,论人缘远比在天津的河工高。
在专家组评审之前,河大的呼声比河工高。
省内倾向河大,但是考虑到河大确实底气不那么足,怕不保险,当时国内大环境又偏向理工学校。
于是河北省又报了河工,河工只是一个备胎。
河北当时是把这两个学校都报给教育部了,但是报上去还要获得教育部211专家组审核(全是院士组成)此时出了一个很大的变数,就是三峡工程。
那是当年的举国之力的世纪工程,而这关键时候,河工的项目和技术中标,三峡核心发电机组核心技术选用了河工的某项关键技术。
因为项目中标,使河工的技术专家在三峡工程过程中与两院院士们交往颇深,这也让这些院士们了解到了河工的科研实力。
一时间,河工作为一个省属高校在科技界声名大振。
于是,到了教育部专家组到河大和河工评审时,河大羸弱的科研实力被众院士所诟病,而河工的科研实力则得到了众专家一致认可。
在综合考虑下,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全票通过河北工业大
学。
因为河大本来是省内定的211,结果教育部出大名单时却风云突变,第一批211大名单为河北工业大学。
此事让省内感到特别难堪,于是后来为了安慰河大,给河大争取了省部共建,又承诺211给河工多少钱,就给河大多少钱。
河工在天津,那是历史遗留问题。
天津曾是河北省会。
河北迁出天津时,要求天津的两个大学迁校,一个是河大,一个是河工。
(从这件事上就看出河北当时真的是乱七八糟了),倒霉的河大随河北迁到保定,一切安定后河北ZF却跑石家庄了。
河大直接悲剧了。
河工本来被强令迁邯郸,偏偏河工人有种,公然抗命,获得了当时邓老爷的批示,没迁。
再说河工在天津的损失。
七十年代末,河北让河工搬迁邯郸(现在的河北工程大学的校园就是那会河工的预定地址)。
河工被迫卖掉了大片土地(现天津的西沽公园,北洋园,凯莱赛等两千多亩)换取资金迁校,河工校园面积缩小到1/5,且分为了三个无法相连的片。
这也为日后河工发展埋下了苦果,使得2000年后,河工被迫在北辰另辟新校区。
河工评上211后,省内为了防止河工脱离河北,又提议迁校,不想迁校的河工搞了一个样子工程,即廊坊的分校。
河工虽然评上211,但是多年来除了教育部划拨的211资金外,省内的那部分资金每年都拿不到或者拿不足。
(没办法,承诺给河大的那部分,再加上新来的燕山,哪有河工的份?)这就造成了自2000年后,河工的实际获得的资金一直低于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甚至河北师大。
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更新设备,也没有办法扩大招生,也没有办法吸引更多人才,连保住自家人才都难。
随着天津经济形势迅速发
展,河工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教职工拿着河北标准的工资,却承受着天津水准的消费,这让河工的人才进一步流失。
这种情况基本难以从根本改变,如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新校区规划在一起组成,而河工新校区却被抛在偏僻一隅,独守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