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富贵不能淫》知识点考点整理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大丈夫的做法: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大丈夫的操守: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2、通假字:往之女家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3)行天下之大道:妾妇之道也:(4)必敬必戒:戒之曰:5、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6、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一怒而诸侯惧惧:(3)安居而天下熄.熄:(4)丈夫之冠也冠:(5)父命之命:(6)以顺为正者顺:(7)立天下之正位.正位:(8)与民由之由:(9)无违夫子违:(10)独行其道行:8、文言虚词之:居天下之广居:与民由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1、实词积累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⑤而后作.⑥而后喻.2、词类活用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最新《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诚:
与民由之: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答案
一、 文学常识 战国 “亚圣”, “孔孟”。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 基础知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 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 焉得:怎么能。 威武:威胁暴力. 违:违背 翻译:(1)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 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 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 习题练习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精品文档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4、注音:(rǔ) (yín) 5、 通假字: “女”通“汝”,你。 6、古今异义:大丈夫 古义:有作为的人或男子 今义:已婚女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子的配偶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居住 第二个:居所,住宅 (2)得: 能够 / 实现 (3)道: 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原则,行为准则 (5)戒:留神,当心,谨慎 / 告诫 5、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淫: 原意是过多,过甚,在文中意思为使......扰乱 (2)移: 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 (3)屈: 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6、重点实词
《富贵不能淫》简答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简答题及答案《富贵不能淫》课内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答: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言现象、选择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解析】例句是助词,的。
A代词,他。
B助词,的。
C代词,正道。
D动词,到,往。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解析】A代词,他;主谓之间。
B把;因为。
C表顺承;表顺承。
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句末陈述语气。
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解析】A代词,他;代词,他。
八年级上《富贵不能淫》和《周亚夫军细柳》知识整理及测试解析24张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D )
此之谓大丈夫
A.
·
从容谓吏曰
·
母命之 B. ·
五十而知天命
·
行天下之大道
C.
·
系之衣带间
·
俄有使使止之
·
D.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
·
诏将军
导析:D A项,叫作∕对……说;B项,教导、训诲∕命令;C项,助词,的∕代词,指文天祥写的自我 总结;D项,使者/使者。
3.一词多义
戒之曰 (1)戒 ·
必敬必戒
·
居天下之广居
·
(2)居 居天下之广居
·
居无何
·
( 告诫 ) ( 谨慎 ) ( 居住 ) ( 住所 ) ( 经过 )
4.通假字
往之女.家( 同“汝”,你 )
5.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使动用法, 使……迷惑 ) (2)贫贱不能移. (使动用法, 使……改变 ) (3)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 使……屈服 )
八年级语文上《富贵不能淫》和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整理及测 试解析
富贵不能淫
1.常识概要 (1)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因此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2.重点词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 (2)父命.之( 教导、训诲 )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怎么,哪里 ) (4)与民由.之( 遵从)
孟子为何不同意景春的说法?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孟子不认为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 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是大丈夫。 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 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军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有“亚圣”之称。
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重点词语解释。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③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④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⑤往.之女家 (往:去,到)⑥必敬.必戒 (敬:恭敬)⑦无违.夫子 (违:违背)⑧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正:准则、标准)⑨与民由.之 (由:遵循) ⑩独行.其道.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道路,文中喻指原则、准则)4.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 5.词类活用①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
文中意思:使……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
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
③威武不能屈.本意:屈服。
文中意思:使……屈服。
6.一词多义。
①戒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②之往之.女家 (动词,到) 妾妇之.道 (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③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 (第二个:居所,住宅) ④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够) 得.志 (实现) ⑤道行天下之大道.(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妾妇之道.也 (原则,行为准则) 7.古今异义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②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注释、翻译、简答

《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确实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吗?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他们一发怒,一众诸侯便会惧怕,于是会安静下来,战火因此而平息,天下也会太平无事。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得上是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呢?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会教育他;女子嫁人的时候,母亲会教导她,
往送之门,戒之曰:
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守礼,一定要克制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话!’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往之女.
家 “女”同“汝”,你 2.古今异义
丈夫..
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一词多义
(1)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能够得.
志 实现 (2)戒⎩⎪⎨⎪⎧戒.之曰 告诫必敬必戒.
谨慎 (3)居⎩⎨⎧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居天下之广居.
名词,居所 4.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 (2)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 (3)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5.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
(6)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7)与民由.之由:遵循
(8)独行.其道.行:走
道:道路
6.文言虚词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2)以.顺为.正者介词,把
作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三、问题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四、文章中心
文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
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杰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